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肝胆病配餐宜忌
21821500000009

第9章 肝胆病常识篇(8)

(1)轻度(相当于原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相当于原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克/升(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40%~60%,胆碱酯酶(CHE)<2500单位/升(U/L),4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何治疗原则

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方法。

西医治行

一般是抗病毒药物、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肝细胞功能的药物综合治疗。

①抗病毒药物一般以阿糖腺苷、干扰素和无环鸟苷联合应用,激素与重组干扰素先后使用疗效较好。对丙肝、丁肝的治疗目前临床上较多选用干扰素治疗。

②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促进剂。前者主要指激素类药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主要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但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后者主要指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白细胞介素-Ⅱ、云芝胞内多糖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病毒得以清除,但其疗效尚不满意。

③改善肝细胞功能临床常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1、6二磷酸果糖来改善肝细胞的代谢功能。

④降低转氨酶则以联苯双酯为代表,但需长期使用,逐渐减量停药,否则易出现反弹。

中医辨证论治

一般认为主要与肝经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淤有关,临床治疗一般是在清热除湿解毒的基础上,分清阴阳虚实而调补肝脾肾之阴阳,并活血化淤,以收良效。

如何治疗慢性肝炎

(1)抗病毒:慢性肝炎的肝脏损害是病毒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所以抗病毒治疗可谓慢性肝炎的治本之法。干扰素(IFN)和拉米夫定(贺普丁)、苦参碱注射液(斯巴特康)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可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此外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无环鸟苷(阿昔洛韦)、法苷洛韦(泛昔洛韦)、病毒唑(三氮唑核苷)也可应用。

(2)调节免疫功能:目前主要使用免疫促进剂,通过免疫促进作用,能促使受抑制的T细胞转化、增殖为免疫活性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诱生干扰素,增强单核细胞的趋化及吞噬作用等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或消灭病毒的作用。该类药物常用的有胸腺肽、左旋咪唑涂布剂、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等,其中以胸腺肽α1(日达仙)作用最强。

(3)护肝降酶:慢性肝炎患者由于病变活动、进展,出现肝脏炎症,肝脏组织纤维增生,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或反复不降等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护肝降酶措施,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参考急性肝炎有关治疗手段。

(4)中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可按湿热中阻、肝郁脾虚、淤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治疗。

如何预防慢性肝炎

(1)及时治疗急性肝炎,防止转为肝炎慢性病变:及时治愈急性肝炎,避免由急性肝炎演变为慢性肝炎。参考本章“急性肝炎”。

(2)保持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慢性肝炎由于病程较长,加上社会中有部分人对此存有一定偏见,因此患者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对本病康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慢性肝炎患者要战胜疾病首先要战胜自己。

①树立信心,战胜恐惧心理:肝炎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由于目前对乙肝病毒尚无彻底清除的有效方法,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存在“恐乙肝”现象,加上有些媒体广告的不负责宣传,使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害怕病情加重,发展为不治之症,害怕对家人造成传染,害怕对社会造成危害等等,这种心理会影响到对本病的治疗。

②乐观向上,克服抑郁、焦虑心理:青年患者或事业有成,或刚刚工作,由于病程的拖延,使信念和意志受到打击和挫伤,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有自卑感,很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对疾病的康复不利。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总有战胜肝炎病毒的一天。

③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生活规律能提高治疗效果,因为急躁、焦虑、紧张心理可使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引起血压升高、胃肠痉挛。而心情忧郁、顾虑重重会并发神经衰弱,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膜炎甚至肝昏迷等。因此,病人可选择适当的文娱活动,如听音乐、看杂志、养花、散步、练太极拳等。

(3)注意休息:患慢性肝炎的病人切忌剧烈的运动,运动量过大,体力大量消耗,肝脏负荷明显增加,可以使肝功能受到损害,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要注意合理的休息和适量的活动。适当活动可增加胃肠蠕动,利于消化吸收。适当的活动,合理的休息,可减少体力消耗,降低肝脏负荷,防止肝功能受损和促进肝细胞恢复。

