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方剂歌诀小灵通
21679200000016

第16章 治燥剂

【定义】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病的方剂,称为治燥剂。

【分类】分为轻宣润燥(外燥病)和滋阴润燥(内燥病)两类。

【配伍】常配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清热泻火、益气补脾、和胃降逆等药。

【使用注意】①辨清外燥、内燥。

②不宜多用滋润之品,以免助湿生痰滞气,妨碍脾胃运化。

③避免使用辛香温燥或苦寒泻火之品,以免再伤津液。

轻宣润燥

杏苏散(《温病条辨》)

杏苏散中枳桔前,夏陈苓草姜枣研,治以苦温佐甘辛,外感凉燥服之痊。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方解:君:苏叶、杏仁———轻宣凉燥,苏叶兼行气,杏仁兼止咳。臣:桔梗、枳壳、前胡———理肺祛痰止咳,枳壳兼行气,前胡兼疏表。

佐:半夏、茯苓、陈皮———理气化痰。使:甘草、生姜、大枣———和诸药,调营卫。

凉燥:性质近于风寒,又称“次寒”,乃秋分之后,小雪以前,气候干燥而渐冷,因外感而触发之证。

苦温甘辛法:本方轻宣温燥与温润化痰并用,合“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法。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二陈汤去乌梅,加苏叶、杏仁、前胡、桔梗、枳壳而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本方去杏仁,加人参、葛根、木香,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桑杏汤中淡豆豉,沙参象贝栀梨皮,干咳鼻燥热不甚,清宣凉润温燥医。主治:外感温燥,邪在肺卫证。微恶风寒,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渴,咽干鼻燥,脉浮数。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化痰。方解:君:桑叶、杏仁———轻宣温燥,利肺止咳。臣:淡豆豉———助桑叶、杏仁疏散外燥。

象贝(浙贝母)、沙参———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佐:栀皮(栀子皮)、梨皮———清泄燥热,生津润肺。

温燥:性质近于风热,乃初秋之时,气候干燥而暑热未尽,外感而发之证。

栀子、梨均用皮,意在肺合皮毛,取其直清肺热之功。

轻药不得重用:温燥初起,邪势不甚,宜轻宣立法。

故本方药物用量宜轻,不宜过重,以免重用而药过病所。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杏杷膏,麦胶胡麻人参草,更加经霜冬桑叶,温燥伤肺一齐熬。

主治:温燥伤肺,邪在气分证。身热不退,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功用:清燥润肺。方解:君:桑叶———轻宣温燥。臣:石膏———清泄肺热,生津润燥。佐:杏仁、枇杷叶———宣肃肺气以止咳。

阿胶、麦冬、胡麻仁———养阴生津以润肺。人参、甘草———益气和中,培土生金。

使:甘草———调和诸药。

经霜冬桑叶:指柔润不凋之桑叶,得秋之全气,秉清肃之性,质轻辛凉。

煅石膏:为原方所用,但现代临床常改作生石膏。

配伍特点:辛凉甘润,轻清而不重浊,柔润而不滋腻。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半夏少,人参大枣粳米草,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法奇妙。

:逆呕吐,口渴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亦治胃阴不足证。

功用:滋养肺胃,降逆和中。方解:君:麦冬———滋养肺胃之阴,且甘寒清热。臣:人参———益气生津,培土生金。佐:半夏———降逆化痰,合麦冬润燥相得。

粳米、大枣———养胃生津。佐使:甘草———助人参益气补中,兼调和诸药。

本方麦冬益胃阴,半夏降胃逆,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生津,故亦可用于胃阴不足,胃气上逆证。

用量之比:麦门冬颐半夏越苑颐员。

润燥相得:大量麦冬配伍少量半夏,可使麦冬滋而不腻,半夏燥而不伤津。

培土生金:肺叶痿弱不用,虚则补其母,方用人参及甘草、大枣、粳米益气补中,培土生金,以复肺之生机。

益胃汤(《温病条辨》)益胃麦冬生地黄,沙参玉竹加冰糖,阳明温病津液枯,养阴益胃功效强。主治:胃阴虚证。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功用:养阴益胃。

方解:君:麦冬、生地———养阴清热,生津润燥。臣:沙参、玉竹———助麦冬、生地养阴生津益胃。佐使:冰糖———助君、臣药养胃润燥,兼调和诸药。

《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本方去生地、冰糖,加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功兼清宣外燥,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证。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郑氏养阴清肺汤,麦冬玄草芍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服之良。主治:白喉(白缠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方解:君:生地———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臣:玄参、麦冬、白芍———助君药滋阴清热,玄参又解毒利咽。

佐:丹皮———清热凉血消肿。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薄荷———辛凉散邪利咽。

时疫白喉:因素体阴虚肺燥,复感非时疫毒所致,发病突然,有较强的传染性、流行性。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用山药芪,鸡金葛味花粉知,口渴引饮小便数,气不布津消渴医。主治:气不布津,阴虚胃燥之消渴病。口渴引饮,小便频数,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功用:益气生津,固肾止渴。方解:君:黄芪———补气升阳,使脾气升而转输津液。山药———益气滋阴,补脾固肾。

臣:知母、花粉———滋阴清热,润燥止渴。佐:葛根———生津止渴,助黄芪升阳。

鸡内金———消食助运,以资生化。五味子———敛阴生津,固肾缩尿。

气不布津:指脾气虚则不能升散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热宣发无力,津液不得四布。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为特征。“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故又称“三消”。

阳升阴应:黄芪、葛根升阳,助脾气上升,散精归肺;知母(天花粉)益阴和阳,使阴阳协调,津液升降有序。

琼玉膏(申铁瓮方,录自《洪氏集验方》)久咳肺痨琼玉膏,地黄白蜜参苓熬,合成膏剂温酒化,培土生金痰自消。

主治:肺痨。干咳少痰,咽燥,咯血量少,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功用:滋阴润肺,益气补脾。方解:君: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臣:白蜜———益气补中,润肺止咳。佐:人参、茯苓———助白蜜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用法:温酒化服。肺痨本应忌用辛热之品,但因方中生地黄用量较大,故以温酒防其滋腻碍胃之偏。

金水相生:方中生地滋肾水,白蜜润肺金,二者配伍可使金水相生。

增液汤(《温病条辨》)增液玄地与麦冬,但非重用不为功,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舟便自通。

主治:阳明温病,津涸便秘。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沉无力或细数。功用:滋阴清热,润燥通便。方解:君:玄参———滋阴润燥,清热生津。臣佐:麦冬、生地———助玄参养阴清热,增液润燥。

重用:即方中诸药须重用才可“作增水行舟之计”,意指阴液充足,燥结方能下行。

增水行舟: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而攻实。无水舟停,即津亏便秘,可通过养阴增液,润滑肠道,促使糟粕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