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邦畿1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2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4文王,於缉4熙5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诗》云:“瞻彼淇6澳7,菉竹猗猗8。有斐9君子。如切如磋10,如琢如磨11。瑟12兮僩13兮,赫14兮喧15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16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17慄18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19!前王不忘!”君子贤20其贤,而亲其亲。小人21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於至善。)
【注释】1.畿:《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周礼·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周礼·职方式》:“方千里曰王畿。”《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说文》:“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本义是指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按:九畿,国畿及侯甸、男采、卫蛮夷也。唐虞称服,周称畿。这里用为一个邦国的土地疆域之意。
2.缗:原诗为“绵蛮黄鸟,止于丘阿(《诗·小雅·绵蛮》)。”意思是遍身长满黄毛的小黄鸟,只栖息在山丘上。
3.穆:《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毛传:“穆,美。”《诗·大雅·假乐》:“穆穆皇皇。”《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这里用为和睦、美好之意。
4.缉:《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立乎将卒之间,以缉华裔之众。”李善注:“缉,会聚也。”《拾雅·释训中》:“缉,会聚也。”这里用为聚集之意。
5.熙:《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王世贞《艺苑卮言》:“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这里用为振兴、兴盛之意。
6.淇:水名。又名“淇河”《说文》:“淇,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河,或曰出隆虑西山。”这里用指为今河南省北部的淇河。
7.澳:港湾,指河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
8.猗:(yi衣)这里用指为美盛的样子,柔美的样子,美好的样子之意。
9.斐:《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这里用为五彩缤纷,有华彩之意。
10.切磋:本义是指对象牙或是玉石的加工方法。后来引伸为指学行上切磋相正。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等之意。
11.琢磨: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之意。
12.瑟:(se色)《诗·大雅·早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郑玄注:“瑟,洁鲜貌。”这里用为明洁之意。
13.僩:(xian现)《诗·卫风·淇澳》:“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毛传:“僩,宽大也。”孔颖达疏:“是内心宽裕。”《荀子·荣辱》:“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僩也,愚者俄且知也。”《玉篇·人部》:“僩,宽大也。”这里用为胸襟开阔之意。
14.赫:《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诗·卫风·淇澳》:“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諠兮!”《国语·楚语》:“赫赫楚国,而君临之。”《小尔雅·广诂》:“赫,明也。”这里用为显耀、显明之意。
15.喧:《诗·卫风·淇澳》:“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礼记》:“赫兮喧兮者,威仪也。”这里用为盛大有威仪之意。
16.諠:(xuan宣)《诗·卫风·淇澳》:“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班固《幽通赋》:“犹諠已而遗形。”《集韵》:“諠,忘也,通作谖。”这里用为遗忘之意。
