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邹韬奋
21744600000007

第7章 赴解放区

以廖承志等为首的中共华南工作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邹韬奋、茅盾、胡绳、戈宝权等人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支队派员护送,从香港秘密转移到游击总队司令部驻地——宝安县白石垅村。从香港到白石垅相距百余里,沿途既有日军关卡,又有士匪出没,营救任务十分艰巨。第一道难关是从香港偷渡到九龙。为了保证途中安全,游击总部特地选派了几名机智能干又熟悉情况的交通员。参加营救工作的交通员到港后,很快与邹韬奋等人联系上了,并帮助他们化装成客商、海员、医生、太太、工人、小贩,以避开敌特耳目,摆脱监视跟踪。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邹韬奋等人于1月13日安全到达了东江游击区的前哨基地——白石垅。

邹韬奋先是住在白石垅游击队队部,后遵照游击队总部决定转移到龙华的阳台山。此时他的夫人和子女也从香港来到此地与韬奋团聚。在阳台山,邹韬奋还热情地参加了游击队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与戈宝权、沈志远等人,经常为游击队写传单、标语,给战士上文化课,讲故事,促膝交谈。邹韬奋出于一个职业记者、出版家的本能,非常关心游击队机关报《新百姓报》和《团结报》的编辑工作。每当空闲时,总爱到简陋编辑部,认真翻阅报纸。

3月间,中共中央南方局来电,说国民党当局秘密下令通缉韬奋,指令敌特机关发现时“就地惩办”。韬奋夫人和孩子们先离开东江前往桂林,韬奋本人则继续留在东江生活了一段时间。

4月初,党组织决定将邹韬奋等人转到龙川老隆。临别时,为表达对白石垅游击总队指战员的感激之情,邹韬奋特题写了一幅“保卫祖国,为民先锋”的条幅留作纪念。

8月底,国民党加紧了搜捕行动,开始注意山乡小村生疏人。为防不测,陈炳传反复交待邹韬奋如何在晚上辩别狗叫声,如何在不同条件下跑往隐蔽地等,并请当地党组织派人送来了一支左轮枪,一支驳壳枪,以便武装自卫。这时,龙川地下党组织派了一个通讯员,与原在生活书店工作的职员冯舒之一起来到江头村,准备接送邹韬奋到苏北解放区。临行前的一天,正值中秋节。邹韬奋为表达对村民的感激之情,特在老学堂内设下便宴,与村民们一一话别。

第二天,邹韬奋早早起床,找来笔墨为陈炳传留下4幅墨迹,并深情地说:“我不会忘记江头村,不会忘记你们全家和全村百姓。”江头村是韬奋第一次深入接触的祖国农村,也是他第一次和祖国劳动人民交往的场所。

9月25日,邹韬奋、冯舒之等人离开了江头村。几经曲折,他们来到湘、鄂两省交界处的藕池口,进入了敌占区。邹韬奋在藕池口特意买了一批湖南土碗装在船上,继续装扮成商人以便通过敌占区。可是船行不久,因河水枯浅被迫离船登岸。邹韬奋只好就地把那批碗处理掉。

后来,他们在当地雇了一个挑夫帮助送行李并想找个饭馆吃点东西。刚到路边的一个小饭馆坐定,忽见一伙伪军骂骂咧咧地朝他们这边走来。挑夫见状,忙把放在门外的行李搬进房内。这一举动立刻引起这伙伪军的怀疑。在一个小队长的吆喝下,七八个伪军蜂涌而上,不容分说地将邹韬奋与冯舒之拉到两个房间,严加盘问:“干什么的?”邹韬奋按照事先编好的“口供”,对伪军小队长说:“我是香港商人,跟我在一起的是伙计。日本人占领香港后生意不好做了。我只好回上海老家去。”冯舒之也用同样的话回答伪军的审问,伪军小队长见两人答话没露什么破绽,又见邹韬奋随身带有通行证,检查行李也没发现什么可疑东西,便快快地走了。

邹韬奋、冯舒之离开饭馆后,马不停蹄连夜赶赴汉口。10月初邹韬奋、冯舒之安全抵达上海。在与冯舒之分别时,邹韬奋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你,我真没有能力平安到达上海!”在上海,韬奋曾找医生治耳病,初步诊断为中耳炎。

因邹韬奋在上海的熟人很多,为了安全,他只好整天呆在房间里。当时上海的形势很紧张,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都被日军接管,爱国进步人士被逮捕,遭暗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时的邹韬奋更急切盼望能早日赴苏北解放区。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周密安排下,苏北解放区大众书店女青年王兰芳,受组织委派专程来到上海负责接邹韬奋,协助转移的还有一位40岁的华太太。

11月间的一天,扮作女儿的王兰芳,陪伴着夫妻打扮的邹韬奋和华太太,在两个交通员的带领下,早早上了路。邹韬奋穿着一件古铜色的呢袍,戴着一顶黑色毛皮筒帽,摘下那付高度近视眼镜,倒也很像商人模样。他们“一家”老少互相关照,时紧时慢地赶着路,碰上关卡检查时,邹韬奋因没戴眼镜看不清,只得装作重病在身的样子,由华太太和王兰芬左右搀扶着。交涉之事,全由从小在苏北长大、对这一带情况了如指掌的王兰芳出面应付。

经过10多个月的辗转奔波,进入苏北解放区。不几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栗裕获悉邹韬奋已抵清江,当即派人将邹韬奋接到师部所在地——东台县三仓。在这里,邹韬奋见到了敬慕已久的粟裕、陈丕显等人,并受到了新四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当时陈毅军长曾来电要求保证韬奋的安全,并希望在盐城地区新四军军部会见韬奋,共同商量如何在华东广大解放区开展文化出版事业。

11月下旬开始,韬奋到苏中解放区三仓地区进行社会考察,了解根据地的形势;参观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的活动;参加一些干部、群众和各阶层人士的座谈会,并作了详细笔记。11月底后,他又随苏中行政公署转移到南通县骑岸镇,继续进行社会调查。他不顾耳病复发,到机关、学校,甚至到敌占边沿地区向群众讲演。他曾多次与苏中行政公署文教处处长刘季平畅说观感,并郑重地向他提出入党要求。他将周恩来在几年前关于这问题的答复告诉刘季平,然后说:“现在我已经不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露面,这样的时期已经过去。我希望同意我入党。”刘随后向苏中区党委和华中局作了汇报。

12月上旬,韬奋到盐阜区考察。他在阜宁县新四军三师师部见到了黄克诚师长,并在师部住了约半个月,进行社会调查。他为解放区报纸写文章,计划帮助当地创办一个刊物。12月间,他与陈毅军长通过几次信。这时,韬奋耳病恶化,经医生诊断为癌症,需要回上海治疗。临走时,他曾对一位同志说: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全国最理想的地方,真正的民主自由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现了。他“希望病快快好,好了立即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