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儿子富养女
21596200000004

第4章 男孩的成长线路图

七岁以前的男孩得到的养育远多于其后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被大人们抱着、哄着、娇惯着,接受着亲吻、爱抚、呵护。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段,男孩们尽情地享受着亲情而不会感到不好意思,而且也的确是男孩最可爱的时期…

一天天地,儿子按照他的成长线路慢慢地长大,而他们给予父母的或出人意料,或让人惊喜,或担惊受怕…

1、关注我、深爱我:0—7岁王启睿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工作忙,妈妈几乎包揽了所有抚养儿子的职责。这个小家伙深深地沉浸在妈妈的世界里,妈妈就是他的生命线和全部港湾。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妈妈的声音,或者看见妈妈站在他的小床旁边,他马上脸上发光,兴奋不已,好像再没有什么事比看到妈妈更让他快乐了。他对妈妈露出自己的第一个笑脸,发出第一次咿呀声,遇到什么可怕的事情,他就会立刻扑向妈妈的怀抱,从妈妈那里获得安慰。他第一次尝试着与他人建立关系,或者第一次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表情等等都是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妈妈知道这一切,所以很认

真地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多么地在乎他,比如他扑向妈妈怀抱的时候,妈妈会紧紧地抱着他,抚摸他的小脑袋,亲吻他的小脸蛋;他看着妈妈站在他的小床边时,妈妈便会意地冲着他笑。

一直到2岁,他都把妈妈当成他生活的中心,并且从妈妈的身边走出去,尝试着去探索不断向外扩张的世界。

很多时候,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认为男孩就是要坚强、要独立,不能向养育女孩子那样搂搂抱抱,温柔体贴,其实这样的认同文化恰恰是在背叛男孩,大多数人认为,男孩子女性化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男孩长到6个月的时候,大多数家长通常不像对待女孩一样对待他,很少会依偎在他的身边或对他温柔地说悄悄话,男孩哭的时候,也不会及时地满足他的需求;甚至当男孩做了一件自以为很不错的“创意”拿给家长看时,家长们也是爱看不看,态度刻意地非常冷漠,以为这样不会养成男孩自负的心理。

一个母亲针对人们所认同的这种文化现象忿忿不平:“我的潜意识里知道怎么做对我的儿子来说是最好的,但医生、老师或者家人各自都有不同的意见,于是,我就前就了他们的观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一直是正确的,就因为我没有按自己的直觉来维护儿子,让他经历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应该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尽量地多拥抱、亲吻、爱抚他们,不管他们是男孩还是女孩。这项研究是1951年开始进行的,当时的研究对象有379个5岁的孩子,36年以后对他们中的94人进行了追踪研究。研究发现,那些受到“宠爱”的孩子,这里所指的“宠爱”是那些长期被父母或至少是父亲和母亲中的一个拥抱、亲吻、抚摸的孩子,他们更有内在的安全感。这种自信使他们的婚姻和友情关系更紧密,心理更健康,在他们所选择的事业中更成功。

7岁以前的男孩得到的养育远多于其后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被大人们抱着、哄着、娇惯着,接受着亲吻、爱抚、呵护。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段,男孩们尽情地享受着亲情而不会感到不好意思,而且也的确是男孩最可爱的时期。

大多数家长所犯的错误就是认为独立、坚强就意味着不需要拥抱、亲吻或者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但是我们忘记了,男孩甚至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2、理智睡眠期:7—12岁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提出“理智睡眠期”的称谓,在幼儿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

卢梭这样描述儿童的“理智睡眠期”:在理性发达的年龄以前,儿童所接受的只是感觉印象,不是观念。他既无情感又无思考,仅能感觉而已,他不曾意识到自己的生存,这一时期的儿童没有真正的记忆,他们记住了事件的声音、形状和感觉,但是很少具有观念,更难懂得事件彼此的关系。

童年是理智的睡眠期。不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追求什么,很少是考量过美与丑、是与非以后的选择,你可以炫耀你的儿子“很聪明”,但不宜盲目赞美他“很理智”。因为孩子完全凭感性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们的许多行为,不是依着本能,便是对成人或同龄人的模仿,影视也是直接影响孩子行为的重要媒介。

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时彼此留言,在“兴趣爱好”一栏中,有同学写道:“看靓女”,“睡懒觉”。在“祝福语”一栏中,有的同学赠言:“将来腰缠万贯时,别忘了多泡几个小蜜,包个二奶”;“将来做大官,赚钞票,娶老婆,一个不能少”…记者问几个学生为什么写这样的赠言,孩子无所谓地回答说:我们留言比酷,如果哪个同学写“愿你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类的话,就会被扣上“假正经”的帽子被排斥。

