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奋斗叫博弈
21703600000037

第37章 法则十八心境博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1)

1.时刻归零

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例如利益、权力、知识,还有优秀、经验、骄傲等,那么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了。

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拥有一流的团队。任何希望自己有大发展的员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流团队的一分子。但是,一流团队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几十万元起家,到成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企业集团之一,联想创造了中国经济界的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来自联想集团拥有一个十分出色的精英团队。

激励大师吴甘霖曾经问过联想控股集团人事部经理杨彤一个问题:“联想这些年发展那么快,与你们的团队建设密切相关。那么你们团队建设的‘核心密码’是什么?”

杨彤回答说:“‘核心密码’谈不上。如果有什么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我们联想经常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做到的一点——时刻归零。”

“也就是说,在联想,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这样的总结很值得借鉴。

“归零”也是空杯的另一种表述。严格意义上说,它是空杯的“极致”体现,是让自己最完全、最彻底地空杯。

而“时刻归零”则告诉我们,“归零”不是一次或几次,而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是延续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

的确,回顾联想的发展,就会发现他们的确在“时刻归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超越了很多人。

如联想刚刚成立不久,副研究员胡锡兰就主动去站摊位,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却迎来了向优秀经营者的迈进,后来成为柳传志的得力助手。再如联想刚创业时,由于没有经验,大部分资金被人骗掉。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去卖白菜、萝卜,以挽回损失;另一方面却总结出“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的理念,从制度建设和文化提升方面对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当联想颇具影响力、迅速发展的时候,客户对联想极力夸赞,而柳传志却谦虚地说:“我们联想只是一家小公司……”联想因此赢得了客户的加倍信赖,也促使了企业更大更快的发展。

而让我们最难忘的,恐怕还是现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的“归零”经历。

进入联想后,由于工作出色,杨元庆很受柳传志器重,不少人已经隐隐看出来,他已经被柳传志作为接班人在培养。

面对工作上的成就和领导的支持,杨元庆虽谈不上很骄傲,但难免有些自以为是。当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不一致时,他不太懂得让步,结果与其他一些领导之间矛盾加剧,而他还并没有觉察到。于是有一次,柳传志在大庭广众之下狠狠批评了他一通。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杨元庆很受不了,甚至当场就哭了。晚上回家后,他准备写辞职信。

但最初的冲动过后,他冷静下来,认真反思了自己。最后他终于想通了,觉出柳传志对自己的批评是对的,这不仅是为单位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于是,他撕掉了辞职书,而是改为写了一封检讨书。

从辞职书到检讨书,这是一次十分彻底的“归零”。

通过这次“归零”,杨元庆开始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成为联想的董事长。

不仅要能干,还要敢于“归零”。杨元庆的成长经历,正是“彻底空杯迎来超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联想集团“时刻归零”的故事还很多,但就从上述几个“归零”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如“倒空”过去的优势,才会创造新的优势;越能走出“光环”,越能创造事业的辉煌;越不崇拜自己的优秀,越能求得职场的发展。

其实,学会“归零”并非联想一家的独特文化,许多优秀的管理者和人才,都格外重视“归零”的价值。

如曾被《中国青年》杂志评选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的《南风窗》杂志总编秦朔,就把“归零心态”作为自己成功的原因之一。

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明哲先生也特别喜欢向每个员工倡导“学会归零”。他说:“每一天都是一个原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天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

成功启迪:

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所有人重视的共识。要有不断的发展,就要学会“时刻归零”!

2.成功在本质上比的是胸怀

要成就大事,就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宽容待人,对他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的缺点和过失多一些宽容与忍让。

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却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在武汉某商贸公司招聘销售经理的面试中,龚勤因对不喜欢的事物语含讥讽,被认为有缺乏包容心之嫌,最终被刷下。

在前几轮中被看好的龚勤和另一名求职者李飞一起,进入最后一轮面试。面试中,考官和龚勤进行了不着边际的闲聊,谈及音乐爱好时,考官问:“你们喜欢Twins吗?现在红得发紫呢。”龚勤立即摇头,撇撇嘴:“Twins?太俗了吧!不就是唱流行歌曲的两个小丫头吗?我喜欢古典音乐。”

李飞也不是流行音乐爱好者,但面对该问题时,他微笑着回答:“是新生代歌手吧。不好意思,我平时听钢琴曲多一些,既然那么受欢迎,那我有时间也试着听一下吧。”面试结束后,龚勤被告知落选。

面试官说,通过闲聊,他发现两名应聘者的知识面都很广,但明显感到龚勤对不喜欢的事物很排斥,李飞则显得很有包容心。而销售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顾客,没有一定的包容心,就很难拓展市场圈子。

孔子说的“宽则得众”,其实就是对上述问题的有力说明。

瑞典的乔治·罗纳先生就因宽容忍让之心,颇富戏剧性地改变了人生的困境。

乔治·罗纳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回到瑞典。他身无分文,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他会好几种语言,所以想找个进出口公司担任文书工作。但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纳说:“你对我公司的想象完全是错误的,你实在很愚蠢。我们一点都不需要文书,即使我们真的需要,也不会雇用你,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你的信错误百出。”

罗纳收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这个瑞典人居然敢说我不懂瑞典话!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错误百出呢。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语,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犯了错,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能做好工作。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表达得虽然糟糕,但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决定写一封信感谢他。”

罗纳把写好的信撕掉,另外写了一封:“你不需要文书,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自己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觉得惭愧。我会进一步努力学好瑞典语,减少错误。我要谢谢你帮助我成长。”

几天后,罗纳又收到回信,对方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纳如约前往,并出人意料地得到了一份工作。

要成就大事,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有宽广的襟怀,宽容待人,对他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的缺点和过失多一些宽容与忍让。

所以,考虑他人的个性,理解他人的思想,不强求他人与自己高度一致(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包容原则的极好体现,正如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所说:“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成功启迪:

包容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有包容心,才能容人、容事,才容易与人合作共事。多一份包容,生活就多一份快乐,工作就能多一份顺达。

3.乐观者事竟成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相同的特点:相较于物质享受,他们更愿意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即使是物质生活极度贫困,只要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也会以苦为乐。

何谓苦?何为乐?处在不同地位的人,具有不同道德修养的人,其苦乐观自然不同。人生有苦则有乐,《孟子》中有:“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孔子则进一步把人生的快乐分类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在这里,孔子把快乐分为好坏两种。有益的快乐有三种,那就是以得到礼教为快乐,以常常赞扬他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有益的朋友为快乐。有害的快乐,对人身心有损的快乐也有三种,那就是过于骄纵自己,不知节制,整天只会游来荡去,打打闹闹,像小混混一样寻求刺激乐趣。一天到晚放纵自己寻求欢乐,不仅学业上没有进步,事业的成就也就无从谈起了。四处游逛,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生命,一无所成。贪图宴饮,会使人产生惰性,不思进取,不图上进,也是祸患隐伏的象征。所以人应该忍损乐,增益乐,这才是面对人生应该持有的态度。

古代孟子提倡“与民同乐”,范仲淹也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大众的苦乐为苦乐,把个人的事情与祖国富强、人民安康联系起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当然,我们对“苦”与“乐”未必都如此大彻大悟,但我们面对人生的大喜大悲,要持不同的态度待之。

在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会缺少痛苦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呢?其实对待苦难有三种可贵的态度,一是不惧怕艰苦,二是敢于战胜艰苦,三是乐观地面对艰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退守在会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吴国讲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

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种,让大夫范蠡随他夫妇前往吴国。到了吴国,他们住在山洞石层中,夫差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骂他,他也不在乎,低头顺眼,始终表现出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