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高效学习法
21975200000003

第3章 勤奋是天才的摇篮(3)

在整个宇宙中,除了人以外都不存在游手好闲的东西,所有的事情都在根据自身的规律永不休止地运行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生活没有其他含义,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任何地方一旦活动停止,就一定会后退。我们一旦不再使用自己某个部分的器官,它们就开始衰退。只有那些我们正在使用的东西,大自然才会赋予我们力量,而那也是我们惟一能支配东西。

勤奋工作的习惯就是点石成金之术。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奉勤勉准则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整个人类因为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做起事来磨磨蹭蹭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灭失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有工作可做、有生活目标的人是幸福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会继续做下去。就像一条流淌的运河,某种高贵的力量在苦涩贫瘠的盐碱地开凿了它。而一旦开凿,它就会如同一条很深的河流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把又咸又苦的盐碱水从草根的底部清洗掉,把蚊虫肆虐的沼泽地转变成郁郁葱葱的草地,上面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我看来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也许除了从工作中得来知识,你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知识,其余一切所谓的‘知识’其实不过是种种假说罢了。”

许多人赞叹事业有成者的成就,他们哪里知道,当自己安然入梦时,他们还正在努力工作呢!

工作!它使人眼睛明亮,使人面色红润,使人肌肉结实,使人头脑敏锐,使勃勃的血液在全身循环,使脚步轻盈健康。工作是治愈很多身体疾病的灵丹妙药,工作还会使消化不良减少,总之,工作着的人是更健康的人。

勤勉工作的人是幸福的,而工作是所有成就和文明的秘密所在。

无论何时何地,脱离了劳动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现实的人是无法在现实中生存下去的。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丰厚的人生回报。即使给你一座金山,你无所事事,也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的。传说中的点石成金之术并不存在,而在劳动中获得财富才是最正确的途径。你想拥有金子,你的办法只有辛勤的耕耘。这是一种做风,也是我们生活中应该抱定的原则。

人生是一个充满迷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令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事情,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却又令人似乎是上天有意考验我们的事情出现。在这些事情的考验下,有的人充实而成功地走完了这一过程,有的人却相反,在遗憾中随风逝去。

我们每一个健康生活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向成功,都想在成功中领略人生的激动。而成功又不是轻易予人的。在北大,有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有一群把自己融入工作、学习之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的人们。不用说,这样的地方,当然是成功生长的地方。青年人要想获得“点石成金”这术,就请从勤开始,努力工作吧。

§§§第六节勤奋造就天才

勤奋不是躺在被窝里空想的,天才是汗水点滴积累的让我们一起分享天才是怎样造就的吧。

一位法国作家写道,“我见过米开朗基罗,他60岁的时候身体已经不是那么强壮结实了,但他仍然在大理石上飞快地舞动着雕刻刀,石头的碎屑四处飞溅,他在一刻钟内完成的工作量比3个强壮的小伙子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量都大。没有亲眼见过的人简直不能相信,他工作起来真是精力充沛、生龙活虎,简直让人担心他会把整块石头击得粉碎。他的雕刻刀每砍一下,就会有三四指厚的石头碎片掉落。”很多人都知道,做雕刻工作,一刀下去即使只是多削一根头发的厚度都不行,所以在一般人的眼里,他的工作方式简直会彻底毁掉手中的作品,因为石头不像泥土或石膏那样可以重新补上。

而米开朗基罗则这样评价过另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人物——拉斐尔:“他是有史以来最美丽的灵魂之一,他的成就更多地是得自于他的勤奋,而不是他的天才。”当有人问拉斐尔怎么能创造出这么多奇迹一般完美的作品时,拉斐尔回答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从不要忽视任何事情。”这位艺术家去世的时候,整个罗马为这悲痛不已,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为之哭泣。拉斐尔终年38岁,但他竟然留下了287幅绘画作品,500多张素描。其中一些绘画一张价值连城。对那些懒惰散漫、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多好的教训啊!

达·芬奇是个乐观开朗、干劲十足而热情洋溢的人。他刚刚破晓就去工作,直到工作室里黑得看不见,才离开画布去吃饭休息。

鲁本斯成为著名画家并变得富有以后,一位炼丹师想劝说他一起把普通的金属炼成金子,这位炼丹师说这是只有他一个人才知道的秘密。但鲁本斯回答他说:“你晚了二十年,其实,我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指着自己的画布和画笔,又说:“我碰过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金子。”

英国画家密莱司在画画的时候心无旁骛,仿佛置身于世界之外。“我实际上比任何一位在田野里耕耘的农夫都更累更苦,”有时他这样说,“我对所有年轻人的忠告是:‘去工作!’他们不可能都是天才,但是他们都能够工作。不工作的话,即使是天赋极高、绝顶聪明的人也不会做出什么有益的事情。我从来不建议别人去当一名艺术家。如果一个孩子具有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天赋,即使没有人去劝导他,他也一定会成为艺术家的。很多人把他们的孩子带到我这里,他们问我是否觉得应该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画家。我总是这样回答:‘当然不。’但是,不管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想当什么,他都必须从小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努力,要研究所有的细枝末节、边边角角,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任何地方都不能忽略。不管这些琐屑的工作多么乏味,我们都需要彻底全面地了解这些工作的方方面面。”

《圣经》的译者、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座右铭是:“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工作。”似乎特纳也很认同这一座右铭。

