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汉室基业
21847700000017

第17章 盛极而衰——西汉最终宣告灭亡(4)

地皇三年(22年)四月,王莽在损兵折将之后,又派太师王匡(与绿林军王匡同名)、更始将军廉丹将兵10余万人,气势汹汹地扑向东平(今山东东平东)一带。樊崇闻讯,准备迎战。为了与王莽军相区别,义军用朱红涂眉,因此被称为“赤眉军”。王莽军所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流传一首民谣,表达了人民对官军的痛恨:“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王匡和廉丹到达东平后,正值索卢恢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南)起兵,以响应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这年冬天,王匡和廉丹先攻取无盐,杀害起义人民1万多人。

当时赤眉军董宪等数万人,正驻扎在梁郡(郡治今河南商丘南),王匡及廉丹乘胜引兵进击,双方大战于成昌(今山东东平东南)。结果官军大败,士卒死1万余人。王匡战败后逃走,廉丹及校尉汝云、王隆等20余人被杀。赤眉军取得这一辉煌的战果,沉重地打击了王莽在东部的统治。

王莽又派国将哀章率军与王匡余部会合,妄图继续镇压赤眉军。但是官军数战不利,已经无法挽回败局。于是,樊崇率赤眉军10余万人,还军围攻莒县。又转战东海、楚、沛、汝南、颍川、陈留、鲁城、濮阳等地。最后,赤眉军发展成数十万人的队伍,并控制包括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的一部分地区。这对驰骋中原的绿林军来说,在客观上无疑是有力的支持。

绿林军分兵转移后,不久又会合,并与舂陵兵联合反莽。地皇三年(22年),新市兵、平林兵与舂陵兵西击长聚,攻破唐子乡(今湖北枣阳北),杀湖阳(今河南新野东南)尉,又乘虚攻取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接着,刘、刘秀率军北上,准备进攻宛(今河南南阳市),途中与王莽军甄阜、梁丘赐相遇,两军战于小长安聚(今河南南阳市南),结果兵败被迫退守棘阳。甄阜、梁丘赐引10万精兵乘胜追击,将辎重留在蓝乡,企图将起义军消灭在沘水(今河南泌阳县境内)一带。

更始元年(23年)正月,义军在夜袭蓝乡,缴获官军全部辎重之后,舂陵兵与下江兵便发起攻击。他们斩杀甄阜和梁丘赐,歼灭官军2万余人。这时,王莽军严尤、陈茂见主力军大败,准备率军退至宛城据守,却在清阳(今河南新野北)与刘、刘秀发生激战。严尤、陈茂战败,起义军进围宛城。

同年二月,起义军拥立刘玄为帝,改年号为“更始”,以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余将领为九卿将军。当时,南阳豪强所支持的刘没有取得政权,并在拥立问题上反对刘玄称帝,这就在更始政权内部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更始政权建立后,义军士气更加高涨。他们分兵两路:以主力进攻宛城,以便西进关中;又派王凤、王常、刘秀北上,于三月间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东北)、郾(今河南郾城南),缴获许多物资和粮食,支援围攻宛的主力。

王莽得知甄阜、梁丘赐被杀,更始政权建立,更加慌成一团。这年五月,他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到洛阳,调发州郡精兵42万人,南出颍川(今河南禹县)与严尤、陈茂的余部会合,妄图一举消灭起义军。他们首先纵兵包围昆阳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开始了。

当时,昆阳城中的义军只有八九千人,双方力量对比非常悬殊。面对占压倒优势的王莽军,起义军决定由王凤、王常守城,派刘秀、宗佻和李轶等13人,乘黑夜自南门突围出城,到郾和定陵调发援军。

王莽军仗着优势兵力,将昆阳围成数十重。他们挖掘地道,使用冲车、楼车攻城,对昆阳发起猛烈攻击。但是义军坚守城中,官军久攻不破。

同年六月,刘秀发郾和定陵的援军赶到,并亲率步骑千余为前锋,在距离官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摆下阵势。王寻、王邑派数千人迎战,都被义军击败。

