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高效学习法
21975200000026

第26章 在听讲中会用“拿来主义”(2)

从许多同学的实践来看,应该说都能做到。不知大家有没有如下的体验:当你用了2个多小时看完一场电影回到家,此时若有人问你“你感觉这电影怎么样?”这时,你会怎样?当你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大脑中会发生怎么样的一系列的变化呢?(回忆一下,请思考2分钟)经过实践、调查发现,一般的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并不是把整个电影在大脑中重新放一遍,而是把电影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再一次地提炼、概括,形成不再是电影的形象,而是虚化的,但又觉得比原来的形象更显得清晰,一目了然。此时,在你的大脑中展现的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电影”,而是该电影的精华和糟粕是什么等。想想,你的体验是不是这样的?请你再思考一下,从你听到“你感觉这电影怎么样广这一问题到你形成答案的过程,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回忆1分钟)据统计,所用的时间都不超过1.5分钟。大家想一想,2个多小时的电影,能在1.5分钟内概括、总结完,那么一堂课45分钟的内容在3分钟之内不能在大脑中过一遍吗?实践证明,只要你按本章所提供的方法去做,几天之后,就会发现你很容易做到。最关键的是去做。

三、怎样做好课堂笔记

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笔记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笔记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记忆也有很好的效果。

笔记反映了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掌握老师的思考方法,分析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次序。所以,可以说课堂笔记是学生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学生课后复习和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又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

做笔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学生上课分心和思想开小差,促使学生听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更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四器官的互相配合与协调,锻炼学生的器官协调能力。

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课堂笔记,下面归纳做笔记的十大要点,供同学们参考:

1.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时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

2.把握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3.注意笔记方法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语、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四是数理化,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即可。

4.注意笔记的方式

课堂笔记一般分三种情况来记: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所讲授内容的重点记下来;二是一些重要的经典原话,定义、公式、论点、论据、结论、概念、时间、地点等,必须准确照抄;三是对不懂的问题和疑点,也要原样记下来,课后好去研究、思考、查对和询问。

5.注意笔记的内容

记笔记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这四个内容: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二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主要内容。

6.分清主次体

课堂上做笔记,最值得提醒和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分清哪是主体、哪是次体。“听”与“想”是主体,做笔记是次体。一定不能“满堂记”和“满板记”,要保证自己去听懂,想好了再记。

7.不要只强调记得“漂亮”

有的学生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的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本末倒置了。

8.课后及时补充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9.尽量规范笔记

有的学生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这个本,明天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或是今天一张纸,明天一张纸。最后所记笔记乱七八糟,到复习应用时东翻西找也不全。做笔记尽量规范,最起码每科一本,这样用起来就方便。

10.不要抄别人的笔记

有的学生比较懒惰,自己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总结综合能力。一定要记住:笔记要自己写,自己做的笔记对自己才有学习效果和意义。

四、要克服课堂中的不良习惯

很多同学都有不良的上课习惯,根据考进清华的学子们的经历显示,他们几乎从来没有过不良的上课习惯。他们认为,不良的上课习惯对成绩有着极坏的影响,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别人。

因此,那些有不良上课习惯的同学,一定要改正过来。上课是学习的核心,如果上课时没学习好,再补就要花更大的时间和精力了。

清华才子们认为,以下的二十三种不良上课习惯,十分有害于学习,是要加以改正的。

(1)课前不预习,听课无目的;

(2)只顾听讲,顾不上思考与做笔记;

(3)只顾思考,顾不上做笔记和听讲;

(4)只顾做笔记,顾不上听讲和思考;

(5)思想与老师讲解不能保持一致;

(6)不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及要点;

(7)不注意老师反复讲的细节;

(8)听不出老师讲解的思路;

(9)听不出老师的弦外之音及意图;

(10)抓不住老师讲解的方法、方式和技巧;

(11)思想开小差;

(12)人在教室心在外;

(13)看课外书;

(14)偷吃零食;

(15)做小动作;

(16)说废话;

(17)向周围的同学扮鬼脸;

(18)不思考;

(19)不做笔记;

(20)不发言;

(21)不提问;

(22)害怕老师提问,不敢正视老师;

(23)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为难看和麻烦。

§§§第三节做作业的高效策略

你若问我做作业有什么奇招这个我也答不上来,但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呢你不妨试试我的经验总结。

一、做作业的作用

对于为什么要做作业的问题,一些同学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是老师的要求,这种任务观点是没有认识到做作业的真正意义。

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但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虽然也要把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但这不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为了真正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来进行检验。为此,课本和老师就布置了许多作业题,这些作业题是实际生活问题的一种模拟,只要求我们能通过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做出来就行。可以说,做作业是运用知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为未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准备。现在把作业做好了,将来工作后,就能较好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说,作业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检查学习的效果。

