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155600000009

第9章 做人要有心机(9)

尽管他并未去玻国,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实践中,遇到失言这种情况下,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1.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2.引伸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11.沉默就是最好的反驳方式

沉默是“心机”中的“心机”,更是没有“心机”的“心机”。当你不愿与人交谈,你可以选择沉默;你不懂怎样与人交谈,你也可以选择沉默。

某机关有一个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微微含笑的。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孩子。某日,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贯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哩叭啦一阵,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嘣出一个字:“啊?”最后,好斗的那个主动鸣金收兵,但也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了出来。

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自请他调。

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心机”实在太好了,其实不是这样,而是那位女孩子听力不大好,理解别人的话不至有困难,但总是要慢半拍,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你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你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声,难怪要斗不下去,只好鸣金收兵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事实:“沉默”的力量是何其地大,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不是新鲜事,本就弱肉强食,和平相处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而装聋作哑有时是最厉害的武器。

又聋又哑的人听不懂别人的话,自然也不会加入争斗,别人自然也不会和他们争斗,因为这只是徒劳。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他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罢了,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

不过,要“作哑”不难,要“装聋”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养对他人言语“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要不起来回他一二句是很难的。

学习装聋作哑,可以不战而胜,也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目标,而习惯装聋作哑,也可避免自己去找人麻烦,实在是为人处世的绝妙方法。

12.争辩不能消除错误,只能加深怨恨

谢尔盖维奇曾说过: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事实也是如此,聪明的人决不参与争辩。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一天晚上,美国人戴尔·卡耐基在伦敦得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当时他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经纪。大战期间,史密斯爵士曾任澳大利亚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被派在巴勒斯坦工作。欧战胜利缔结和约后不久,他以30天旅行半个地球的壮举震惊了全世界。没有人完成过这种壮举,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给他5000美元奖金,英国国王授予了他爵位。有一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参加一次为表彰他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戴尔·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并引出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戴尔·卡耐基知道,且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出优越感,戴尔·卡耐基很讨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自信确定如此!

那位先生坐在右首,戴尔·卡耐基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在卡耐基左首,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戴尔·卡耐基和那位先生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戴尔·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路上,戴尔·卡耐基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即使赢了,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他会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

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肯罗以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说了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

拿破仑的家务总管康斯坦在《拿破仑私生活拾遗》曾写到,他常和约瑟芬打台球:“虽然我的技术不错,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

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个教训:让我们的同事、朋友、丈夫、妻子,在琐碎的争论上赢过我们。

争辩不可能消除误会,而只能靠技巧、协调、宽容,以及同情的眼光去看别人的观点。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13.转弯抹角说话,让对方如坠入云里雾里

转弯抹角的语言魅力在于将一些难以言传的情形,巧妙地采用一些与主题毫不相关的话语,最后突然转一个急弯,与主题发生联系以实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这种转弯抹角的说话方式常常让听者如坠入云里雾里,但最后却在明白说话者的意图后哑然失笑。

转弯抹角要取得语言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转的弯与所抹的角和实际情形之间的反差。在这里含有设置悬念的味道,一开始你的话离你所想表达的意思相距十万八千里,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强烈地想知道下文,然后你才转弯抹角地把话题拉近,最后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却往往与对方所期望的情形有非常之大的出入,期望与现实产生冲突,语言的魅力就这样产生了。

希尔先生喜欢吃鱼,而且特别喜欢吃鲜鱼。一天中午,他沿着湖边散步,他想这里一定有好鱼。果然,他看到附近一家餐馆的黑板上写着“供应鲜鱼”。他立刻走进餐厅就坐。一会儿,女招待端上一盘鱼,却是一条煎鱼。

希尔先生仔细观察着盘中的鱼,喃喃自语,却不动手,女招待见了觉得很奇怪,她问道:“先生,还缺什么?要不要盐?”

“谢谢,不用了。”希尔先生说完,又喃喃自语。

“那您为什么不吃呢?”

“你瞧,我现在正处于悲哀之中,”希尔先生说,“我叔父8天前在这儿淹死了,我正在问它是否知道此事。”

“多有趣!”女招待挖苦道,心想这人一定是疯子,因为最近这里根本没淹死人。

“鱼怎么说呢?”她笑着问。

“噢,它告诉我说,8天前我叔父淹死的时候,它不在水里,因为它在厨房已经10天了。”

直到此时,那位如在云里雾里的女招待总算明白了希尔先生的真实意图了,不禁为之哑然失笑。

希尔先生对鱼的新鲜程度有了怀疑,但他并不是直接向女招待说出,因为那样的话可能会招致女招待的否认和回击,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于是,他妙用转弯抹角术,把话题扯远,再一步步回到正题上,以问鱼这样一个荒诞的情景,编造一个其叔父淹死的故事,含蓄委婉,拐弯抹角地表达出了“鱼根本不新鲜”这样一个意思,不仅使人哈哈大笑,也让女招待无法回击。

