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后宫秘事全知道
2209700000067

第67章 万国衣冠朝娥眉(5)

废黜太子,种下祸因

独孤皇后不只是管住皇夫不近女色,为了国家利益,她还强力干涉儿子和大臣们的感情生活。独孤皇后为太子杨勇选定了元氏之女为太子妃,按照仪制另立云氏之女为昭训。元妃生性温婉贤淑,端庄有礼,独孤皇后认为她十分适合将来母仪天下,因而对她颇为器重;云昭训却是一个活泼乖巧的女子,相貌俏丽,楚楚动人,相比之下,独孤皇后嫌她举止轻佻,立她为昭训本有些勉强,按她的意思是让太子尽量少接近云氏。然而,太子的情感与母亲的心意不同,他对元妃更多的是敬重,而对云昭训却十分宠爱。因此,平时多半是与云氏缠绵一处。对此,独孤皇后听到风声后,心中大为不悦。

这时,杨勇的弟弟晋王杨广正好乘虚而入,他故意装出一副节俭仁孝、不好声色的样子,广泛结交大臣,处处讨好母后。独孤皇后见杨广努力按自己的要求行事,心中自然十分喜欢,她对隋文帝说:“广儿大孝,每听到我们派遣的使节到他的守地,他必定出城恭迎;每次谈到远离朝廷、父母,他都悲泣伤感;他的新婚王妃也可怜得很,广儿忙于政务根本无暇顾及她,我派使婢前在探视。王妃萧氏常常只能和她们同寝共食,哪里象勇儿与云氏,终日设宴取乐。勇儿真是亲近了小人啊!”由于杨广的有意图谋和独孤皇后的评价,杨勇的太子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了。

事情不凑巧,由于太子处境困窘,心存大志的元妃为他担心焦虑,偏偏太子自己却不把这事放在心上,终于导致元氏抑郁成疾,抱憾离开了人世。昭训云氏是一个不甚操心政事的女子,她醉心于儿女之情,这种性格很讨杨勇的欢心,两人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就在元妃死后不久,云昭训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小王子。

本来元妃的死就让独孤皇后耿耿于怀,如今太子又违反了她所定下的规矩——“后庭有之,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因此,偏妃生子成了太子杨勇的罪孽,使皇后对他大为不满。

这时,正好晋王杨广由他的守地扬州人京晋见母后。心怀叵测的他在独孤皇后面前暗暗挑拨道:“太子对儿存有异心,屡次派人刺杀为儿,让儿十分惊恐。”独孤皇后本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稍微理智些就不可能轻信杨广的惑言,但因为她已对杨勇产生了很深的成见,所以不假思索地就听信了杨广的一面之辞。怜爱和气愤的情绪一齐涌上她的心头,于是坦白地对杨广说明了她的心意:“勇儿已不成器,抛开正室,专宠云氏,有我在他尚且敢欺负你们兄弟,倘若他成天子之后,太子竟是庶出,你们兄弟还得向云氏俯首称臣,讨得生路啊!”

事情到了这种田地,废除太子一事已毋庸置疑了。因此,在开皇二十年十月,隋文帝在独孤皇后主张下,以太子“情溺宠爱,失于至理,仁孝无闻,昵近小人”的罪名而将他废为庶人。一个月后,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下,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

管了儿子,独孤皇后还要管大臣。高颍是隋国的开国元老,而且与独孤皇后娘家有深厚的交情,本是德高望重,皇后的制度仍然也要对他生效。高颍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后,身为相国的高颍心伤欲碎,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瑟弦骤断,唯斋居诵经而已。”此言曾深受皇后的赞叹。谁知不久之后,相国府中锣鼓喧天,传出相国庆祝爱妾生子的消息。隋文帝尚祝贺相国晚年得子,独孤皇后却火冒三丈,认为高颍表里不一,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里却宠爱小妾,竟致小妾生子。于是独孤皇后天天在枕边向文帝絮叨高颊的不是,文帝终于架不住皇后软硬兼施的请求,将当政二十年,功绩显赫的相国高颍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罢免了丞相之职,让他回乡养老去了。

过于严厉的压抑就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虽然文帝出于国政之需的考虑。对独孤皇后严治内宫的种种制度表示认可和服从,但从他内心感受来说,对于这些清规戒律他早已苦恼和厌烦了。开皇二十一年秋天,独孤皇后偶染微疾,卧病中宫,隋文帝带了一个小太监散步来到宫中后花园纳凉。绕过鳷鹊楼,穿过临芳殿,信步走到了仁寿官,忽然听到长廊的尽头响起了清脆的歌声,歌声唱道:“金井落梧桐,茱萸烧殿红;君王爱秋色,徘徊仁寿官。”歌词分明是即兴创作的,有景有事,既符合眼前的情形,“君王爱秋色”一句又暗含文帝专意于已近秋岁之年的独孤皇后,无复他顾之意。文帝听了很来兴致,循声寻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美貌少女,着一身鲜艳秋装,斜依在廊边边唱边随意地卷弄珠帘,好一副闲雅生趣的秋艳图啊!

