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败中求胜:我的创业之路
21972700000009

第9章 鏖战商海:在失败中赢得胜利(1)

败中求胜我的第一桶金

从邓总那个公司出来之后,我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智慧;翅膀更硬了,像要展翅翱翔的雄鹰,对一切都充满热情、充满信心。我想告别打工的日子自己创业,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

投资创业,先是要筹资。当时我还不具备独立创业的经济实力,就找了另外想创业的三个朋友,4个人每人凑了4000元股份,挂靠在中科院武汉分院一家公司,那家公司也出了4000元,这样我们就有了2万元的总资本。

选项目至关重要,选准一个好项目等于创业成功了一半。那时全国正掀起一股下海经商、开办实体的浪潮,我们针对这个大趋势,分析出一个有商机的项目,那就是办实体的人多,需要印名片的人就多,但大都是印制普通的黑白名片,我们就独辟蹊径,买了一个印制彩色风景名片的技术专利,搞技术转让,并很快在孝感市租了办公地点、培训场地,接下来是做广告宣传。

那时广告业刚刚兴起,媒体广告正处在发育阶段,全国性的报刊广告屈指可数,只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广告版面非常紧张。因此,我们就找了一个朋友做中介,搞广告公关。两个月后第一期广告才见报,又隔了一个多月第二次广告才见报。三个多月做了两期广告,砸进去了一万两千元的广告费。而我们只做了八单生意,这八张单子都是我一人谈成的。第三期广告迟迟不能见报,后来发现,我们的广告版位,被代理人自己的生意广告占据了,做与我们同样的项目,这种拦腰斩断的做法,既抢了我们的生意,又掐住我们的喉咙,真令人气愤。由于广告密度小,出现断档,致使客户资源枯竭,最后导致我们的资金周转难以为继,又坚持了两个月,就举步维艰,不能正常运转了,在第五个月的时候可用资金只有一千多元,大家失去信心,沉不住气了,纷纷张罗散伙。我对整个形势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对整体局势进行理性论证,认为再坚持一下很有可能度过难关,极力主张再坚持一下。但其他四个股东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们看到的是手里仅有的一千多元,如果再坚持几天,连这一千多元也没了,所以极力主张分掉散伙。当时,我说服不了他们,内心很痛苦,我在武汉大学的校园内,连续徘徊了两个晚上,从我们的经商历程中的每个细节,一个一个地过一遍,检讨自己、反思自己,我觉得我们的运作方式、思维观念没有任何差错,要说有的话只能说广告密度小,不能实现良性滚动。最后一天大家开始分桌椅、拆电话机、分沙发和手中仅有的一千多元钱。我想,4000多元都没了,还在乎那几个破桌椅,分到手又有何用?重要的是应该从自己失败的废墟中站起来,于是,我对他们说,你们分吧,我什么也不要。如果可以的话,就把桌子抽屉里的800多封客户来信分给我吧。他们一听都很高兴,说可以,你都拿去好了。有的人用一种毫不理解的神情看着我,有的人当时可能想,这个人真是个大傻瓜。我顾不了这么多了,我需要冷静的思考。其实要这800多封客户来信,就是我两天来思考的最终结果。晚上吃散伙饭、喝散伙酒我也没去,我不想把自己的身心泡在失败的哀叹中,我想利用这些客户资源杀个回马枪。

我算了一笔帐,800多封信,回信邮费加资料费也就一千多元。如果我们不散伙,用手里的一千多元,完全可以再做最后的一搏,但其他四人都不同意,我只好单枪匹马干了,我当时手里只有一、二百元,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当晚写了一封求救信,第二天让散伙回乡的哥们给我母亲捎回去了,苦等了一个星期也没音信,我知道,家里是指望不上了。就给大姐写了封求借2000元的信,大姐打来电话说:2000元我会借给你,但你一定要清楚这可是我和你姐夫攒了好几年才积累起来留着供你外甥上大学的钱啊。如果你做生意赔了也一定要想办法还上啊。2000元现在不算什么,但在那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从未像那次那样,感到钱的份量是那样的沉重。我含泪对大姐说,你放心,我一定会成功的。不成功,我去深圳打工赚钱也要还你的,如果到时你急用,我就是卖血也要还上外甥的学费钱。

有了钱,项目是现成的,客户资源也是现成的,只需找个办公地点就行了。如果单独租用办公场地是很昂贵的,我一个人办公太奢侈,再说我也担负不起,于是我找了一家公司挂靠在他们的公司里,公司的电话可供我使用,还分给我一套桌椅。我只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就可以了。

