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155600000048

第48章 做事要有心计(14)

有一种“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也是优哉游哉的处世信条,但就其内涵,远非字面那么浅显。所谓“无为”并不是单纯的“不为”,而是“阴谋诡计”之极为,它无时不在宁静的外表下进行频繁的权谋术数的操作。

打个比方,一个车轮,以无限的速度旋转,似乎就看不到它在旋转了,抑或看到的是倒转,“无为”就是这种状态,“无为”才能“无不为”。因此,做事要有“心计”,要快速决断,不要犹豫、踟蹰,当断则断是做事成功的大智慧。

7.先发制人,以快打慢多胜算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说当机会来临时要把握住,一旦错过便是永远。尽管有些机会来临时会是那样不起眼,但对于一个有“心计”的人来说就足够了。

佐佐木基田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在一个酒吧打短工时,遇到一位中东来的游客,二人说话很投机,于是游客慷慨地送给他一只很有特色的奇妙的打火机。

这只打火机妙就妙在:每当打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随之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便消失。

佐佐木反复摆弄、玩味,觉得十分美妙,新奇。于是他向游客阿拉罕打听这种打火机是哪里生产的,阿拉罕回答他是在法国买的。

佐佐木灵机一动,心想要是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欢迎,肯定还能赚一大笔钱。他一面想,一面就行动起来。他想办法找到法国打火机制造商地址,写信给他,十分恳切地要求代理这种产品。最后他花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

当佐佐木“搞定”打火机代理权时,日本也有几个商人想获取法国打火机的代理权,结果让名不见经传的佐佐木捷足先登取得了。若佐佐木没有“先发制人”,他很可能竞争不过其他有代理商品经验的商人。在推销打火机的过程中,佐佐木不停地想想这,想想那,受这种神奇打火机的启迪,他的灵感再次触动,想到了成人玩具,于是下决心发展成人玩具事业。

他从探究法国打火机的诀窍入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并由打火机推及到水杯等,设计制造了能够显示漂亮画面的水杯产品,大受日本人欢迎。

他造出的这种水杯,盛满一杯水时便出现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水位的不同,画面也发生变化。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谈,简直是一种享受,于是都对这种杯子爱不释手。

佐佐木积累资金后开办了一个成人玩具厂,专制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锁匙扣、皮带扣等带有奇妙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市面上不是没有,但佐佐木总是先人一步,在某项功能或某种款式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有,总之,要弄得有别于他人。他凭着才气和灵活的头脑,赤手空拳闯天下,终于由一个穷书生变成了腰缠百万贯的富翁。

奇妙的打火机引导着佐佐木走上了神奇的发家之路。

“先发制人”是指比对方抢先一步,也就是“快打慢”的手段。以快打慢就像佐佐木一样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实现事业腾飞。

8.抢先一步,先下手为强

这个世界上永恒的只有时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的实质就是时间的竞争。如果你能抢先一步那么你就是强者了。

2002年9月底,正在联邦德国考察的天津市技术改造办公室的同志从一位来访的德国朋友那里得知,有家“能达普”摩托车厂倒闭了。我方立即向该厂表示:我们准备买下这个厂,但需回国后研究确定,一周之内,必有回言。与此同时,印度、伊朗等几个国家的商人也准备购买该厂。

回国后,天津市政府领导拍板决定全部购买“能达普”厂的设备和技术,并立即通知德方。随即组成专家团,准备赴德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商谈购买事宜。就在这时,联系人从联邦德国发来急电:伊朗人抢先一步,已签署了购买“能达普”的合同,合同上规定付款期限为10月24日,如果24日下午3时,伊朗汇款不到,合同便告失效。