这个少女是旧时叛官尉迟回的孙女,尉迟回叛乱被镇压之后,他家的女眷被收在后官作官女。文帝一下子被她的灵秀活泼吸引住了,长年埋头于枯燥繁重的国事中,身边又时时守着一位严谨的妻子,文帝多少有些乏味,这里猛一见到活泼可人的尉迟氏,他久已泯灭的春心不禁开始复苏,当天夜里就留宿在仁寿官,与尉迟氏颠鸾倒凤。度过了一个醉人的良宵。第二天清晨,隋文帝猛然惊醒,发觉天已大亮,超过了平时上朝的时间,他不忘自己的责任,匆匆起身赶往朝阁。

尉迟氏这里还沉浸在昨夜的幸福之中,斜靠在床头细细回味,也不起身梳妆。

那边宫中的独孤皇后见皇夫整夜未归,心生疑窦,派了心腹侍女探明了究竟,一早便抱病带着一群宫女蜂拥而至仁寿官。仁寿宫宫女谁也不敢阻拦,任皇后和众宫女风一般地卷入内室,皇后命手下宫女一把拖起衣衫不整的尉迟氏,丢在自己的脚下,大声叱责:“小妖精施展孤媚伎俩,胆敢蛊惑君心,乱我宫中雅化,绝不能容你偷生!”于是一声令下,纤弱的尉迟氏霎时丧命于乱棍之下。

武德殿上的隋文帝正在回味昨夜的快活滋味,突然传来仁寿宫中的噩耗,他顿觉伤心失意之极,心想:“这皇后管得太宽,我堂堂一朝天子竟然就保护不了一个心爱的女子,真太窝囊了!”于是他拂袖而起,骑上一匹骏马,负气出走,跑到深山中一所寺庙中躲了起来。众大臣闻讯急忙寻到寺中,恳请文帝回宫,隋文帝感叹地说:“朕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国不能一日无君,文帝无奈地随大臣返回宫中。

隋文帝盛怒之下,本想下诏废独孤皇后,但念及夫妻患难之情,又想妻子之举也是为了辅助自己治国,也就不了了之。而心高气盛的独孤皇后,因病中气恼又加上皇帝出走而受惊,小疾酿成了大病,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太陵。

独孤皇后一死,隋文帝虽然感到失去了一条得力的臂膀,但也觉得是解脱了一种束缚,功成名就,贵拥天下的他,开始尽情享受声色之娱。这时他封了两个宠妃,封陈氏为“宣华夫人”,蔡氏为“容华夫人”。“宣华夫人”是南朝陈宫留下的美女,丰姿华容,肌肤润腻,温柔可人;“容华夫人”来自北方,风流娇媚,善解人意。两位夫人各具风韵,迷得文帝神魂颠倒,日日欢宴,夜夜春宵,欣快地对人夸道:“朕老矣!情无所适,今得二卿,足为晚景之娱。”

“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隋文帝毕竟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哪里经得起这种极情纵欲的煎熬,不久他就患上了重病,身体虚弱,难以医治。躺在床榻上,他感慨万千地对左右道:“若皇后在,朕定不会如此!”有感念,有懊悔,更有辛酸,到这里他才真正领悟了贤明的独孤皇后的一片苦心。

公元604年,隋文帝卧病在床,一次看到宠姬宣华夫人仓促从外面进来,神色有异,问她出了什么事。陈氏不觉流泪说:“太子无礼!”文帝大怒道:“畜生(指杨广)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于是叫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拟诏,要召回废太子杨勇。不料消息走露,柳、元二人被抓,杨广派亲信右庶子张衡入皇帝寝殿侍奉,隔不多久隋文帝驾崩,时年64岁。

隋文帝死后,太子杨广即位,是为炀帝,令独孤皇后没有想到的是,她精心挑选的接班人,不但占有了父亲的宠妾宣华夫人,还广选天下美女,生活极其荒淫;此外他还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为满足一己之私欲,杀害宗室重臣,虐待同胞手足,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同时,隋朝的历史从此急转直下,迅速败亡了。

