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2155400000008

第8章 从虚邪贼风说起

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是繁多复杂的,不言而喻,其中当然亦包括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风在内;而这里说的所谓“虚邪贼风”,就不是指一般正常的风而言,是指:一切反常的气候及外在的致病因素。古学者高士宗对何谓“虚邪贼风”,作了这样高度的概括解释:“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这里说的所谓“四时”,就是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此,《礼记·孔子闲居》里作了历史反映性的记载:“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因为“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其“四时”,因反常的气候,不正的邪气,而乘人体之虚入侵,故称“虚邪”。中医学上的“六滛”之害,其特征:亦常常是不正之气,不知不觉中偷袭人体,故被称为“贼风”。唐医学家,王冰对何谓“虚邪贼风”亦作了高度概括的解释:“邪乘虚入,是为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

其实《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里,其内容指出:古代,凡是比较懂得或者说凡是深懂养生之道的人,他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教导人们或者引导一般普通人的时候,总是要说到:凡是四时出现其气候不正之气的时候,应该十分注意和讲究要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并且还谈到:怎样才能使身体好,健康,使其疾病就无从发生的有关方面的内容。例如: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谁也离不开心情、杂念、顺畅和精神等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不论是谁,如果对心情、杂念、顺畅和精神等,能够处理得恰到好处,他就能够会使自己身体好,健康,使其疾病就会无从发生。那么,将心情、杂念、顺畅和精神,能够处理得好——恰到好处,有何标准呢?按照《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里,说的内容意思,就是说: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若想身体好,健康,一定需要注意和讲究其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注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顺畅,使精神守持于内(注:不外泄),这样,就会使其疾病无从发生。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若想身体好,身体健康,使其疾病就无从发生,除了要做到像上面所说的那些而外,还有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的一些情形或曰问题,都需要恰到好处,处理得好才行!例如:生活中的心志、欲望、情绪、劳作以及食物、穿衣服、风俗习尚、社会地位的高低等等,都要处理得好才行!那么,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够算是处理得较好呢?有什么标准呢?按照《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里,归纳概括出的经验来说,就是叫做: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不论春夏秋冬,其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其真气(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顺畅,使其精神守持于内,不致于外泄;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点,形体或曰身体其劳作而不会使其疲倦,真气(指人体所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因而在周身上调顺;还有就是日常生活中,无论吃什么东西,则都能够觉得美味香甜;穿衣服,不论穿什么,都感到满意舒服,社会地位亦不论高低,生活朴实无华,不论什么嗜欲,都不吸引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亦都不能动感乱了他的心志,等等。所以说,不论谁,如果能够做到上述这些要求,可以说是相当符合养生之道。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自然会是年龄上百岁或者超过百岁,他的动作亦不会明显衰老;并且正因为能够掌握养生之道的方法或曰其基本原理,所以身体或曰其形体及其精神,则不会被内外邪气的干扰人侵袭、危害。

总之。上述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