义军初战告捷,愈战愈勇,士气更加旺盛,于是,刘秀组成敢死队3000人,从昆阳城西突击敌人中军兵营。这是王莽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义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得官军措手不及。王寻、王邑亲自率军万余人迎战,命令其余各部坚守阵地,不得随便行动。但是王寻、王邑出师不利,军阵大乱,义军乘势猛打猛冲,锐不可当,遂将王寻杀死在乱阵之中。

昆阳守军闻讯,擂鼓呐喊,奋勇地杀出城外。两支义军里应外合,杀声震天动地,官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被杀者不计其数。又逢风雨大作,滍水暴涨,夺路逃命的官军,纷纷跳入滍水,溺死者数以万计。王邑、严尤、陈茂等人,渡滍水逃走,遗弃辎重无数。

昆阳大战给予王莽致命的打击,各地起义浪潮更加高涨,新莽垮台指日可待。与此同时,刘和刘秀在攻宛及昆阳大战中,战功卓着,威名益盛,他们与更始政权的矛盾也随之加深。结果在昆阳战后,刘及其部将刘稷,在宛同时被杀。刘秀因一时无力反抗,只好暂时隐忍,并亲自赶赴宛城,向刘玄表示“谢罪”。

昆阳大战之后,绿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匡率军北上进攻洛阳;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军西进长安。这年九月,西进的绿林军破武关,从宣平门攻入长安城,得到城中人民的响应。王莽躲入未央宫渐台,被商人杜吴杀死,至此新莽政权宣告垮台。

另一支北上的绿林军,也在这时攻克了洛阳。随后,刘玄自宛城迁都洛阳,并派刘秀到河北镇抚州郡。更始二年(24年)二月,刘玄又将都城迁往长安。他到长安后,日夜欢饮,生活腐化,不过问政务。又大封刘氏宗室,排挤绿林军首领。在这种情况下,樊崇率领的赤眉军,攻入了长安。

原来,更始迁都洛阳之时,正是樊崇移师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之日。当时,刘玄曾派人招抚赤眉军,樊崇亲带首领20余人,前往洛阳与更始取得联系。但是,刘玄只封樊崇等人为列侯,却无意与赤眉军合作。因此,赤眉军只好与更始分道扬镳。

樊崇回到濮阳,即率军入颍川,并且分兵两路,转战颍川、河南、南阳一带。一路由樊崇、逢安率领,先攻取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又南下宛(今河南南阳市);一路由徐宣、谢禄、杨音率领,在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州)后,又引兵攻梁(今河南临汝西),击杀河南太守。他们长期转战各地,起义军产生“思欲东归”的情绪。为了不使部众离散,樊崇率赤眉军西向,进攻质变的更始政权的巢臼长安。更始二年(24年)冬,赤眉军由樊崇、徐宣等人率领,分两路经武关(今河南淅川西)、陆浑关(今河南伊川西)挺进关中。翌年正月,两路赤眉军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会师,更始先后派陈茂、李松(非绿林军李松)率军堵截,都被赤眉军击败。

赤眉军到达弘农时,队伍发展到30万人。他们重新整编队伍,以1万人为一营,共编成30营。每营设三老、从事各一人。当时,因有人建议立刘氏宗室,以便于号召,加以长安迫近,也要求建立自己的政权。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军到达郑县(今陕西华县)时,遂立刘氏宗室的后裔、15岁的牧童刘盆子为帝,并以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逢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其余将领为列卿、将军。更始政权倾覆在即,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绿林军首领申屠建、陈牧、成丹先后被杀;王匡、张印遭到李松、赵萌的进攻。当赤眉军进至高陵(今陕西高陵)时,王匡和张卬退出长安,投奔赤眉军,并联合进攻东都门。同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投降,不久即被缢杀。

