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短时间看家:克服分离焦虑症
台湾资深文案赖致良说:“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拆散亲子关系的怪物,叫做‘长大’。”孩子总要长大,幻想孩子一直偎在身边是不现实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烦恼、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这种焦虑不仅孩子要克服,父母同样要克服。
(宝贝趣事)
经过亲朋好友的推荐以及各方面对比挑选,终于为丫丫挑好了幼儿园,打算秋后就送丫丫入园。之前有意无意的进行过入园前训练,包括自己穿衣、穿鞋、吃饭、如厕等,计划定下之后,入园准备正式提上日程。实在是看太多孩子因为上幼儿园天天哭成泪人,提前打打预防针。
送孩子入园,最重要的是克服分离焦虑症。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孩子来讲真是很大的考验。丫丫出生后几乎没离开过我,整天像个小跟屁虫,怎样让她轻松点儿克服分离焦虑呢?我想到的好办法是让丫丫短时间看家,来一个相似情景模拟训练。
刚开始时,我推说有事情要做,出门不带丫丫,将她留给奶奶照顾,并逐渐延长不相见的时间。有天我一进家门,丫丫就扑到我怀里边哭边问,我是不是不要她了?看着她伤心的小脸,我忍不住也哭了,说妈妈怎么会不要丫丫呢,妈妈最爱丫丫了。奶奶在旁边说,丫丫都哭了好半天了,哄都哄不住。我更是泪水涟涟了,需要克服分离焦虑的何止是丫丫,我也是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丫丫,把她送进幼儿园,我更不适应。奶奶劝我别试验了,说看着心疼。
等情绪稳定了,丫丫又开始活蹦乱跳,我也平静下来,有些懊恼刚才的“脆弱”行为。育儿书上讲教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时,即使遇见困难也最好不要反复,坚持下去,孩子反而会少遭些磨难。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就是这个道理,我决定继续狠心。
接下来每次出门前我都会花很长时间告诉丫丫,妈妈很爱她,虽然不能所有时间都陪着她,但会永远保护妈妈的小宝贝。丫丫还是会伤心,但渐渐就习惯起来。随后计划让丫丫自己看家,奶奶很不放心,我劝慰她,丫丫总要经历这一步。
一天,丫丫看《智慧树》正着迷,我跟丫丫讲,奶奶和我要去楼下取东西,需要她看会儿家。我一面保证尽快回来,一面夸丫丫长大了真能干,丫丫被我半忽悠半强迫留在家里了。踱步到楼下,奶奶和我没呆一会儿,就跑回家了。丫丫像只鸟儿飞进我怀里,嗫嚅了两下,我赶紧夸她真坚强真勇敢,这才把泪给憋了回去。
有了第一次之后,接下来就简单了。经过数次锻炼,留丫丫看门时,她会爽快答应,没了惊恐与不安。丫丫终于克服了分离焦虑症,开始步入独立的人生道路。
(丫妈啰嗦)
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症,父母同样有。正因如此,克服分离焦虑需要父母与孩子的共同努力。丫妈建议如下:
父母坚定信念
孩子的心理、生理决定了其对父母的无限依赖,短暂分离也会让孩子伤心不已。这时,父母要坚定信念,否则不但前功尽弃,还会加深孩子惊恐、害怕的情绪,更难适应一个人去幼儿园。
不要偷偷离开孩子
家长不与孩子说明,偷偷离开,孩子发现后会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这种做法过于激烈,不宜于小孩子的身心发展。
(专家点评)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烦恼、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克服分离焦虑,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给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归根结底来源于内心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父母应通过生活细节、语言、行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拥有安全感后,自然就会克服分离焦虑症。当然,使孩子获得安全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父母持久的全方位的培育。
适当焦虑有好处
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完全摆脱分离焦虑不大可能。对于孩子偶尔出现的焦虑,父母不必太紧张。科学证明:适当的焦虑,可以让孩子保持清醒与活力,还能提高身体的应激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31.保管钥匙:“小管家”既要有热心,也要有责任心
比尔·盖茨的父亲写了一本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世界首富的书,在书中老盖茨告诫天下为人父为人母者:“作为父母,你什么都能做,就是不能贬低孩子。”让小娃娃保管钥匙,很多人认为只是笑谈。此时父母应做的是信任孩子,不妄自贬低孩子,在需要热心与责任心的钥匙保管行为中,实现小小的个人价值。
(宝贝趣事)
有段子,社区替居民保管钥匙的新闻常见报端,我一边看一边感慨什么时候自家小区也这般“为人民服务”一把。对于保管钥匙,我有顽固的强迫症,每次都要紧张兮兮检查好多遍,生怕忘带进不了家门,虽然那样的惨剧一次也没出现过,但有可靠的人保管钥匙,起码每次保管钥匙时会轻松很多呀。
丫丫凑到身边说,出门要帮我保管钥匙。我当时也没在意,直接说,让你成为“钥匙儿童”,我就更神经质了。丫丫很不服气离开了,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不信任,伤害到人家啦。我赶紧跑去跟丫丫讲,保管钥匙是很重大的责任,钥匙若是丢了,家里就不安全了,等你长大了,就可以保管钥匙啦云云。丫丫嗯嗯回应着,但没有甜甜冲我笑!我知道这丫头对这事上心了,可我真不放心她保管钥匙。
周末一家人出门游玩,我看到丫丫跟爸爸愉快的交谈,然后丫爸放心的把车钥匙递给她,丫丫收起来郑重地放进她的衣服口袋,我震惊了!偷偷拉住丫爸,责问他怎么能让丫丫保管钥匙,丫爸说这几天跟丫丫在一起都是她保管钥匙,我简直要晕过去了,如此不靠谱的父女俩!
