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儿子富养女
21596200000021

第21章 独特的交际让女儿随处闪亮

女孩把世界看成一种关系,她们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女孩的优势也将围绕关系展开—她们天生喜欢语言、社交和人际交流,这促使她们去发展与之有关的技能。女孩的交流倾向受到语言能力的有力支持,因为大脑左半球神经末梢的发育早于男孩,她们很早就学会说话、书写、造句,有良好的语言推理能力…

1、鼓励女儿与人交往

山岛先生的班上有个7岁的女孩子,名叫樱子,性格很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整天无精打采。

山岛先生发现后,和她聊天儿,问她:“你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樱子没有回答老师的问话。

山岛先生接着问:“怎么,你不喜欢和同学玩?可是同学们都很喜欢你啊!”

“真的吗?”樱子马上问道,两眼发光。

山岛先生使劲点点头,说,“当然了,庆子他们昨天还跟我说,都想和你成为好朋友,但又害怕你不理他们,他们真的挺喜欢你的。”

樱子难为情地说:“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以为大家都不喜欢和我玩,因为我爸爸常常对我说我不听话,没人会喜欢我这样的孩子。”

山岛先生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对樱子说:“我不理解你的爸爸,但是我对你是了解的,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你。”

谈话之后第二天,樱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换了个人似的,主动和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大家一起玩,变得非常活跃,并且在山岛先生的鼓励下,樱子竟然都敢在同学面前独唱了。

没有朋友的女孩子,就像没有叶片的花瓣,纵然有着娇嫩的颜色和甜美的芳香,也显得孤单落寞,容易凋零。

我不愿做太阳/也不愿做月亮/做太阳太寂寞/做月亮太孤单/我要做星星/因为星星有无数的朋友/将黑夜点缀得更加美丽、漂亮。

对于注重“关系”的女孩子们,把情感的满足和人际关系的质量作为自我意识的标杆,友谊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液,一旦失去了友谊和沟通,就像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植物被放逐到沙漠中一样,女孩的很多负面情绪都会因得不到感情的满足而展现出来,比如自我怀疑、抑郁、消极、懦弱…

美国著名教育家唐·艾里姆和珍妮·艾里姆夫妇把女孩的成长形象地比喻成“编制一幅既大又复杂的挂毯”,他们认为“女性人格就是在这样的关系和联络中得到自我确定的,随着与他人关系网的扩大,在不断的复杂关系中发展自我”。

尼尼的爸爸是旅居美国的华侨,在她7岁的时候,爸爸把她送到美国当地的小学读书。因为整个学校只有尼尼一个中国人,所以她在学校没有朋友。就连她的同桌麦克尔也不愿意理她,还经常欺负她。

尼尼把这些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问她:“麦克尔为什么不愿意理你呢?”

“我听到他和其他美国同学说,中国人都很笨,所以不要理中国人。”尼尼告诉爸爸。

“那你就好好读书,每门功课都要比他们好,让老师也说你好,他们

就不会不理你了。”爸爸说道。

尼尼听了爸爸的话,非常用心地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这让那些美国孩子都很吃惊。渐渐地,他们都不说尼尼笨了。

可是,麦克尔还是经常欺负尼尼,有一次竟然拧她的小辫子。尼尼很难过,告诉了爸爸。

“麦克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能和爸爸说说吗?”爸爸问尼尼。

“他学习不用功,经常在学校里捣乱,上课也不好好听讲,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什么都不会。”尼尼说道。

“噢,那你想过在学习中帮助麦克尔吗?”爸爸问。

“我为什么要帮他,他总是欺负我!”尼尼委屈而不解地说。

“要想不让他再欺负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变成你的朋友,你觉得呢?”

尼尼想了一会,对爸爸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好,相信你们会成为好朋友的!”爸爸高兴地说。

后来,尼尼果然主动去帮助麦克尔了。起初麦克尔还有点迟疑,但看到这位中国同学是真心想帮助自己,便愉快地接受了尼尼的帮助。过了一段时间,麦克尔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尼尼和麦克尔也成为最好的朋友。

当孩子遇到交往中的问题时,鼓励孩子与对方交朋友,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事情的状况,而不是让孩子能忍则忍或者以牙还牙。

通过鼓励和信任孩子的交往能力来赏识孩子,能够激励孩子更加注意与小伙伴们的交往方式,促使孩子学会交流并快速融入到集体中去,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从而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学习的进步。

当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甚至打架时,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和对方讲和,然后积极地交朋友。你可以说:“你们都是好孩子,不应该打架,应该成为好朋友才对!”

当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怕见生人时,你应该说:“去和他玩吧,相信你们会成为好朋友!”

