书城保健养生便秘腹泻痔患者的饮食
22099200000022

第22章 便秘患者运动调理

便秘病人若善于日常自我调理,并施加合理的食疗,则往往可收到药半功倍之效。

运动疗法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的具体锻炼,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制订运动处方或运动疗法方案,按照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治疗和训练。

适当的运动方式解决精神神经因素,缓解中枢神经系统对交感神经系统的不利影响,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对胃肠系统平滑肌的支配重塑平衡,结肠直肠的蠕动趋于正常。运动增强机体整体体质,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因此解决增强食欲、提高消化系统功能,相应解决大便秘结问题。通过运动或按摩使经络疏通解决气机郁结、通降不利。

1.运动对便秘患者的影响

(1)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运动疗法对消化系统具有良好的影响,一般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锻炼可以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的活动,从而对胃肠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可以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使机体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加快,这不仅可以改善胃肠道的功能,还可以调节肝脏、胰腺等消化器官的功能。

(2)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机体的生理功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控制和维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大脑皮质的功能,与本体感受器和外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的刺激调节有关。人体患病后,各种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减少,于是大脑皮层对自主神经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全身的生理功能也相应降低。运动疗法可以通过肌肉的活动,加强本体感受刺激传人大脑,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兴奋与抑制得到新的平衡,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调节内脏的功能,从而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康复愈合。

(3)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运动疗法可以提高心脏的功能,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脏的功能储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循环,降低血脂水平,增强动脉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其他方面的作用:运动疗法可以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提高人体的营养水平和代谢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2.便秘患者运动的基本原则

(1)因人而异:按照各个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并根据治疗进度和功能及时调整方案。

(2)循序渐进:应激适应性要逐步建立,训练效应符合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参加康复训练是技能学习过程,神经—肌肉功能重建也是系统再学习的过程,因此运动强度应该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复杂性由易到难,休息次数和时间由多到少、由长到短,训练的重复次数由少到多,运作组合由简到繁。

(3)持之以恒:训练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显著效应,停止训练后训练效应将逐步消退。因此康复训练需要长期持续,甚至维持终生。

(4)主动参与: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不可能通过被动治疗而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5)全面锻炼:人体的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的目标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方面。因此康复治疗应该全面审视,全面锻炼。

3.运动疗法的种类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加强腹肌收缩力,促进胃肠蠕动和增加排便动力。因此早上起来可以散步、慢跑、做体操,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在办公室里多做半蹲动作,也可以锻炼腹肌张力,弥补运动不足。

(1)步行:散步即指不拘形式从容踱步,是一种最常用又最易进行的运动方法。散步可以运动身体,和畅气血,增进运化,消除工作的紧张与疲劳,调剂精神,促进健康。散步可以舒筋、健四肢,有助消化及养神等多种功能。

步行在清晨进行,起床后即到户外快速步行半小时,体力较差者可在早餐后作15分钟左右的散步;然后喝一杯开水上厕所大便。还可定期外出徒步行走2千米。

(2)慢跑:一般慢步为每小时1~2千米,散步为每小时3千米,快步为每小时5千米,疾步为每小时6千米,慢跑为每小时8千米。每分钟步行100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每分钟100~110次。

慢跑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分钟,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每小时3~5千米,30分钟休息5分钟,每天2次,持之以恒。慢跑时应选择平坦路,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

(3)跑和跳:跑和跳也可使肠管受到振荡,促进蠕动,有助于解除便秘。体力强者可以参加慢跑、打球等运动。

(4)划船:划船的划桨动作能使腹内压周期性地增高,刺激肠管蠕动。

(5)水浴:一般用冷水浴,根据体质和环境条件可分别选用擦身、淋浴或到江河湖海去游泳等方式进行锻炼。

(6)踩踏:将圆形小石子放在箱子里,用脚踩踏,每天做30分钟即可。俯卧在平滑的地上(或硬板床上),用左右脚轮流叩打尾骨,也有很大治疗效果。适宜治疗直肠型便秘。

(7)提肛锻炼:每日晨起及夜间入睡前,取下蹲大便姿势,身体略前倾,以每分钟50次左右的速度,进行肛门有规律的收缩运动150次,每次时间3~4分钟,2个月为1个疗程。

(8)医疗体操:便秘是因为粪便在胸腔内滞留时间过长,内含水分吸收过多,导致粪质干燥,使结肠和直肠失去正常排便频率的一种病症。一定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使便秘状况得以改善。医疗体操也可以配合慢跑、太极拳、气功、跳绳、踢毽子等项目进行锻炼。

①立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先向左侧屈,再向右侧屈,左右各做12~16次。

②立姿:两脚开立比肩宽。两臂前平举,两眼平视。先向左转体,同时两臂变侧平举扩胸;然后再反方向做。转体时两脚不动,左右各做12~16次。

③立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侧平举,两眼平视。先向右侧体前屈,用左手摸右脚,再向左侧前屈,用右手摸左脚,左右各做10~12次。

