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集
22087600000016

第16章 建立牢固的利益同盟(1)

盖茨的人际关系法则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是掌握了世界的大趋势,还有他在电脑方面的智慧和执着。其实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比尔·盖茨的人脉资源相当丰富。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在他20岁的时候,签到了一份大单。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他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

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比尔·盖茨的人际关系法则。

第一,利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

他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

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是因为中间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IBM董事会董事,介绍儿子认识了董事长缘故。

第二,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最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及史蒂芬不仅为微软贡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了他们的人脉资源。

第三,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国外的市场,以及开拓国外市场。

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好的日本朋友叫彦西,他为比尔·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为比尔·盖茨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以此开辟了日本市场。

第四,雇用非常聪明、能独立工作、有潜力的人来一起工作。

比尔·盖茨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可以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选择最好的商业搭档

比尔·盖茨说过: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当微软公司在最初的广告中大肆宣传自己强大的编程能力时,任何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这个广告都以为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其实这个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只有4人,大都是哈佛或者是湖滨中学的那帮计算机迷。并且,相当一段时间公司里只有两名员工是长驻的。他们在阿尔伯克基一个简单的房子里,另外两个人中一个是比尔·盖茨,另一个是服务于微型仪器公司名叫保罗·艾伦。

正是这个简单的公司后来逐渐确立了在软件行业中的领袖地位。这一切的成就,并不单单属于比尔·盖茨一个人,还在于比尔·盖茨会选择他创业中关键的团队成员。

在这个创业团队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保罗·艾伦。比尔·盖茨说:“在我们公司一开始成立的时候,我就将聘用聪明能干的员工摆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保罗·艾伦和我是最早的朋友,是和我共同创业的人。”

艾伦是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时的同学。他父亲当过20多年的助理管理员。因此艾伦从小博览群书。1968年,和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艾伦比比尔·盖茨大两岁,当时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比尔·盖茨,而比尔·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让艾伦非常倾慕,两人自然地成了好朋友,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的世界,并掀起一场软件革命。比尔·盖茨谈到他和保罗·艾伦的友谊时说:“他读了4倍于我的科幻小说,另外,他还有许多解释自然之奥秘的理论,所以,我就问他有关‘枪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应堆’之类的问题,保罗把这些都讲解得头头是道。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数学和物理作业,这就是我们何以会成朋友的原因。”

比尔·盖茨回忆他和艾伦的萌芽期时说:“艾伦对硬件比我懂得多。1972年夏天,艾伦19岁,我16岁。我们在暑假设计了一个初级程序,赚了5000美金。保罗给我看《电子》杂志,一家年轻的公司英特尔(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晶片。这种简单的晶片包含了整个电脑的大脑部分。艾伦和我意识到电脑将迅速改善。艾伦和我思索应设计什么程序让8008执行。我们发现8008可以用来处理交通数据,当时听起来就像用数据做诗。”

艾伦的特点是说起话来比较柔和,为人也很谦虚。这一点在最早的公司业务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在与罗伯茨合作改进BASIC程序时,罗伯茨虽然很看重比尔·盖茨的技术能力,但很不喜欢他的对抗方式。罗伯茨说:“比尔·盖茨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艾伦比比尔·盖茨更富于创造性,比尔·盖茨和我争来争去,但是一个好办法也拿不出来,可是艾伦能。他对我们公司还是有一些帮助,而比尔·盖茨只能是添乱。”有了艾伦从中斡旋,最初的合作才比较顺利。

就是这个从小在一起共同学习,相互吸引的好朋友,后来成了比尔·盖茨创业道路上最大的推动力。当时是他拿着登有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消息的杂志,兴奋地去找比尔·盖茨,并成功地说服了比尔·盖茨做些正经事。也正是艾伦对技术的痴迷使全新的BASIC语言最终能够出现,又使微软最后成为软件领袖。还有是艾伦和比尔·盖茨共同研发的操作系统逼迫IBM后来不得不加入到个人电脑的战团中来。

