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毕业3年要赚100万
21882600000029

第29章 开公司吧,趁早种一棵摇钱树(2)

除此之外,儿童教育在2012年还显示出以下特点:第一,品种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底市场中约有近百种品牌,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1.5倍,而这些项目几乎涵盖了0~12岁儿童教育的所有领域。第二,“大牌”云集。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近八成国际知名幼教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如美格、伊顿等,比2010年同期增加1倍。第三,风投新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底,儿童教育领域已获国内近百家风险投资机构注资数百亿人民币,成为风投机构炙手可热的新宠之一。

目前比较适合80后最佳创业项目介入的有亲子园、亲子馆、思维课程培训、各类兴趣培训班等。

巨诱惑:小投资也能傍上大品牌

2011年不少大品牌企业在招商上出现两个变化,一是推出新的加盟费支付方法——分期付款,即投资者可以在6~36个月之间将加盟费付清(没有分期利息)即可;二是招商地区重点选在二三线城市,因为相对一线城市各项经营成本比较低,加盟店盈利几率较高。如2011年上半年国内连锁企业120强在二三线城市加盟店的销售额比一线城市高出100%。这种变化的直接影响是:第一,小投资者手中资金不足可通过加盟大品牌创业;第二,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相对不佳的二三线城市的投资者也能加盟大品牌,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

目前这两种变化主要集中在餐饮、便利店、服装、家纺、鞋帽五个领域。

不过大多数小投资者首选的行业是餐饮,尤其热衷中等知名品牌,如小肥羊。

巨撩人:小本生意也能创富港澳台地区

2011年项目投资领域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变化,莫过于大量港澳台地区的企业涌入内地项目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相关企业数量约三四百个,仅台湾地区就有一百多家。目前港澳台地区企业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招商企业(多以商业协会为主),专门招募内地投资者到港澳台地区投资,像香港地区,内地投资者只需要支付1999元就能获取营业执照。其好处是,手中有特色项目的小投资者均可以到港澳台地区一试身手,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另一类是特许加盟企业,将港澳台地区的特色项目投放到内地市场,不过鉴于首次在内地市场“试水”,因此这些企业涉及的领域还比较窄,多以餐饮、教育、社区服务、汽车后市等内地市场较为成熟的领域为主。且投资规模不大,多以5万元以下以及10万至20万元的投资额度为主。其好处是,港澳台地区项目与内地同类项目相比,经营理念更为先进、项目特色更为突出、商业模式更为成熟以及经营风险相对较低,更加适合小投资者介入。

巨喜人:“定制”风行项目圈

2011年项目圈里最热、最流行的一个词,非“定制”莫属,其分布在各个行业中,如礼品行业中的红酒定制、高端手机定制;农业种植业中的农产品定制……这种变化说明,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商场中,个性化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手段,而且这种方法可以使投资者的盈利水平大大提升。如厨卫销售领域中,橱柜定制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潮流,国内橱柜销售基地——广州,已有近六成的销售商都开展了橱柜定制业务,仅靠定制业务可以使每月净利润平均提升约35%。

这么多的优惠,这么好的项目,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你这只鸟到底能飞多高呢?看你的能力了。

5 与其在一个城市死守,不如换个城市高就

也有不少青年人之所以一直穷着,是因为他们受了地域限制,一谈机会一说发展,大家都挤破头往大城市跑,还有的同学是大学毕业后出于惯性理所当然地在那个城市找工作,上班。想返回家乡或者去别的城市发展的很少很少。基本上都延续着“在哪里上学在哪里就业”的思路。

这条路,未必对。

与其在胖子堆儿里充胖子,倒不如到瘦子堆儿里当真胖子。与其在一个城市死守,不如换个城市看看。

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人并不是名校毕业、在某某发达国家留学深造过的建筑师。他只是一个以诚信为本为乡下人建造民房的包工头。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包工头,为何要称之为建造师呢?这不是夸大其词嘛!且听我解释:其实他本人也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建造师。借他的话说,我只是帮乡亲们盖了几栋比较结实的楼房罢了。建筑师是当地老百姓给他的尊称。

他姓朱,大家习惯称他小朱,小朱是个曾经在北京某三流大学读书的东北人。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都忙着往各大建筑公司海投简历找工作,而小朱却收拾行装回到了东北老家。父母问他为什么不在北京找工作,他的回答是——与其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徘徊倒不如回老家来发展,虽然机会没有大城市里多,但竞争也同样没有大城市里大。

其实他早就已经想好了,毕业后不在大城市找工作,回家乡干事业,他觉得这个职业的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尤其在大城市,一些有名的建筑公司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对于刚走出校园的新人而言,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他决定回家乡去干事业,更适合自己。

回到家乡后,小朱并没有急于找事情做,而是骑着摩托车穿梭在乡镇,以及周边的一些村子中。早出晚归,一走就是一整天。家人都觉得这孩子行为怪异,可是小朱自己心里清楚得很,他一直在外读书,对当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很了解。他是想多走走看看,尽量熟悉当地的建筑风格后,再开始开展工作。

小朱想从基础做起。他了解到,乡镇周边的很多村民都在筹建新房。农民赚钱非常不容易,他们都想花最低的钱建最好的房子。像这样的活儿,大一些的建筑队是不愿意接的,一是赚不到多少钱;二是他们嫌农民事儿多,总是参与建筑。于是有很多村民都在为此犯愁——盖房子是大事儿,尤其是盖楼房,让土瓦匠来建,着实有些不放心。小朱的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他的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再加上他通过父亲认识一些有多年建筑经验的朋友。他想如果能与他们联起手来,是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的。

小朱找到了这些朋友,把自己的想法与几位一说,志向相同,一拍即合,大家决定一起干。

人员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他计算了一下,干这件事需要20万元的启动资金。其实这点钱对小朱来说是很容易筹到的。他的父亲是个生意人,虽然生意做得不大,但给他解决这笔资金还是很轻松的。可他并没有向老爸开口,他不想让别人给他扣上“抱大腿”的帽子。于是他开始东借西凑,嘴皮子都磨破了才筹够了这笔启动资金。

接下来就要开始揽活儿了。小朱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访那些要建新房的农民朋友。最初村民有些不相信眼前这个细皮嫩肉、看上去有些稚嫩的年轻人,但小朱没有气馁。为了让村民了解他,他把自己建筑方面的资格证书拿给他们看,并承诺,在购买建房材料过程中,由他们陪同,让他们看到每一分钱都花在哪里,还答应他们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设计建房,只要是合理的都会采纳。

最终,小朱用真诚打动了村民。第一栋房子还未建完,其他村民就纷纷来约,说房子只交给他来建造。

由小朱建造的房子,各个都漂亮、坚固。在一次洪水过后,许多房子都露出了建筑质量问题,甚至是倒塌,而小朱建造的房子全都完好无损。这源于他做事的认真。小朱因此而闻名乡里。从那以后,当地的村民都尊称他为最优秀的“建筑师”。

随着建筑队伍越扩越大,不少很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主动找上门来与小朱合作,几个工程下来,不到26岁的小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而他那些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同学,仍然在朝九晚五地上班,挣的工资跟他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