赤眉军推翻更始政权之后,一方面亟待解决粮食缺乏问题,一方面要对付刘秀的围剿,面临的局势十分严重。

刘秀自从被派往河北镇抚州郡,便在那里独立地发展自己的势力。更始元年(23年)十月,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职衔,持节到达河北。他所到部县,考察政绩,平遣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制等,甚得吏民的支持。但是,当时河北形势复杂,刘秀到达邯郸时,原汉朝宗室刘林,立卜者王郎为帝,并派兵攻占幽、冀等地。刘秀北上蓟县(今北京)活动,王郎即以重赏购捕刘秀。而另一个汉朝宗室刘接,又在蓟县起兵响应王郎。刘秀在河北立足困难,被迫急忙逃出蓟县。他南下饶阳,又经下博,来到信都(今河北冀县)。刘秀受到不肯降附王郎的信都太守任光的欢迎,和成卒正邳彤举郡归附,还有昌城豪族刘植聚兵数千人迎附,巨鹿大姓耿纯率宗族宾客2000余人投靠,使刘秀得以纠合一支数万人的队伍。后来,又有上谷(郡治今河北怀来东南)太守耿况、渔阳(郡治今北京密云西南)太守彭宠派兵帮助,使刘秀的军事力量得以加强。更始二年(24年)五月,刘秀破邯郸,斩杀王郎,消灭王郎的割据势力。

刘秀的势力不断发展,引起更始的不安。刘玄派人封刘秀为萧王,命令他罢兵回长安。但是,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拒绝执行刘玄的命令。

从此刘秀与更始分道扬镳,在河北独立发展自己的势力,并进行一系列建立政权的活动。

继消灭王郎割据势力之后,刘秀开始在河北镇压农民起义军。他先后在邬、馆陶(今山东馆陶)大破铜马军;又在蒲阳击败铜马余部、高湖和重连两支农民军。刘秀对起义军进行改编,壮大自己的力量,将队伍发展成数十万人。接着,又在射犬(今河南武修西南)击破大肜、青犊起义军。后来,又在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右北平(郡治今辽宁凌源)、安次(今河北安次西)、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击败尤来、大枪、五幡等农民军。这些镇压活动,使刘秀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占据河北广大地区。25年,刘秀在鄗(今河北高邑东南)称帝,建元为建武,改鄗为高邑。同年九月,刘秀派人诱劝坚守洛阳的绿林起义军将领朱鲔投降,随后即占领洛阳,并在那里建都。这就是历史上的东汉政权,又称为后汉。

与此同时,刘秀派邓禹率兵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从更始手中夺得了河东之地。不久,赤眉军占领长安,关中豪族结为营堡,以坚壁清野对抗义军。一时长安粮食断绝,几十万赤眉军无以为生,不得不撤离长安。建武二年(26年)春,樊崇率义军西向,自南山转战陇东一带。这时,邓禹奉命西进长安,乘机占领长安,并准备镇压赤眉军。

九月,赤眉军在陇地转攻城邑,遭陇西割据势力隗嚣的阻击,又在阳城番须途中遭遇大雪,士兵冻死不少,只好返回关中。当时,邓禹派兵在郁夷(今陕西宝鸡东)袭击义军,结果被义军击败。赤眉军再度占领长安,邓禹乘虚引兵袭击,又遭到义军的痛击。

十二月,关中发生饥荒,豪民坚壁清野,赤眉军被迫引兵东归。当时在义军回归途中,刘秀已作好截击的部署。他派侯进屯新安(今河南渑池东),派耿弇屯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形成南北夹击的局面。建武三年(27年)正月,刘秀派冯异设伏兵于崤底,赤眉军遭到重大损失。之后,樊崇率余部向宜阳进击,又遭刘秀亲率六军截击。赤眉军最终没有突出重围,10余万部众都降附了刘秀。这年夏天,樊崇准备再次起兵,但事泄为刘秀所杀,赤眉起义终告失败。

新莽末年爆发的以绿林、赤眉为主的农民大起义,前后坚持10年的斗争,最终推翻了王莽残暴的统治。由于起义军本身的局限,他们既高举反莽的旗帜,又拥立汉家宗室为帝,表现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加上各地起义军分散独立作战,未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豪族地主,因此必然为觊觎帝位的豪强地主所利用,成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导致最后失败的结局。尽管如此,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和残存的奴隶制度,或多或少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名家回眸

在王莽统治的10余年间,由于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再加旱灾及蝗灾连年不断,饥民数量剧增,饿殍遍布四野,青徐地区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这就使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并汇成声势浩大的绿林和赤眉的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