17.恂:《论语·乡党》:“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汉书·冯参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这里用为严肃恭谨之意。
18.栗:《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毛传:“栗,惧也。”《庄子·人间世》:“吾甚栗之。”这里用为恐惧之意。
19.於戏:(wu.hu.呜呼)《诗·周颂·烈文》:“百辟其刑之,於戏,前王不忘。”音义同“呜呼”,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哎呀”。
20.贤:《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战国策·赵策》:“贤于长安君。”《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说文》:“贤,多才也。”韩愈《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第一个贤字作为动词,是胜过、超过之意。这第二个贤字为名词,用为有德行,多才能之意。
21.小人:《易·遁·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书·无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这是西周乃至夏商前对一种被统治的生产者的称谓,古人用“小”比喻成年人还只有少年儿童的智力,其又称为百姓,是有姓氏的自由民。
【译文】《诗经》上说:“一个邦国的土地疆域有千里之广,但只能到有人民居住的地方就停止了。”《诗经》上又说:“遍身长满黄毛的小黄鸟,只栖息在山丘上。”孔子说:“小黄鸟栖息在山丘上,是它知道它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
《诗经》上又说:“和睦而美好的文王啊,于聚集兴盛而敬仰的人民而止。”作为人民的君王,他停留在仁爱上面;作为别人的臣子,他停留在恭敬上面;作为父母的儿子,他停留在孝顺上面;作为儿女的父亲,他停留在慈爱上面;在和全国人民的交往中,他停留在诚信上面。
《诗经》上又说:“看那淇水的河湾,绿竹婀娜很美好,有华彩的君子啊,相互切磋,推敲考虑,明洁而胸襟开阔,显耀而有威仪。有华彩的君子啊,终不可遗忘!”相互切磋,乃是大道的学问;推敲考虑而琢磨,是自身修养的问题;明洁而胸襟开阔,是讲内心的恭谨恐惧;显耀而有威仪,是讲仪表威严;有华彩的君子,终不可遗忘,是讲天地的道路兴盛而其规律周密周到而完善,人民是不能忘记的。
《诗经》上又说:“呜呼,前代的君王不能让人忘怀。”君子胜过、超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而亲近那些能与人相互亲爱的人;而小人却乐于自己的快乐,做利于自己有利益的事。这就是前代君王留下来的不被人们忘记的道理。
【说明】本章仍然是紧紧围绕着“规律”这个问题。作者举了《诗经》上的例子说,一个国家管辖的范围,只停止在有人民居住的地方,没有人民居住的蛮荒之地,等于就是没有国家的,占据那些地方没有什么用。古代人的观念与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对于没有人居住的蛮荒之地也要占领,因为那里或许有许多地下资源,或许因为某种原因,总之,我占领了,别人就不能插手于这个地方。不论这个地方再怎么没有用,“我”占领了就是“我”的!而古人的不占据却是符合天和地的规律的,因为这个天和地是所有人类共有的,我管理好我的国家,也就足够了。至于那些蛮荒之地,如果有别的人想去居住,就随他们去居住好了,不能因为我占据了那些地方就不准别人居住。因为天和地产生出了万物和人类,养育了万物和人类,并没有要求万物和人类做什么,也没有不准万物和人类居住,这就是天和地的道路和规律。
作者接着又举了《诗经》上的例子说:“遍身长满黄毛的小黄鸟,只栖息在山丘上。”然后引用孔子的话说:“小黄鸟栖息在山丘上,是它知道它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小黄鸟不能飞上高山峻岭,也不能在高山峻岭上栖息,它只能在小山丘上栖息,这是它本身的道路和规律所界定的。而小黄鸟也知道自己应该栖息的地方只在小山丘上,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它不想占据那些高山峻岭。然而我们人类却比不上小黄鸟,明明自己无法做到的事,也要想去占据。当然,孔子与《大学》的作者并不是要人们不要开拓创新,不要努力奋斗,他们只是希望某些人应脚踏实地的努力,不要去妄想某些办不到的事情。比如人类想要占领银河系,就必须一步步的来,先要在地球圈内飞行,再在太阳系内飞行,飞出太阳系之后,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很多的困难要克服,才能对银河系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很多事情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脚踏实地的努力后,知道了天和地的道路和规律后,才能达到目标。再简单地说,一个打工的人,如果想要当总经理,想要当百万富翁,他首先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学习,学会经营管理才行。不学无术就想当总经理、当百万富翁,那是决不可能的!
