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她球上幵始生活至今也不过就是几百万年的历史,可是昆虫早在3.5彳乙年前就出现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它们之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身后都是漫长的历史,无论飞翔还是爬行,同是生命办啦。
19世纪两位最早的毘虫学家威廉柯尔比与威廉斯彭斯描写一只毛毛虫变成飞蛾的平常变态过程时说:
假如有一个博物学家向世界宣布,他发现了一种动物,它起初有些像蛇的形状出现,然后钻入土中,给自己织了一件品质优美的纯丝寿衣,襄在身上,同时把身体缩成一团,没有外口也没有四肢,好像埃及木乃伊一样,它这样不吃不喝不动地过了一个时期最后冲破它的丝质寿衣,挣扎着从土地中钻了出来,以飞禽一样的形态出现在天地之间你看到这则新闻将有什么感觉?起初对它的真实性也许有所怀疑,等到你相信确有此事后,你不表示惊奇才怪呢!这两位昆虫学家所写的是在昆虫世界中习以为常的一个变态过程,因为人类普遍心理中对变态一词的拒绝态度,在不得不面对昆虫的变态的奥妙时,便手足无措了。
不过,除了专家与昆虫爱好者,很少有人会去观察一只毛毛虫的生命历程,更多的机会是那些不厌其烦地嗡嗡作响、出其不意地蹦蹦跳跳的千种万种别的昆虫展现之后的提醒:人类是和这些小动物共同拥有地球家园的,你想视而不见也不行,但你只要多看几眼你也许就会着迷。
我在小时候油菜花开的田野里曾经想过,蝴蝶为什么在油菜开花的时候准来?我在试图捕捉一只蜻蜓的时候被它迷住了:它的多毛而细长的足抓住了一根树枝,尾巴是那样长,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依然展开着。它是在沉思默想吗?它为什么不收拢它的翅膀?后来当我接近它时,它飞走了,飞到了河沟里的一片浮萍上,这浮萍就像蜻蜓船,靖蜓的翅膀依旧伸展着,另外一只蜻蜓又飞来了……
当一位生物学家对我说谁小看毘虫谁就是无知时,我意识到了昆虫的分量,并且想起了小时候乡村田埂路上的蚂蚁搭桥,以及我亲自捕捉过的蜻蜓,还有春天油菜花幵时田野上的芳香和兴奋的彩蝶……
不知不觉间,昆虫伴我们刚刚走过的人生,被我们轻轻地忘记了。当然昆虫不在乎这些,较之于人类,它是真正的长者。旧石器考古学的资料说,最早的人工制造的工具出现距今200万?250万年前。以此推论,人类在地球上开始生活至今也不过就是几百万年的历史,可是昆虫早在3.5亿年前就出现了,它们比鸟类还早了1.5亿年。
如此漫长的岁月,它们是怎么过来的?
如此漫长的岁月,它们过来了,而且成了繁杂的野生动物世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首屈一指的大家族。这一切所包括的内容是丰富而惊人的:那些小小的、普通的、有时也色彩纷呈的昆虫,自有它们自己的不可灭绝的生存方式。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它们之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身后都是漫长的历史,无论飞翔还是爬行,同是生命的礼赞。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属动物界最大的门类节肢动物门的最大的纲毘虫纲。关于毘虫种类多少的估计曾经有过多种说法,一说是100万种;后来的进一步调査证明100万种是误差太大了,应在1000万?3000万种之间;也有科学家认为毘虫的种类大约是75万种。我们不能责怪那些统计者,而是应该承认,人认识昆虫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无论如何昆虫的众多是毋庸置疑的,昆虫的智蕙和生命力,正在地球上顽强地对抗着为所欲为的人类。
毘虫的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在胸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
毘虫为什么能在地球上生存这么久远?人文学者偶尔提到昆虫时,他们的答案是:
因为人类对昆虫的长期的忽略,反而使昆虫得以长久地繁衍生息。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凡是不被人类重视的事物,迄今为止都还没有沦为激危的程度,比较纯粹地存在着。人类中的极大多数对数目远远大于人类的昆虫的态度,一般情况下不是强烈的爱或者恨,而是欣赏其美,比如蝴蝶;讨厌其脏,比如苍蝇;更多的时候则取漠然的态度。
真是人类的忽略给了昆虫一条自由的生路吗?不要忘了:
昆虫生命之路的零头也让人类望尘莫及。