瑞恩·希理杰克是一个七岁男孩,一天在电视上看到非洲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没有水喝,渴急了就喝水洼里的脏水,甚至喝牲畜的尿。电视上说,“70元钱就可以挖一口井”。六岁的瑞恩向父母要70元钱,他要帮助非洲的小朋友挖一口井。瑞恩的父亲说,你要帮助非洲的小朋友,得自己去赚钱,比如为家里打扫房间,清理垃圾。瑞恩同意了,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吸地毯。他干了两个多小时,储蓄罐里增加了两元钱。半年过去了,瑞恩愈干愈卖力气。他每天睡觉前都郑重地祈祷: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吧。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六年级的学生没有受到现代传媒文化的影响,他们又怎么会知道“二奶”“小蜜”这样赤裸裸的词汇,何况尽管他们写了这样的留言,他们又有哪个真正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群可以称之为“二奶”“小蜜”;如果瑞恩压根儿就看不到“非洲缺水、儿童饥渴”的电视,而看的尽是些“白领阶层的言情剧”,或者是些“泡小蜜、包二奶”的肥皂剧,瑞恩的梦想又该是什么?另外,瑞恩的父亲教育儿子不能靠拿父母的钱帮助别人,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扶困济贫,这就使七岁的瑞恩懂得了人不仅要有善心善举,而且要靠自己的劳动实现梦想。

瑞恩还不曾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他的善良、正义感、同情心,主要来自周围人的影响与熏染,父母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影视传媒润物无声的陶冶。而看了那些不文明的留言,我们会觉得孩子们写得很粗俗,甚至有些下流,但并不陌生,因为类似的语言,在影视、报刊,以及在成人的玩笑和非玩笑的谈话里,几乎比比皆是。

因此,家长在孩子的这一阶段,要经常为他们准备一些活动,通过有益的活动,积累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这样既有益于学习,又摆脱读死书造成的压力和痛苦,儿童会生活得自由而快乐。“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卢梭针对这一时期的儿童提出这样的口号。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避免孩子让不良文化玷污纯洁的心灵。

3、若即若离:12—16岁

裴磊已经十二岁了,他不太喜欢参加团队性的比赛,所以爸爸没办法为他呐喊助威,只好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讲故事成了父子之间沟通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可是最近裴磊在听爸爸的故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终于有一天他跟爸爸说,他可以自己睡觉,不需要爸爸的陪伴了。甚至当爸爸走进他的房间,要求给他讲故事时,他的反应非常冷淡,说他想睡觉了。父子之间赖以沟通的最重要的渠道好像被堵死了,爸爸被儿子一次次的拒绝,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其实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相同的情况,往往也都像裴磊的爸爸一样感到失落。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父母不断失去孩子的过程。当孩子出生的时候,你是多么喜欢眼前的小婴儿啊,对他简直爱不释手。猛然有一天,你发现小婴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家伙了,于是你又开始喜欢上了眼前的小家伙。但是,又一天你发现小家伙也长成一个大男孩了,于是你又一次改变自己的关爱策略,带着大男孩去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去尝试各种极限运动。但是,你从来不敢想象,有一天他不再希望和你一起去参加比赛,一起去爬山了。可怜的父母们,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伤心透顶了。

现在,你应该放手了。绝大多数十二至十六岁的男孩都向往坚强独立,如果你沉浸在自己的伤心失落中不肯自拔,不肯将儿子送出你的怀抱,他们会为了找到成长的感觉而与你反抗。当然,还是有让人安慰的地方,在进入青春期之前,男孩还是喜欢由父母陪着入睡,许多男孩在睡觉之前会与母亲谈心,母亲会轻轻地抚摸着孩子。通常情况下,这样做的都是母亲,为什么父亲在这时候通常退居二线了呢?因为父亲不喜欢让感情外露,害怕自己被拒绝,或者因为父亲们从心底里支持儿子想要独立的念头。

如果自己的儿子处于这个年龄段,父母们不要企图控制孩子成长的过程,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你可以继续主动要求为儿子讲故事,当他上床睡觉的时候,出现在他门口,哪怕只是为了说一句“晚安”,也许还可以坐在床沿听他说话,这时候父母可以当儿子忠实的听众。

父母可以让儿子知道,你确实有些难以接受儿子的成长,有时候也可以当在他的面让自己悲伤那么一小会儿,但是不要马上推出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不再喜欢听你讲“大灰狼”的故事,也不愿意和你谈论生活中无聊的事情,那么,你可以精心挑选一本内容幽默的书给他讲笑话听,或者,也可以让儿子说故事给你听。