一般来说,如果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作业,就说明预习。上课、复习的效果是好的,知识真正理解了。相反,作业不顺利,无法独立完成,就说明前面各学习环节效果不好,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时就要及时弥补。

第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我们在校所学习的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是比较抽象的知识。而作业题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通过解决比较具体的问题,把具体化的问题同抽象的知识联系起来,既把不同的具体问题归人到一定的类别抽象知识中,又把抽象知识具体化,这样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深刻得多。同时,由于自己解决了问题,印象深刻,也会促进记忆巩固。可见,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深化的,而不是一下子完成的。

第三,作业可以促进相应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作业、练习、应用,是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径。只有应用知识,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例如,数理化作业有利形成解题技能、操作技能;政史地作业有利形成写作技能、绘制地图技能、解题技能等。另外,做作业也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智力得到实际锻炼,久而久之,能力就逐渐得到提高了。

第四,可以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

做作业就是解决问题,但问题有的解决起来比较容易,有的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必须经过较长时间较多的思考和努力,才能解决。我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攻克一道道难关,不仅能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也能使我们的意志力得到锻炼。

一、作业过程要完整

1.审题

审题就是仔细看一遍题目,搞清题目的意思,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审好题是迅速、正确解题的条件,审题出了错,后面的功夫就白费了。例如作文,如果把文体搞错了,或者漏掉了该写的东西,那么就得重新做。

审题时不要图快,要慢一点,以便审题仔细。审题要求仔细而不粗,全面而不漏,准确而不误。此外,要逐步摸清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题目审题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方法。

2.做题

审好题后,就进入解题。在动笔或动手做之前,先要动脑筋构思。构思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构思的任务,就是想好解题的思路、步骤。方面。比如一道政治题或历史题,应当从几个方面去回答,先回答什么,再回答什么。比如数学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都要先想好。想好以后再下笔去写,动手去做,就能较快较顺利地完成。

做题时,要求按各学科的格式去做,书写工整,整洁干净,一次做对,并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又快又准。

3.检查

做作业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我们的目的是能够正确地运用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错了,同不能解决问题一样,都是不可取的,都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必须使作业做得正确。审题、构思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但最后的结论、答案是否正确,还要注意检查、验证。这一点我们做作业时往往忽视了。检查是保障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检查的方法有许多。主要有:一是逐步检查法,即按照做题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检查,看有无错误。二是核对法,即把做出的答案同参考答案或书上内容进行对照,看有无错误。遗漏。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习题答案有时可以在课文中找到。除了和书对照外,也可以同其他同学的答案对照,看有无不同。三是代人法,即将结果代人公式中,看是否合理。不同的学科还有许多不同的检查方法,要注意摸索、归纳、总结。

三、巧做作业的技巧

学生在校期间,做作业是系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它对于巩固和消化课堂成果,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但是,还有不少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把做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因此,就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想法与行为。这些表现有七种:

①把做作业当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来完成,或者当作应付家长的检查来完成;

②做作业前不复习,就急急忙忙下手,一边翻书查公式,一边往作业本上写。结果知识是从书本上搬到了作业本上,但是自己却理解的不深,掌握的不牢,当然学习效果就不好;

③做作业粗心马虎,不细心审题,错、忘、漏的地方较多;

④做作业没有独立性,不爱动脑子,不愿多思考,遇到难题不思考就去问别人,有的干脆去抄袭别人的作业;

⑤缺乏做作业的信心,碰上难题就打退堂鼓,不能知难而进,经常出现完不成作业的情况;

⑥作业一旦完成,书本一合,就立即把作业交上去,就算完成了作业,从来不去认真检查作业;

⑦老师把作业批改后发回来时,只拿在手里打开看一下分数,就往书包里一放再不管不问,为什么错?为什么对?从来不去反思。

以上七种表现都严重影响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必须立即认真地克服和纠正。为了辅助学生做好作业,下列总结归纳出十种做作业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提高对做作业的认识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及记忆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不能正确的对待做作业,就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先复习后作业

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做作业前,先把老师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基本原理和概念,想一想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原理。概念?提出了哪些定理、公式?这些定理、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有何意义和作用?互相间的关系是什么?特别是对例题要明白、清楚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解题时用了哪些方法?解题思路是什么?突破口在什么地方?等等。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去做作业,作业才能做的既快又正确无误。

3.先认真审题

做作业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题,连题都判断错了,作业内容就全错了。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如此,首要的一步是审题。认真审题就要多琢磨,细推敲、深思考。审题时首先是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所给的条件,有什么限制?什么要求?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等等;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一道题分成几个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设计好整个解题步骤,一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4.做题要求既动脑又动手

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的抄好题,书写格式必须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一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只要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述严密,准确无误,考试时才能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5.要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的目的,就是巩固、消化、加深和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求学生有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所谓“独立”,就是亲自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和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