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最新蔬菜植保知识技术问答
21647600000002

第2章 植保综合知识(1)

1什么是蔬菜病害?蔬菜病害分为哪些类型?

蔬菜病害是蔬菜生产中不能回避、必须面对的问题,上海菜区每年由蔬菜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在3万~6万吨,占整个蔬菜病虫草害损失的35%左右。狭义地讲,蔬菜病害是指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不良环境因素或致病微生物侵染所导致的蔬菜正常生长受影响,外部形态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产量和品质受到损失的现象。实际上,蔬菜病害不仅仅发生在种植环节,也可能发生在蔬菜的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

蔬菜病害比较庞杂,有几百种之多,但按照病害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其中,侵染性病害又可以分为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线虫病及寄生性种子植物五种;非侵染性病害是指由于土壤、空气、温度、湿度、营养元素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在实际生产中,找出病因,分清蔬菜病害种类,是科学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避免盲目用药的关键。

2近些年蔬菜病害的发生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近些年,蔬菜病害发生的新变化与蔬菜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是密切关联的。蔬菜病害除了以往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发生期长、蔓延快、危害较重的特点以外,还呈现了以下四个新特点。

(1)发生量和发生程度总体比较稳定:据统计,上海菜区全年蔬菜病害发生量一直维持在4万~6万公顷次(60万~90万亩次),发生程度在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总体而言,没有大的波动和起伏。

(2)保护地病害发生普遍:随着设施菜地建设的加速,保护地面积每年都在增加。保护地小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等更适宜病害的侵染、传播。另外一方面,新发展的菜地,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欠缺,茬口安排欠妥当,也是导致保护地病害发生普遍的一大原因。

(3)绿叶菜病害发生加剧:上海蔬菜的种植品种已经由原来的茄果类、瓜类为主,转变成了以绿叶菜为主的生产格局,以青菜、白菜等在整个蔬菜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与绿叶菜相关的霜霉病、病毒病、菌核病、根肿病的发生有加重趋势。

(4)新发病害不断涌现,主次要病害发生调整:蔬菜上新发病害有一定数量,如黄瓜绿斑驳病、黄瓜靶斑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由于抗病蔬菜品种推广等一系列原因,主次要病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十字花科根肿病、病毒病、灰霉病的表现比较活跃,以往春季较重的早疫病、晚疫病等则发生很轻。

3蔬菜的非侵染性病害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鉴别?

笼统地讲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或者称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气温过高、过低,过高容易造成灼伤,过低容易发生冻害、冷害;地温过低容易形成僵苗,不发新根;水分过多、过少,过多容易烂根,过少容易萎蔫;光照不足,植株颜色偏黄,生长偏弱;土壤中养分问题,表现为缺素症或者元素中毒,近些年比较典型的就是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非侵染性病害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药害,比如前茬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所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畸形、死亡等。

非侵染性病害有别于侵染性病害,它自身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①成片发生:在田间常常大面积发生,分布范围比较均匀。②没有传染性:没有从点到面向田周逐渐发展蔓延的过程。③无病症:虽然与一些由病原物所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症状比较相似,但是在发病部位不会有病原物存在。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或者近期的栽培管理活动(施肥、浇水或者喷药等)有关,因此,分析原因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4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我们常常可以在大棚内看到土壤泛红或泛白的现象,这就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直观表现。土壤次生盐渍化轻则导致蔬菜生长矮小,发育迟缓,产量降低,严重时大棚内根本无法种植作物。2008年的调查显示,上海菜区将近1/4的设施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虽然有其客观原因——设施蔬菜栽培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栽培方式,气温高,水分蒸发强烈,土壤下层盐分离子容易通过毛细管作用向上运行,导致表土积聚大量的盐分,但由于盐分离子大部分是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的肥料,故而可以归结为人祸。

目前在预防和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方面,相对有效果的措施和做法是:一是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通过有机肥的缓冲作用,减少盐分离子对蔬菜作物的影响;二是推广深翻耕作,土壤耕作层是盐分最高的部分,生产时加大翻耕深度,可以将总盐分平分到更多的土壤中,从而达到降低盐分的目的;三是雨水或灌溉水的洗盐,在蔬菜换茬空当,揭膜淋雨,或者向棚内灌水洗盐。虽然这些方法对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减缓作用,但是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生产者,只有生产者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

5蔬菜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哪些条件最为密切?如何鉴别?

