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功用:方中桂枝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而利小便。
用法:①白饮和服。白饮即白米汤,意在和胃健脾以助运。②饮暖水:多饮之以取汗,使表邪尽快从汗而解。
重用泽泻:泽泻可直达肾与膀胱,其利水作用强于猪苓、茯苓,故重用为君药。
《丹溪心法》四苓散:本方去桂枝,功专渗利水湿。
《证治要诀类方》春泽汤:本方加人参,功兼益气,主治伤暑气虚者。
《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蒿,功兼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
猪苓汤(《伤寒论》)猪苓汤中有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利水育阴兼泻热,心烦不寐热渴平。
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心烦不得眠,舌红,脉细数。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方解:君:猪苓———利水渗湿清热。臣:泽泻、茯苓———助猪苓利水渗湿。佐:滑石———助君、臣药利水渗湿清热。
阿胶———养阴润燥。
阿胶功用:阿胶养阴一以润燥以助利水道,一以滋肾上承于心,一以防渗利之品伤阴。
五皮散(《华氏中藏经》)五皮散用五般皮,苓陈大腹姜桑齐,脾虚皮水遍身肿,利水消肿通用剂。
主治:皮水。一身悉肿,按之凹陷,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或妊娠水肿,不恶风,不渴,苔白腻,脉沉缓。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方解:君:茯苓皮———行皮肤水湿,又可健脾。臣:大腹皮———助茯苓皮利水消肿,又理气除胀。
陈皮———理气健脾,气行则水湿行。佐:生姜皮———助茯苓皮散肌腠间水湿。
桑白皮————清降肺气,使水湿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
皮水:水肿病之一种,发病缓慢,不兼表证。
本方药性平和,畅利三焦,标本兼顾,故可作为消水肿通用之剂。
《麻科活人全书》五皮饮:本方去桑白皮,加五加皮,功兼祛风通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本方去桑白皮、陈皮,加五加皮、地骨皮,行气之力减。
《全生指迷方》白术散:本方去桑白皮,加白术,功兼健脾安胎,主治妊娠水肿。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头面肿,表虚湿盛服之康。主治: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或头面部水肿,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方解:君:防己———祛风利水除湿。黄芪———益气固表,行水消肿。
臣:白术———助防己祛湿,助黄芪益气固表实卫。佐使:甘草———助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兼调和诸药。
、———,。
风水:水肿病之一种,发病急骤,兼有表证。
用法:①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为水湿欲解之象。
②“以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取助其微汗使水湿从表而解。
温化水湿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论》)
仲景苓桂术甘汤,中阳不振痰饮方,眩晕心悸胸胁满,健脾化饮功效良。主治:痰饮脾阳虚弱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功用: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方解:君:茯苓———健脾渗湿,利水化饮。臣: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佐:白术———助茯苓健脾祛湿,杜生痰之源。佐使: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合白术益气健脾,兼调和诸药。
痰饮:由水湿停聚而成,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等。本方主治狭义痰饮之虚证。
标本兼顾:指茯苓渗湿化饮以治标,桂枝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白术、甘草益气助脾运化以治本。
《金匮要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本方去桂枝,加干姜,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病。
《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本方去白术,加大枣,主治心阳不振,痰饮内停之奔豚。
真武汤(《伤寒论》)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阴寒盛,水泛三焦病势猖。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浮肿,苔白,脉沉。
功用:温阳利水。方解:君: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散寒止痛。臣:茯苓、白术———健脾除湿,白术又补气助阳。佐:生姜———助附子温阳散寒,助白术、茯苓宣散水湿。
芍药———助茯苓利水湿,又缓急止痛,可养阴舒筋,并防附子辛热伤阴。
真武:意指本方具温阳行水之功,犹如北方司水之真武神,能降龙镇水。本方偏于温肾。
生、熟(干):熟附子可温阳去饮,生附子可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生姜能行散水饮,干姜能温阳而无行散之力。
《伤寒论》附子汤:本方去生姜,加人参,功专温阳补虚以祛寒湿。
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实脾散中附二姜,苓术草枣朴槟榔,木香草果并木瓜,脾实气行阴水亡。
主治:阴水。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方解:君:附子、干姜———温肾暖脾,扶阳散寒。臣:茯苓、白术———健脾除湿,白术又补气助阳。佐:木瓜———醒脾化湿。
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化湿利水,消胀除满。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甘草兼调和诸药。
实脾:指使脾实健运而制水之意。本方重在暖脾。
二姜:即生姜、干姜。
木瓜功用:土虚则木乘,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使木不克土而脾和。
行气化水:水阻气机,气滞则水停,方中配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除滞气,并使气行而水化。
萆薢分清饮(原名萆薢分清散)(《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石菖蒲,乌药益智草梢俱,或益茯苓盐煎服,温肾利湿浊精驱。
主治:下焦虚寒之白浊、膏淋。小便色白混浊而频数,舌淡苔白,脉沉。
功用:温暖下元,利湿化浊。方解:君:萆薢———利湿化浊。臣:益智仁———温暖下元,缩尿止频。佐:乌药———助益智仁温肾祛寒,又行气止痛。
石菖蒲———助萆薢化湿浊。使:食盐———味咸入肾,引诸药直达病所。
萆薢分清:意指萆薢具有利湿化浊,去浊而分清之功。
《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由川萆薢、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车前子组成,主治湿热下注之膏淋、白浊。
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中有槟榔,吴萸木瓜陈皮姜,苏叶桔梗晨冷服,寒湿脚气效非常。主治:寒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功用:行气降浊,宣化寒湿。方解:君:槟榔———行气化湿降浊。臣:吴茱萸———温阳降浊,散寒止痛,又可止呕。
木瓜———助槟榔去湿浊,又舒筋活络。佐:苏叶、桔梗———宣肺助君、臣药化湿,兼散寒。
橘皮———助槟榔行气化湿。
生姜和皮———生姜助吴茱萸散寒降逆,姜皮助槟榔、木瓜散湿消肿。
鸡鸣:五更鸡鸣时,阴气始尽,阳气将升,服药可借助阳气升发以散除寒湿之气。另五更时人已空腹,服药容易吸收,药力尤著。
用法:冷服。热药冷服以顺其病性,为反佐之法,另可减轻方中吴茱萸热服易引起头昏之弊。
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辛防,杜仲牛膝芍地黄,归芎桂苓参草入,冷风顽痹服之良。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方解:君:独活———性善下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臣:防风、秦艽———助独活祛风湿。细辛、桂心———助独活散寒湿,止痹痛。
佐: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补血活血。人参、甘草、茯苓———益气健脾。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以祛风寒湿药为主,辅以补气养血之品,邪正兼顾。
《校注妇人良方》三痹汤:本方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生姜,补气宣痹之功著,主治手足拘挛,麻木疼痛。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独防草,蔓荆藁本川芎好,风湿在表头腰痛,微微发汗切记牢。主治:外感风湿表证。头痛身重,肩背痛不可回顾,或腰脊痛,难以转侧,舌苔白,脉浮。功用:祛风胜湿止痛。方解:君:羌活、独活———祛风胜湿,通痹止痛。臣:防风———助羌活、独活散风除湿。佐:川芎、蔓荆子、藁本———止头痛,助君、臣药祛风散邪,川芎又活血行气。佐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羌活配独活: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二者同用,可发散全身风湿之邪。
《杨氏家藏方》蠲痹汤:本方去独活、川芎、蔓荆子、藁本,加当归、姜黄、黄芪、白芍,祛风胜湿止痛力减,而兼益气和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