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后宫秘事全知道
2209700000066

第66章 万国衣冠朝娥眉(4)

公元106年,小皇帝刘隆因病而死,于是皇位继承问题,又成为一时争论的热点。以周章为首的大臣们认为刘胜得的并非久治不愈之症,应由刘胜继承皇位。邓太后明白,大臣们主张立刘胜,目的是想从她手中把权力夺去。当初立殇帝时,她就反对立刘胜,是怕他长大难以控制。而今大臣们重新提出,邓太后又力驳周章等人有关刘胜“疾非痼”的说法,并派兄长车骑将军邓骘用已封王的皇子才能乘坐的青盖车,到清河王府迎接刘祜入宫,先封刘祐为长安侯,然后下诏立刘祜为帝,这就是汉安帝,安帝才13岁,不能亲政,仍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安帝年龄渐渐大了,邓太后却没有还政的意思。邓太后对权力也表现出无限的崇拜和欲望。邓太后向来对邓氏家族子弟训诫较严,但这时声势已是显耀天下,宫廷内外都对邓家子弟曲意趋承。邓太后在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时,也使用了一些残酷手段,以清除自己的政敌,如逼死周章、杖杀杜根等,但这是历代处于君主地位的人都不可避免的。据史书记载,她在位执政时间之长,专权之甚,连他的堂兄邓康都觉过分,因为惧怕祸罪便托病不朝。其兄邓骘虽居高位,但仍小心谨慎,不敢为非。安帝继位后,邓太后对周章比较宽容,拜他为司空,但周章觉得官位虽高,没有实权,便密谋发动政变,废邓太后,立刘胜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后因事情败露,邓太后免去其司空职务,他回家后便自杀了。周章死后,代表周章这派一政治势力的人并不死心。自此邓后提高了警惕,臣下的奏疏中,凡有提到要她归政者,便严加惩处。郎中杜根,上书请邓后归政。太后见到上书,拍案大怒,她知道这是朝臣逼她交权,此外也在暗示她,和帝亲政时利用宦官杀了窦氏兄弟,窦太后也忧郁而死。这使邓太后非常害怕,便令卫士将他在朝廷上杖死,扔到荒郊野外。因行刑官照顾,使杜根得以活命,在荒郊躺了三天。当太后确认他已死后,他才爬起来跑走,隐姓埋名,直到汉顺帝时才复出。平原郡吏成翊世也奏请太后归政,被坐罪系狱。越骑校尉邓康,屡劝太后恬退深宫,邓太后不从,邓康托病不朝。太后心中不悦,便派侍婢女去探视。婢女由康家选人宫中,已服侍太后多年,当时老年的内侍,多称中大人,所以侍婢奉命看望邓康,通名时以中大人自称。邓康召侍婢入内,厉声呵斥:“你出自我家,敢自称中大人吗?”侍婢无端受辱,回宫便说邓康心存怨恨,诈称有疾。邓太后不禁大怒,将邓康罢免官职,削绝属籍。

在中国封建社会所有听政太后当中,邓太后还是比较好的一位。在政治上,她比较开明,虽其兄邓骘手握大权,她也能自我约束。她能兼用外戚、宦官,用人得当,处事适当。在经济上,她临朝之初,连续十年发生水早灾害,她忧国忧民,实行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便利交通。同时自己在生活上提倡俭省。官吏也像她一样不敢奢侈,把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救灾。而且她特别注意减轻人民的兵役、徭役负担。在文化上,她兴办教育,重视教化,发扬儒学。对平民百姓,她注意赈济灾荒,平反冤狱。

公元108年五月,她巡视洛阳监狱,见一个犯人似乎要向她说什么,因狱卒在旁又不敢开口,便召来亲自询问,才知这犯人原来是无辜百姓,被诬陷杀人,屈打成招,囚入死牢。她立即派人查实后予以平反、释放。结果,她的车驾还未回到皇宫,天上就下起了大雨,百姓们说这是邓太后的贤仁感动了上苍。因此,在邓太后执政时期,社会比较安定。邓太后对于亲戚的任用上比较克制。她一面重用兄长作为她在朝中的帮手,一面吸取窦氏外戚秉政时对国家的危害和自家人死身亡的教训,一直限制邓氏家人权力。所以,在她执政期间,基本上没有发生外戚干政的事。

邓太后执政后期,连年遭遇水旱,少数民族入侵,国内盗贼蜂起,政局几乎摇摇欲坠。多亏邓绥知人善任,而且她每次听到百姓饥饿流亡便通宵不眠,自己的衣饰饮食能减就减,因此汉政权得以渡过难关,于是,农业连年丰收,出现了天下太平的局面。邓绥平时同情体谅他人,废后阴氏的家属被和帝流放。邓绥将他们全部赦归,还赐给资财五百万。只是她临朝日久,不肯还政于安帝,致使家族终不免悲剧的下场。

死后蒙

早在安帝永初三年(109年)秋天,邓绥曾患过一次重病。当时身边的人纷纷为她祈祷上苍,愿代太后去死。邓绥闻知,很不高兴,命令掖庭令以下只可祈福,不要妄生不祥之言。不久,她的身体就康复了。

