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
21766500000004

第4章 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前大戏———欧元之战(1)

1. 欧元的诞生

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对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威胁最大的就是欧元,因此欧元也就成了首要被打击的目标。而且,欧元一直有取代美元的野心。

1999年1月1日,已酝酿了近半个世纪的欧元,作为欧洲统一货币率先在欧盟11 国启动。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11 国中央银行及银行间交易正式启用欧元。欧元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它的诞生是国际金融史上的创举,同时也是欧洲崛起与美元抗衡的象征。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欧元的诞生历程,了解其在形成过程中伴随而来的天生缺陷。

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开始了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稳定币值和汇率,促进欧洲的经济发展,还有就是对付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美元的霸权地位,维护欧洲货币利益。

1952 年8月,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远个国家创建欧洲煤钢共同体(简称ECSC),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其宗旨是通过建立煤钢共同市场来减少市场壁垒,促进自由贸易,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1958年1月1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远个成员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简称EURATOM),总部均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1958年,欧洲煤钢共同体远国签署了欧洲货币协定以代替欧洲支付同盟,这极大促进了西欧国家货币自由兑化的发展。

1967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布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 (The European Com原munities),简称欧共体。这是欧盟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项举措。欧共体的首要目标是建立关税同盟、组织统一市场,因而也被称为欧洲共同市场(European Common Market)。

1971 年2 月,欧共体远国部长会议通过欧洲货币联盟的协议, 该协议规定拟在1971—1980 十年内分三步实现建立货币联盟的目标。

1971年3月,货币联盟计划开始实施。首先在欧共体内实行蛇形浮动(Snake in the Tunnel)汇率制,对内规定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联合浮动;然后建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最后仿效特别提款权,建立自己“一篮子”货币的“欧洲计算单位”。

1973 年4 月,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

成立,其职责是帮助各个成员国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达到汇率稳定的目标,同时规范各个中央银行的活动,将各个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集中起来,最终将EMCF发展成为各个成员国的货币结算中心。

1974 年6 月,欧洲货币计算单位(简称EUA) 诞生。EUA 作为欧共体内部财务的核算工具,是欧元的萌芽。

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简称EMS)成立。

1987 年7 月,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白皮书开始生效, 白皮书要求在欧洲内部建立一个能让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共同金融市场,这对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89 年10 月, 《关于实现欧共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正式通过,报告规定在1990 年7 月1 日开始分三个步骤让经济和货币联盟计划得以实现,而这当中有关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安排是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第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内容。第一个步骤是先将各个欧共体成员国的货币归入欧共体汇率整体干预制度;第二个步骤是建立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第三个步骤是以欧洲共同货币也就是欧元取代各国货币并统一运行。

1992年,欧共体各个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发行统一的欧共体货币。该条约规划了创立统一货币的三个重要步骤:第一步骤于1990 年7月开始, 让资本在欧盟内部自由地流动不受阻碍;第二个步骤是从1994年1 月开始,建立欧洲货币局;第三阶段就是为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做好一切准备。

1993 年11 月1 日, 《马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改名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

1994年1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前身欧洲货币局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马约》实施进入第二阶段。

1995 年11 月1 日,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从而增加到15个。

1995 年12 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将欧盟即将到来的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会议还确定了欧元发行时间表, 《马约》的实施进入第三阶段。

1997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签署《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汇率机制》三个文件,在法律上为欧元的正式亮相奠定法律基础。

1998年5月2日,布鲁塞尔欧盟特别首脑会议,欧盟确定了正式推出欧元的三阶段计划,欧元开始真正走向历史舞台。

第一个阶段从1998年5月2日到1998年12月31日。

1998 年5 月2日,德、法、意等11 国为欧元创始国,创始国开始启动欧元,而英国、丹麦、瑞典、希腊4 国因为不具备启动欧元的条件或者不愿意使用欧元,因此这四个国家暂时不使用欧元。

加入欧元区的11 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的汇率即时被锁定,1998年7月1 日,欧洲中央银行在法兰克福正式成立运营,行长为前欧洲货币局局长,同时确定第二任行长是法国人,任期为愿年。

第二个阶段从1999年1月1日到2001年12月31日。

1999 年1 月1 日,欧元正式启用,欧洲货币单位同时被取缔,11 国开始进入欧元货币运行体系。在刚开始的三年中,11 国的商品同时使用本国货币和欧元进行标价,让民众开始熟悉并接受欧元。在过渡期,各国市场上尚无欧元现钞出现,各国货币仍然为现金流通使用货币,非现金流通的电子货币则使用欧元。2001 年1 月2日,达到欧元区标准的希腊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第三个阶段从2002 年1 月1 日起,欧元纸币、硬币进入流通领域,2 月28 日,12 国货币同时停止使用,彻底退出各国市场,欧元成为12 个成员国的唯一货币。各个成员国的居民必须将手中的本国货币在10 年内到银行兑换成欧元,同时国外银行的托收兑换业务于2002年12月31日终止。