1973年,比尔·盖茨17岁,在哈佛读书时,保罗在波士顿Honeywell担任电脑程序设计师。他常到校园来找比尔·盖茨。1974年春天,《电子》杂志公开了英特尔新的8080晶片,功能比8008好上10倍。比尔·盖茨说:“突然间,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电脑心脏。很显然,当一个小晶片的功能更强大,笨重机器的末日就要丧钟敲响了。电脑制造商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不起眼的晶片,可以和电脑划上等号。甚至连英特尔的科学家都没有看到8080的潜力。但是,我和艾伦看到的是一种完美的电脑,看到个人电脑的未来。艾伦和我认为,大多数的硬件由IBM制造,我们先发制人的优势是设计出创新的软件。”

在大学里,大家都抱着最疯狂的梦想。比尔·盖茨回忆道:“我在哈佛度过了18岁。这一年我不断思考如何开始我的软件天下。我和保罗的一个方案是写信给各大电脑公司,毛遂自荐用BASIC为他们撰写新英特尔晶片的程序。”

在学生时代,创业的同时意味着要有所牺牲。但是比尔·盖茨和艾伦都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975年春天,艾伦辞职。比尔·盖茨也办理休学离开哈佛和艾伦合组公司。他们的第一个专案计划就是为小型电脑撰写BASIC程序。比尔·盖茨说:“那是在1975年的冬天,我们就是在宿舍的书桌前或地板上,有时连饭也不吃,也不见人。我们睡得很少,根本不记得时间和日子。5个星期后,我们的BASIC程序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微电脑软件公司也诞生了,我们将它取名为微软。”

因为艾伦的谦让性格,微软公司开办之际,比尔·盖茨就在合作协定中获得了微软公司大部分的权益。公司股份中,比尔·盖茨占60%,艾伦占40%,后来比例又进一步调整为64∶36。比尔·盖茨明白艾伦这个计算机天才是这个精干的创业团队不可缺少的力量。

“艾伦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他考虑的不是业务,而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美国着名传记作家劳拉·里奇在微软的先进技术上也承认艾伦的重要作用,“微软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商业史册就是因为其操作系统的成功”。

实际上,艾伦在策略中也有很好的见解。当时就是艾伦为比尔·盖茨制定了“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的发展战略。1981年,IBM的个人PC问世,急需配套的操作系统。是艾伦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弄到了SCP-DOS程序的使用权,又和比尔·盖茨共同对该软件作了扩展改编。重新命名为MS-DOS,之后又销给IBM。这就是微软走向世界软件业第一品牌的发家宝。

不幸的是1982年,艾伦突然在一次商业旅行中病倒,诊断结果是有癌变的迹象,应尽快进行化疗和放射性治疗。在患病期间,艾伦知道自己无法给予比尔·盖茨所要求的时间与精力。1983年,比尔·盖茨不得不遗憾地同意时任微软副总裁的艾伦离开事业蒸蒸日上的微软。3年后,微软公开上市,艾伦的近40%的股票让他成为全球顶级富豪之一。

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选择了最好的合伙人。通过与能力、性格互补的合伙人共同创业,找到了具有巨大财富的市场。

化敌为友是一种魄力

比尔·盖茨曾说:不要一直用敌视的眼光看待你的同行,因为,你的同行既是你的竞争对手,又可能成为你的合作伙伴。

比尔·盖茨曾在接受《纽约时报》的一帮记者采访时,有人“发难”:“你会像当初对付网景公司那样来对付Google吗·”

比尔·盖茨稍微思考了一下,岁月已在他那张着名的娃娃脸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局促:“不!我们会换种做法。”他宽容地一笑,似乎面对的只是私底下开的一句玩笑。

比尔·盖茨征战江湖多年,可以说是树敌无数,好像再没有哪家公司的敌人比微软多——多得连盖茨自己都数不过来。其实这很正常,树大招风,微软公司的产品线拉得越长,竞争的对手自然就会越多。随着业务领域的扩大,微软敌人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网络服务领域有Google和雅虎,企业软件领域有IBM,游戏机方面有索尼,手机软件方面是诺基亚,图形设计软件方面有Adobe系统公司。现在,微软敌人的名单上又增加于思科和杀毒软件公司赛门铁克。这样的竞争态势注定比尔·盖茨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竞争策略——与敌同眠,既竞争又合作,否则它将非常被动。从崇尚硬权力到提倡软权力,环境的变化迫使比尔·盖茨不断调整它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在市场上,高度垄断的公司,并不仅仅是微软,像INTEL、CISCO、AOL等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都是高度垄断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竞争中获利也不仅仅是微软的行为,几乎所有的决策者在与竞争或合作对手对峙时都会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可是,为何只有微软总是屡屡被对手推上法庭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微软的效率太高,高得超出了竞争对手和公众可以接受的范畴;二是比尔·盖茨本身是个“偏执狂”,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微软的效率,而很少考虑竞争对手的生存及公众的反应。

