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奋斗叫博弈
21703600000038

第38章 法则十八心境博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症’,所以病会好,大王不必担心。”

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

勾践归国后,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一心伺机报仇。他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劳力,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经过三年百姓都归顺了他。

为了坚持锻炼斗志,勾践连褥子都不用,床上只铺着柴草,还备一个苦胆,随时尝一尝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还经常外出巡视,探望孤寡老弱病残,并送给他们食物吃。

然后,他召集诸大夫,向他们宣告说:“我准备和吴国开战,拼以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践胆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也办不到,从国内考虑,估计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结盟的诸侯也不能毁灭它,那么,我将抛弃国家,离开群臣,自带佩剑,手举刺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去当仆役,拿着箕帚侍奉吴王,以便找机会跟吴王决战。我虽然知道这样做危险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决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实现!”

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决战,吴国军队大败,越军包围了吴王的王宫,攻下城门,活捉夫差,杀死吴国宰相。灭掉吴国两年后,越国称霸诸侯。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是因为勾践最后洗雪了耻辱以报国仇,更主要的是他那忍辱负重的精神成为我们克服暂时的困难、知耻而后勇的榜样。

古代苏武的故事想必许多人也都知道,他带人出使西域,遭到囚禁。为了自己的职责,也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苏武忍受住了十几年的磨难,终于等到了回国的那一天。

苏武出使匈奴时,年龄不过四十几岁,经过19年的磨难,头发全白了。苏武忠贞不屈,永不失节的感人事迹,震撼了朝野,汉朝的百姓、官员,提起苏武都敬佩之至。

如果没有19年对苦难的忍耐,也就没有《苏武牧羊》这一流传千古的佳话了。我们在事业的发展中也一定要有这种忍的精神,同时乐观向上,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这种良好的心态将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苦尽才会甘来。吃得苦中苦,方可练就一身本领,成为有才之士。

艰苦的生活对人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也是培养自己远大理想和浩然正气的途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只要能够忍受住这种生活中的艰苦,就不怕前进道路中的任何障碍了。

宋濂家境贫寒,但他却抓住一切机会苦读不辍。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书看,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去借来看。因为没钱买不起,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不浪费一分一秒,生怕到时不能还给人家。正是这样他才得到了丰富的学识。

有一次天气特别寒冷,冰天雪地,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结成了冰,宋濂的手指也给冻得麻木了,但他仍然苦学不止。抄完了书,天色已晚,他冒着严寒,一路跑去还书给人家,一点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因为这么诚信,大家一则因为同情,二则因为敬佩都愿借书给他。他也就因此而能够博览群书,增长知识,为他以后成材奠定了基础。

宋濂正是能忍受穷苦,自得其乐,最后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那些同学一个个生活得很快活,但是又有几个名留青史呢?

成功启迪:

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会有。成功是美好的,但每个成功者都是从困苦中挣扎过来的。只有乐观的人,才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够战胜这些困苦和压力,最后走向成功。我们只有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4.心平气和万事通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很多,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造成一些不该有的后果。只有心平气和才能把事做成。

在面临下面这样的场景时,你会发火吗?当公共汽车到站时,一个人才从车中间拿起行李,挺费劲地挪到车门口下了车,因他行动太慢,大家免不了陪他一会儿工夫。这事情放在急性子的售票员身上,他免不了要敦促并数落几句,或许还会夹杂一些多少有辱斯文的话语。其实,这样的场合多了,可你不能老是这样气急败坏地敦促人呀?该调整的应是售票员自己。我们不妨想想,这人或许天生的行动迟缓,不知挨了老婆多少骂,老婆骂他都不管用,你还操什么心?

