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我国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认知是以逻辑的秩序表现的,精神是以法则的秩序表现的,心理是以规律的秩序显现,统合起来可以说内在的秩序是以智慧表现的。”秩序是大自然的定律,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讲意义重大。
为儿童树立规则
秩序即为规则,儿童需要秩序即儿童需要规则,因为规则带来安全感。曾有两个着名的测试:围栏测试——孩子只在围栏附近玩耍,说明孩子需要生活中存有明确的疆界;纸墙测试——孩子对于一推即倒的纸墙毫无完全感,说明孩子需要严格执行的规则,特别是父母这堵规则的“墙”,必须在坚定之上给予孩子温暖,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实现内在秩序与外在秩序的和谐
儿童的成长有其天然的内在秩序,外界的环境形成所谓的外在秩序,如果两者和谐共存,即内在秩序与外在秩序相配对,结果是造就了秩序的人和秩序的环境,然后这个秩序的人又会创造一个秩序的社会,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37.剪指甲:圆圆指甲不伤人不伤己
指甲就像身体的显微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关于剪指甲,老一辈人传下了诸多禁忌,俗语就有:“早不剪手,晚不剪脚。”对于此类传统,新新父母不应盲目听从,要学会批判地继承。小孩子勤剪指甲,不仅免于伤人伤己,且消除潜在的疾病传染源,安全又卫生。
(宝贝趣事)
丫丫还是小奶娃的时候,剪指甲要趁她熟睡,丫爸和我齐上阵,一个负责固定,一个负责操剪,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完成一个大工程。
等到丫丫2、3岁时,剪指甲就要事先商量、要求配合,剪完后再给予鼓励和表扬。遇到丫丫不乐意时,也只好作罢,下次再找机会。小孩子似乎都不爱剪指甲,或许明晃晃的指甲剪让他们觉得害怕吧。
这天丫丫在玩蒙氏教具,玩一会儿就看看手指,我就问怎么了,丫丫举起手说指甲断了,我一看原来是小拇指的指甲断裂了,就告诉她需要剪指甲了。丫丫不很乐意,我劝她只有剪掉断甲,玩耍时才不会被刮伤,丫丫才答应。
等我拿来指甲剪,丫丫又反悔了,不愿剪了。我哄了半天都没用,正要鸣金收兵,丫丫要求自己剪指甲。换我不乐意了,我说你要伤到手指怎么办?但丫丫执意要做。我沉思想了想,罢了,孩子总得学会料理自己,要是学会了,我也摆脱了一件难缠事,就把指甲剪递给丫丫。
丫丫捏着指甲剪,离指尖远远的,生怕剪到小手,倒挺谨慎的。但用力了好久,也没听到剪掉指甲的“咔咔”声,我指导丫丫握住指甲剪后部,这样能用上力。丫丫换了姿势后,终于“咔”的一声成功实现“第一剪”,我赶紧表扬了丫丫一番。接下来丫丫就做得比较顺手了,我在旁一边小心“观战”,一边跟丫丫介绍指甲的故事,比如为什么剪指甲不会疼?因为指甲和头发相似,里面没有活细胞。指甲生长速度是多少?差不多半年就会长出一个全新的指甲等等。剪好后,我以修理之名,替丫丫将指甲修圆,说这样子就安全了,不会伤到自己或其他人。
后来,让丫丫剪指甲不再难缠,在我的监督下乐呵呵的自己操剪,小手越来越灵活了。
(丫妈啰嗦)
有一些孩子从小爱“啃指甲”,用“啃”解决“剪”问题,这是很不可取的,指甲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勤剪指甲做好清洁,有益于健康。丫妈建议如下:
破除剪指甲的迷信
很多人认为晚上不可以剪指甲,问之为什么,吱吱唔唔一堆迷信说法,完全没有科学道理。靠谱的解释可能是以前晚上灯光暗,剪指甲易伤肉,才流传下来晚上不剪指甲的规矩。还有家长认为小孩子不能剪指甲,可能是因为小孩剪指甲困难大,干脆不剪。这些传言,父母应坚决破除。
剪指甲的注意事项
小孩子修剪指甲,应选用专门的婴儿指甲钳或指甲剪;指甲不要剪得太短,露出指尖嫩肉,不仅疼痛,且易造成“嵌甲”;指甲边长出肉刺,忌用手撕扯,用指甲剪齐根剪断即可;父母可用手指肚沿宝宝指甲边缘摸一圈,修圆不平滑的地方;对藏在指甲内的污垢,采取用水冲洗,不宜用尖硬物挑;剪完指甲后涂抹油脂含量高的护手霜,保护指甲光亮、坚韧等等。
(专家点评)
一双干净清洁的手,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最低要求。小孩子勤剪指甲,不仅免于伤人伤己,且消除潜在的疾病传染源。
看指甲,测健康
指甲就像身体的显微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指甲的光泽、颜色、特殊的斑点、纹路都与特定的身体状况相对应。特别是指甲根部发白的半月形,学名甲半月,又叫健康圈,顾名思义,与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平时应注意观察指甲,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早就医。