由于一再遭遇诉讼,微软在对待竞争对手态度上的变化耐人寻味。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在微软合作思想的引导下变成了朋友。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家公司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是微软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但是微软却决定和甲骨文联合发布广告,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推广应用甲骨文数据库。

微软的这种表现并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IBM、Sun和SAP公司分别同微软签署了类似的合作协议。微软的VSIP计划几乎囊括了所有着名的软件公司,而这些软件公司所开发推广的软件正是微软的强劲对手。

比尔·盖茨此次主动把诸多敌人邀请到家中同台竞争。以前大家不共戴天,现在忽然要共谋天下大事,微软奇迹般的转折让很多人跌破眼镜。人们对比尔·盖茨化敌为友的举动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微软与竞争对手共舞的举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客户的一种求和态度。

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高科技企业已经意识到,整合是一个卖点和趋势。许多客户希望技术提供商能够解决整合问题,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微软和甲骨文们别无选择。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几十亿美元的比尔·盖茨,并不担心合作会给自己的软件带来灭顶之灾。微软公司CEO鲍尔默说过,他们两家公司将继续顽强地竞争,但是和解创造了有利于两家公司用户的合作新阶段。IBM也在继续着和微软的操作平台之争。IBM在全球不遗余力地推广和支持Linux的发展,但IBM自身并没有Linux产品,它的意图还是冲着Linux的对头微软来的,IBM以前被微软挤掉了操作系统平台的老大地位,这一次,IBM不能再错过,它的WebSphere将是NET的最大威胁,微软目前在操作系统上的绝对优势。让其他的软件生产商不得不仔细掂量,微软此前正是依靠自己的Windows彻底把IBM赶出操作系统市场的。但是微软却向敌人频频颔首微笑、握手言和。微软在全球已经得罪了太多人,抗议微软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比尔·盖茨是应该改变策略了,而且这种合作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其他厂商的软件今后必须适应和遵循Windows这个操作系统的标准,这无疑也是比尔·盖茨的胜利。

2005年10月11日,微软宣布与RealNetworks公司达成和解,再次用钱摆平对手诉讼官司。微软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即将终结同RealNetworks公司法律纠纷的消息,为结束这场长达数年的拉锯战,微软将向对方支付总共76l亿美元。双方将从此“化敌为友”,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始合作。

和对待RealNetworks公司一样,为了结束同其他公司的法律纠纷,比尔·盖茨已经数次支付巨额款项。比如:2003年,向时代华纳支付75亿美元;2004年4月,向Sun公司支付195亿美元;2004年11月,向Novell公司支付536亿美元。但是,在支付巨额现金与对方和解之后,微软往往可以加强同对方的业务合作,同时减少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因此包括此次与RealNetworks公司的和解一直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双赢的结局。

自从网路产业景气复苏后,业者对市场扩张显得积极了许多。近年来,网络从业者合纵连横的消息频繁传来,竞合关系也十分曲折多变,今天的敌人明天可能就成为合作伙伴。

而在与比尔·盖茨化敌为友的公司中,最受瞩目的是雅虎,雅虎和微软两家公司,竟然决定携手合作,同意旗下的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彼此互通,而在此之前,两家在入口网站业务、搜寻服务及即时通讯方面,一直是死对头。此举不但象征着即时通讯服务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即时通讯的竞争已非平台之争,而是在于如何巩固用户忠诚度。大家都明白,此次双方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要防堵另一家网路搜寻引擎Google的崛起和壮大。

微软与雅虎在即时通讯业务联盟之后,焦点转向了美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即时通讯服务公司美国在线AOL。比尔·盖茨有意与其合资公司,有趣的是,有可能成为AOL新合作伙伴的微软,本来是AOL的市场劲敌,多年以前,即时通讯软件始祖ICQ就是因为打不过微软,才决定卖给AOL。如今,ICQ也想不到过去势不两立的对手如今可能成为同一集团旗下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