希尔先生以幽默当武器,含蓄地指出了餐馆所存在的问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学会了这种说话方式不但能帮助你获得他人的好感,不至说话太真得罪别人,有时会更有益于一些问题的解决。

14.不要轻易承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古人为官的一条方圆之道。不是你的专业自然不该你管,你也就不应该管。你不在那个职位,管了也防碍别人,费力不讨好,说白了就是没事惹事。

我们常听到别人漫不经心地说:“有事我负责!”像这种随便把“负责”二字挂在嘴上的人是没有“心机”的人,也是不负责任的人。出了事情,责任谁都能付,但谁也付不起。

责任也是有限度的。不是从一开始就随随便便地表示负责到底才是有责任感,而是负自己该负的责任才对。

“责任感”是一种称赞的话,重点在于后面的“感”字。不是责任,而是感受责任,所以不是只要说愿意负责的话就可以了,而是要亲自感受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一般人往往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光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拍胸脯来表示愿意负责,却没有顾虑到现实的后果。

责任并不似权利义务那么具有强制性,它的道德含意比较强,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约束力。

然而,在与人交往时,彼此会不经意地在对方的身上加诸太多责任。在工作上,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担负一些公事上的责任。有时候当工作没有成绩时,即使并不是自己的过失,仍然得负起连带责任。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随时随地都要负起责任。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我们受到别人的请托,为了达成任务所尽的力就是负责。

与人交往的责任,就是只要彼此尽了力就可以了,大可不必非得要求自己或对方奉献出所有的金钱及时间,不能从别人那里要求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

身为现代人,于公要对公司负责,于私要对家庭负责,如果为了对朋友负责而伤害了其中之一,那就失去了交朋友原来的意义。

做买卖也好,交朋友也好,本来就是以“一诺千金”为彼此的责任,既不需要任何书面保证,也不必找人作保,只要彼此信得过即可。

与人交往时,不要随便地拍胸脯说些不负责的话,而是拿出行动来负责。有“心机”的人向来行在前,言在后。

对于别人的请求,即不能马上答应,也不能马上拒绝。

假如你马上一口拒绝的话,那么,对方极可能就会认为你不肯帮助他,甚至你们的关系因此而僵化,说不定以后你可能有什么事要找到他的话,尽管别人是有能力帮助你的,但对方却记起前“仇”以牙还牙。因此,最好是使对方认为你已尽职尽力地为他服务了。

碰上别人要你帮忙找工作,就不妨这样去做:立即请对方写份简历包括毕业于哪间学校、所学专业、本人志趣和特长、思想表现等交给你。这样别人就亲眼看到了你想帮他忙的事实,造成别人产生可能找对了人的错觉。

同时你可以坦率诚恳地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而为的。明天我马上拿你的简历去找熟人……过几天你再来好吗?”

几天后,你应该抢在人家还没有来之时,去个电话或亲自上门去拜访。“这几天我一直为你的事活动,东门那个单位可能没有什么希望。南门那个单位却说要研究研究。”

再过两三天,你主动找到他:“真对不起,你托的事目前都已落空了,我通过所有我熟识的人,但却……真没办法,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尽管你根本没去找那些熟人,但朋友一定对你感激不尽你也不会被别人误解,没有尽到责任。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生意上,有人求你看能否通过关系为他批点出厂价产品,你最好也立即行动:“好吧,我会尽力去帮助你的。”即刻询问对方要什么型号,大概要批多少等等。接着按上述步骤,几天后不要等对方走上门你就应该向对方解释,说自己已找过领导,头头很难说话,或者说所有产品别人已全批走了,只能等今后有机会再说。

有人想趁你出差的机会,托你为他购某种型号的产品。请你不要马上拒绝对方的要求,应该马上接受对方所给予的用于购买商品的金钱,并坦率表明一定帮他找找,若有的话定帮买回来。然后,在出差地点再给对方去个电话或电报,说你走完了几家大商场都没有发现那种型号的产品等。

要想方圆做人,必须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些无本万利的人情债,这也是有“心机”的人的常用伏笔。

但这种方法不宜常用,只能偶尔为之作为应急之法。经常为之,定会露出破绽,遭人指责。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们常常听见某甲埋怨某乙,说:“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

事实上,某乙虽然可能答应过某甲,但那不过是某乙怕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往后他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办到了,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实在强人所难。但是某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吗?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某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田地,已经没人注意当初他的一切了。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能自拔的错误。”承诺就是要揽责任,如果你做不到,尤其是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只会令你失信于人,形象大大受损。

帮助别人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量力而行。不看清自己的实力,什么事都说“我能行”与一个莽汉没有什么区别。你要为你所说出的话负责,就必须“三思而后言”。

15.莫让他人相形见绌

说话若想不得罪别人,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在失意人面前谈得意之事,虽然这可以满足你一时的成就感,却可能让别人记恨和嫉妒一辈子,莫让他人相形见绌,是一个有“心机”之人拥有好口才和好人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