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教堂
21663900000021

第21章 圣约翰大教堂

圣约翰大教堂为美国主教制教会(圣公会)主教座堂,世界第三大教堂,位于纽约曼哈顿第110街和第113街的阿姆斯特丹大道。1828年,该派主教霍巴特向纽约市长菲力普·霍恩建议盖大教堂,因种种原因直到1892年才正式动工,至今尚未完工。

提到圣约翰大教堂的修建,就不能不提及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美国天主教纽约总主教座堂,位于纽约第五街,是美国天主教会较早的大型教堂。1850年天主教纽约教区升为总主教区,总主教约翰·休斯决定建总主教堂取代原旧堂。1853年由伦威克任总设计师,1858年破土动工,1889年主体建筑落成。该堂为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大理石建筑。正门两边有两座高大的双子塔。正厅因经费不足采用石灰、木料、胶泥砌成的穹顶,省去飞扶壁和侧道外突,内有穹苍般高的祭坛、五彩缩绘的玻璃及著名纽约女圣徒塞特(慈善姐妹会创始人)的肖像等,配以光滑晶莹的大理石墙和地面,非常华丽壮观。主建筑外长101米,外宽53米,塔尖高100米,内设3000个座位,在1910年时是世界第11大教堂。1910—1976年在马修斯主持下另修了圣母堂。该堂自1878年对非天主教徒正式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美国人前往参观。虽有人对该堂耗资巨大颇有微词,但无不赞叹其特具的异国情调和雄伟辉煌。在其影响下,纽约主教制教会决定建筑规模宏大的圣约翰大教堂。

圣约翰大教堂的建造工作分三阶段。(1)1892—1911年,由海斯和拉法热设计,建筑风格为罗马式;(2)1916—1941年,主设计为克兰姆,建筑风格为哥特式;(3)1945年至现在,继续完成剩余部分,右中厅旁的小教堂、西部塔楼、中厅和唱诗楼的屋顶等。

全教堂占地面积为11241.26784平方米,全长182.88米,相当于两个美式足球场之长度。主建筑全部为石结构,包括大门、门廊、主厅、中厅、小教堂、唱诗楼、主祭坛、施洗室、展览厅等。主厅最高点达53.9496米,内拱顶高为37.7952米(相当12层楼高),宽44.5008米,两边有53根大圆石柱分四排排列,把主厅两侧分为14个区,包括历史区、主教区、律师区、教育区、布道区、艺术区、出版区、医疗区、教会生活区等等。各区各自供奉与之有关的圣徒。主厅墙上挂有与《圣经》故事有关的几幅巨大的出自名家之手的织锦。窗户直径为3.6576米,嵌有一万片玻璃,其风格及所绘图案各异。中厅呈圆穹状,有一精心雕刻的大理石布道坛。唱诗楼两侧有巨大管风琴,共有141排,8035根管子,规模之大世界罕见。主建筑最东端,环形排列的七个以圣徒命名的小教堂内供奉着有关圣徒。施洗室有一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受洗池。主建筑的中心竖立着一座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耶稣像。

附属建筑有:(1)大教堂楼、主教公署楼,供主教、工作人员及教堂附设学校学生住宿和工作之用;(2)教堂附设学校,原为培训唱诗班成员设立,自1972年以来已改为面向社会招生的普通私立学校;(3)宗教艺术博物馆。该教堂现在向各民族、各种族的信徒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