一路上我是相当的担心,不停问丫丫,要不要把钥匙放我口袋里,丢了就麻烦了。丫丫想了想,翻了一下自己的裤子,指着裤兜说,她也有口袋,还是放她的口袋里吧。我相当无语,丫爸拉住我,向我亮亮他手中的后备钥匙,让我放宽心,不要扫丫丫的兴,我只有作罢。
丫丫保管钥匙,我依旧不放心。直到有天晚上,我送丫丫回房睡觉,看到丫丫脖子上挂根红绳,上面吊着个小钥匙,我问是哪的钥匙?丫丫骄傲的说是奶奶让她保管的衣柜钥匙。我无奈笑笑,让她摘了钥匙睡觉,丫丫不愿意,说丢了就麻烦了,非要戴着睡觉。我这才意识到丫丫保管钥匙不仅有热心,更有责任心了,这是我之前所没有料到的。我终于放心把钥匙交给丫丫保管,还封她为“小管家”呢。
(丫妈啰嗦)
大人总是想当然认为小孩子什么也干不成,不添乱就已经天下太平了。实际上,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有时只是需要父母给予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丫妈建议如下:
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为家人做小小的贡献,不但学到知识和技能,更实现了其自身价值。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
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孩子保管钥匙,终归存有风险,父母提前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比如,准备后备钥匙,小心钥匙扎伤宝宝,提醒孩子注意保管等。
(专家点评)
犹太人的家教理论认为:“几乎所有的孩子其实都会有所建树,父母们需要的不过是放松一点,更有耐心一点。”放轻松信任孩子,孩子会令你大吃一惊。
信任孩子
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在于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尤其是父母的信任,对孩子来讲意味着重视与鼓励,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赢得父母信任是孩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提高孩子的责任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也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提高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催化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32.出门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只由他的欲望指使,他就会对生活享受产生异常狂妄的要求,但对自己却几乎没有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他就会成为贪得无厌、为非作歹的坏人。”自己的路自己走,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不要轻易妥协。
(宝贝趣事)
丫丫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摇摇晃晃跌跌撞撞,不放心抱在怀里,她却总想着挣脱。当时,还特意买了防走失的学步带,丫丫自顾急匆匆向前走,可也逃不出为母的手掌心。
但走的稳稳当当并能来个急速奔跑时,丫丫就犯懒了,开始恋抱。装可怜,献殷勤,使性子,各式耍赖法宝轮番上阵。常常恍惚间,丫丫就已经得逞,或挂在我的脖子上,或骑在丫爸肩头。不由纳闷,当初的新鲜劲哪去了?
诉于姐妹听,她责怪我意志不坚定,连个小孩子都搞不定。我万分委屈,我已经严防死守了,可丫丫一声“妈妈抱抱”,好不容易伪装的冷酷就瞬间瓦解,立马就想到孩子这就长大了,现在不多抱抱,以后想抱都没机会了。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姐妹停止打混,严肃告诉我,在走路这件事上,父母定要硬起心肠,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父母不能永远代替他走那茫茫人生路。我非常赞同这点,暗暗下定决心。
这天从饭馆出来,没走几步,丫丫就闹着要抱,被我拒绝后,转而找爸爸,我示意丫爸不许,丫爸指着唱黑脸的我对丫丫无奈摆摆手,丫丫就去缠奶奶。我生气地对丫丫讲,奶奶腿脚不好,不能抱她,今天必须自己走,以后也必须自己走。因为家里人都很少在丫丫面前生气凶她,看到我严肃的样子,也没敢继续反抗,乖乖牵着爸爸的手走在一边。
回到家里,丫丫还是不敢向我身边靠,我也继续端着架子。小丫头不自己走路是被宠坏了,小树已经长杈,修剪行动要硬。过了好一会儿,丫丫讪讪走来问我还生气吗?我说自己的宝贝不心疼家人,这么大还要抱,我很生气。丫丫低头考虑了一下,说自己再不让抱了,让我不要生气了。我蹲下来,对丫丫说,我们都喜欢抱她,因为我们都非常爱她,正是我们这样爱她,我们才更坚持让她自己走路,因为我们希望她成为独立坚强的孩子。丫丫使劲的点点头。