④坐姿:两腿伸直并拢,两臂伸直手撑垫,屈膝,两脚抱膝。还原后连续做12~14次。

⑤仰卧:两臂放在身体两侧略张开,两腿屈膝做蹬“车轮”练习,连续做20~30次。

⑥仰卧:两腿并拢伸直,然后交替做举腿练习,连续做20~25次。

⑦坐姿:两腿伸直并拢,两臂上举。体前屈手摸脚,连续做12~15次。

⑧仰卧:两手置于体侧,两脚固定做仰卧起坐,连续做10~15次。

⑨立姿:两脚并拢,两手垂于体侧,一腿屈膝高抬,两手抱膝,使大腿尽量靠近胸部。两腿交替,各做15~20次。

(9)排便操:排便操能有效缓解便秘,排便下蹲时,先排除杂念。

①两臂前伸,掌心向下。两臂侧伸左右分开,掌心向上。拇指与食指尽力分开,反复做20次。

②两臂侧上举,掌心向上。手掌至头顶时反掌向下。

③两臂微曲,掌心向下,由前额、胸、腹慢慢下放,感觉有排便之感,反复做20次。

④两手握拳,由侧上腹向下叩按腹壁20次。手揉两肋部,拇指在前腹壁,四指在侧腹及背部撑压20次。两拳顶住两侧腹下部,拳随腹部呼吸上下按压。如未排便,可稍休息一二分钟后,再重复做一遍。当欲排便时,两拳要稍用力顶住下腹部则更利于排便。如果做操时出现腹中肠鸣、嗳气、“出虚恭”以及腹中有热感,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10)转腰疗法:转腰法治疗便秘,简单易行,一般连续做10~15天即可收效。

①方法:两足分立呈外八字形,是距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叉腰,目视前方,肩膀放松,呼吸自然,这是预备姿势,接着开始“转腰”。以小腹部的转动为主,以肚脐为轴心,按顺顷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平转,连续做小幅度圆周运动,初练时运动量不宜大,每次以正反方向各转30~50圈即可。其后视身体情况和症状轻重,慢慢增加转动圈数,并提高速度。圈数可增至200~300圈,时间为15分钟左右。

②注意事项:转腰时动作宜和缓、连贯,重点要放在腰部和腹部。每天做1~3次,清晨锻炼最好,睡前和饭后不宜。

(11)腹肌运动:通过腹部的一起一伏,可以达到按摩内脏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促进排便。

①屈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屈膝提起,使大腿贴腹,然后还原。重复做16次。

②举腿运动:仰卧位,双膝关节伸直,两腿同时举起,然后缓慢放下。重复做16次。

③踏车运动:仰卧位,轮流屈伸双腿,模仿踏自行车的运动,动作要求略快而灵活,屈伸范围尽量大。重复做16次。

④仰卧起坐:从仰卧位坐起,坐起后身体前倾。两手摸足尖。重复做8次。

⑤腹式呼吸:在练习膈肌运动的腹式呼吸时,配合肛门、会阴部的锻炼,吸气时,鼓腹并放松肛门、会阴;呼气时,收腹并缩紧肛门、会阴,气呼尽时稍加停顿,再进行吸气。重复做8次。

此外,在坚持上述锻炼的同时,做到生活有规律,不喝酒,少吃辛辣类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素的蔬菜,养成每日按时大便的习惯,习惯性便秘即会治愈。但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者对上述腹肌运动治便秘不相宜,可用药物来治疗便秘。

(12)运气按摩疗法: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主要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①腹部运气:平卧,全身放松,双目微闭,舌舐上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把意念集中在脐下3寸处)。平静腹式深呼吸3分钟,每分钟呼吸6次,要求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即吸气时意念自右下腹至脐上中线,呼气自中线至左下腹,呼吸1次意念绕脐1周)。

②绕脐按摩:在运气的基础上,继续行腹式深呼吸,同时双手重叠,右手掌在下均匀用力自右下腹开始围绕脐部顺时针推按腹部。绕脐1周,呼吸1次约10秒钟,按摩5分钟(共绕脐30周,呼吸30次)后,再运气2分钟结束。1日3次,14天为1个疗程。

(13)转掌法:自然站立,两足跟与肩同宽,脚尖内撇约30度,形成内八字。全身放松,肛门微微上提,两肘微屈,两手在小腹前上旋180°,至两掌向前,恢复原式,周而复始。练15~20分钟。

(14)拍打法:自然立正,双足平行。与肩同宽。以腰为轴,双手左右摆动,同时分别前后拍打小腹和腰骶部。拍打时,全身放松,打小腹部时用手掌打腰骶部时用手背,共拍打300下。

(15)捶腹法:边慢步行走,边握拳有节奏地捶击腹部,以感觉不痛为适度,每分钟捶击30下左右。每天捶腹1次,每次坚持半个小时,可使排便通畅。

4.注意事项

(1)掌握活动量,不能操之过急。活动量要由少到多,渐次增加,适可而止。采用运动疗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见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2)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适宜,即运动时呼吸、心率增快,并感轻度疲劳,轻微出汗,但不应感到头昏、呼吸困难或呕吐等。而在运动后疲劳感可很快消失,精力、体力和食欲均保持良好。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3次。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

(3)合并有活动性溃疡病、急性炎症或胃肠道出血者,忌做腹部运动或按摩。

(4)运动强度应该在中等以下,不应该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大便更加秘结。运动中和结束后注意少量多次补水。平时不宜进行剧烈跳跃或长时间站立,特别是饱餐后不宜运动,若感不适,右侧卧位,以利胃肠运动。

(5)运动疗法宜与饮食治疗等配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