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粗听的策略
粗听在人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接收的信息,绝大部分是无意识获得的。从听觉通道获得的信息亦如此。如某地新开了一家超市,某人托福考试得了满分这种消息,不需要特意打听,它自己就飘进耳朵里来了。你可能有这种体会,就是你无意间听来的内容远比你有意识听来的多。而且正是无意间听来的信息,维持着你与外界的紧密联系,维持着你本身的信息平衡,维持着你生活的连续。学习活动中的粗听与日常生活中的粗听有所不同,显然,日常生活中的粗听要粗得多,而学习活动中的粗听已经是粗中有细了。例如,某中学生收听科技方面的新闻报道,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是很在意的。我们在论述粗听策略的时候,也指的是这种粗中有细的粗听。
对于听众来说,对外界信息进行粗听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可行性表现在,虽然未特别注意去听,但我们仍能获得很多外界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过程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如果某种信息与我们的兴趣相符,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我们的常识有联系,则这种信息就会自动地融入到我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另外,特别新异的信息也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使我们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再者,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信息都可有可无,少接收一些此类信息也不会引起不良后果。
粗听的必要性表现在,从人脑接受信息的角度来看,听讲受到脑加工能力的限制。虽然人脑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但同一时间内能加工信息的量是有限的。从适应外界要求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处理重要问题上多投入精力才有助于提高效率,而粗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从众多的信息中过滤出重要信息。
一、关注开头部分
一般情况下,讲话人一开始就会点出所讲内容的核心部分。如果该内容对听讲者没有特别意义,只须注意一下讲话者的开头言语差不多就可以得到全部需要的信息。如,某某人竞选总统成功,某球队获得了足球比赛的胜利,往往在新闻节目的开头就已经说出,听众只要略一留心就能获得这个信息。
1.留意核心句
关注开头部分,主要是抓核心句。往往第一个句子就是核心句,如上面的竞选和球队获得胜利的事实就可能在第一句中出现。
2.评估有无进一步听讲的必要
并非每条信息都必须听完,当我们发现没有必要继续听的时候,我们会主动关闭耳朵,避免时间、精力的浪费。当然,如果决定进一步听,则粗听就转化为聆听。虽然我们在这里更关注粗听,但判断的步骤是必然的,并且这个活动要伴随始终。
二、关注强调部分
1.留意强调句
有时候,我们没有听到讲话的开始部分,所幸的是,重要的内容往往在讲话中重复多遍,因而,只要我们能略微留意讲话者的强调句就可以获取我们希望获得的信息。
三、关注结尾部分
关注讲话的结尾就是注意总结性的句子。
讲话的一般规律是,在讲话即将结束的时候,讲话者会重新对讲话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即便是我们错过了开头和中间的信息,我们仍然有机会从结尾部分获得希望得到的信息。
为了使我们的粗听取得尽可能满意的效果,多听是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听讲过程是一个一边听讲、一边猜测的过程。一个人能否接收外界信息,并且从纷繁复杂的外界信息中筛选出需要的信息,关键是看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一个人知道的越多,筛选出的信息也越多。一个足球迷在不经意间就能从广播中听出很多“道道儿”,这与他经常收听足球节目,阅读足球报,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有关。在应付托福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要进行大量听读训练,丰富背景知识,这种多听既培养了粗听的技巧,又为粗听提供了背景知识。
§§§第六节课堂要认真做笔记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对你以后复习和知识的再延续大有好处。
一、笔记的作用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技巧,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1.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
人的短时记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一堂课下来,即使是再聪明再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回忆起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有必要。
2.笔记是一份长久的记录,可以给日后温习带来方便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课后反复思考的科目,这种方法很好。
3.做笔记需要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表面看来,做笔记会妨碍听课——一边聆听,一边又要写重点,似乎永远都是比讲话者落后——但只要处理得当,两者便可兼顾。比如,专心听讲,只写下适当的重要字眼,事后再重新组织内容。
事实也证明会做摘录笔记的学生,成绩好过没有做摘录笔记的。在一次实验中,让一批学生听一堂课,数星期后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表明,那些课堂上做过摘录笔记的,平均得分是65分,而没有做过摘录笔记的,只得了25分。
将论点写在笔记本上,是否真能帮助我们记下该要点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专家们作了一项实验:让一班学生边听一段课文,边做笔记。一星期后,让他们尝试回忆内容。结果发现,他们回忆笔记内容的能力,是回忆笔记以外资料的能力的6倍。所以,如果你想记下一项资料,那就将它写在笔记本里吧!
二、怎样做笔记
听讲最忌变成“听写”,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的东西都写下来,我们要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因为,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
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这个问题很难作出简单的回答。课堂笔记,最详的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寥寥数笔,提纲挚领。做笔记通常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我们认为,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之类的课程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对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三种做笔记的方式可供选择:尽可能完整记录;只作概略的提要;做提纲式笔记。一般都采用第三种方式。另外在必要时,可以较为详细地记下一些定义、表格、图解等。
特意把笔记记得很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和思考。但一贯把笔记做得特别详细并不好,其主要缺陷在于,太忙于记录,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去思考。
做听课笔记时,要主次分明,有系统、有条理地理顺知识原框架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记下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技巧。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笔记就可能显得凌乱。当然,这同老师的授课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做提纲式笔记因为不是自始至终都在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三、记笔记的四点注意
1.清晰。
记笔记要做到提纲化、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好的笔记应当是让人一看就明白这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知识框架与体系是什么样子的。记笔记要分段分条,不要几个问题都掺杂在一段文字里。
2.准确。
笔记通常都是只给自己看的,因而可以随意使用任何符号或速写办法,创造性地记笔记,从而大大加快记录速度。但是要学会习惯地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和缩写,以免在过后复习时,连自己都不明白它们都代表了一些什么意思。
比较常见的通用符号和缩写有:
NO.——第……
e.g——例如
cf——比较(注意:仅在此处是这个意思)
n.b一这一点是重要的
∵——因为
∴——所以
>——大于
<——小于
=——等于或与……相同
≠——不等于或与……不相同
19C——19世纪
3.醒目。
要利用字体的大小把主与次、纲领性的东西与一般内容区别开来,适当时候还要使用蓝、红等颜色不同的笔把重点与非重点区分开来,但不要颜色太多,把听与记都搞得很复杂。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前面所说的“精读时在书上作记号”的办法。除此之外,绘图要大而清楚。
总之,要注意笔记的整洁性与整体的视觉效果,要一目了然且过目不忘。
4.留白。
不要吝啬纸张,要在笔记的每页甚至每段的上下左右,都适当地留下一些空白,以便温习时能够有地方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其他补充资料。
四、几点建议
1.笔记是一种贯穿于学习过程始末的东西,而且也不是只有听讲时才需要笔记,因此,笔记不应仅仅是在课堂上才要记,针对学习过程中各种不同阶段,我们应做各种各样的笔记。
预习时要罗列要点、试解疑点,这就需要做预习笔记。
复习时应当对课堂笔记作最深入、最全面的整理,把课堂上的未尽事宜,如资料的补充、知识点的图表化等做完整。
一般来说,考试或者测验完了之后,很多人都会立刻很大程度地松弛下来,其时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是不利的,作为一个好的学习者,应该懂得在每一次的考试之后对知识的运用作深刻的检查与总结,对重点和难点作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还需要有考试笔记(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步入考场》这一章中作详细的解释)。
2.在记听讲笔记时还可以运用技巧。
利用老师看、读教材与讲义,或者书写板书的时间,迅速扫视一下板书框架和自己的笔记,这样一来,可以对已经听过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有助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