特纳经常引用老师对他的劝告,他的老师约舒亚·雷诺德常说:“那些想要超过别人的人,每时每刻都必须努力,不管愿不愿意。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娱乐,只有艰苦的工作。”确实是艰苦的工作,但是对特纳而言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为他带来了丰厚回报。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他的智慧使这个世界得到好处,因为他的爱国热忱使国家受益,因为他的善心使邻居们获得益处,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在他的生命中一分钟都没有虚度。

彼得大帝作为俄国王位的继任者,也是通过艰辛的努力才真正得到自己的王位。他比其他的王室成员理更经常地换下宫廷服装,穿上工作服。他看到西欧文明的成果在俄国几乎不为人知,感到痛心疾首,他下定决心进行自我教育,要提高自己国民的素质,26岁那年,其他的王子们正是耽于玩乐的年龄时,他开始周游各国,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向这些国家中优秀的人们学习。在荷兰,他自愿为一位造船师当学徒。在英国,他在造纸厂、磨房、制表厂和其他工厂里干活。他不仅细心地观察,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并拿到工资。

在伊斯提亚铸铁厂,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怎样冶炼金属,最后一天他铸造了18普特的铁,把自己的名字铸在了上面。其他一些陪同他出访的俄国贵族子弟可能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干这样的苦活,当然最后他们也不得不背运煤块和拉动风箱。他问工头穆勒,普通的铁匠每铸一普特的铁可以得到多少报酬。“3个戈比。”穆勒回答说。但是工头付给彼得大帝18个金币。“你的金币自己留着吧,”彼得说,“我并没有比普通的工作干更多的活,你给别人多少就给我多少吧!我想买一双鞋,我的鞋实在不能穿了。”实际上他脚上穿的鞋已经补过一次了,现在又满是破洞。他对新鞋很满意,说:“这是我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彼得大帝铸造的一根铁棒现在还在穆勒的伊斯提亚铸铁厂展示,上面有他的名字。还有一根保存在匹兹堡的国家珍奇博物馆,作为对亲自参加工作的这位伟大国王的纪念。这对每个俄国人都是很有启发的:国家要想永远地繁荣下去,不管是农民还是沙皇,都需要像彼得大帝这样辛勤地工作。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那可真是太不幸了。

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勉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所有因素中,勤勉的工作总是最有效的。

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在任何的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或者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其创造者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了流芳百世的名声。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都得自于勤勉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诗人还是艺术家。

季羡林在他的论述中提到天才这一问题时说:

人类的才能,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这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实,不能不承认的。但是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一般人称之为“天才”。有没有“天才”呢?似乎还有点争论,有点看法的不同。“十年浩劫”期间,有一度曾大批“天才”,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我至今不懂。根据我六七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有“天才”是否定不了的,特别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你能说贝多芬、莫扎特不是音乐天才吗?即使不谈“天才”,只谈才能,人与人之间也是相差十分悬殊的。就拿教梵文来说,在同一个班上,一年教下来,学习好的学生能够教学习差的而有余。有的学生就是一辈子也跳不过梵文这个龙门。这情形我在国内外都见过。

拿做学问来说,天才与勤奋的关系究意如何呢?有人说“九十九分勤奋,一分神来(属于天才的范畴)”。我认为,才(才能),我觉得符合实际一点。我丝毫也没有贬低勤奋的意思。无论干哪一行的,没有勤奋,一事无成。我只是感到,如果没有才能而只靠勤奋,一个人发展是有限度的。

“坐等什么事情发生”,就好像等着月光变成银子一样渺茫。希望宇宙中发生奇迹,能够取代自然法则的作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些想法往往是懒惰者的借口,是缺乏长远规划者的托辞。

“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沈从文说:“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我一生中,从来还没有哪一天不在辛勤地工作。”

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乐趣,在北大,有很多长寿的教授,他们在谈到他们长寿的秘诀时说过这样的话:很早就养成了勤奋工作的习惯,这种习惯本身就会带给你很多回报。年轻人总觉得休息就是所有努力的终止,但是我发现,最好的休息是改变工作方式。如果因为看书和思考时间太久而脑子昏昏沉沉的,那就最好走出去到阳光灿烂的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尽量地锻炼锻炼身体。这样,精神很快就会平静下来。要知道,自然的努力是无止境的。我们睡觉的时候,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一旦大自然伟大的活动有一刻停止,人就会死去。要尽量顺应自然规律生活,在工作的时候也模仿大自然的方式,所获得的回报就是良好的睡眠、健康的消化功能,使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请想信,这就是勤奋工作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回报。”

沈从文曾举过爱迪生的例子来告诫青年们说:“他从来没有一天是无所事事地度过的。在应该睡觉的时候他读书读到深夜。他不喜欢看小说或者惊险刺激的西部故事,他看的书是关于机械、化学和电学的,并且他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知识。除了工作之外,读书也只能是抽时间,他非常注意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如果他没有在睡觉的话,就可以说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

很多传统说法中包含了永恒的智慧。从早到晚,不管阴天还是睛天,也不管我们身体如何——可能会牙疼、头疼或者心脏出现毛病——我们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并开始做安排给我们的工作。

沈从文以他的勤勉刻苦而闻名。他始终非常勤奋,从不拖延时间或者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而他的行动一贯非常准时。

他刚开始在北大旁听的时候非常困难,但是他下定决心不放松自己的努力,直到最后成功。“如果不用,我就会生锈。”这句话适用于铁,同样也适用于人。

勤奋能延续生命,勤奋可开拓知力,在青春的时光时坐等保尝不是一种慢性自杀,想着一切终会美好纯萃是一种无知,小鸟凭着坚韧的双羽与暴风雨搏击,而我们同样可以插上勤奋的翅膀向天才靠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