(4)合适的饮食调理:肝炎患者对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合成代谢则减弱。若摄入蛋白质不足,可引起血浆蛋白下降,尤其是白蛋白的下降可引起水肿。如果化验检查无血氮增高,每日每千克体质应供给蛋白质2~3克;如果血氮增高,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防肝昏迷的发生。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是什么

(1)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或呃逆。临床见到所谓“三高”症状,即高黄疸、高度食欲不振(厌食或伴恶心、呕吐、鼓肠)、高度乏力(或伴精神委靡)时要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

(2)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Ⅵ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同时患者常有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

(3)黄疸急剧加深,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血清胆红素>17.1微摩尔/升(μmol/L);或黄疸很轻,甚至尚未出现黄疸,又具有上述表现者,亦应考虑本病。胆酶分离(血清胆红素较快或急剧加深,而原来升高的转氨酶却动态地下降)也是其特征之一。

(4)黄疸的分度:高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171微摩尔/升(μmoL/L),相当于传统的黄疸指数≥17l单位。如血清胆红素为85.5~171微摩尔/升时,可称为中度黄疸,血清胆红素为17.1~85.4微摩尔/升时,可称为轻度黄疸。

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是什么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多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微摩尔/升(μmol/L)或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是什么

(1)发病基础: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表面抗原阳性)。③无肝病史及无表面抗原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查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④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支持慢性肝炎诊断。

(2)临床表现: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于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根据临床表现,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又均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如何治疗重型肝炎

一般和支持治疗

①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及适宜的饮食禁忌,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

②基础药物治疗方案:一般用10%葡萄糖500~1000毫升,内加维生素C2.5克,10%氯化钾10毫升,静脉滴注。对高黄疸者,还可加入维生素K同时静脉滴注。对病情较重者或进食少者可以增加10%葡萄糖的滴注量,并加入后述药物同时静脉滴注。

对症治疗

①出血的预防:可根据情况给予止血药如维生素K3、安络血、止血敏等,或输入新鲜血液、血浆、血小板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可用法莫替丁等防止消化道出血。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改善微循环,如果已经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则应积极处理。

②对恶心呕吐明显者,可口服或肌肉注射胃复安(灭吐灵),口服每次5~10毫克,饭前半小时服用;肌肉注射每次10~20毫克。对腹胀者可给予吗丁啉口服每次5~10毫克,每天3~4次或口服普瑞博思(西沙必利)每次5~10毫克,每天3次。对焦虑紧张、睡眠欠佳者,睡前可以给予扑尔敏及(或)安定。

防治肝性脑病

①氨中毒的防治:除了限制蛋白质饮食外,还可服用果糖每日30~60毫升,以酸化及保持大便通畅;口服氟哌酸以抑制肠道细菌;静脉滴注乙酰谷氨酰胺以降低血氨。

②维持氨基酸平衡:可减少芳香类氨基酸进入脑部。每日静脉滴注肝安250~500毫升,14~21天为一疗程,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③防治脑水肿:应及早使用脱水剂,可用20%甘露醇或25%的山梨醇250毫升,静脉快速滴注,使用次数视病情而定。心功能不全时慎用。

④神经递质药物的应用:左旋多巴在大脑转变为多巴胺后可取代羟苯乙醇胺等假性神经递质,从而促进苏醒。左旋多巴每日2~5克鼻饲或灌肠,或静脉滴注200~600毫升,有一定效果。

防治肾功能不全

有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者,应注意利尿,如甘露醇;在扩容条件下用速尿(60~100毫克/日)。有条件者尽早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可用胰岛素疗法(G-I)或促肝细胞生长因子(p-HGF)。

预防继发性感染

继发性感染往往是肝昏迷的诱因,要积极预防。继发胆系感染时要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自发性腹膜炎多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或)厌氧菌引起,还应加用甲硝唑。合并真菌感染时,应马上停用广谱抗生素并使用抗真菌药物。

