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21595900000010

第10章 选择宽恕,就是选择了幸福(2)

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就职后,公开在总统府,招待了曾经迫害过他的四位前任韩国总统。他以具体行动化解了政治仇恨,展现了伟大的恕人之道。在轰动一时的光州大审中,他曾被政府判处死刑,当时他曾立下遗嘱,要求他的家人和同志不要报仇,让政治迫害就到此为止。他宽广的心胸、伟大的情操令无数世人尊敬。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给人一点宽恕,它将带给人一个重新获取新生的勇气,去直面他人生中的另一个幸福时刻。

一天中午,埃德蒙先生刚到厅门,就听见楼上的卧室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是阿马提小提琴的声音。

“有小偷!”埃德蒙先生一步冲上楼,果然,一个大约13岁的陌生少年正在那里摆弄小提琴。

他头皮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里面好像塞了些东西。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小偷。埃德蒙先生用结实的身躯挡在了门口。

这时,埃德蒙先生看见少年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那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眼神。刹那间,让埃德蒙先生想起了往事……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

他问道:“你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丹尼尔先生说你要来,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那个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应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想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回来。”

埃德蒙先生点点头,然后问那位正准备将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也喜欢拉小提琴吗?”

“是的,但拉的不好。”少年回答。

“那为什么不拿着琴去练习一下,我想丹尼尔先生一定很高兴听到你的琴声。”他语气平缓地说。少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

临出客厅时,少年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埃德蒙先生在歌德大剧院演出的巨幅彩照,身体猛然抖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埃德蒙先生确信那位少年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那天黄昏,回到家的埃德蒙太太察觉到异常,忍不住问道:“亲爱的,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

“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埃德蒙先生缓缓地说道。

“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埃德蒙太太有些不相信。“亲爱的,你说的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

看见妻子并不明白他说的话,他就将经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吗?”

“你是对的,希望真的能对这个孩子有所帮助。”妻子缓缓地说道。

三年后,在一次音乐大赛中,埃德蒙先生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位叫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他一直觉得里特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大会结束后,里特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埃德蒙先生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

“埃德蒙先生,您还认识我吗?”埃德蒙先生摇摇头。

“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里特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自己彻底完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里特含泪打开琴匣,埃德蒙先生一眼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走上前紧紧地搂住了里特,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在埃德蒙先生的眼前,原来他就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埃德蒙先生眼睛湿润了,少年没有让他失望。

宽恕不是姑息别人的错误,也不是自己软弱的表现。宽恕是一种理解,一种涵养;宽恕是当别人说出伤你心的话、做出伤你心的事时,你认为他是无意的;宽恕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美德;宽恕不是简单的宽容加饶恕,马克·吐温对宽恕作了最好的诠释:“紫罗兰把她的香气留在了那踩扁了自己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品悟人生

当别人做错事的时候,巧妙地宽恕对方往往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因为,宽恕是一种力量,宽恕别人最能快乐自己。

让步为高 宽人是福

为人处世能够做到忍让是很高明的方法,因为退让一步往往是进步的阶梯;对待他人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在便利别人的同时,也为方便自己奠定了基础。

齐国相国田婴门下,有个食客叫齐貌辩,他生活不拘细节,我行我素,常常犯些小毛病。门客中有个士尉便劝田婴不要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田婴不听,那士尉便辞别田婴另投他处了。为这事门客们愤愤不平,田婴却不以为然。田婴的儿子孟尝君便私下里劝父亲说:“齐貌辩实在讨厌,你不赶他走,倒让士尉走了,大家对此都议论纷纷。”

田婴一听,大发雷霆,吼道:“我看我们家里没有谁比得上齐貌辩。”这一吼,吓得孟尝君和门客们再也不敢吱声了。而田婴对齐貌辩却更客气了,住处吃用都是上等的,并派长子伺奉他,给他以特别的款待。

过了几年,齐威王去世了,齐宣王继位。宣王喜欢事必躬亲,觉得田婴管得太多,权势太重,怕他对自己的王位有威胁,因而不喜欢他。田婴被迫离开国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其他的门客见田婴没有了权势,都离开他,各自寻找自己的新主人去了,只有齐貌辨跟他一起回到了薛地。回来后没过多久,齐貌辨便要到国都去拜见宣王。田婴劝阻他说;“现在宣王很不喜欢我,你这一去,不是去找死吗?”

齐貌辨说:“我本来就没想要活着回来,您就让我去吧!”田婴无可奈何,只好由他去了。

宣王听说齐貌辨要见他,憋了一肚子怒气等着他。一见齐貌辨就说:“你不就是田婴很信从、很喜欢的齐貌辨吗?”

“我是齐貌辨。”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田婴)喜欢我倒是真的,说他信从我的话,可没这回事。当大王您还是太子的时候,我曾劝过靖郭君,说:‘太子的长相不好,脸颊那么长,眼睛又没有神采,不是什么尊贵高雅的面目。像这种脸相的人是不讲情义,不讲道理的,不如废掉太子,另外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靖郭君听了,哭哭啼啼地说:‘这不行,我不忍心这做。’如果他当时听了我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赶出国都了。”

“还有,靖郭君回到薛地以后,楚国的相国昭阳要求用大几倍地的地盘来换薛这块地方。我劝靖郭君答应,而他却说:‘我接受了先王的封地,虽然现在大王对我不好,可我这样做对不起先王呀!更何况,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能为了多得些地方而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他终于不肯听从我的劝告而拒绝了昭阳,至今守着那一小块地方。就凭这些,大王您看靖郭君是不是信从我呢?”