造成蔬菜侵染性病害传播与流行的病原菌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土壤中、空气中、水体中以及病株残体上,蔬菜作物的周围都被各种病原菌包围着。但是为什么同一时期,同一地点,有些生产者的蔬菜病害发生重,有些发生轻,甚至更有些没有发病呢?这是因为影响蔬菜侵染性病害传播与流行的因素有气候、土壤、生物、人为措施等。按照影响程度大小可以做这样的排名:放在第一位的是病原菌本身,病原菌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并且有较强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越容易侵染。第二是湿度,因为大多数真菌孢子的萌发、细菌的繁殖以及游动孢子的游动都需要在水滴中和水膜上进行。第三是温度,适宜的温度条件可以加快病原菌的侵入、繁殖的速度。第四是栽培方式和水平,栽培密度过大、湿度过大、光照不足、栽培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病害的传播与流行。因此,管控好温湿度、科学栽培是减少侵染性病害的最可取办法。

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比,侵染性病害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侵染性病害在发病初期必然有一个发病中心,如果条件适宜,病害会沿着发病中心向外扩展;二是有明显的病态症状,如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在发病部位可见到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加以诊断和鉴别。

6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如何区别?

在蔬菜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的数量在80%以上,而细菌性病害则要少得多,常见的蔬菜细菌性病害有青枯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黑腐病等。但是由于发病时两者在病状上有些相似,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

(1)真菌性病害:其坏死症状为病斑多具有轮纹、枯焦和霉状物等;腐烂症状:无腥臭味,病部无菌脓;萎蔫症状:常伴有叶片黄化和维管束变色。

(2)细菌性病害:其坏死症状为病斑多呈角斑状,叶斑初期呈水渍状;腐烂症状:有腥臭味,且病部常有黄色菌脓;萎蔫症状:造成青枯,茎秆横切面可见菌脓。

7什么是低等真菌病害,蔬菜上危害如何?

由于真菌病害种类繁多,因此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真菌病害加以基本的区分是正确选药、科学防治的前提。低等真菌与高等真菌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而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无隔菌丝,后者称有隔菌丝。一般而言,由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归为低等真菌病害。蔬菜上常见的低等真菌病害主要有猝倒病、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绵疫病、根腐病、白锈病等。虽然低等真菌病害在蔬菜上的种类不多,但是发生和危害还是十分严重的(譬如瓜类霜霉病和白菜霜霉病),在上海菜区每年的发生面积在6666.7公顷(10万亩)次以上,造成的蔬菜产量损失约1万吨。

8什么是高等真菌病害,蔬菜上危害如何?

一般由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引起的病害称为高等真菌病害。蔬菜上高等真菌病害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叶霉病、早疫病、枯萎病等。在农药选择上与低等真菌病害有很大的差别,有些病害防治难度大,发生普遍(譬如瓜类、豆类的白粉病),根据统计上海菜区每年的发生面积在5333.3公顷(8万亩)次以上,造成的蔬菜损失在4000~5000吨。

9病毒性病害如何诊断?防治关键在哪里?

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引起蔬菜病毒病的病毒类型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等。病毒病一般具有比较典型的四种类型。

(1)花叶型: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

(2)黄化型:病叶整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包括植株枝杈顶端变褐坏死,即顶枯;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的斑驳坏死;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植株枝条上,病斑沿枝条上下扩展。

(4)畸形型:病叶表现为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凸凹不平,病果易脱。

由于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等小型害虫带毒传播,因此,防治上述害虫是控制病毒病的最有效途径。苗床上可以采用诱虫板、银灰反光薄膜驱避蚜虫等物理措施,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药剂防治上述害虫可选择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阿克泰)或40%啶虫脒(更猛)等。防治病毒病药剂可选择8%宁南霉素水剂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迁毒)喷雾。

10根结线虫病如何诊断?如何防治?