事情有点猝不及防。天津市领导分析了整个情况后认为,国际贸易竞争中也存在偶然因素,虽然伊朗商人在签定合同方面抢先,但能否付款尚属悬案。如果伊朗方面逾期付款,我方还有争取主动的机会。10月22日上午10时,天津市作出决定,立即派团出国,从伊朗人手中抢回这条生产线。代表团用了11个小时办完了要办15天的出国手续,10月23日,飞到了慕尼黑。他们立即与德方联系。10月24日下午3时,当打听到伊朗方面款项尚未到的消息时,中国代表成员立即奔赴“能达普”摩托车厂。中国人的突然出现,德方人员甚感吃惊。慕尼黑市债权委员会主管倒闭企业事务的米勒先生面带笑容地接待了中国代表团。他说:“伊朗商人因来不及筹款已提出延期合同的要求。如果你们要购买,请现在就谈判签订合同。”原来,债权委员会已规定,“能达普”的财产必须于10月30日前出售完毕,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如果逾期,将被迫拍卖,就是把全部固定资产拆散零卖,不仅使厂方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这个有67年历史的、生产名牌产品的厂化为乌有。我方意识到对方急于出卖的迫切心理,但又不能干闭着眼睛买外国设备的蠢事。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涉,终于达成了中国专家先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后再谈判的协议。

25日早晨,中国专家来到“能达普”厂,对全厂的设备、机械性能、工艺流程进行全面考察,最终结论是:该厂设备先进,买下全部设备非常合算。25日下午2时整,合同谈判在中国专家驻地正式举行。经过紧张的讨价还价,在次日凌晨签订了合同。天津专家团以1600万马克(合500多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能达普”厂的2229台设备和全套技术软件。后来得知,这个价格比伊朗商人所要支付的价格低200万马克,比另一些竞争对手准备支付的价格低500万马克。

做事就是这样,如果你不下手,别人就会抢先一步,想把事情做好,就得多想点“心计”,先下手为强,把办事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9.做就要做好,做就要做快

办事讲究效率是做事的一个基本原则,作风拖沓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疑是葬送前程最好的毒药,因为拖沓的人永远只会落在别人后面。甘为人后又岂能跑在别人的前头?办事讲究效率,头等大事要优先照顾好,这样的做事方法才能让你在竞争中轻松胜出。

美国的成功学者格雷曾写过《成功的公分母》一书,他一生探索所有成功者共享的分母。他发现这个分母不是勤奋地工作、好运气或精明的人际关系——虽然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是一个似乎超过所有其他因素的因素——把首要的事放在首位。

1.设定事情的优先顺序

时间管理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去设定事情的优先顺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重要而且紧急的工作是指事情的重要性高,而且需要立即的行动。此类事情带给人们较高的压力。比如老板紧急交办的工作、重要客户来访、家人临时生病住院、不擅长的必修科目隔天要期末考试等。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对个人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可能是许久的盼望或长远的目标。通常这类事情挑战性高,困难度也高。最常见的例如参加明年的重要考试、年底的婚礼、下星期应聘工作面试等。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本身重要性不高,但因为时间的压力,需要赶快采取行动,例如接电话、换尿布、煮饭、处理邮件等。

不紧急而且不重要的事情,本身没有迫切完成的压力,而且重要性不高,例如打电话和老同学闲聊、唱卡拉OK、逛街、看电视、写问候信等。

基本上,我们可以先记录每周的时间流水账,然后将每周的事情依重要性与急迫性分为上列四种类型。设定事情的优先顺序很简单,重要的是要克服这种一般人常有的心理倾向:逃避压力,想要处理那些容易、快速完成的事情。

2.充分利用最显效率的时间

办事不讲效率,有时甚至不如走时不准的钟表。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干事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何时办事最有效率?各人不同,需要自己摸索。

大部分的人在工作接近结束时,效率都会提高。因为“快结束了”这种心理上的安定感,对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影响,心理学上称为“周末效果”。另外在一星期当中,大多是在等到星期五,一度低落的工作效率,才会涨高。这也是“周末效果”。

日本成功学大师多湖辉指出:“周一病”,“蓝色日子”,是因为周日刚休息后,有种乏力的感觉;再加上“今天开始,又要工作一星期”的压力,通常周一工作效率都不高。到了星期二这种心情会消失,再度精力充沛。星期三、四后,工作效率又逐渐降低。但是,到了星期五就会觉得“这个星期快结束了,可以休息”,这种“结束效应”可使工作效率上升。这就是多湖辉所说的“周末效果”,人们应该善加利用。