永宁二年(121年),邓绥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坏,经常通宵咳嗽不止。二月时,病情越发严重起来。邓绥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仍然坚持乘御辇到前殿朝会群臣,与侍中、尚书相见,并去了皇太子刘保刚刚修缮的新官。回来以后她大赦天下,并发布诏告:“朕以无德,托母天下,而薄佑不天,早离大忧。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元元厄运,危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万乘为乐,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诚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绝。顷以废病沉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无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朝廷。”邓绥向天下臣民宣布自己的病情,并以朝廷大事为念,说明这一时期东汉朝廷的政治面貌还是处于很正常的状态。

当年三月间,41岁的邓绥一病不起。邓绥死后,与和帝合葬顺陵,谥号为熹皇后。根据古代谥法,“有功安人日熹”,正概括了她为汉室勤勤恳恳的一生。

邓绥称制终身,号令自出,虽勤勉为国,但安帝成年后,自然会产生亲政的想法,所以,安帝势必对自己形同虚设、事事拱手的现状不满,从而产生愤懑。再加上安帝的乳母王圣经常搬弄是非,说邓绥的坏话,更让他气盛。邓绥一死,宦官江京、李闰等巧设罪名,诬陷邓悝、邓弘等外戚曾有废黜安帝拥立平原王的阴谋。安帝遂向邓氏家族开刀,将邓氏子弟削夺封爵,废为庶人。有些远流边郡,后在地方官的威逼下,被迫自杀。邓骘因安帝未能找到他预谋废立的证据,免职以后遣返原籍,家资田宅皆被充公。邓骘与儿子邓凤自知申冤无门,绝食而死。邓骘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也自杀而邓绥死。就连邓绥宠爱的宦官蔡伦,因为当年介入后官之争,曾诬陷过安帝祖母宋贵人,始亲万机的安帝也令其前往廷尉说明问题。失去保护伞的蔡伦担心到廷尉以后遭受耻辱,迫于压力也服毒自杀。

邓绥尸骨未寒,邓氏家族及其亲信蒙遭冤狱,天下无不为之痛惜。大司农朱宠就认为邓骘乃是无罪遇祸,便用车子载着他的棺材,肉袒上朝,为他鸣冤。接着,众人也多称邓骘冤枉。安帝无奈,将其安葬在洛阳北邙山的祖坟之中。邓骘归葬之日,公卿同吊,莫不悲伤。一直到顺帝即位后,才为邓骘恢复了名誉。

独孤氏:独霸后宫的铁腕皇后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翻阅书籍寻觅芳踪,能寻得不少可与彪炳史册的男子相媲美的女子。她们虽被历代史官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连真名也难留下,但她们如璞玉一般,尽管历经岁月沧桑,也难掩其光华。隋代开国之主杨坚的皇后独孤氏,就是这样一位女人,她也许抵不上武则天那般有名气,但她在政治上的成就,亦是值得后人赞颂的。独孤皇后,若生在当代,亦不落新锐。

说起独孤皇后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众多皇后中也是个很有特点的皇后。独孤伽罗不以美色迷惑皇帝,却能使杨坚心无旁骛,在后宫不宠别的姬妾;她虽自己标榜不开皇后干政之先例,却同文帝一起上下朝,“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她虽出身贵族名门,在锦衣美食中长大,却能视财宝为身外物,宁赏有功者,不为已取;她虽是大家闺秀,过惯了被人侍俸的小姐生活,却能善待百官父母,并对她的女儿说:“周家公主,类无妇德,失礼于姑舅,离薄入骨肉,此不顺事,尔等当诫之。”独孤伽罗既能以国家制度为准,不循私情,大义灭亲,使文帝按律处斩其表兄崔长仁;又能力排众议,不以其异母弟害己为由,促使文帝不杀独孤陀。应该说,在辅佐隋文帝推行节俭政治,制定有利于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的政策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助手,得到“世以为贤”的美誉。独孤伽罗既不同于那些庸庸碌碌在后宫中伴驾终老的一般皇后,也有别于吕后、武则天一类当朝理政,有所作为的皇后。在独孤伽罗的身上有许多优点,使她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皇后。

独孤氏的父亲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独孤信育有七女,长女嫁与北周明帝作皇后,四女儿嫁与李渊的父亲李昞(李渊建立大唐后追封母亲为元贞太后),七女儿便是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成为了后来的文献皇后。这就是所谓的独孤姓“一门三后,荣宠无比”。当时的杨坚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的先祖杨震曾作过东汉太尉,父亲杨忠是北周的柱国大司空。杨坚生就一副与众不同的身材,上身长下身短,比例严重失调,而且面有威严之态,王侯们见了他,常不由自主地感到手足无措。北周太祖曾预言:“此儿风骨,不似世间人。”因此,杨坚虽然受到先辈荫庇而少年出仕,却常常遭皇室猜忌,为避嫌疑,他处处收藏锋芒,韬光养晦,轻易不与人争斗。这样一个怪人,却被独孤家七小姐慧眼看中,通过媒妁撮合,十几岁就嫁进了杨家。

二十年过去了,杨坚虽然极力谦让,但因功勋卓著而被封为北周上柱国,掌握全国兵马,在朝中威望日重。独孤氏为杨坚生有一女五子,他们的女儿长大后做了宣帝的皇后,杨坚成了国老,然而皇室对他的猜忌仍未因之减轻,宣帝曾经多次对皇后示言:“你父若惹火了我,必定诛杀你全家!”

