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155600000049

第49章 做事要有心计(15)

成大事者的组织指挥能力,主要表现在用人授权和遥控指挥两个方面。一个领导者,能够合理地使用手下的人才,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变成自己的手的延伸、脚的延伸、腿的延伸、耳的延伸,甚至是大脑的延伸,那么这个领导者一定会成为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优秀的领导人才。成大事者,不仅要放手让手下的各类人才去工作,物尽其用,各尽其职,而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他们的行为方向、行为方式和行为效果实行有效的“遥控”,必要时还可以随时将他们“收回来”。那么,这个领导者一定会成为一个牢牢控制、支配和驾驭全局的核心人物,在上级领导者和群众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在本地区、本单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附力的“内核”。

11.拖延害死人

假使你有拖延寡断的做事习惯,你应该立刻奋起击败这种恶魔,因为它是破坏你各种进取的机会。

一个人易犯的大错,就是怕犯错。犹豫不决是避免责任与犯错的一种“方法”,它有一个谬误的前提:不做决定,不会犯错。希望做到至善至美的人,特别惧怕犯错;他从没犯过错,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完善,如果他对不起这幅完善的图像,强劲的自我就会被击得粉碎,因此,他认为作决定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这种人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尽量不要做太多的决定,而且尽量拖延决定。另一个方法是:找一个现成的代罪羔羊。使用第二种方法的人会仓促地作决定,但他所做的决定大都不成熟,而且一定半途而废。这种人所做的决定不会给他带来困扰,因为他是完美的,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出纰漏,因此,何必考虑事实与结果?只要自己相信那是别人的错。要是他的决定出了错,反正他还是同样能保有他原来的假想。

显而易见,这两类型的人都错了,第一类型的人根本做不了事情,因为他一点也没有行动。第二类型的人时常在冲动与考虑欠周的行动之间自寻麻烦,总而言之,采用“犹豫不决”的方法是毁灭你内心自我的原凶。

一份分析2500名尝到败绩的男女的报告显示了,迟疑不决几乎高居31种失败原因的榜首。

决心的反面即是拖延,拖延是每一个人必须切实地征服的公敌。

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做好准备,可以开始将书中描述的原理定则付诸行动,于是你就有机会考验一下自己快速下达坚定不移决心的能力。

一份分析数百名百万富翁的报告显示,这其中每一个人都有迅速下定决心的习惯,而且改变初衷的时候会慢慢来。累积财富失败的人则毫无例外,遇事迟疑不决、犹豫再三,就算是终于下了决心,也是推三阻四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脆利落,而且又习惯朝令夕改,一日数变。

该做决定的时候怎么办?要决定的事,简单的如今天该穿什么衣服,到哪儿吃午饭。慎重的,譬如要不要辞职等,你是不是既做决定,就按部就班接着下去?还是过分担忧会有什么后果?

由于恐惧自主,恐惧批评,恐惧改变,迟迟不能决定,而愈是犹豫就愈恐惧。人产生犹豫的缘故十之八九是因为有某种恐惧感。

为了怕别人笑,最最单纯的事也可以反复思索数小时。能买那条红缎的床罩吗?下班后要不要去喝一杯?请人家吃饭该做牛肉还是茄子?要是做了牛肉,绝不会说我小气。茄子好像太小家子气,而且……

再者是恐惧别人把你定型为某一类的人。这种情形大致算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恐惧:自以为决定做一件事就表示其他的事你都不能做,一辈子只限于一个范围之内。例如,体育好的头脑就不行;只可能语文好或数学好,不可能两者都好;或不可能同时喜欢古典音乐和摇滚乐。

头脑好才气的人多半有这种困扰。如有位书读得不错的女孩,不知道该学医还是学声乐,为了考虑好,就暂时做些杂工作,一做就是五年,仍决定不了。最后是读了医,但是,白白浪费了五年时间,如果读医或学声乐,都该有点成绩了。

恐惧、后悔、效率差都和缺乏决断力有连带关系。先耗了时间和精神去想该不该去这么做,又要耗时间和精神去想要不要那样做。心情整日被这些事压得沉重了,人也变得郁闷无趣。可能因为拿不定主意而爱听别人的意见,依赖别人,久而久之,觉得别人都在找你的别扭,随时等着挑你的毛病,以至于仇视他人。

你也许听说过那匹可怜的毛驴的故事:

一匹毛驴幸运地得到了两堆草料,然而幸运却毁了这可怜的家伙,它站在两堆草料中间,犹豫着不知先吃哪一堆才好,就这样,守着近在嘴边的食物,这匹毛驴活活饿死了。

世间最可怜的,是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经常彷徨歧路,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没有主意,不能抉择,依赖别人的人。这种主意不定,自信不坚的人,难于得到别人的信任。

有些人简直是无可救药的狐疑寡断。他们不敢决定各种事件,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决定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有些人本领不差,人格也好,但因为寡断,他们的一生就给糟蹋了。

决断敏捷的人,即使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对事业的推动作用,总比那些胆小狐疑不敢冒险的人敏捷得多。站在河边,呆着不动的人,永远不会渡过河去。

假使你有寡断的倾向或习惯,你应该立刻奋起击败这种恶魔,因为它足以破坏你各种进取的机会。

在你决定某一件事情以前,你应该对各方面情况有所了解,你应该运用全部的常识与理智,郑重考虑,一经决定以后,就不要轻易反悔。

练习敏捷、坚毅的决断,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受益无穷。那时,你不但对自己有自信,而且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主意不定,对于一个人品格的锻炼,是致命的打击。有这种弱点的人,从来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弱点,可以破坏一个人对自己的信赖,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有害于他的精神能力。

