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日很担心,妈妈便出主意让他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雄日按妈妈说的做了,可仍不见种子发芽。
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来到王宫,只有雄日手里捧着个空花盆在一旁流泪。
国王来到他面前,问道:“你为什么拿个空花盆呢?”雄日把自己种花的经过说了一遍,国王听了,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孩子!因为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的,根本发不了芽,开不了花。”
原来其他孩子都换了另外的种子来种花,因为他们丢掉了诚实,同时,也丢掉了梦寐以求的王位。
诚实总是能带给一个人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古往今来,诚实守信一直被视为做人的准则。那么,诚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究竟有多重要呢?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喜欢说谎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往往不信任别人,个性会更加敏感多疑。日常生活中,彼此的信任就是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的,不相信别人,就无法对别人诚恳。幼年培养出的行为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彼此信任的保障。虽然好多家长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为诚实守信的人,但是他们自身的行为却强化了孩子去说谎的意识。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事情:邻居家的孩子把花瓶碰掉在地上,碎了。妈妈问是谁打碎的?孩子说“我”。“啪”,妈妈给了孩子一巴掌。第二次,孩子打碎了一只碗,妈妈问是谁干的?孩子指着家里的大花猫,说“它”。这回不但没挨巴掌,妈妈还夸孩子听话。
这件事听起来好笑,可很多家长似乎又能对号入座。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养成了说谎的陋习,究竟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还是家长的责任呢?
心理医生会说,问题在于他以前主动承认错误得到了什么。在日本,父母普遍重视培养幼儿的诚实品德。比如三四岁的孩子不慎打破了家中的花瓶,如果他勇于将事情和盘托出,不仅不会受到处罚,还会因为诚实而受到表扬。但是如果他拒不说出真相甚至嫁祸于人,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重罚,甚至强行要求将其零用钱或压岁钱作赔偿。
奖惩如此分明,使得孩子从懂事起就在心中树立起“以诚实为本”的信念。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说谎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恶意,有的时候,是因为小孩子怕父母或老师的打骂,像上文打碎花瓶的孩子,因为做错了一件事,便被妈妈责骂。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有的时候,孩子撒谎是想逃避现实。有时小孩子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时,便叫头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种谎言去欺骗父母或老师,这种谎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说谎去推诿了。
还有的孩子说谎是因为争强好胜、爱面子。一件事本来不是他做好的,但说是他做的,可以得到奖赏,面子光彩,于是他说谎了;事本来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丢脸,于是他说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说谎了。
尽管许多谎言是没有恶意、无关紧要的,但谎言还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从小的诚实品质,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光明磊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呢?不妨借鉴以下这些建议:
1.信任孩子,尊重孩子
家长无端怀疑孩子的诚实,会导致他的心理发生不良变化,从委屈、埋怨逐渐发展到不服,甚至报复。有的孩子故意用捣蛋的行为表示他们的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会加重家长与子女之间相互的不信任,反倒为孩子说谎创造了环境。
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对孩子多表扬,少批评。多称赞和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特别是当他有表现诚实的行为时,应予以特别关注,尽可能帮助他解决问题,使其懂得诚实的价值。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确行为发展。
3.主动联系老师,多配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常是产生不诚实行为的主要原因。教师与家长的各自为阵给孩子说谎行为提供了有空可钻的机会,家长应经常主动和老师联系,共同配合,使孩子真正家校表现一致,不说谎。
4.父母要做诚实的榜样
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整天和父母住一起,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效仿,因此,要培养出诚实的孩子,父母首先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撒谎。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从小培养孩子可贵的诚实品质,孩子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十一、感恩成就孩子的一生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一颗不知感恩的心灵,麻木而坚硬,怎么可以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又怎能指望他勇于负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凝聚力的内核。
对孩子来说,感恩应该是父母给孩子必须上好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让每个孩子懂得:他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每一步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大自然慷慨的赐予。对孩子来说,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很多父母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父母应该明白,“感恩”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健康性格的表现。懂得感恩的人受欢迎,人们愿意跟他再次合作;而不懂感恩的人觉得别人帮他是应该的,不思回报,别人就不愿意再帮他。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则报道,广州一些中学组织学生看一部很悲伤的亲情电影《寻找爸爸》,结果很少有学生动情,甚至有学生奇怪地问老师:为什么带我们看这种没意思的电影?浓浓亲情竟然被认为“没意思”,让老师大为失望。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现在的家庭中,作为父母,都愿为孩子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无穷无尽的爱时,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妈妈不小心摔倒在地时,孩子不但不关心,还站在一边哈哈大笑;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却在抱怨妈妈没有带自己出去玩……
一个14岁的女孩竟然说:“在我心里,朋友是第一位,亲戚是第二位,父母是最后一位。”“你投资,我给你们回报,大家相互利用,大家都不吃亏。再说你们赚钱还不是给我用的,老实讲这点儿钞票,派头那么小,人家还嫌我派头不够,让人家玩得不高兴呢!”这是一位学生在同学聚会上花掉上千元,回家后对双双失业的父母说的话。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么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种种冷漠让人心寒。
某调查机构做过一份调查,调查内容是“学生们最尊敬的人是谁?”美国孩子的回答是:“父亲,球星,母亲”;日本孩子的答案是:“父亲,母亲,历史名人”;在世界看来,中国孩子是最受父母疼爱的,而中国孩子的答案中,父亲、母亲只排到了第十位到第十一位。他们最尊敬的是些什么人呢?歌星、影星,甚至不可思议的人物,却受到他们的尊敬。
“感恩之心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一个人即使样样都好,但如果没有一颗对父母、对师长、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之心,那么他必定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专家如是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有“感恩”的优良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一颗不知感恩的心灵,麻木而坚硬,怎么可以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又怎么能指望他勇于负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你懂得感恩,生活将赐予你阳光,下面的这个真实的故事就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道理。
有一位归国的老华侨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给多个有受捐助需要的学生每人寄去一本书,随书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一同寄出。老华侨的家人很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家人的不解中,老人一直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有一天,一位收到书的学生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学生),老人高兴极了,于当日给这位同学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父母们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要知道,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知恩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常怀感恩之心,孩子就可以勇敢地面对、接受未来生活中的挑战、苦难和挫折,使孩子的意志更加坚强、心胸更加宽阔。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还能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只有心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他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生。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1.给孩子一个感恩的环境,潜移默化
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2.父母要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所以,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3.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4.利用节假日教育孩子感恩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幸福的一点一滴。
5.在孩子的对比中学会感恩
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还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不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引发他的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6.勿以善小而不为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务,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
7.亲子间多交流、多沟通
父母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要善于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
8.感恩故事少不了
感恩故事,让感恩的情绪时时浇灌幼小的心灵。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感恩故事既可以吸引孩子的兴趣,也能够有效地起到感恩教育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报刊等信息媒体收集感恩小故事,也可以发动同学自己收集身边的感恩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些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作为有责任的父母,一定要培养出懂感恩的孩子,让感恩成就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