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高效学习法
21975200000020

第20章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1)

庸懒的人轻视学习,单沌的人赞美学习,聪明的人利用学习。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一节劳逸结合法

劳逸结合,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谁都知道,但并是每一个人能运用好。我为此曾吃过不少苦头。

西方有句名言: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在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一个学习效率公式:7+1大于等于8,就是每天7小时学习,1小时娱乐锻炼,效果大于8小时连续不断地学习。所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也是提高效率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学习的胜利意味着获得新知识,但学习消耗的却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味地发挥“拼命”精神,整天只知道学习,头悬梁,锥刺股,最终只能是精疲力尽,学无所成。列宁十分反对这种“学习狂”的精神和做法,他说:“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毛泽东也曾责问鼓吹这种精神的人说:“又叫马儿跑得好,又叫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学习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视觉神经在接受到外界的信号刺激以后,把信号传到大脑,引起大脑皮质响应区域的兴奋,信号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这种区域兴奋成正比例关系,即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兴奋就越高。大脑在这种兴奋状态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记忆理解等。一旦学习的时间超过大脑兴奋的极限,大脑皮质的该区域便由于工作过度,而逐渐失去兴奋的能力,开始由兴奋过程向抑制过程转化,于是疲劳就产生了。

如果你发觉自己反复读一段文字仍然不能吸收,那就表明,你已经达到了一天学习量的最高峰,应该立即停止学习。科学家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一天学习最适合的时间长度是五个小时。如果你是精力旺盛的人,学习的时间会延长些。

大脑是学习的机器,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学习作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一样都会产生疲劳。当体力劳动产生疲劳之后,立刻休息片刻就可以恢复。但是,脑力劳动的恢复就不同了。即使停止学习,大脑兴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因此,对于大脑的保护就是休息和放松。

爱因斯坦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首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当有人问他的业余爱好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小提琴。”

马克思在研究中一旦感觉到疲劳,就找出一张草纸,画一些图,借助这种方法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

聪明的学习者,善于在自己的大脑产生疲劳前,及时转换学习的内容,或通过休息和运动转移兴奋热点,巧妙地把紧张和放松交替在一天的学习中,保持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第二节厚积薄发学习法

厚积薄发,顾名思义,就是平日不断积累知识,到关键的时刻能够喷发出来的意思。学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可以一潮而就的,它需要平日里对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它包括每一个公式的记忆,每一项语法的掌握,可以说每一位名人的成就,都是与始终如一地努力学习,认真积累分不开的。

在学习上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不断地积累——积累——积累,以至于最终喷发。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切莫急功近利,只要踏踏实实地学好你每天该学的东西,最终胜利就会属于你。

凭着平时的积累,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并磨练出一套技巧,那么你就为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据《扬子江报》报道,2001年从江苏省高考阅卷点传出佳话,在作文评卷中,一位考生用古白话文写就的佳作不仅仅让阅卷的老师一致拍案叫绝,给了满分,南京大学也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该生。

积累得来的满分

据了解,赢得满分的蒋听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小学时,他就开始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高中开始,他就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文书写文章,偶尔也作诗、填词。据他的语文老师讲,得知蒋听捷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她既高兴又惊讶,蒋听捷真是闯出的一匹黑马!因为班上有好几个同学作文都不错,在区里比赛还得过奖,蒋听捷却不在其中,但蒋听捷常用古白话文写作,非常简练,有的寥寥数笔,却很有灵气。看来真是“功夫在诗外”。

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平时深厚的古白话文基础,怎么能写出这样的美文!

不动笔墨不学习

怎样进行知识的积累呢?古人说:不动笔墨不学习。当你开始读一本书的时候,最好拿出一支笔,顺手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写写画画,这和读一样重要。

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书中介绍了这位伟人的读书方法——在书上画横线。他说:“画横线的方法使他非常容易地在书中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阅读之后最好不要忘记把有用的东西记下来。记录方式可以是卡片,日记,提要,心得,札记……

“这种方法是笨了点,也苦了点,但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总离不开这条路。”梁启超这样说是合情合理的。甚至是你在听一堂课,或者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做一件别的事情,看电影,聊天,走路时,如果忽然有了好的想法,听到一句有启发的话,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都要把它们记下来,这些都是重要的积累。

唐朝大诗人李贺就是这样成为诗人的,他的“鬼才”——奇思异想都来自他的“纸袋子”。

托尔斯泰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积累人物素材的。他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他见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记录他们的故事、相貌、口头语、动作……

积累的学习方法要做到:读书学习的时候,要在书上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你自己特定的符号;读书之后要做笔记,记录或者摘录下对你来说最有用的东西;平时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信息等;最重要的是,你要努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节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人们常把学习比作万里长征,以此来说明学习的艰辛,任重而道远。却很少去想如何取得长征的胜利。以迂为直的战略思想,为我们长征胜利提供了一条成功的捷径。以迂为直,不是指导人们走弯路,而是指导人们如何以“迂”的方法达到“直”的目的。

一位年轻的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小说家,便把孩子送到了当时法国国内最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的门下学习。

第一次上课,那个想成名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精心写的两个习作,希望通过这两篇习作得到老师的指导,然后印成铅字。可是,他的老师只看了看他的习作,然后,便给他留了一项作业:让他去观察停在街上的拉车的马。老师对学生说:那里有许多马,你仔细地观察它们,然后用一句话把它们的特征描写下来,让我通过你写的,一眼就能分辨出你写的是哪一匹马。