这样安慰自己,逻辑上说不过去,但于情有益。因为你压住了火气,很幽默、现实地把这事解决了。

当然,人不可能永远做老好人,该发的火还是要发。比如说,你在午休,可是一群小孩在你窗外的胡同里大喊大叫地踢球,你理会不理会?这不是以大欺小,这是正当的行为。虽然他们还很小,但他们的行为妨碍了别人的正当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忍住不发脾气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

世界之大,使我们每一个人能感知到的事物极其有限,我们的生命也显得极为有限,一些烦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做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判断、决策等。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体察事物,就不可避免会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愤怒。尤其是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要付出高昂的弥补代价。在实际生活中,愤怒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难以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而别人对你的合作也会产生疑虑。

狂躁。狂躁给人以一种假象,仿佛此人精力充沛,说话与做事都那么有感染力,显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触狂躁者时,许多人都会产生错误的感觉,以为他是那么的具有活力,使人感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了解的加深,你也许会发现,狂躁其实不过是一张白纸。你会发现在狂躁表面下隐藏的缺陷:

狂躁者谈话没有深度,他们行事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说过话转眼就会忘记,交给他们的任务也不会受到认真对待。

狂躁的情绪容易使人陶醉,因为狂躁者的自我感觉好极了,他会显得雄心勃勃。可是,世界上没有狂躁者成功的例子,狂躁是情绪的极端。

猜疑。猜疑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它可以使触手可及的成功机会毁于一旦。

许多猜疑最终都证明是误会,如果相互之间的沟通顺畅,那么猜疑的霉菌就无处生长。对成功路上艰难跋涉的追求者来说,猜疑将是一个随时可能吞没你整个宏伟事业的陷阱。因为你的猜疑可能随时被别人利用,而蒙在鼓里的你还浑然不觉。其实,只要你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猜疑是多么的没有道理和破绽百出。

猜疑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为什么会猜疑?因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这种担心显然是由于对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信心不足。

嫉妒。嫉妒使人心中充满恶意、伤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嫉妒情绪,那么他就从此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在阳光下光明磊落地说话和做事,而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得心痛。

易嫉妒的人伤害的首先是自己,因为他把时间、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积极进取上,而是日复一日的蹉跎之中。嫉妒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那么他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恐惧。一次失败的经历或尴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变得恐惧。比如经历过一次在公众面前语无伦次的演讲,可能使他从此恐惧演讲。这无疑使他在生活中凭空少了许多机会,本来可能通过一番演说和游说来获得的成功机会,但恐惧却使机会从手指缝里溜走。

恐惧的泛化还能导致焦虑,焦虑的情绪甚至比恐惧还要糟糕。

过分的担忧可能导致产生恐惧,而恐惧使人学会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战。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情绪,可能来自于缺乏自信或自卑。

有些人把焦虑情绪形容为“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比喻相当准确,也相当形象。若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想方设法加以控制和克服,就相当于默认自己是个怯懦的失败者。成功之路中小小的失败就令他望而却步,驻足不前,那么,成功后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挑战又如何能应付呢?

紧张。适度的紧张能使我们集中精力,不至分神,但紧张过度却会使我们长期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

一个成功者,他也许一直都有些紧张的情绪,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紧张。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林肯,当众演讲时始终有些紧张,可是他知道如何控制和巧妙地掩饰过去,不让台下的听众觉察出来。

如何才能控制以上所说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呢?请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美国一家公司的经理想出了一种很好的办法,以发泄心中的怒气。年轻的时候,这位经理在该公司里做一个小职员,当然,提升的渴望和现实有很大的出入,于是,他提起纸笔,想写辞职信。

在写辞职信之前,他为了发泄自己的不平,就在纸上写下了对公司中每个上级职员和经理的评判。写好后,他拿去让一位老朋友看。那位朋友很有心计,他取出一枝蓝色水笔,让这位不平的朋友把公司中那些人的才能也写出来,同时列出在十年之内如何提升自己的计划。

当这些东西都写出来后,这位公司职员的怨气消了很多,他决定继续在这个公司做下去,因为与他相处的上级职员和经理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兼顾二者的话,他认为自己没有充分的理由离开这些人。从此,这位职员学会了一种发泄不平的方法,凡是忍不住的时候,他都要把心中的情绪写下来,看一看,心境就平和了许多。

成功启迪:

愤怒会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在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往往不顾及别人的尊严,并且严重地伤害了别人的面子。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也许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而损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却无异于自绝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