而且,人类今天把美的毘虫捕捉来制成标本走私换钱;人类对宣布为敌人的昆虫比如蝇、蚊、臭虫等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战果甚微敌人1门在和人的持久战中不断惊人地增强着自己的抗药性,同时消磨着本来就缺少忍耐的人的耐心和精神。
让我们看看能不能从昆虫世界的一角,获得一些人类应该知道的关于昆虫的常识,因为我们不能再这样无知了。
翻查各种动物读本得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极古老而漫长的昆虫历史中,可以找到很多的证据,但也有不少的困惑。迄今为止,科学家认为要明确无误地指出昆虫的始祖是谁,它是由哪类动物进化而来时,回答仍然是不确定的,毘虫起源及演化依然为神秘的色彩所笼罩。
已知的最早的毘虫化石在苏格兰,是距今约3.5亿年前泥盆纪岩石中的弹尾目化石残片。但人们认为弹尾目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化分支,并不能说明昆虫的起源。同时在3.2亿年前的石炭纪又发现了有翅亚纲的古网翅目昆虫。由此可以肯定无翅亚纲的其他目昆虫肯定比这还要早得多,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找到这方面的毘虫化石。科学家发现昆虫纲的无翅亚纲双尾目昆虫与多足纲结合亚纲,在身体构造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并认为昆虫是起源于多足纲的结合亚纲,但至今还未真正找到昆虫起源的更直接更确切的依据。《动物博物馆》实际上昆虫通过亿万年漫长的演化至今,其丰富和驳杂实在一言难尽。不过,靖蜓、蝴蝶、蜜绛等等了不起的毛毛虫已经告诉我们了,昆虫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的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主要是因为它会飞、适应性强、骨骼在外、身体小、会变态以及特殊的繁殖体系。
昆虫的翅榜使它和除了鸟类、蝙蝠以外的其他生物有了区别,因为它会飞,所以才能遍布全世界,有了选择居住地的广泛得多的自由。同样的道理,飞翔使昆虫在求偶、觅食和躲避攻击诸多方面均优越于困在陆地上的动物。
昆虫的适应性似乎是无边无际的。仅以食物为例,除了吃各种植物之外,它们什么都吃,从酒瓶木塞到各种垃圾、烟草、辣椒和更多别的在人看来显然没有营养而且不好吃的东西。对昆虫来说,此种适应性根本上是为了生存,而远远谈不上好吃不好吃。昆虫没有美食家。
昆虫的骨骼长在体外,简单而坚固,这副外部骨骼是省俭而实用的典型杰作,它由动物真皮层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形同盔甲。骨骼外面都有一层螗,能防止潮湿侵人,也可避免体内水分的流失。而骨质外皮又组成了各种昆虫的各种外部形象。
昆虫小小的体型决定了它在它所处的环境中索取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些雄狮、猛虎瞧也不瞧的一点点食物,它便可以饱食一餐。毘虫同样离不开水,但一滴露珠就能滋润全身;毘虫同样需要安居,一片枯叶下躭是一处家园;昆虫同样需要避暑避寒,一粒小石块就能为它遮风挡雨。毘虫告诉世界:无处不在的惟一诀窍是无处不能生存。
从所有的方面来看,昆虫是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出现的,这个自己的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不同于人类的方式。具体而言,人以及别的所谓髙等动物的骨胳长在体内,昆虫的骨骼长在体外。有一些昆虫也有听觉,可是它的听觉器官总是长在腿上或腹部。它用长长的器官探寻气味,那就是毘虫的触角。它没有肺、没有喉头,但仍能发出响声。人类和其他动物都长着两只眼睛,有些昆虫根本无眼,但也有的却多到长五只眼睛。不过昆虫的眼睛既不能聚焦,又都是色盲。
昆虫中的大部分在一生中要经过多次变态。个体的昆虫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幼虫,成熟和美丽意味着已接近死期,生与长是漫长的,死是迅忽的。如果和人作一番比较就很有意思了:人从幼年长大成人所占的是人一生中的1/5时间,而一个普通毘虫的一生的极大部分,却是幼年时代。人很快就不再天真,而昆虫却天真到终老。在这漫长的幼虫时代对昆虫而言它就有了足够的适应环境的生存办法。有一种蝉被称为十七年蝉、周期蝉,它的无数幼年若虫住在地下,吸取树根的汁液,可不是住个一年半载,而要住上17年。在17年暗无天日的生活之后的那个春天里,脱去最后一层皮,艰难地爬出来,爬上树丛,它们成虫以后在光天化曰之下的寿命只有几个星期。
人们不得不惊叹的是这些毘虫的智慧,而昆虫的翅膀、形体、变态、适应等等,也无不都是智慧的结构,因而倘说昆虫是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