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教堂
21663900000022

第22章 华盛顿国家大教堂

华盛顿大教堂,俗称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是美国圣公会大教堂,向全国人民开放,就此意义而不属于任何教派,表现出美国基督教的“泛化”倾向,这一点从美国“感恩节”的演变也可见一斑。

美国实行政教分离,原不打算建立国家教堂。1893年在奋兴布道运动促进下,美国人宗教虔诚性普遍上升。在此形势下,国会一改初衷通过法案,在哥伦比亚特区建立大教堂,“作为刺激宗教、教育和慈善的学校”。在决定教堂建筑风格时,负责该工程的主教制教会主教亨利·耶茨力排众议,坚持采用哥特式风格。自1907年该教堂奠基起,历时83年,到1990年竣工。教堂完全是英国哥特式结构,用大理石建造巨大穹顶,配以长柱尖顶、卷形花边、各种浮雕、怪兽滴水咀,镶有各种彩色玻璃。该堂比例匀称,线条明细,令人叫绝,人们入内顿感其神圣庄严。大堂旁另建儿童小教堂,大门上雕有各类新奇动物,相对低矮的圆顶给人以舒适、亲切之感,与大堂形成鲜明对照。该堂建在原圣阿尔巴教堂地基上,在奠基典礼时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亲临,有一万多全国各地来的群众参加。1912年后陆续交付使用。威尔逊总统、二次大战时的国务卿贺尔及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遗骨均葬于此堂;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葬礼、里根和布什总统的就职礼拜仪式也在此举行。

著名的马丁·路德·金也为此教堂增色不少,马丁·路德·金(1929—1968)作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牧师,1954年起参加美国有色人种协会,积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1957年被选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在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织了一次25万人的集会,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1964年迫使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案。他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但仍多次被捕入狱,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3月组织“贫民进军”,途经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时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马丁·路德·金在遇难前一周曾在此布道。在美国人心目中,该教堂地位非同一般,不愧为国家教堂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