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与媒体共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2028200000027

第27章 学会面对新媒体时代(3)

网络的作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问政”程度已经越来越深入、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问政”的势头不可阻挡。最大化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抵消网络的消极作用,体现科技造福人类的先进面,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必须站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站在把网络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的高度,把“网络问政”保护好、发挥好、引向深入。保护好广大网民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视和热情,通过举办网上论坛、办好网上评论栏目等形式充分调动网民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传统的反映民意的途径,一是媒体的监督批评类新闻,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等;二是各级政府部门报送的相关资料,如高层了解民意的通道在新闻之外主要是通过新华社的内参等内部刊物;三是逐级政府上报的材料;四是政府本身存在的以信访局为代表的一些倾听民意的机构。而以网络为代表的多种媒体的新出现,则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了另一个更为全面更为集中的民意反映。

吉林省委书记王珉致人民网网友的信

各位网民朋友:

大家好!

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吉林省的关心和支持。

吉林省委一直把网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桥梁纽带,人民网开通“地方领导留言板”以来,我高度关注并认真浏览广大网友的留言,经常被网友关心吉林改革发展的热情和诚意所打动。网友留言的信息采集、督促落实和回复工作,已责成有关部门具体承办。网友反映的具体问题,已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调查核实,妥善处理;网友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充分吸纳和体现。

今后,我将继续关注网友们的每一条留言,充分利用网络荟萃民智民力,关注民生诉求,努力为吉林人民造福!衷心希望各位网友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吉林、支持吉林,多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吉林建言献策!

最后,祝愿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越办越好!祝愿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吉林省委书记王珉

2009年6月1日

近年来,一些地方举行的通过网络“问计于民”的活动,大都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烈回应。事实表明,在涉及民生的诸多问题上,只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进行科学、民主决策,能够大胆“问计于民”,充分吸纳民众意见,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因而,就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预期效果,最终据此出台的措施也就更有针对性,更能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因此可以说,“问计于民”可谓是集科学、民主、和谐、高效于一身。

政府和领导干部在作出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民生问题的决策时,都应“问计于民”。这一“问”体现了对“民”的固有权利的尊重,可以有效防止某些领导干部单方面拍脑袋决策,更能够避免即将出台的政策被人为地抹上神秘色彩,以免使公众因为不甚了了而引发种种不必要的恐慌。面对公众五花八门的“计”,领导干部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公众的“计”,与预期取向相一致固然最为理想,但有时候也可能相反。当然,通过网络“问计于民”,政府和领导干部本身要有自己正确的姿态。“问计于民”的目的就是要得到真实的民情、民意,而要想得到真话实话,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平等待人,躬身下问;另一方面,要做到信息公开,让人民了解更多的情况,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公众参与“献计”的热情,保证公众“献计”的质量,从而真正实现通过网络“问计于民”的初衷。

在网民数量急速增长的今天,面对这样一个新兴平台的崛起,领导干部在想什么?他们的行政方式、行政理念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普通民众的心里会激起什么样的涟漪?对我们的电子政务、行政环境建设,又将产生何种投影?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重视“网络问政”和“问计于民”,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相关水平和驾驭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跃居世界第一。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急剧增加的网民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网络新闻,使网络舆论成为经济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网络为公众的民意表达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为公众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无限多的机会。网络给政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新契机。在强大的网络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结合各级政府网络舆论工作的实际,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着力。

一是准确定位。互联网在我国是新兴媒体,有第四媒体之称。网络媒体从共同属性来说,必须在我国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有它公共的、普遍遵循的职业准则。结合这两方面的属性,对其进行定位。一是使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路线主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一个载体,二是成为广大网友互相交流的平台,三是成为服务企业工作大局和广大职工群众的一个工具,四是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窗口,五是成为职工群众监督各级管理干部和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服务职工群众、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一个渠道。只有如此,网络媒体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会健康有效发展。

二是正确引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网络通四海,网络连百姓。网上传播什么,宣传什么,主张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最容易形成一种倾向性的舆论。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推广、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党和政府及企业的决策、主张的贯彻落实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导得法与否,直接决定网络舆论的走向。我们要坚持正面引导的方针,以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积极把网民的心智、网上的舆情引导到共同宣传好党的主张、反映好人民的心声、服务好人民群众上来,引导到通过舆论监督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上来,引导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上来。

三是加强宣传。要高度重视在网络媒体上的宣传。一要宣传科学决策,把广大网友的言论引导到理解、支持、宣传科学决策上来,引导到为工作大局出谋划策、集中民智上来。二要宣传工作成绩,推介亮点,尤其是在办实事、解难事,倾力帮扶困难群体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恪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原则,提高网络宣传影响力。三要争取主动,抓好重大新闻在网络宣传的“第一时间”和“第一落点”。四要形成网络媒体与主流媒体在正面宣传上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