后来,丫丫偶尔会耍赖,我就会提醒丫丫“要做独立坚强的好孩子”。丫丫马上就精神起来,看着她前进的身影,我多么希望人生路上,她也能独立坚强的前行。
(丫妈啰嗦)
不会走时,挣扎着要走,学会走后,想办法让抱,孩子的这个怪习惯让众多父母无奈。抱孩子抱到胳膊抽筋,最终却是勤父母养个懒孩子。丫妈有几点建议:
选择合适鞋子
孩子的脚弓还未发育成熟,父母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鞋子。尤其是孩子学走路时,一定要购置质量上乘的学步鞋。拥有合适的鞋子,孩子不但走路舒服,安全少摔跤,而且有利于脚弓的健康发育。
适量合理运动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游山、玩水等长途的跋涉绝对吃不消,此时,不应勉强孩子继续,过度劳累易引发身体疾病,父母要学会将孩子的运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专家点评)
孩子自己走路,不但能促进大腿肌肉的发育,改善消化功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坚强刚毅的良好品质。
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女一高兴,爸爸妈妈就高兴,越往后,儿女就越认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只由他的欲望指使,他就会对生活享受产生异常狂妄的要求,但对自己却几乎没有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他就会成为贪得无厌、为非作歹的坏人。”遇到孩子哭闹耍赖,父母不要轻易妥协,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平衡新鲜感和持久度
学走路对孩子来讲更像是好玩的新游戏,到处是新鲜的玩意儿,但学会后,走路就沦为负担重任。父母应引导孩子在新鲜感和持久度之间找到平衡,可以采用说教讲理、鼓励、走路竞赛小游戏等办法。
33.挑选衣服:缓慢觉醒的自我意识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层次。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虽处于低层次的自我认知状态,但对未来自我控制、调节思想和行为、形成完整的个性意义重大。
(宝贝趣事)
宝宝的皮肤特别娇嫩,为宝宝选衣也有特别多讲究。比如说衣服质地要柔和,接缝处越少越好;颜色要尽量浅,花衣含铅量较高;穿脱要方便,便于使用尿布;尺寸要合适,太大要折会硌伤皮肤,太小会影响血液循环;旧衣在舒适性、柔软性上更有优势,且已消除衣服上的甲醛、铅等安全隐患等等。购置衣服,父母需多加留意。
丫丫的衣服一直由我把关,我也考虑到小丫头爱穿花衣,尽量平衡健康与漂亮。丫丫还没到臭美的阶段,对我选的衣服也没啥意见,一般是我递给她哪件,人家就乖乖穿哪件。在她眼里,衣服只有保暖功能,还没发现装饰功能呢。
但1、2岁之后,小丫头的自我意识就慢慢觉醒了,有些难缠了。她的玩具、图书,别人不许乱摸乱动;我前脚摆好的家居用品,她后脚就要再摆弄一番;对我们的善意提醒,总要先反对一番等等。看过育儿教材,我知道丫丫现在进入认知自我的阶段,此时不要过于管制孩子,但要把握一定程度,以防小儿乖张任性。
这段子天气很晴,温度也直线上升,似乎都要嗅到夏天的气息。我招呼丫丫换上单衣,丫丫非要穿棉衣。我对此种突发状况已较熟悉,不急不躁,和和气气跟丫丫讲,天气很热了,穿棉袄玩起来会满头大汗。平时听我教导后,丫丫会小声反对,但考虑后认为我说的对就会接受。今天丫丫不干了,我看看丫丫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就答应她穿棉衣出门,约定觉得热的话再回家换,丫丫穿上她的小棉衣,高高兴兴出了门。
走在小区里,熟识的邻居都惊讶,丫丫怎么穿棉衣呀?我就说,丫丫要求这样穿,我尊重她的决定。他们一个个摇摇头,说这样可不行,热到孩子就麻烦了。我笑笑说,还不至于,她太热自然会脱滴。碰到我这种“不靠谱”的父母,他们只有无奈。
小伙伴们也问丫丫为什么穿这么厚?丫丫只说自己要穿的,就跑去玩了。蓝天下,我跟妈妈们拉家常,丫丫跟小伙伴嬉闹,幸福就慢慢溢上心头。不一会儿,丫丫就满头大汗跑来找我回家换衣,我也不“冷嘲热讽”,告诉她,回家要等汗落了才能换薄衣,不然会感冒。
后来丫丫越来越爱自己选衣服了,我一般不阻止她的“独特”意见,有时太离谱时也会说说提提意见,丫丫大多时候也会采纳,毕竟她还是很信任自己的老妈滴,可我不想滥用父母的威权,我希望丫丫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与人格。
(丫妈啰嗦)
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很多明显症状,父母需细心观察并小心保护。当孩子会使用人称代词“我”时,说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次质变和飞跃。对此,丫妈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