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没收过这么重的病人住院。”儿童医院外科病房值班医生说。王闯的病情属于外伤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目前他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如果他在一两天里仍然尿少的话,”这位医生说,“那么就只能做透析了。”
小王闯被母亲打得出现了肾功能衰竭,每小时只能排尿1毫升。此一恶性事件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在为小王闯揪心的同时,对王闯母亲何以下得如此毒手普遍感到困惑。
2000年4月17日,《北京青年报》又刊载了对此一事件的追踪报道:
“早知道这种结果我就不打他了呀!”昨天因涉嫌过失伤害已被警方刑事拘留的骆淑萍泣不成声地说,她想孩子,想家。
昨天记者在房山分局看守所见到了骆淑萍。今年43岁的骆淑萍和丈夫共生育了3个孩子。大女儿呆傻,二女儿刚上初二,她说老三王闯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希望。“老师都说这孩子聪明,有次数学比赛还拿过第一名。”骆淑萍说,“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供他上大学。”为了我养家,骆淑萍每天和丈夫一起出摊卖鞋,早出晚归,很少照顾孩子。
“出事那天中午我上街买菜顺便到学校接王闯。别的孩子都出来了,就是不见王闯。我就进学校问老师,老师说他X有好几天没写课堂作业了,正在教室里补作业。”骆淑萍母说。那天晚上王闯回家补作业直到晚上11时30分。“补完作业后我问他几天没做作业了,他说有20天了。我又问他这20天是怎么骗的老师,他不说话。于是我抄起屋角里的笤帚把子。”骆淑萍说她实在是气急了,失望极了,而且再也没有别的办法管教孩子了。
骆淑萍说那天夜里打了儿子两次。“我只打他的屁股和腿。他也不哭不喊疼,这让我更生气,下手更重。”骆淑萍说。直到丈夫把孩子抱到另一间屋时,她也没觉得自己把儿子打坏了。早晨,父子俩什么时候去的医院她也不知道,只看见那屋地上有一片呕吐物。骆淑萍曾到琉璃河卫生院看儿子,可医生说儿子已经转到北京治病去了。因为过于着急,她回家后就一病不起。直到现在她也没能见儿子一面。
昨天记者在琉璃河中心学校二街小学见到了王闯的班主任。她说王闯在学习上特别偏科,数学毫不费劲就能得90多分,可语文很差。爱说谎话。“他经常不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每次交上作业后,趁老师不注意再将自己的作业本偷回来。所以当我发现时他的本子上已经有好几页是空白了。”这位女老师说。于是她让王闯中午留在学校补作业,并把他妈妈叫来,把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情况谈了一下。这位老师说,在谈话当中发现王闯的妈妈特别着急,“因为她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能出人头地”……
中国学生,为谁辛苦为谁忙?
2000年寒假,为认真贯彻教育部的“减负”通知,全国的许多中小学都没有安排学生补课。但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轻松下来,不少学生告别了补习班,却又陷人家教的海洋。
新华社记者沈文、朱冬菊曾对此作了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相当一些家长为孩子请家教不完全是因为哪门功课成绩较差,而是希望“更上一层楼”。补习的功课不是学生真正欠缺的~两门,而是数、理、化、语文、外语“全面开花”。当记者和这些家长探讨这样的补习有效性时,不少家长坦言:全面开花,是为了让孩子的总分上去,这样才能在升学考试中占主动。学生们大多对家长在假期中为自己请家教并无“异议”,一些孩子“实话实说”从小家长就陪着我们上各种班,我们早就习惯假期补课了。在回答“补哪门功课是自己向老师提出的”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令人意外:“都是家长定的。他们(指家长)老给老师打电话,对我们哪一章哪一节的考分一清二楚,哪一章的考分不够好,就觉得我们该补一补了。”
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不太赞成由家长代替学生决定补课的做法。他们指出,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判断力,能够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很容易削弱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把为自己学变成了为家长学。不少教师还指出,现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常用购买高档服装等方式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就给孩子一个错觉: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这些孩子由于不清楚是为谁而学,把学习当成了与家长讨价还价的“筹码”,学习没有积极性,即使请了家教,也是老师推一推动一动,成效不大。
北京一位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感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起居包办太多,认为这样是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使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但却适得其反,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他们不太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且学习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学习成绩不理想便埋怨家长。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的问题是学习上太懒惰,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实际上是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使他们的心理很脆弱,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还很焦虑,把家长当成发泄的对象。专家和老师为此强烈呼吁,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学习、生活“总导演”的角色上“淡出”,把学习、生活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家庭教育,问题多得惊人
说起来难以置信,作为口口声声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教育素养和教育方法自身实际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
早在1997年下半年,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组成的一项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就反映出在许多家庭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的家教态度、方法、内容、形式及策略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者中,90.83%的家长们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其中,越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对子女的这种期望表现得越为明显(两者分别为92.86%和91.35%。
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致于落空,35.09%的家长为孩子请家庭教师;66.03%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过特长班(如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及音乐、美术班等)的学习;64.679%的家长曾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为了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6152%的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其中41.869%的家长“经常如此”,20.669%的家长“有时如此”)。
女家长对子女溺爱过度
调查结果显示,59,189%的家长在养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每月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50元以上的占22.02%,其中,每月超过百元的占了.85%。以过生日为例,6174%的家长想到和做到的是给孩子“做好吃的”。其中,有8.649%的家长是到饭店为孩?举行“生日宴会”。孩子每周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极少。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789%的学生每周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为此,60.129%的学生不会冼衣、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下学时接送;7.8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其者,为了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是把洗脚水端到孩子的面前(“经常如此”的占14.83%,“偶尔如此”的占32%)。
女家长对孩子干涉过多
家长对孩子的过多干涉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种表现外,还集中地反映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上。
调查结果显示,81.08%的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经常如此”的占27.44%,“偶尔如此”的占53.649%0;当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时,29.719&的家长会把孩子狠狠教训一顿。
此外,为了家庭洁净,37.44%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来;61%的家长认为对孩子应该严管严教。而不是采取民主式的科学管理方法。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5年之后,竟有49.759%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经常如此”的占7.31%,“偶尔如此”的占42.44%)。
与此同时,15.12%的家长感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差,6(1129%的学生对学习有厌烦情绪。女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在所有被调查的家长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仅占14.34%,而中学文化程度的占44,179%。20,99%的家长从未读过家教知识方面的书籍,47.69%的家长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5185%的家长对辅导孩子学4感到力不从心,1479%的家长从未辅导过孩子,33.64%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夫妻的意见总是不一致;45.879%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过谎话(“经常说谎”的占6,86%,“偶尔说谎”的占39.01%)0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回答“假如孩子捡了100元钱交给了老师,您会对孩子说……”一题,竟有5.91%的家长选择了“你真缺心眼儿”作为答案,还有12.89%的家长对孩子的拾金不昧行为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可见,当今一些家长其自身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也存在缺憾。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一些学者向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
要孩子在群雄逐鹿中捷足先登,家长先要练好自己的“内功”。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双腿“残废”,那么,不妨放下孩子,让他自己走路。
分数不是一切,在孩子的成长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更值得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