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时,学习给他带来的是快乐、满足的积极情绪,因此能够大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内容暂不符合他的兴趣和需要时,如果他有对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的积累,那么基于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他就能够自觉克服此刻的不良情感体验,主动探求直到获得成功。因此,稳固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根本动力。
一、好习惯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将来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好习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里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肯定是上了一个极好的大学,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科学家们之所以这么认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将来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好习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有一位陈姓企业家讲了一个招聘助理的故事:
陈总对自己的助理要求极其严格,甚至有点儿苛刻。但是,在很有诱惑性的薪水面前,还是有很多高才生前来应聘。最后,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那些条件很优秀的年轻人被邀请到陈总的豪华办公室里,并排坐在宽大而松软的沙发上。
可是,刚和这些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打过照面,陈总就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陈总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陈总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
这群年轻人很纳闷。陈总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总裁东西的人。”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那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东西是多大的错,有多么严重!
可是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他们和机遇失之交臂,多么可惜呀!
俄国着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多么的重要。
我国儒学泰斗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可见,父母们一定要从小就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不能养成坏习惯。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有些做生意的老板,他们认为孩子小时不懂事,不用管他,顺其自然,树大自然直。他们觉得只要有钱,孩子将来就能出人头地,人前财大气粗,自然会幸福。于是,只顾着做生意,而不关注孩子的成长,有时候生意忙,就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甚至几天都不见面。他以为给孩子充裕的钱,需要什么都能买到。
可是等有些孩子逐渐长大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当逃学、打架、吃喝、浪费、哥们儿义气等社会恶习集于一身时,老师已无能为力。这时即使家长陪伴,进行艰难的再教育也已难见成效。这样的孩子将来怎能幸福呢?孩子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这将是父母一生的遗憾。
那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有一些关键点父母一定要注意。
1.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在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2.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抓起
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3.父母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能有出息,能出人头地,这很好。不过,父母不能总把期望的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忘了看一看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有80%是通过父母养成的,所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首先父母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4.家有家规,孩子才有“规”可依
很多家长说,孩子在学校表现挺好的,能够形成不挑食、把东西放回原处、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可在家就不行了,东西乱丢,光顾看电视,深夜都不睡觉。为什么反差会这么大呢?原因就是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即使有些规定,由于父母对子女溺爱、娇宠,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要培养孩子好习惯,家长就要制定些“家规”,明确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习惯的优劣是决定孩子一生是否有所成就的关键。可喜的是,现在,家长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好的习惯将成为孩子一生的巨大财富。
明智的家长应该明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钞票、不是豪宅、不是名牌、不是溺爱,而是一生受用无穷的好习惯。
二、不拖拉的孩子才有竞争力
孩子的拖拉有很大的成分是对成人的柔性对抗,有很多想要我们成年人解读的密码。可惜,我们总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思考孩子的问题,一点儿都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其实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情绪。经常表现出拖拖拉拉的孩子,其实孩子的内心是无助的。
有一个笑话:
小蜈蚣、毛毛虫和蜘蛛在一起玩游戏,说好了谁输了就负责去买消夜。结果小蜈蚣输了,它不情愿地走出门。等了好久,不见小蜈蚣回来,等得不耐烦的蜘蛛对毛毛虫说:“出去买东西这么久还不回来,小蜈蚣肯定是耍赖开溜了!”结果,门外传来小蜈蚣生气的回答:“不要在人家背后说坏话啊,我哪里开溜了,我还在门口穿鞋呢!”
有的小孩子没有小蜈蚣那么多脚,可拖拉的坏习惯却和小蜈蚣差不多。
我接到过一个母亲的咨询,母亲焦急地说:“我女儿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我天天为她的拖拉头疼。最头疼的有三件事。早上起床爱赖床,要连拖带拽,有时候甚至要来硬的;吃饭比较少,扒不了两嘴就不想吃了;做作业也是个问题,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一点点作业要做几个小时。怎么说都不行,一天吵她几次都没用,有时候,我实在忍不住就打她一巴掌,我也不想打孩子,可如果成绩跟不上,输在起跑线上,那可怎么办呢?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任性呢……”
母亲一提起女儿就不停口,小女孩低着头,呆呆坐着。我让母亲先去另一个房间,我单独和小女孩聊了一会儿。在我的耐心询问下,小女孩告诉我,不是不想早点儿完成作业,但妈妈一看到自己作业做的稍微慢点儿就开始在旁边唠叨个没完,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还没看两眼,妈妈就过来把电视机关掉……而且,即使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要有时间,妈妈还会让自己做其他试题,反正是不能闲着。既然这样,干吗要那么快完成作业呢……
这位妈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看到女儿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就粗暴干涉,看到女儿稍一松懈,便心急火燎。殊不知,自己的短视行为成为女儿短视行为的祸因。
小女孩的情况并非特例,许多父母常为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而头疼,有些家长常问,孩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儿不着急。虽然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呢?其实,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有的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有的是因为孩子太小导致动手能力差……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拿这个小女孩来说吧,其实,小女孩的拖拉,有很大的成分是对母亲的柔性对抗,有很多需要我们成年人解读的密码。可惜,母亲总以自己成人的角度去看待思考孩子的问题,一点都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其实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情绪。经常表现出拖拖拉拉的孩子,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暗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无声话语是:“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做才舒服!”
换句话说,小女孩拖拖拉拉的行为,其实隐藏着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隐藏着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之所以产生则来自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互动,父母很少甚至从没有承认、接受、了解孩子的情绪,只是坚持己见,一味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
了解了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改掉拖拉的坏毛病,从而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并不难。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呢?以下建议,父母不妨借鉴一下。
1.让孩子明白时间的价值
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经常有懒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现象,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一个做事磨磨蹭蹭的人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这样的人不仅做事效率不高,而且还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有的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因为动手能力、协调性都非常差。所以,父母平时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平时尽可能地多和孩子打打羽毛球、篮球,多进行一些抛接球、游泳等方面的训练。平时写作业用闹钟限定一段时间,每次不要超过50分钟;学习时不要吃东西,要不说话、不听音乐、不看电视、不上厕所,动作很紧张地做题,不会做的题先放一边,不要一想就是半天;一段时间后让孩子休息10分钟。在生活习惯上,注意训练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收拾书包和屋子,还要学做家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改造,孩子做事磨蹭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3.让拖拉付出代价
孩子只有体会到拖拉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拖拉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去品尝拖拉的后果,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拖拉毛病的好方法。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儿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磨磨蹭蹭,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拖拉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会自己加快速度。
4.让孩子尝到不拖拉的甜头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有好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多一些,玩得少一些,最好是一点都不要玩,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还有画画、拉琴等许多事情需要孩子去完成,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父命难违,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孩子自己有一笔账:我做的越快任务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得慢一点儿,起码可以省点儿力气。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另外,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当孩子做事拖拉时,不要对孩子打骂。打骂孩子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起不了多少作用,孩子看上去暂时好像是被吓住了,做事的速度加快了一点儿,一旦事件平息之后,孩子照样磨蹭。
面对家长的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里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三、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很多家长惟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计血本地给孩子进行早教开发,希望孩子将来有所成就。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时候人生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天赋有多高,是否赢在了起跑线上。上帝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能否将一件事做到底,善始善终。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