宣王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叹了口气说:“靖郭君待我如此忠诚,我年轻,丝毫不了解这些情况。你愿意替我去把他请来吗?我马上任命田婴为相国。”

田婴待人宽和,终因此而复相位。

为人处世,忍让为本。但律己宽人同样是种福修德的好根由。为人在世,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谁也难免得罪人,但能得到人家的宽容,你自然会感激无尽。当然,人家也会冲撞于你,冒犯于你,若你能宽容待之,人家就会认为你坦诚无私,胸襟广阔,人格高尚,于是你的身边会挚友云集,为你赴汤蹈火,这样,福气就来啦。

品悟人生

为人在世,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谁也难免得罪人,但能得到人家的宽容,你自然会感激无尽。

包容者兴万事

从人类历史来看,“包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乃有战国的学术繁荣:“独尊儒术”,乃有刘汉以后的文化衰颓。大唐对异域文化的兼收并蓄,遂有盛唐文明辉耀千古;满清在外来文明前的闭关自守,终致近世中国的积贫积弱。

从人们琐碎的生活来看,“包容”总是与家庭和睦、幸福联系在一起的。而夫妻间的相互的不谅解、猜疑总是和家破人亡联系到一起。

在某个城市的一对中年夫妇,家里有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孩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得和和美美。起先他们经常有说有笑地一起散步。

曾几何时,这种和谐美满的气氛消失了。夫妇俩开始频繁吵架、经常不演奏者与生活不和谐的“战争交响乐”——家具的碰撞声、瓷器的碎裂声、男人的谩骂声、女人的嚎啕声、孩子的啜泣声,八音齐奏,此起彼伏。

后来,男的带着孩子离开了,只剩了女人一个人。人整个儿变了,见天阴着脸,不哭不笑,似痴似呆,看了令人心碎。

缺少了“包容”的家庭终将导致解体。“包容”,归根结底,根源于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才会充分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而爱的荒芜和消亡,将使最亲密的人彼此伤害、仇视以至兵戈相向。

包容不仅是家庭和睦的润滑剂,更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大胸襟,学会包容,能把胜利也“包容”过来。

公子小白尽弃前嫌,任管仲为相,终成春秋首霸;诸葛亮更是以宽广胸怀赢得孟获和少数民族的信服。

林肯对政敌也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要追求财富,因为你不会永远拥有它,只有朋友才能伴你走完一生。”所以朋友很重要,但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成中,也会经常会发生矛盾,唯有“包容”才能让朋友之间建立更加牢固的友谊。

不久以前,曾经看到了一部关于鲁迅先生的书,上面这样写道:

“鲁迅先生写了很多批评那种柔软而中性化的作家的文章,因为他认为在那种战争年代。文人的义务便是激励和警醒那些愚昧、沉睡的民众。在他批评的人中便包括郭沫若先生。而郭先生也并不示弱,同样写了文章来回击鲁迅。一时间,这文人的战争硝烟四起……”

?? 文章又写道:“……鲁迅逝世时,上海滩云集了大批的学生、工人,还有从各地赶来的文人学者。这些中国知识分子很多都受过鲁迅文章的批评,然而他们无不表示了巨大的悲痛。其间尤数郭沫若最为突出,他一连写出几篇文章,说道:‘我与周先生吵了一辈子架,然而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

?? 这是两位多么伟大的人啊!他们用最伟大的胸怀包容对方。这种包容使他们能够求同存异,冷静地看待对方,欣赏对方高尚的人格,在大方向一致下团结起来。

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依赖“包容”创建起来的和谐的、有机的组织。从最低等的原始生物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任何生物体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成分、不同的元素“包容”而成。生物体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要维持其作为生命的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包容”。如果组成这个生物体的物质成分闹起“分裂”,等待这个生物体的就只有解体和死亡。“包容”是生命的根本机能。

包容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使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团结在你周围。包容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深厚的性情修养,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增进人的相互理解,在人间播撒爱的种子。包容的人有爱,因而也被别人爱;包容的人包纳万物,因而也能拥有万物。

品悟人生

包容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使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团结在你周围,这样,福气就来啦。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个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能避免遭受意外灾祸。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各位功臣翘首以待,总希望能有个好结果,有的已等待不及,早就在那儿争论功劳大小了。刘邦觉得,也该到了封赏之时了。

封赏结果,文臣优于武将。那些功臣多为武将,对此颇为不服,其中尤其对萧何封侯地位最高、食邑最多,最为不满。于是,他们不约而同,找到刘邦对此提出质疑:“臣等披坚执锐,亲临战场,多则百余战,少则数十战,九死一生,才得受赏赐。而萧何并无汗马功劳,徒弄文墨,安坐议论,为何还封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