其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兴趣的转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一想儿子现在的兴趣是什么,你可以利用周末带上孩子去他感兴趣的地方,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4、我型我酷:17—20岁

一个男孩开始喜欢打扮,开始挑剔发型,这些现象都毫无疑问地表现出他开始对自己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和喜爱之情。对大多数男孩来说,这表示他们开始意识到女孩非常关心他们的外表,同时,他们一定也开始关注女孩的外表、发型,以及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女性气息了。

一些男孩的母亲总是爱抱怨儿子懒惰邋遢、不讲卫生、不讲究衣服的搭配,抱怨儿子一件内衣数日不换洗。但是,当父母,尤其是母亲发现儿子一天至少冲三次澡,并且很注重衣着和发型时,又反倒感到不安。

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地整理头发,简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此明显的自我欣赏,怎能不让父母为此而担忧?父母担忧的不仅这一点,他们一天中无休止地打扮自己,耽搁了许多事情的正常进行,比如,他们洗澡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更长一点,早上宁愿把时间花在洗漱间,也不愿意花一分钟时间整理书包。

培培今年17岁了,他一直都很讨人喜欢,之前他从未刻意地打扮过自己,但是,忽然间他变得喜欢洗澡,对头发也格外挑剔,哪怕只是妈妈让他去杂货店买瓶酱油,他都要把自己整理老半天,更别提上学前所做的准备了。培培妈曾经无可奈何地对儿子叫道:“最起码十三亿中国人并不需要晚上默念着你的名字才能入睡!”但是,如此讽刺的话对17岁的培培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

17到20岁的孩子独有的“唯我独尊”的意识很难被消除。父母开始为此愁眉不展,不过不必过于忧虑,生活本身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其他孩子对他的嘲笑,他心仪的女孩子会告诉你的儿子,他根本不像他自己以为的那么帅,因此她把他“甩”了,第二天,你会发现儿子闷闷不乐地将镜子摔得粉碎。

不过,儿子在这个年龄段忽然对自己的外貌感兴趣,最让父母担心的是他们开始有了性意识,而且担心之余更多的却是怅然若失的感觉。儿子喜欢整理头发,表示他希望成为有吸引力的男生,而他对女生的兴趣则意味着对妈妈的爱和依赖将会减少,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对某个女孩的关心将甚于妈妈,毋庸置疑,妈妈一定会有被儿子抛弃的失落感。

当然,这种表现也会深深地伤害爸爸的感情,比如儿子宁愿跟某个女孩“煲电话”,也不愿意和爸爸一起去玩棒球或爬山。要知道,当儿子十岁的时候,把爸爸当做自己的天一样的依赖,那时候爸爸和儿子的玩

耍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可是现在…

当你不耐烦地看着儿子照着镜子整理发型的时候,你也许根本不愿意承认这个男孩将来也会有性经验,更不想承认,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儿子会发育成熟,会有性幻想,然后会开始真正的性生活。但是,男孩“我型我酷”年龄的种种表现,都已经表明了你的担忧是不可避免的。

王启睿18岁那年,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他的下巴长出了几根稀稀疏疏的须毛,妈妈曾劝他剃掉,因为看起来实在很滑稽,而且并不是让人感觉那么赏心悦目,但是他没有听妈妈的话,而爸爸也只是耸了耸肩,哈哈大笑几声。平时启睿对自己的外表总是非常敏感,所以妈妈才建议他剃掉这几根难看的胡须,可是这次是怎么了?妈妈被父子俩的态度搞得一头雾水。

不要怀疑这几根难看的胡须对一个男孩来说的重大意义。这表示他已经从男孩变成男人了,下巴上的胡须就是这个蜕变的标志,所以他会小心翼翼地珍惜它。

同时,这一时期的男孩,刻意保留下巴上的胡须,就是为了向人们宣布:我已经是男人了!当然,爸爸对此深为理解,所以才会耸肩大笑,并不干涉儿子保留胡须的权利,因为他知道这几根须毛对于儿子是多么重要。

参加体育运动的男孩常有机会和其他男孩子一起洗澡,因此他们觉得身体是否具有男子气概是很重要的。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小男孩,有一天兴奋地跟妈妈说他的身体上长出十一根毛发了,因为他刚才洗澡的时候一根根地数过了,对此他非常自豪,这时候妈妈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怎样回答才是正常的反应,而不至于打消儿子对成长的积极性呢?也许你可以用高兴的语气说:“儿子,你长大了!”或者什么都不必说,一个明智的微笑和一个赞许的点头就足够了,这也许就是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