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不为生产者熟知的病害,根结线虫是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主要危害许多蔬菜的根部。上海菜区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及芹菜等蔬菜,每年发生面积在66.7~133.3公顷(1000~2000亩)次。由于根结线虫主要生活在土壤和作物根系里,幼虫和成虫体型微小,不易察觉,因此,只有在蔬菜作物地上部分有异常表现时,才有可能被发现。被根结线虫危害的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矮小、叶色偏黄,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拔起植株可见根部侧根和须根上有形状大小不一的根瘤。

防治根结线虫病除轮作外,比较可行的方法还有以下两种。

(1)高温灌水闷棚:根结线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耐高温、淹水、缺氧等环境。可以利用夏季换茬时,对发病田进行深翻,再灌水闷棚2周。

(2)药剂土壤处理:在翻地时,每667平方米撒施50%氰氨化钙颗粒剂48~64千克,然后浇足水,覆盖薄膜,待2周后揭去薄膜种植。

11什么是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是一类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与气传病害、水传病害、虫传病害等相对应,常见的有十字花科根肿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灰霉病、疫病、根腐病等。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土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重,其防治需采取综合措施,常用方法如下。

(1)科学轮作:合理安排茬口,避免连作,特别是禁止葫芦科作物的连作和十字花科作物的连作;减少田间病原菌的积累,规避易感作物,切断侵染途径;科学设计茬口组合,提倡与其他种类蔬菜如葱、蒜、玉米等非同科作物轮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安排与水生蔬菜(如茭白、莲藕、慈姑等)轮作。

(2)种子包衣:具体做法是:干种子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包衣,先将种衣剂放在容器中,倒入少量水(一般药量和水量比控制在1∶5~10),搅拌均匀,将干种子放入容器,轻轻翻动,使稀释的种衣剂均匀包裹于种子表面,制剂用量和种子量的比控制在1∶150左右,包衣后晾干再播种。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种传和土传病害。

(3)土壤高温处理:有干闷法和湿闷法两种。①干闷法。具体方法是:夏季换茬时先深翻土壤25~30厘米,充分暴露病原物及病株残体,后可在地表覆盖薄膜,关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夏季中午棚温可达50~60℃,且维持时间长。高温闷棚1周后,进行正常的蔬菜生产。②湿闷法。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可采用灌水高温闷棚的方式,具体方法是:夏季换茬时先深翻土壤25~30厘米,在大棚四周筑起土围堰,围堰高于地面15~20厘米,向大棚内注水,水层保持在10~15厘米,后关闭大棚。数日后,可重复一次,确保效果。

12怎样科学有效防治蔬菜病害?

蔬菜病害种类多,发生复杂,诊断鉴别难度大,但只要转变观念,注重方法,不断积累,还是可以有效防治蔬菜病害的。以下三条尤为重要:

(1)注重农业措施应用,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农业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病品种、调整品种布局、选留健康种苗、轮作、深耕灭茬、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溉排水、适度整枝打杈、光温气的调控等。用好了农业措施,病害防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病害鉴别能力,做到针对性防治。没有鉴别致病原因,容易盲目用药,贻误防治时间,且效果不好。要在弄清防治对象之后,再选择适宜农药进行防治,增强防治针对性。对难以确诊的病害,生产者应通过各级蔬菜技术人员咨询和现场诊断,在确诊病害后开展防治,或拨打三农服务热线12316。

(3)预防和治疗并重,提高防治效果。按照病害的年度发生规律,掌握栽培蔬菜主要病害的发生期,选择保护性杀菌剂开展预防性用药。一旦发病,尽量在病害发生初期采用治疗性杀菌剂(或者兼具保护、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

13蔬菜害虫主要有哪些?

凡是危害蔬菜的昆虫、螨类、软体动物等都统称为蔬菜害虫。国内已知的害虫约400种,上海菜区常发性蔬菜害虫有几十种,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在6万~8万吨。根据取食特性,蔬菜害虫分为咀嚼类口器害虫(包括夜蛾、菜粉蝶、小地老虎等)和刺吸类口器害虫(包括蚜虫、粉虱等)。根据危害部位分为地下害虫(包括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和地上害虫(包括夜蛾、菜螟、蚜虫、蓟马、烟粉虱等)。

按照动物分类学主要涉及如下害虫:①鳞翅目害虫(夜蛾、菜粉蝶、小菜蛾、烟青虫、棉铃虫等);②同翅目害虫(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等);③鞘翅目害虫(黄曲条跳甲、猿叶甲、黄守瓜等);④双翅目害虫(瓜实蝇、斑潜蝇、潜叶蝇等);⑤缨翅目害虫(蓟马等);⑥螨类(红蜘蛛、茶黄螨等);⑦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

14近些年蔬菜害虫发生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蔬菜害虫的基本特点是多发、常发。近几年来上海菜区害虫的发生呈现以下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