杨家似乎一直生活在皇室的压力之下,却并不因此而减弱杨坚发展的势头,这时他已重兵在握,羽翼丰满,若动起真格的,恐怕皇帝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不久,正值华年的宣帝因病崩逝,由年幼势弱的静帝继位。杨坚以静帝年幼需辅为名,入朝总揽一切国政,虽不称帝,实已掌握了国家的大权。为此,相州总管尉迟回不服气,举兵反叛,倡言讨伐杨坚,不料是拿着鸡蛋碰石头,不几天时间就被杨坚全部剿灭。杨坚风闻尉迟回起兵与宇文氏诸王的怂恿有关,剿灭叛军后,他立即软禁了宇文氏诸王,从此杨坚便独霸朝政,无人敢于过问了。

静帝迫于形势,封杨坚为隋王,并为他破了不少朝廷礼节,允许他带剑上殿,入朝不趋,备九锡之礼,待遇均在其他侯王之上;后来,在杨坚的要求下,又赐给他原本只有皇帝才能戴的十二旒王冕和天子旌旗,超过了臣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礼节极限:最后,年幼的静帝自知不是杨坚的对手,自动让位给。公元581年,杨坚称帝,改元开皇,史称隋文帝。顺理成章,王妃独孤氏成了皇后,长子杨勇立为太子,并尽杀了宇文氏诸王,以绝后患。

铁腕皇后,尽心辅政

这时隋文帝是40岁,母仪天下的独孤皇后也已37岁,而她的女儿早已先于她做过一朝皇后了。建立隋朝后,隋文帝认清了前朝没落的原因在于浮夸不实,卓具远见的他力图改革官仪,整顿朝纲,一心建立一个圣明朝代。独孤皇后也不是一个目光短浅、囿于家事的女性,在杨坚取得王位的过程中,她就曾相帮着出谋划策,极为周旋;当了皇后之后,她也决不愿闲坐下来享受荣华富贵,她早已在心中酝酿了一个严治后官的庞大计划。

独孤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候其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官,同吃同乐同寝,相顾欢欣。平日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于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当时突厥与隋贸易,有明珠一盒,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让她买下,她婉言谢绝地说:“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大都督崔长仁是文献皇后表兄,触犯国家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进谏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遂将崔长仁处死。皇后异母兄弟独孤陀因酗酒逞凶残害百姓,曾受过皇后指责,故而怀恨在心,常以猫鬼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气得三天没有进食,但最后还是请求文帝赦免其罪,皇后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独孤陀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我请求赦免他。”于是陀被免死。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前朝亡国的故事,独孤皇后记忆犹新,南朝的张丽华秀发轻拂,搅得陈氏王朝天翻地覆,自古红颜多祸国,独孤皇后为了保住杨家朝廷的长治久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皇夫杜绝后官内讧。她从皇夫那里要来大权,整饬了宫内体制,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提倡简朴,禁止宫中女子浓妆华服,并对她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嫔妃随意亲近皇帝。整个后官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之下,形成一片静谧肃穆的气氛,因为独孤皇后至高的地位和强硬的手腕,后宫中众嫔妃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不得不服从。

除管理好嫔妃外,独孤皇后还十分注意保持与皇上的感情,她深知必须以自己的柔情和体贴笼住皇夫,才能使他不致被其他女人所迷惑。每当黎明钟鸣之际,独孤皇后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夫洗漱穿戴,然后与他同坐一辇,把他一直送到朝阁,皇帝上朝,自己则在殿下静静地等候,待散朝之后,又同辇返回内宫,这样的行动,她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坚持着,使杨坚从不敢怠慢上早朝。在内宫,她对皇夫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皇帝每餐的食谱,每日的装束等事她都亲自过问,妥善安置,让文帝能毫不分心地专理朝政。每至深夜同寝的时候,她常在文帝耳旁回忆往事的情谊,细述夫妻的恩爱,用柔情蜜意来牵系住文帝的心。好在隋文帝正在致力于国家大事,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在后官脂粉堆中取乐;而贤慧干练的妻子所推行的种种措施,正是与他的朝政改革可以密切配合,他自然是极力支持的。

一次,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约定:“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想到妻子与自己患难与共数十年,总是一心一意辅助自己,惠心可嘉,文帝心中一热,当即答应了皇后誓约。事后,文帝还颇为自豪地对大臣夸耀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其实,独孤皇后之所以限制文帝有同父异母之子,也是出于提防异母之子夺位争权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