通过讲述欧元诞生的基本历史,大家会发现欧元经济只是作为一种货币而统一了,但欧盟内部各个国家的财政、税收、预算等并没有统一,仍然是各国各自为战。这样的货币只有形式,没有本质,必将带来危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爆发欧债危机的原因。

2. 欧债危机爆发的本质原因

研究上述欧元诞生的过程,大家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欧元仅仅是作为一种货币被统一了,而货币背后的主权信用并没有统一。要知道货币的本质就是国家信用,没有统一的国家信用,那么这个货币就是一种被割裂的货币,具有强大的不稳定性,“先天不足”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危险。

欧盟各国虽然使用欧元这同一种货币,但各个国家的主权仍然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税收,没有统一的财政。这就好比好多艘小船连在一起,各个小船都有自己的发动机,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火烧连船。本来各只小船可以各自逃命,但是连在一起后反而因为移动不方便,坐等大火蔓延。欧盟各国好似这些小船,而将它们连在一起的,就是欧元和欧洲中央银行。

欧元除了没有统一的税收、统一的财政作为支撑外,还有一个致命之处就是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个国家的竞争力不同,但却都享受高福利,在财政无法维持高福利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开始举债支撑高福利制度,这为美国攻打欧元寻找到了突破口。

欧元成立伊始,就有取代美元的野心。在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中国、日本在美国压力下,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来帮美国渡过难关,而欧元区几乎无动于衷。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美国的次贷危机说明作为货币欧元是更值得信任的,并且在与中东和拉美的石油贸易中,力图进一步扩大欧元在石油贸易中的结算范围和数额。这极大地挑战了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地位,所以美国一从次贷危机中挣脱出来,就毅然决然地对欧元痛下杀手,挑起欧债危机,而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希腊。

希腊曾在2001年提供虚假的财政赤字数据,从而“混”入了欧元区。具体而言,希腊是将自己的表内负债转到了表外,表面上看上去债务是降低了,实际上没有。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为了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希腊就与高盛签订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希腊就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减少了自身的外币债务,达到足够的财赤率以加入欧元区,但与高盛签协议的同时就意味着,希腊必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支付给对方高于市价的高额回报。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时间推移,债务到期,偿还高峰逐渐到来,在2009 年,主权债务危机终于爆发了。

要知道高盛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它既然可以包装希腊,以让其达到加入欧盟的目的,也同样知道希腊的真正债务情况,明白希腊无法偿还债务这一事实,这就为以后美国攻击欧元埋下了伏笔。

欧债危机主要在欧盟内部五国中发酵,这五国分别是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取这五国国家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刚好组成PIIGS,也就是所谓的欧债“欧猪五国”。当它们旧债还不了,新债借不到,等着某一天整个国家“破产”时,一只只任人宰割的“猪”便横空出世了。

3. 欧洲五国经济的致命缺陷

为什么PIIGS 五国是欧元区中最容易受到危机打击的国家呢?

原因很复杂,下面还是让我们逐一分析这五国经济状况,试图找出它们各自的“病因”所在。

这里着重分析的是希腊。欧债危机首先从希腊开始,它也是欧债危机最重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希腊的经济特点。首先希腊是实行高福利社会政策的国家,由于高福利带来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过程中长期形成的逆差,使得希腊经常举债度日。加入欧元区以前,希腊是一个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国家,为了应对即将到期的债务,它可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债务的偿还问题:一种方法是通过债务展期,也就是通过增发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券来实现展期,间接延长债务的偿还时间,为缓解或者彻底解决危机争取到更多时间;另一种方法就是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来增发货币,通过货币的通胀贬值来减轻债务压力。但是加入欧元区之后,希腊便丧失了自主的货币发行权,根本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来解决债务危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向欧盟和欧盟央行求助,通过欧盟的财政援助或者欧洲央行的融资来解决危机。然而欧洲央行并没有这样的权力去救援一个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因为这必须获得各个成员国的同意,而各个成员国要达成一致的救助意见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就使得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一拖再拖,迟迟得不到解决。从本质上来说欧元区的建立促进了货币在欧元区体系内的自由流动,使得资本焕发出活力,但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剥夺了各成员国通过货币政策等独立解决债务危机的能力,这就把一种局部个体的经济风险放大为整体性的系统风险,形成火烧连船的局面,从而,一损俱损。希腊也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

其次,希腊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其在危机的面前显得非常脆弱。在所有的欧盟成员国中,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属于欧盟中的落后国家,它主要依靠旅游业和航运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