这位年轻人开始放下写小说的念头,专心去观察描写那些马。后来他的老师不断地为他安排不同的观察对象,从一堆火,一棵树,到一个小孩,一个妓女,每次年轻人都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观察作业。这样,一直到十年以后,他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羊脂球》,震动了整个法国文坛。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青年小说家了,他的名字叫莫泊桑,继法国小说大师雨果、左拉、福楼拜等人之后,被排在世界文学大师之列。莫泊桑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且还应归功于他的导师为他制定的以迂为直的学习战略。

与他的成功道路相同的还有大画家达·芬奇。达·芬奇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给他拎来了一篮子鸡蛋。开始的时候,达·芬奇还有些困惑,经老师的提示才发现,不同角度的蛋有着很细微的差别,每一个蛋都不一样。这样一来,达·芬奇通过画蛋苦练基本功,一练就是三年,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

“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大诗人陆游告诉自己孩子们的学习秘诀。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懂得基础的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基础知识人手。

治学要治本。犹如做生意要有本钱一样,没有大本钱就不能做大生意。治学的基础越深厚,治学就越有成果。有的人急于求成,往往在学习一开始,便突飞猛进,结果舍本求末,欲速则不达。

一个狼吞虎咽的人往往是消化不良的病人。真正敏捷的人,并非事情做得快,而是做得好的人。

抓住听觉记忆与视觉记忆的最佳点

学习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我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健康。真正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的人,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题的人,而是学到了最有用知识的人。什么是最重要的知识呢?对于学生来讲,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就是对你最有用的,也是你听觉和视觉记忆最深刻的。

爱因斯坦就卓有成效地掌握了这一法则,他说:在学习中要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而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做到擒贼擒王,而这个“王”就是重点,即你要获取的精华。

§§§第四节获取你需要的知识

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事业,个性又有差异,所以所需要的知识也就不同。在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和知识获得的途径,对青年人来讲,怎样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并能获得大量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在将来干一番事业呢?

选看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有一富户,看到别人建楼阁,觉得挺有意思,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就让建筑师们为自己也建一座,但是他只要建筑师为自己建上层而不要下层,结果出了一个“空中楼阁”的笑话。

其实,知识的获得,就像建筑师们建楼一样,必须先打好地基,再一层一层地向上垒加,再基础知识,就像建楼中的地基,是个人获得知识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广泛地吸收和消化更高层次的知识,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俄国教育家巴甫洛夫所说的循序渐进就正是这个意思。违背了这个规律,就难免弄出又一个“空中楼阁”的笑话来。所以青年人首先要打好一个基础,以备将来建造自己的事业“高楼”时来用。

光有基础了是不能建筑高楼大厦的,还需要有其他的原料。这就是专业知识。青年人要牢记这一点,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使人类获得全面的生活能力。但是对一个人来讲,其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中,要吃、穿、住、行、乐,但他却不能一个人全这些行为所需要的东西。原始社会之所以为原始,也正是因为人类处在一种“全能”的状态。什么都自己来做,最终什么都做不好。

随着社会的分工,社会生产也出现了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社会经济也才越来越繁荣。

由于社会生产的分工,就使得一部分人去从事某一行业的生产,而另一部分人则从事另一行业的生产。不同的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具有基础教育是不完全的,人们还得接受专业教育。

当今的中国,是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工人下岗了,怎么办?面对WTO,要想继续上岗,就得进行岗位培训,也就是专业教育,通过专业教育,使得下岗工人再就业。掌握一至几门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一技之长,青年人应该趁年轻有为之时,多做准备,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求得生存。

专业知识如此重要,青年人应如何掌握这些非专业知识呢?下面有一些技巧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1.要有兴趣

“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就是说的兴趣的问题。我们都有这一感觉,我们越喜欢某一事物就越喜欢接近和接纳它。当初在我们农村的广大地区,初出现电视机时,有的人晚上举着火把跑几里甚至几十里去看黑白电视,深夜才恋恋不舍地又举火把回家睡觉。难道他们不累?不知道睡觉舒服吗?非也。是因为他们对电视这一事物颇感兴趣。

成龙,是大家教熟悉的一代武星,但成龙对学习毫无兴趣,只热衷于练功,结果在成名以后,虽成一代巨星,却在理解剧本上,要其伴当陈自强百般解释,才能融会贯通,成为成龙的一大憾事。也正是兴趣做的怪。

可见,兴趣是人们行动的一种动力。学习也是一样,只要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拼命地去理解、记忆、消化这些知识,并会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推广、运用。从而做到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首先要建立对它的兴趣,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2.掌握学习的动机

凡事都有一个动机存在。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或者在表面或者在潜意识里,它都是存在的。

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生理愿望,在动机的驱使下,人总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了这一愿望而努力奋斗,克服重重阻碍,最终达到目的。动机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好的动机有利于人本身的发展,坏的动机,就会使事情向着某一不利因素发展。作为青年人获取知识的需要,就应该建立良好的动机,使得事物的发展出现良性循环。青年人应该在良好的动机的趋使下去学习,先成就一番事业,从而为人类战胜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