我用大姐借给我的钱,打印了资料,又引进了一个便携式菜篮技术,把资料一同装入800多个信封里,我想,反正一个资料是寄,两个资料也是寄。

寄出后,就到春节了。各单位都放假了,我所挂靠的那家公司也都人去楼空,所有的人都回家过节去了,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十分的孤寂,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焦虑。手里只有100多元了,我也就没回家过年。宿舍里很冷清,什么年货都没买,也没钱买;春联没帖,也没心情贴。

一贯注重生活情调的我,一贯注重民俗格调的我,在那年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寡淡的一个春节。

假期过后,正月初八上班。而我在宿舍里早已呆不住了,初六就独自上班了。渴望成功的等待,每一分钟都显得很漫长,那个春节我瘦了三斤多。初七那天我迎来了成功的曙光,终于有一个客户给我打来了电话,我感到阳光格外的明亮,心中的愁绪一下子消失了。我跟他在电话里聊了四十多分钟,仍是意犹未尽。之后,每天都有客户来电话咨询项目的事。我感觉成功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正月十五上午,正值我挂靠的那家公司搬家,我穿了件白色衬衣,弄得很脏,都快变成黑衬衣了。这时来了一个客户,我在搬剩下的最后一套桌椅上与他谈业务,签定了我独立挑摊的第一笔生意。当晚,我请那个客户吃了元宵筵。从此,我的业务掀开了新的篇章,一直到我挣到36000元的时候我才收手。我觉得我是一条正在成长的大鱼,应该到更深的水里去遨游,应该由小城游向省城。

我握着36000元的存折。想到了那几个退股的朋友,从心底里为他们惋惜,也对他们在困境中盲目地落荒而逃表示气愤,然而,更多的是同情。一想到其中有一人投入的4000元还是准备结婚娶媳妇的钱,他撤股散摊后,连去准岳母家买东西的钱都没有了,我心里就隐隐作痛。我从36000元中拿出了16000元,把其他四股东损失的钱都退给了他们,他们都非常吃惊。

有人说,你完全没必要承担这笔已成为过去式的失败损失。按理说,我确实没有义务承担他们的损失,但按情分说我应该这样做。我们曾经是合作伙伴,他们虽然撤股,分了几百元剩余的资本,分了一分也是撤了股;但我毕竟是利用了一起合伙经营时的客户资源。我想,我与他们是不一样的,我以后还会不断地成功。合伙一场,哪能分得那么清?什么你的、我的,有酒大家喝呗,“及时雨宋江”的本性又在我的头脑中,指挥着我豪爽起来。我从平生获得第一桶金里,毅然拿出16000元,分给了已不是合作伙伴的合作伙伴;又拿出2000元还给了姐姐。手里剩下18000元,这是我的原始积累,有了这18000元,我心里特有底气,连走路的步子都大了许多。有钱的感觉真好,它能使人生出更多的自信。

手里有了钱,有项目的朋友就愿意与我合作,省城的朋友纷纷让我去武汉发展,我从中选择了一位多年的好朋友入伙。杀奔省城而来。在那里我们与省妇联的三产公司联手,开了一家公司,很快又收获了15万元的第二桶金,以及第三桶金,之后,更是财源滚滚,我的事业由此而蒸蒸日上。

在省城打响之后,干了一段,我又把目光盯在了京城。

感悟:

1、做生意犹如掘井,选准点后要有耐心,成功有时就在最后一锹。

2、时刻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3洞悉市场的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是商人腾飞的一对不可或缺的翅膀。

拎12万元闯京淘金

我在省城武汉发展的非常顺利,一发不可收,赚到第三桶金时,手头的积累已增至六位数。我的物质生活迅速得到了改善,先是在小城为母亲买了房,然后在省城为自己买了房,并开始收获恋爱的果实,与我最爱的人建立了幸福家庭。

1999年,武汉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投资环境开始恶化,做生意不如从前轻松了,主要是市场越来越混乱。在别人都在报怨投资环境恶劣、大发牢骚的时候,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我该怎样生存,怎样发展自己?我想,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又适应不了这个环境,要想有更大的发展,那就只有离开这个环境,到更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去发展。我为什么不能像侯鸟一样,迁徙到一个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去呢?当时首选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深圳,一个是北京。

考虑到深圳出入办手续很繁琐,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北京。那时,爱人已怀孕,再有五个月就要分娩了,她当时很不愿意我远离他。我对她说,如果等你产后我再走,起码得小孩出生二、三个月以后才能动身,这样七等八等,一晃就是七、八个月,近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如果马上动身,等你生产时,我或许已经在北京扎根了。爱人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很理解我创业的急切心情,就爽快地同意了我进京的打算。

我当时怀里惴着12万元,兴冲冲来到北京。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用这12万元在北京站住脚,把事业开创起来。