然后,作者又举了个例子,《诗经》上说:“和睦而美好的文王啊,于聚集兴盛而敬仰的人民而止。”意思是说,周文王并没有大肆侵略那些还不相信他的人,他只是聚集了那些仰慕周国兴盛和敬仰他的人民。作为人民的君王,他停留在仁爱上面;作为别人的臣子,他停留在恭敬上面;作为父母的儿子,他停留在孝顺上面;作为儿女的父亲,他停留在慈爱上面;在和全国人民的交往中,他停留在诚信上面。也就是说,周文王没有强迫、压迫别人,使别人信服他。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从而引起别人的敬仰,从而聚集起这些慕仰他的人来,使周国得以逐渐壮大。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天地的道路和规律,说明周文王高尚的品德,作者又举了《诗经》上的例子说:“看那淇水的河湾,绿竹婀娜很美好,有华彩的君子啊,相互切磋,推敲考虑,明洁而胸襟开阔,显耀而有威仪。有华彩的君子啊,终不可遗忘!”这两句诗是形容人们加工象牙或者玉石的方法,如加工一块象牙或者玉石,首先要把它剖开,或者是锯开,弄成想要加工的粗样,或者剖开看一看里面玉石的成色如何,这叫切。选择好玉石之后,就要把玉周围的石头部分锉或者磨去,这叫磋。象牙或者玉石磋出来之后,再来雕琢,加工成你所想象的东西,这第三步叫琢。最后是磨光,使象牙或者玉石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磨。“切磋琢磨”虽然是描述加工象牙或者玉石的工序,但也可以比喻为对一个人的教育和人的自我修养。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思想、人生观、世界观、立场等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自己的人生修养也就能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相互切磋,乃是大道的学问;这些学问就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学问,才能得到智慧。
明洁而胸襟开阔,是讲内心的恭谨恐惧;也就是说,在自己一生的进程中,尤其是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凡事都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人一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的,总有高山低谷,如同行走在薄冰上,所以要学会恐惧害怕,要小心谨慎,要考虑到后果,要看得广、看得开;要一分为二,要辨证地看问题。因为只有恐惧才会促使一个人有更多的思考,才能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人的一生总要碰到很多问题,碰到问题就不能躲躲闪闪,迥避问题,因为无论怎样迥避问题,总有一天会无处迥避的,而要直面解决问题。不如此,便不能懂得自我勉力的真正含义。
显耀而有威仪,是讲仪表威严;无论在什么时候,在平时或是在举行祭祀仪式时,都是这样:温和但严肃,有威信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这是对“君子坦荡荡”的具体解说。什么人是君子?这种样子的人就是君子,“小人长戚戚”,小人们是永远也做不到这样的。这也是首先“正己”的表现,正己则能正他人,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相互亲爱的“仁”。
有华彩的君子,终不可遗忘,这是讲天地的道路兴盛而其规律周密、周到而完善,讲周文王遵循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而兴盛周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所以,《诗经》上又说:“呜呼,前代的君王不能让人忘怀。”君子胜过、超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而亲近那些能与人相互亲爱的人;而小人却乐于自己的快乐,做利于自己有利益的事。这就是前代君王留下来的不被人们忘记的道理。这是曾参对孔子所说的“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这一论述的发挥与说明,意在说明,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因为君子有较宽广的胸怀,奉行的是“智、信、义、礼、仁”的原则,能够原谅并理解每个人能力的大小,还能根据每个人能力的不同而量才使用,自己努力学习而且超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他们不在乎你是否讨他们的欢心,他们只在乎这件事做得怎么样。而小人们则是体现在讨他们喜欢上面,你尽心尽力做事,做好了,他认为你比他强,他不高兴,便百般挑剔;若是做得不好,他则会破口大骂,求全责备,要求与他们一样。然而你要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讨他欢喜,却又容易了,比如用金钱用女人用小恩小惠等等。他们在乎的是自己个人心情的高兴与否,在乎的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受到损害,而不在乎这件事做得怎么样,不在乎这件事对别人、对国家、对人类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孔子这段对君子与小人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仍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君子与小人的存在。
所以,曾参所说的这些,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说明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因为只有遵循了这些道路和规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成功的人、受人敬仰的人!才是一个君子!才能生活得幸福而快乐!
有些人在这里就会说,小人却乐于自己的快乐,做利于自己有利益的事,难道就是错的吗?回答是,当然是错的!君子的快乐是看到大家快乐他才感到快乐,而小人们只是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他们并不在乎其他人的快乐与痛苦,更何况他们的利益是建立在损人利己的基础上,或者是损国利己、损公肥私的基础上。这种快乐只是一己之私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的快乐,所以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