要成就事业,必须学会成竹在胸,使你的正确决断,坚定、稳固得像山岳一样。情感意气的波浪不能震荡它,别人的反对意见以及种种外界的侵袭,都不能打动它。

敏捷、坚毅、决断的力量,是一切力量中的力量。假使你一生没有养成敏捷坚毅的决断的能力,那你的一生,将如一叶漂荡海中的孤舟。你的生命之舟,将永远漂泊,永远不能靠岸。你的生命之舟,将时时刻刻,都在暴风猛浪的袭击中。

决心的价值取决于下定决心所需的勇气,奠下文明根基的重大决策,往往要背负着生死存亡的风险,才作得成最后的决定。

林肯决心发表其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赋予美国黑人自由。在发表之初,林肯完全了解,此举将使得成千上万原先支持他的朋友和政界人士转而反对他。

苏格拉底宁可喝下毒药,也不愿意调整个人信念,正是凭借勇气所下的决心。此举使时代推进了1000年,赋予当时的人那时还未有的思想自由权和发言自由权。

你在搜寻方法窍门的时候,不要去找奇迹,因为奇迹是你找不到的,你只会找到永恒的自然法则。有勇气信心运用这些法则的人,都可以寻获这些定理定律。这些法则可以带给一个国家自由,也可用以累积财富。

能迅速下达坚定决心的人知所取舍,取得所需也往往如探囊取物。各社会阶层、各行各业的领袖下起决心来,都既坚定又迅速。惟其如此,他们才会成为领导人。

一个人往往在年纪还轻的时候,就养成了迟疑不决的习惯。一路从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缺乏确切目标的恶习已渐积重难返。

拿不定主意的习惯会跟着在校的学生走入他日后选择的职业里,那是说,如果他终于真的选定了入哪一行的话。一般而言,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会去找谋得到的任何一份差事做,因为他已习惯于迟疑不决。如今有98%的人之所以做受薪阶级的工作,是因为他们缺乏谋划明确职务的坚定决心,也缺乏选择雇主的知识。

拿定主意始终需要勇气,有时需要的勇气极大。有时甚至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下了注。下定决心要争取到一份工作的人不会在这样的抉择里赌上性命;要求人生付出所求代价时,也不必拼上自己的生命;下的赌注是个人经济上的自由。

(第六章)丢卒保车,丢掉小利为大利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做事有“心计”,就是告诫我们做事要善于计谋,面对两利相权时,懂得舍卒保车,敢于放弃小利,目的是为大利着想。小利益小包袱不丢,就会因小失大,把事情搞砸,粉碎自己。

1.该丢弃时就丢弃

丢掉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留出更多的空间去容纳更有用的东西,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做事有“心计”就是要你随时清扫心灵,该丢弃的就丢弃,不让心灵背负太重的负担。这样才能轻松赶路,快乐做事。

你一定有过年关前大扫除的经验,当你一箱又一箱的打包,你是不是很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很懊恼,埋怨自己为何没能在事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光是为了清理这些箱子,压得你连背脊都直不起来!

人生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做事的过程中,每个人不都是不断地在累积经验和知识?这其中也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在这些累积的过程当中,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以致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在限期内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因为积压过多的资金而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种释放。

其实,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弃该丢弃的,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仍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为负担,会拖拽你向前的脚步。

多年来,朱怡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个礼拜六早上,利用别人不上班的时间,把自己的办公室彻底清理干净,连一张纸都不留。平常下班回到家后,她也会在梳妆台前花一点时间,反省一天中发生的事,顺便计划明天该做的事。

朱怡很喜欢这种“向过去说拜拜”的清扫方式,把从前的自己做一个了结,然后,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朱怡自行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是维持高增长。通常,人一旦站在高峰,总是很容易得意忘形。朱怡不是,她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往前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她知道,有一天假使荣景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消。

几年前,朱怡有过一次深刻的搬家经验。由这次搬家,她真正体验出入要随时懂得“舍”。譬如,有些当初爱不释手的摆饰,等换了新房子之后,却和新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变成最碍眼的累赘,连味道、风格通通都走样了!

这个体验让朱怡产生很大的警惕:原来,人是会变的。以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保证自己会珍爱一辈子,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味、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

朱怡常常被人问及:“你事业做得那么好,如果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你要选择哪一样?”她总是毫不考虑地回答:“除了家庭以外,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对朱怡而言,“回家”就是最适合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场所。她很反对一些人,下了班之后到处找乐子,找地方狂欢,好像非得把所有的精力耗尽才罢休。她很怀疑,这样的人没有足够的休息,疲累没有得到充分的纾解,将如何面对明天?

外人看朱怡,生活井然有序,而且总是神清气爽。她说,这得归功于自己每天勤于做“内在清扫”,所以,已经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烦恼的事了!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那些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拣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是最后一次的清扫。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至少在目前,你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

2.宁吃眼前亏:舍小利为大谋

有人做事老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结果反而是失去了永远的利益,做事有“心计”的人宁吃眼前亏,因为他们知道这会换来人生的大胜利。

古时有一老翁,姓塞。由于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塞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塞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塞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塞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骑新来的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塞翁不要太难过,塞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塞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基于这种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很坏的“吃亏”,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生活中此类事常见,如果你是个做事有“心计”的人一定要懂得该忍就忍,有时看似吃亏的事反而是获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资本。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每位顾客,于是他当即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这一下,霍金士面对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了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霍金士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

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霍金士一举登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