抗病毒治疗

重症肝炎的原因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所导致的肝细胞炎症坏死,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所致。肝功能的最后改善和恢复需要时间,也与致病因子(肝炎病毒)是否能被免疫系统清除有关。但对病毒性肝炎高黄疸型及重型肝炎使用干扰素问题,绝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因为干扰素的免疫激活作用可诱发新的肝细胞坏死,这也包括胸腺肽的使用。病情稳定后,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病因学治疗,选用有关抗病毒药物。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热毒炽盛、热毒内陷等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本病的疗效,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等有较好疗较,可先用。

怎样预防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在肝坏死前,常有一些征兆。若黄疸加深(皮肤巩膜由橘黄色变金黄色,尿色变深黄菜油色,大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并发热,与大量肝细胞坏死有关。

预防出血

有出血先兆者,若血压下降,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如呕吐物中带血或呈咖啡色,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大便发黑,无光泽,量少质硬,为少量出血;呈柏油状稀薄量多,则是消化道大出血。当病人出现头晕、乏力、脉细,表示出血量在400毫升以上,应当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如果收缩压低于10.6千帕且脉压变小,提示出血量在1500毫升以上。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血压升高,剧烈头痛,眼压高,视力模糊,提示脑水肿肝性脑病发生,应立即给予脱水剂。

若病人发烧,血象持续升高,应考虑感染存在,要高度警惕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胆道、腹膜、肠道、泌尿道等感染,可考虑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预防肝昏迷

肝坏死可由于肝循环障碍,促进肝细胞坏死和影响肝细胞再生或血氨的升高等而导致肝昏迷,这是重症肝炎最主要的直接死亡原因。

在进入肝昏迷前,患者有一个波动性的意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期。此期患者表现的时间不一,大多数患者先有逐渐加重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兴奋、多梦,白天委靡、嗜睡;有的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对问话答非所问或不回答,拒绝治疗;有的患者平时少言,突然变得多语。患者兴奋和抑郁常交替出现,常被误认为是闹情绪或病情好转;有的患者在病房内来回走动,出现尿失禁或随地大小便;有的似精神病患者,语无伦次,有的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不会做简单的数学运算,书写能力丧失;有的表现肌无力,手发抖,持物不稳,端碗不平。对患者的这些异常表现可视为肝昏迷的早期症象,多在近日内进入肝昏迷,应立即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褥疮

肝昏迷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输液部位常出现水肿,加上全身代谢营养及各种生理功能都受到影响,尤其肢端或骨骼突出,皮下脂肪少,血流较差的部位,易发生褥疮。为防止发生褥疮,应及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并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如已发生褥疮应及早处理,并在骨骼突出处给予软垫以减少局部受压。

预防肺炎

保持病房通风,定时消毒,昏迷时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咳嗽反应迟钝,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口腔喉头分泌物或痰液聚积、呕吐物误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十分必要的。将患者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利用体位变动促进气管内痰液及口腔分泌物排出,及时吸净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预防泌尿道感染

昏迷的患者多有尿潴留、尿失禁或大便失禁,若尿潴留时间过久,尿失禁、排尿不全,会使膀胱形成一个细菌繁殖场所。大便失禁会增加感染机会;另外经常导尿也可引起感染。为防止尿路感染,对尿潴留患者应先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帮助排尿,必要时在严格无菌技术下行导尿术,并留置尿管,定期开放。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每天2次,每次250毫升,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每日更换尿袋,防止上行感染。

饮食预防

为防止饮食不当而诱发肝昏迷,应严格控制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糖、高维生素、低蛋白的清淡饮食,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腹水患者,为减少钠潴留,给予低盐饮食。出血者禁食,出血停止48~72小时后,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禁食生、冷、硬、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

什么是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是以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肝脏疾病,又称胆管型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是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临床类型。可分为淤胆型肝炎急性型和慢性型,淤胆型肝炎的黄疸是胆汁排泄障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