京城毕竟是京城,创业项目多,机会多,发展空间也大。来到北京,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投资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各方面都非常规范,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各个经济杠杆部门,既是管理部门更是服务部门,在这里没有吃、拿、卡、要的歪风,也遇不上以权谋私的变相掠夺行为。脚下是条条畅通的大道,头上是一片湛蓝的天空。

我在木樨地一个地下室里租了房子,便开始跑市场,寻找商机,确立项目。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之后,我把选项的目标锁定在了“服装翻新”这个项目上。

选这个项目,主要是考虑到现代时尚潮流发展迅速,流行色变得快,大都市很多人买了高档衣服,还没上几次身,就过时落伍了,要追时尚就得变颜色、改款式。还有一些服装厂,在风起云涌的服装市场竞争大战中,实力不足,陷入困境,产品积满库房。这些产品胎死腹中,还未上市就被飞速发展的市场大潮淘汰出局了,更需要变色调、变款式,重振旗鼓,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有了这两大块的市场潜在空间,我坚信这个项目一定能够生存并能发展起来。就与一个朋友合伙推出了这个项目。但当时想如果单靠个人的力量,这么好的项目可能很难在全国迅速走红,正好这个时候国外有一些新的经营思路、新的经营模式来到了中国,那就是连锁经营。凭我的直觉,我感到这种经营方式肯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大气候。要是我也采取连锁经营的形式来做,用我的专有技术,用我从国外的连锁经营模式中吸取的精华给客户做营销方案,转让技术,让全国各地有经商头脑的人都来从事服装翻新,那该多好。

我们请了央视广告部拍了广告片,在二频道播出后,反响强烈,每天登门考察参观的客户就有百十多家。看样子我的眼光还真的不错,很多人都看好这个项目,加盟者非常多,三个月下来,我们就净赚了一百多万元。我不禁陶醉了。

但很快问题就来了,问题出在设备上。

当时的服装翻新机产自河南,客户一多,供货商为了扩大生产量,天天加班加点,结果导致在生产环节上把关不严,造成设备质量不过关,故障频率非常高,运转一个月后,维修的时间比运转的时间还要长。很多加盟者纷纷找上门来。

我们把情况反馈给设备供应商,他们说没办法解决,这设备就这个特点,换货还行,退货不可以。加盟商不干了。他们说,我们是相信你们才加盟的,出了问题自然由你们负责。我们想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理当由设备供应商承担责任,我们的加盟商是受害者,同样我们也是受害者。我的心里非常恼火。

有人出主意:关掉公司,撤掉招牌,人去楼空蒸发掉,三十六计走为上;也有人建议给近一两个月有设备问题的客户一些经济补偿,剩下的就不管了。

这两条我都没同意。我当时考虑最多的是加盟商的感受,他们有的很多人是借贷或借朋友的钱,还有的是用下岗买断工龄的保命钱,来投资这个项目的。如果我一走了之,很可能有的人就会倾家荡产。我到京仅几个月就能把战役打响,还有了一定的经济成果,光凭这一点看,我就觉得自己是有抗风险能力的,也更应该有继续开创新局面的能力。我要赚有名有利的钱、光明正大的钱,我有能力承担责任,也应该承担责任。我怎么能置别人的死活而不顾呢?我没有任何理由蒸发掉,我的良心不允许有这样的一闪念,如果那样做了,我会一生都活在自我谴责的声讨中的。我说服了我的合作伙伴,一同面对现实,采取了三种途径来解决设备的问题:一是全额退款;二是维修设备、差额补偿;三是更换设备,用同种不同品牌的设备替代不合格的设备。这么一折腾,加盟者皆大欢喜,我们却赔出去83万多元,但我们的心理却坦然了很多。

这件事在圈内和朋友中引起很大震动。很多好朋友更加敬重我和我的合作伙伴的为人了。但也有很多人对我们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我们很傻,吃进来的钱,怎么又吐出去了呢?还有的人说我是赚得太顺了,钱多了烧的,烧昏了头。我没在乎这些褒贬,我求的是心安理得,我求的是人品不被打折。

处理完大宗的设备质量问题,我留下我的合作伙伴作善后处理。我又把精力投入到新项目考察中去了。

我吸取的教训是:做生意一定要注意中间环节,要注意其他合作因素,不能凭感觉办事。尤其是设备质量方面的问题,光凭肉眼看是不能做出科学判断的。

餐饮大市场改变了我的创业轨迹

服装翻新机质量风波平息之后,我又从零开始,扎进商海,重新寻商机、找项目。

当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如何走上一条不断延伸的专业化道路,而不是走一段路就到终点,一到终点就再重新开头。

我的结论是:不专注,就不可能专业;不专业就不能延伸,不延伸就不可能把事业做大。因此,我在这次寻找项目时,在专注和专业上动了心思。究竟什么项目能够值得我专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