2、让女儿学会倾听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有资料显示,听占人的语言活动的45%左右,几乎与说、读、写的活动总量相等。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意思就是要少讲多听。”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倾听,不但能给予他人信心,使自己获得信赖,同时也是了解别人的最好方式。在别人的话语中,有鲜花、荆棘、珍珠、废渣…林林总总,细心的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

女孩苗苗是个人人都喜爱的“小大人”,尤其在听别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讲话时,她从不抢话、插嘴,还会不时地用点头对对方所讲的话表示认可。有时,对方说着说着停顿了,她会问“然后呢”,来引导对方继续讲下去。

事实上,在谈话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上。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对方的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

可见,倾听他人的心声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女孩子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无法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

和忠告。前面我们提到,女孩的听力通常强于男孩,然而,作为家长,该如何让这些听力“不好”的女孩养成善于倾听他人的好习惯呢?

一个不会倾听他人讲话的小女孩,在聪明妈妈的引导下,很轻松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天家里来了客人,客人问女孩话,女孩总是不能认真地倾听,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摆弄她的积木,一会儿又和小狗玩起来;爸爸妈妈在与客人聊天时,她还会时不时地插嘴…

客人走后,妈妈把女孩叫到身边,女孩以为妈妈又会像以前一样教训她一通,出乎她的意料,妈妈不但没有教训她,反而夸她:“宝贝儿,刚才那位阿姨走的时候夸你了,说你今天有段时间很认真地听她讲话,她让我转告你,谢谢你能认真地听她讲话!”

小女孩被妈妈说得不好意思了,不过她心里还是很高兴。

接下来的日子,妈妈一直在夸她:

“乖女儿,你听得很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亲爱的,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

“宝贝儿,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

就这样,这个小女孩变得特别会倾听他人了。

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用心倾听的那一瞬间,并及时对她进行表扬。这样,得到表扬的小女孩在下次就会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善于倾听便成了女孩身上的优点。

3、放手,让她自己化解

女孩逐渐长大了,从小小的家庭“关系”中走进了学校集体“关系”中,从此跟她发生关系的网络越来越大了,烦恼和矛盾随之也就增多了,

与其他孩子难免会发生摩擦、不愉快,看,这就开始了:

淼淼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每天回来都委屈地向爸爸妈妈哭诉,在学校里,她被某某小朋友打了。看着娇弱的女儿哭得如此伤心,妈妈非常心疼,于是就告诉她:“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淼淼认真地点了点头。

之后,爸爸妈妈再也没有听到淼淼说在学校受欺负的事了。可是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和家长都告诉淼淼的妈妈,淼淼总打别人,小朋友没人打她,她也动手,如果哪个小朋友敢不小心碰了她,她更是不放过。

妈妈听了,一下子为难起来,本来是防止孩子受欺负,没想到却使孩子变成了欺负别人的孩子了。

当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时,他们出于本能会寻求父母或老师的帮助。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通常父母都采取比较极端的方法,要么护着自己的孩子,要么让孩子谦让。对此,有关育儿专家指出,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自己处理这些矛盾,这样做比直接介入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

4岁的琪琪正津津有味地玩着几辆玩具汽车,在旁看了半天的邻居小朋友君君忍不住拿起其中一辆也玩了起来。琪琪马上想抢回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军军也不示弱,坚持不给。

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会采用没收玩具的方法,也许能很快制止孩子们的争吵,但或许孩子以后还会因为其他原因,或者其他事情再次争吵起来。不妨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他们各自说说为何要争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孩子能够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琪琪你能不能和君君一起想一个不要吵架也能玩得开心的办法呢?”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互相商量,取得想法的一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懂得,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该如何解决。

星期天,5岁的天天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一起踢球,妈妈在一旁和邻居聊天。突然,天天叫喊着跑到妈妈面前:“青青刚刚踢了我一脚!”这

时,青青也跑上前来:“是他先骂我的!”妈妈为了平息孩子们的争执,对天天承诺: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好好玩,我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如果这样做,永远达不到帮助孩子成长的效果,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就算是表现不好,也能得到好处”的错觉。

因此,当孩子间起了纷争,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说清发生争执的原委。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骂人和踢人都是不友好的表现,不能因为别人先做错了,自己就可以做不好的事情。然后在孩子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让他们学会向对方认错、道歉。

游戏场里,3岁的丹丹见茵茵小姐姐在秋千上玩得不亦乐乎,她也想玩,但茵茵就是不肯下来。没办法,丹丹只得到妈妈那儿求助,希望妈妈叫茵茵下来,让自己也能玩一会儿。

孩子之所以喜欢找成人解决问题,主要是他们害怕与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其实,孩子在很多时候要比成人想象中更懂道理,只要父母告诉他们:“玩具要和大家分享。”或者让受委屈的孩子直接对小朋友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建议,这样会让她更自信。下一次,她也就有了勇气自己去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