独孤皇后铁腕严治后官之事,被后世广为传颂,独孤皇后使隋文帝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虽然有人评说她的制度和手段太过于严厉,有伤他人感情,简直是一个冷血女人。然而,处于她那种位置,她若不使出些手段,哪能治理出一个秩序谨严的后宫,从而让文帝专心致力于朝政呢!当然,独孤皇后也有她的失误,像她所选中的太子杨广,乃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好色之君。但独孤皇后推举他时用心并不坏,纯粹出于朝廷利益的考虑,只是杨广使出的迷惑手段把她骗住了而已。

武则天:千古一帝,独掌江山

翻开中国泱泱五千年的历史画卷,女人为帝绝无仅有,武则天则是一个奇迹。

她在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讲究三纲五常的国度里雄飞高举,君临天下。在她的时代,禁区可以突破,命运可以改变,人性的光辉造就了千古流芳的大唐气象;在她身后,正史和野史,留下了种种扑朔迷离的记载,给这位传奇女子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这个被骆宾王骂为“地实寒微”的女子,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的呢?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出入宫廷,无奈出家

武则天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父亲武士彟在隋炀帝时期因为做木材生意,顺应了隋炀帝大兴土木的形势,结果发家致富。武士彟不仅善于经商,而且善于交结,弄到一个鹰扬府队正的军职。隋世祖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讨捕反隋武装,在路过汾、晋一带时,住在武士彟的家里,武士彟倾心侍奉,遂为深交。两年以后,李渊做了太原留守,便用武士彟为行军司铠。李渊起兵以后,武士彟跟随左右,以功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成为十四名太原元从功臣之一。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武士彟的原配夫人相里氏去世,李渊亲自为其作媒,续娶了曾任隋朝宰相的杨达的女儿。当时,杨氏已经年逾四十。

成为武士彟的继室以后,杨氏生了三个女儿,次女便是武则天。

出身的问题被认为是武则天倔强、争强性格的来源之一,因为在当时的舆论中对于他父亲这样的人还是歧视的,从魏晋以来注重门第等级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武则天的小时侯也会多少受到这种歧视的影响。后世对于武则天的肯定方面,就包括了她对于出身贫寒官员的提拔、重用,逐渐打破了门第的影响。

武则天12岁那年,武士彟死去,杨氏与三个女儿处境颇有些艰难。武士蓑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以及他们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对待杨氏母女相当刻薄,以致武则天得势之后,将他们置于死地。

不过,对武则天来说,这段艰难的日子转瞬即逝。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李世民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将她召人宫中,立为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李世民在位时,内职之设仍依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有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其下有婕好9人,美人9人,才人9人,宝林27人,御女27人,采女27人。其中才人位列六等,只比一般宫女稍好一些。这时的武则天只有14岁。

进宫之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所以人们都叫她媚娘。由于她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这使得武则天进宫12年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武则天的机会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

李世民晚年多病,作为太子的李治时常要到父皇榻前尽孝心,于是他不可避免地认识了负责皇帝休息的才人武则天,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

太子李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嫡子,生性懦弱、优柔寡断。他一开始并不是最佳的太子人选,他的两个哥哥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夺位,两败俱伤,使得他渔人得利,误打误撞做了太子。

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按照惯例,武则天与其他没有生育的嫔妃一起,都被送到感业寺落发为尼。

武则天并不是一个甘于命运捉弄的女人,她虽然没有继承母族的大家风范,却不乏父祖的进取精神。感业寺的尼姑生涯并不意味着一个结尾,而是一个开端。李治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他怜惜武则天,对旧情念念不忘,武则天紧紧地抓住李治这跟救命稻草,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位素无决断的君主未必敢采取行动把武则天接回宫中。事有凑巧,此时,李治的后宫之中,皇后王氏与淑妃萧氏正争宠吃醋。

双方各不相让,武则天坐收渔人之利,她的命运才真正有了转机。

当时,王皇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淑妃萧氏颇承恩宠,王氏受到冷落,心中渐生不平,二人之间有了恩怨,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正在后妃相争之际,李治去感业寺探望武则天的消息传到王皇后的耳中。王皇后并不是一个善于计谋的人,但情急生智,想出一个主意。王皇后劝李治把武则天接回宫中,企图借武氏之力,遏制萧淑妃的逼人势头。这一建议,正中李治的下怀。于是,李治命官人迎武则天再次入官。

这次再入宫时,武则天已经28岁了,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半老徐娘,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她的美貌也许确实出众,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官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仪,这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则天进宫之后,前后为高宗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后边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这连主张让他进宫的王皇后也没有料到,结果自己也吃了大亏。

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于居人之下,她的目标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皇后和淑妃的行动。第一步,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成庶人后,武则天便开始对皇后下了手。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女孩儿,非常可爱,王皇后也很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利用这种机会对亲生女儿下了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