勤剪指甲,安全卫生
宝宝指甲的生长速度大概是每周长0.7mm左右,可宝宝的手指头那么小,按照如此的生长速度,指甲超过指尖不费多少功夫。勤剪指甲,不但防止幼儿划伤自己或父母,保证安全,而且清除污垢做好清洁,消除了潜在的疾病传染源。
38.帮伙伴擦鼻:用正确方法帮助他人
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人最大的渴望就是被别人需要,帮助他人不但解决了对方的燃眉之急,而且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帮小伙伴擦鼻,做到不嫌不恶,热心真诚,方法正确,闪现人性的光辉。
(宝贝趣事)
天气陡然降温,丫爸老鼻炎就犯了,对丫丫加强防护,还是不幸中招,随之流起清水鼻涕,看过医生说是着凉,没啥大碍,这才放心下来。
丫丫也没啥症状,就是抽抽搭搭流鼻涕,我前脚后脚跟着帮忙擦鼻。小丫头觉得烦,搞得我要斗智斗勇才能成功,最后只好采用老法宝,让丫丫自己擦鼻。我发现小孩子特别喜欢自己动手,父母放手,反而效果极好。
我教丫丫擤鼻涕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身体要前倾,易于引流;先擤一侧的鼻涕,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不可紧捏两侧鼻孔用力擤,不但憋得很,还会造成鼻涕回流;擤鼻涕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太频繁等,丫丫学得有模有样。我还把家里的加湿器打开,保持空气湿润,同时让丫丫多喝水,防止水分缺失。
下午童童来家里玩,因为感冒,幼儿园劝其回家治疗。童童妈生气道,有家长怕自家孩子被传染,逼着幼儿园让童童回家,一群自私的家伙。我劝她莫生气,不去上学病好得还快些,大家都是护雏的母鸡,理解理解,童童妈还是忿忿不平。
虽然童童和丫丫俩人都拖着鼻涕,还是玩得很提劲。刚开始童妈还照看着,隔一会儿喊童童过来擦下鼻,跟我聊开了就忘了那档子事儿。等要起身离开时,看到丫丫正帮童童擦鼻呢,童童听话的欠着身,听丫丫口令用力,小家伙俩配合默契。童妈很惊诧,说丫丫比童童小呢,都会帮哥哥擦鼻了,夸丫丫真是个好姑娘,顺便把我也夸了,说我真厉害,养了个好女儿。我乐呵呵的,被人夸感觉还真挺美的。
晚上我将丫丫的光荣事迹讲给丫爸听,丫爸很激动,抱着丫丫亲了两口。我打趣道,俩人都是鼻涕大王,谁都别嫌谁。丫爸说,怎么样都不会嫌弃宝贝女儿。丫丫赶紧也说,丫丫不会嫌弃爸爸。我急问,那我呢?丫爸说,你也别急,就算你成了老太婆,老公和女儿都视你如宝。顿时我心里暖暖的,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丫妈啰嗦)
小孩子多不会自己擦鼻,更不要提帮小伙伴擦鼻了,家长定会惊呼阻止,又嫌恶又担忧,岂不知,就此断送了孩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丫妈建议如下:
事前不嫌不恶
每个孩子最初都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但为什么有些人就染上自私冷酷、骄奢淫逸之恶习呢?父母的教育失责首当其冲。小时候能帮小伙伴擦鼻,不嫌不恶,热心真诚,长大后多能保有那一份善良。反之,父母总有一天会衰老生病,邋邋遢遢,从无菌暖室长大的子女能够做到贴心照料,不怕脏累吗?恐怕只会令家长唏嘘伤心不已。
事后做好清洁
家长勒令孩子远离鼻子抽搭的伙伴,也是一片苦心。孩子抵抗力弱,万一被传染怎么办?其实提前做好相关保护措施,让孩子事先戴上口罩,事后清洁双手,短暂的擦鼻行为,并不可怕,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根本之道。
(专家点评)
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小时候帮伙伴擦鼻,乐于助人,长大成人后也多不会庸庸碌碌。
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俗话讲:“欲望乃烦恼之源,助人乃快乐之本。”举手之劳,解他人之忧,何乐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帮伙伴擦鼻是个小善,也能孕育出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大品质。
帮助他人方法要正确
