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非常档案:揭秘历史背后的那些事儿
21657500000021

第21章 重返现场(7)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呜呼哀哉。吴王僚决定乘人之危,派弟弟盖余、属庸率领大军围攻楚国都城,不料却被楚军断了后路。

公子光心中暗喜,出头之日终于到了。外无救兵,内无忠臣,吴王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公子光决定在此时“请客吃饭”——请吴王僚吃饭。

公子光为这次宴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宴会地点——公子光家;主菜——水煮鱼;服务生——专诸;还有备用男服务生若干。吴王僚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为防公子光施展阴谋诡计,吴王僚不惜采用人海战术——从王宫一直到公子光的宅第,密密麻麻布满了王僚的卫兵,门户、台阶两旁,也全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手持长矛,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严防死守之下,谁也不会相信将有意外发生。

就在大家都有些松懈的时候,公子光以脚部疼痛为由请求暂时离席。在公子光的安排之下,主菜水煮鱼随即就被服务生专诸端到了餐桌之上。不就是一个侍从嘛,专诸的出现显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专诸平静地把鱼放在餐桌之上,如同变戏法一样,他突然从水煮鱼的肚子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王僚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命丧专诸之手。

反应过来的吴王僚的侍卫人员在第一时间杀死了专诸。局面大乱,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很快将他们全部消灭。于是,公子光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你看,革命就是请客吃饭。请自己的敌人吃饭,然后革掉那人的命,代替那人做国王。仅仅是请了一次客,费了一顿饭,革命就成功了,多么便当的一件事情啊!如果考虑到主人也消耗了自己准备的饭菜,那这场客请得就更加划算。

如果不是以请客的方式,公子光能够接近吴王僚吗?公子光所养的刺客能够面对吴王僚痛下毒手吗?因此,在某种情况下,请客就是最好的革命,最经济的革命,最实惠的革命。

鸿门宴是“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的一个可算可不算的案例。

鸿门宴虽然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但鸿门宴却算不上经典的请客吃饭案例。鸿门宴只是一场匆匆忙忙的宴会,是不速之客与毫无准备的主人之间的一次小聚。

当时,刘邦率先进入关中。根据事前的约定,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的就有资格在关中称王。令社会各界大跌眼镜的是,综合实力远远不如项羽的刘邦却率先进入了秦都咸阳,更令社会各界大跌眼镜的是,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居然远财宝,避美女,并且还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刘邦的重大转变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他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由流氓转变为了君子?他转变为君子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显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但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刘邦这样做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志向。有了这样的结论,项羽就起了杀心,他决定向刘邦发起致命的攻击。其时,刘邦麾下有十万大军,项羽麾下则有四十万大军,刘邦的劣势非常明显,他的生命悬于一线。对于项羽将要采取的军事行动,刘邦却丝毫不知。

幸亏项伯通风报信及时,项伯通风报信是为了报答张良。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任楚军的左尹,早年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性命,因此两人有良好的个人关系。为了避免自己的朋友蒙受灭顶之灾,项伯就暗中将楚军将要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向刘邦手下的张良做了通报。

张良却把项伯置于了尴尬之中,因为得知这一绝密情报的张良马上将这一信息报告给了刘邦。刘邦大惊,他深知自己此时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活命要紧啊,因此,他只好接受项伯和张良的建议,硬着头皮前去项羽的军营作深刻检讨。

因此,我们要理解项羽,理解项羽为什么要备下酒宴招待刘邦。这场后来被命名为“鸿门宴”的宴会,并不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斩首行动,而仅仅是一场临时动议。自己的对手前来赔罪,项羽尽一尽地主之谊也是人之常情。虽然有些仓促,虽然是临时安排,这场宴会却准确地显示了项羽的贵族风度。也许这种风度妨碍了项羽成就事业,却是项羽的性格必然。

显然,这是一场仓促的宴会,项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项羽的智囊团也没作任何准备,因此,他们对于宴会的议程、宴会的祝酒词、宴会的用餐标准、酒的档次……都几乎没有作任何安排。然而,客人刘邦的准备却相当充分,他掌握了项羽的底牌,也知道项羽的真实态度,有了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刘邦就知道了该如何应对,该如何说第一句话,酒席之上该如何调节气氛,该如何控制局面……所以,对于宾主双方来说,这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宴会。由于有了这样的不对称,才会出现刚一见面,项羽就出现了不小的社交失误。

刘邦是这样表达自己的委屈之情的:“我进驻函谷关以后,丝毫不敢有所犯,登记官民户口,查封各类仓库,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您的到来,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啊!对于您,我没有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其他心思。我想,一定是有小人说了我的什么坏话,才使得您和我之间产生了误会。”因为项羽没有任何准备,他的思路就一直跟着刘邦的思路在走。听完刘邦的话,项羽突然感到十分惭愧,是啊是啊,我怎么就误解起刘邦了呢?作为一种正常的自我解脱心理,他很自然地说道:“那些话都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很显然,在潜意识之中,项羽是在为自己辩解——不是我有意要误解你刘邦,而是你刘邦自己阵营的人过来离间。我这里没有问题,是你们内部的人造成了这种局面,因此,不要来问我怎么回事,要问就问你们自己人去好了。

其实,这句话刚一出口,项羽就感到十分不妥,这岂不是要害死为自己提供情报的曹无伤吗?就这样,从二人见面的那一刻起,占了天时地利的项羽就一直在心理上处于被动状态,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他决定置办酒席,跟刘邦喝酒。他知道,刘邦酒量很差,项羽决计要在酒桌上找回自己的自信。因为存了这样的念头,项羽处处显示出盛气凌人的样子。

项羽一上来就一屁股坐在了主位,下面就是整个酒席的座位安排:项羽和叔父项伯在上席,坐西面东,首席智囊范增面朝南坐,刘邦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宴会进行中间,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 向项羽示意,其意思就是让项羽干掉刘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项羽却一直保持沉默,一点反应都没有。也许是事前准备不足,也许是配合还不默契,项羽的思维一直处于僵硬状态。实在忍无可忍的范增只好亲自出去叫来项庄面授机宜:“该你露一手了,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死刘邦那小子。切记切记!”

然后,就是著名的“项庄舞剑”,就如同后来的那句成语所说的那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就是刘邦。项庄的那把剑舞得虎虎生风,凛凛寒光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杀机,局面惊心动魄,刘邦岌岌可危。可是,每当项庄将要出剑的一刹那,项伯的身影总是及时出现。多亏项伯常常用身体掩护,刘邦才得以逃过生死大劫。

见此情景,张良只好借如厕之机找来樊哙。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听说里面情况危急,他靠着自己的一股蛮劲,带着宝剑拿着盾牌闯进项羽刘邦他们饮酒的雅间。一心救主的樊哙,其身体自然是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因此,周身洋溢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满座各怀心事的众人相比,樊哙显得雄姿英发,英雄相惜,项羽不由为樊哙的虎虎英气所吸引,由衷地赞叹道:“真乃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将满碗高度酒一饮而尽,场面出现了一次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