要使一个星期的工作维持一定水准,就要安排擅长的工作于周一开始去做;不擅长或太过厌恶的工作,则安排在周末做,我本身也常如此安排。

周末做些厌恶、不擅长的事,即使工作不顺利,也会认为反正明天休息,可以再做。心情也就平静下来,反而做得更好。因为阻碍工作效率的元凶之一,就是“焦躁”。因此,应多加利用“周末效果”。

一般人都有自己情况最佳的时段。例如:早上到中午的“早晨型”;午后才有精神的“白昼型”;等别人都睡了才起来的“夜猫型”等各类型。但一般人都是上午精神较好,下午两点最差的“早晨型”。

能够知道自己情况最好的时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很有效。例如:有人找你做棘手的事情,前一天晚上先提早入睡,天一亮就开始工作,结果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顺利。如果坚持工作、功课应在白天进行,晚上要轻松地睡觉,这种机械化的方式,很难提高效率,徒然浪费时间而已。

当然,有些人因身体或精神上的特殊情形,可能要到午后才有精神,所以自己要找出情况最好的时段——在这时段内做些棘手的工作,工作起来,困难的事也变得不难。所以要突破机械化的工作方式,而在你自己情况最好的时段内去试试看。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消极情绪苦恼自己。“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只有以积极态度投身于工作学习中,才能给我们以欢乐和激情。

10.敢于在关键时刻拍板拿主意

凡是成大事者,都会碰到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候,不能退缩,不能无主见,而是要敢于拍板拿主意,表现出非凡的盘算和决策能力。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的这番话,正是说的成大事者的“拿主意”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

古今中外杰出领导者大凡都是战略家,都是成大事者,他们具有战略头脑,即具有开阔的视野,统筹全局的能力,成大事者,只有具有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才能从客观上把握事物发展的态势和规律,做出正确的盘算。

从历史上来看,凡是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战略问题。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相,与他共图大业,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说:“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将军岂有意乎?”随后,诸葛亮帮助刘备制定了夺取荆州地盘,巩固势力,再联吴攻魏的战略计划,这是诸葛亮根据天下的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和制定的正确计划,充分显示诸葛亮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成大事者需要站得高,望得远,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的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预见它的发展趋势,而且事物是多变的,要根据其时间,地点不同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差异来做出战略盘算。这就需要有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诸葛亮、萧何正是由于拥有这样的战略头脑而成为杰出的成大事者。

2.多谋善断的盘算能力

盘算者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修养,为了提高盘算水平,他要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要有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和管理学知识,还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如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

二是需要有风险盘算的精神。客观情况,往往是纷繁复杂的,有一些情况是不可能让人事先做出百分之百正确判断的。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常常遇到的是一些不确定型、风险型的盘算,这就要求领导者有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的精神,不能追求四平八稳,因循守旧。

三是要有当机立断的盘算魄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盘算是不能一拖再拖的,他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地点内完成。否则,正确的盘算一旦过了时间就会成为错误的方案。

3.善于慧眼识英才

在商品经济盛行的今天,“知识就是金钱”的观念已深人人心,而拥有知识的人才自然也就成了无价之宝,因此成大事者一定要有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思想,要有尊重人才的习惯。同时,各级领导者能够慧眼识英才,才能使自己得到精兵强将,对自己的工作大有益处。中国有句俗语,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凡成就事业的人,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的配合与帮助,一起努力,光靠一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发现和培养人才,还要注意不能求全责备,不因小缺点而忽视了其他的才华智慧。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总统林肯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只看他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并不计较他那嗜酒贪杯的毛病。“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是识别人才的重要原则,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始终恪守任人惟贤的标准。

4.“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能力

成大事者还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组织指挥能力,所谓组织指挥能力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被管理的客体实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管理”,即熟悉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如集权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系统结构等,并善于运用组织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达到动态上的综合平衡,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二是“控制”,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使被管理的客体(人、事、物)按照领导者的意图,能依照既定的方向运动前进,并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