帮助他人不是只靠蛮力热心就成,擦鼻涕如果没用正确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比如紧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反而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或者挤入泪管引起眼膜炎,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等。正确的方法是:令小伙伴上身前倾,先擤一侧的鼻涕,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让伙伴配合稍用力向外吹气,即可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然后再用同样的动作擤另一侧。不要用力过猛,轻轻擤鼻涕既能保护鼻子,又能保护眼睛和耳朵。
39.洗澡:我们和爸爸长的不一样
“性”并非洪水猛兽,面对孩子的性疑问、性好奇,父母粗暴阻止或随口敷衍都是不可取的。越是捂着掖着,孩子越是好奇,所谓“愈不得见而愈想见”就是这个心理。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启蒙教育”,宜疏不宜堵,宜实不宜骗,对孩子的性心理正常、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宝贝趣事)
丫爸与我都支持让孩子自由玩耍,丫丫不负厚望,每次都糊弄成小花猫,洗澡就比较勤了。小孩子本身又爱玩水,时间合适时,我也陪丫丫在卫生间多玩会,有时候拖太久,小脚丫都泡得皱巴巴的。
蒙氏教学碟里有孩子自己洗澡的画面,丫丫看了很兴奋,也要自己洗澡,我欣然同意。丫丫搬出自己的小澡盆,放热水,学着我们的样子试水温,然后脱衣服坐进盆里,先低下头洗头发,可怎么努力也只能弄湿前面的头发,也顾不上那么多,只管抹上洗发液,搓巴两下就冲掉,我看她后面的头发还是干的,前面的又没洗净,想帮下忙,丫丫还不同意。接下来洗澡,就拿自己的小毛巾擦擦脖子,擦擦腋窝,象征性抹下肚皮和腿,就大功告成了,我递给她浴巾,她裹着浴巾就跑去跟爸爸炫耀:“我会自己洗澡了!”
有趣的是,有次丫爸在洗澡,丫丫不小心闯了进去,看着光光的爸爸,丫丫新奇极了,叫到:“爸爸长得好怪呀!”丫爸也没呵斥她出去,微笑解释:“爸爸是男人,所以跟丫丫和妈妈长得不一样。”我在门外很感动丫爸没“嗷”的一声,羞愧裹浴巾或夺门而逃,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向丫丫谈论“性”的时机,于是我凑过去问:“爸爸和丫丫的身体有什么不一样呀?”丫丫就像个认真的学者在观察一件标本,很快发现爸爸撒尿的地方长长的,还找到爸爸跟妈妈的不同之处:爸爸的咪咪小小的,而妈妈的咪咪大一些。我肯定了丫丫的“观察很仔细”,向她解释原因:世上的人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撒尿的地方长长的,而女人就像我们一样,我小时候也像丫丫一样,咪咪小小的,到了十几岁,就慢慢长大了,丫丫到时候,也会长大,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丫丫似懂非懂,只是以后碰到爸爸洗澡不惊讶了,笑笑就跑开了。
(丫妈啰嗦)
很多父母视“性”为洪水猛兽,对待孩子的性疑问、性好奇,或粗暴阻止或随口敷衍,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丫妈建议如下:
性教育不止是性器官的教育
有些家长对性教育的理解仅限于字面,教孩子认识一下性器官完事,其实还涉及情感、婚姻等,家长可以通过绘本、卡片循循善诱,对孩子以后的交友、婚恋都很有好处。
宜疏不宜堵,宜实不宜骗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对于他们来说,赤裸的身体就像一棵树、一朵花,他们不会带任何色情的眼光去看待。面对孩子的性疑问时更需要家长坦诚相待、落落大方,让孩子正确认识性。
(专家点评)
幼儿性心理发育有两个特点:自发性与好奇性。大人越是捂着掖着,孩子越是好奇,为了更好地对小孩进行早期性启蒙教育,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进行适当的“性启蒙教育”
对学龄前期的孩子一般不主张主动进行“性启蒙教育”,主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能力理解详细的科学知识,但也不主张对性问题讳莫如深,父母可以通过有趣、简化的方式解释孩子的疑问。
塑造孩子健康的“性心理”
对于孩子的性问题,父母应采用自然轻松的方式予以解释,这种积极的外在环境,对孩子的性心理正常、健康发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