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教堂
21663900000059

第59章 上海国际礼拜堂

2001年1月出版的《上海宗教志》这样描述这座著名的教堂:“国际礼拜堂是一座近代哥特式砖木结构的建筑,该堂呈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屋顶呈交叉形木屋架。大门朝北,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镶嵌梅花纹玻璃。堂的左侧为3层楼房,底层为牧师办公室,三楼是小礼堂。”

1923年,在华美国人集资在当时的贝当路(今衡山路)开始建造这座教堂,以供在上海的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人享用。该堂最终在1925年竣工并开始使用,英文堂名为ShanghaicommunityChurch,中文名称为国际礼拜堂。

作为国内外著名礼拜堂之一,自80年代初复堂以来,国际礼拜堂除每年接待千余名港澳台与国外来宾外,还接待过许多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宗教领袖,他们中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夫妇、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王后、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尔大主教乔治·凯瑞、香港基督教圣公会主教白约翰夫妇等。至于每逢星期日前往该堂参加宗教活动的港澳台及海外信徒,更是无数。

为了更好地接待外籍信徒,在1981年复堂之初该堂就成立了专门接待海外信徒的小组。此外,在大堂后楼正中设有外宾专座,并配有同声翻译器,可将牧师的讲道内容同时译为英语提供给外宾。1996年9月起,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国际礼拜堂每星期日下午开设专供在沪外籍人士参加的英语专场礼拜,由中国教职人员主持宗教仪式并用英语讲道,深受外籍人士的欢迎。

目前,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约700位基督教徒在这里敬拜赞美主。繁忙的外事来访接待,既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外国朋友之间的友好往来,同时也对外宣传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状况,起着重要的民间外交作用。

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堂,始建于1870年,是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礼拜堂,当时名为亚斯立堂。教堂最初建成时,外观和现在一样,只是规模比较小,仅能容纳四五百人聚会。随着教会信徒人数的不断增加,1880年卫理公会在原址重建教堂,1882年新堂落成。该堂于1900年夏,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1902年清政府拨款重建亚斯立堂,于1904年春建成。此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礼拜堂。

当时亚斯立堂除拥有教堂及办公室、牧师住宅(均在后沟胡同2号、3号)外,还有孝顺胡同1至2号房产,崇内大街43号楼房及三块墓地。随着教会各项上作的开展,卫理公会又在礼拜堂周围相继建成同仁医院、妇婴医院,汇文幼儿园、汇文小学、汇文中学、慕贞女中、护士学校,以及汇文大学(后合并于燕京大学)、汇文神学院(后改名北京神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