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21492100000043

第43章 用间篇(1)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①,日费千金;内外骚动②,怠于道路,不得操事③者,七十万家④。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⑤,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⑥于事,不可验于度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⑧、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⑨、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⑩,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注解】

①奉:同“俸”,俸禄,这里包括国家进行战争时的各项开支。

②内外骚动:全国上下都受到牵动。内外,里里外外。骚动,骚动不安。

③操事:操作农事。

④七十万家:指出兵打仗会使得大量的民众承受繁重的徭役、赋税,因此不能正常地从事劳动。

⑤非民之将也:参考《竹简本·用间篇》,意思为“不是军队的好将领”。后续版本作“非人之将”之说,是避讳唐王李世民之“民”字。

⑥象:相似,这里是推测的意思。

⑦不可验于度:不可用占卜日月星辰运行位置的方法来检验获得的敌情。度,度数、位置。⑧因间:用乡里乡亲来做间谍,获取情报。

⑨死间:传递假情报从而使敌人信以为真,这样虽然可以使敌人上当受骗,但是敌人有时候会因知晓受骗而处死我军的间谍,所以称此间谍为“死间”。

⑩神纪:神秘莫测之道。纪,道、纲纪。

诳(kuánɡ):诳骗的话。

莫亲于间:没有比间谍更亲密的。亲,亲近、亲密。间,间谍。

守将:主将。

左右:主将的亲信。

谒者: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

门者:负责守门的卫兵。

舍人:室内负责勤务的人员。

伊挚在夏:伊挚,即伊尹。传说此人为奴隶出身,很有智慧,非常了解夏朝的情况。商汤起用他为相,消灭了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桀,结束了夏朝,创建了商朝。

吕牙:即吕尚,又名姜尚,字子牙。他了解商朝的情况,周文王以他为军师,后来辅佐周武王消灭了商朝的末代帝王纣,建立了西周。

恃:依靠、凭借。

【译文】

孙武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需要花费数目巨大的资财。全国上下也因战争而动乱不安,百姓疲于奔命、不能正常从事农业生产就有七十万家之众。敌我两军相持数年,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取得胜利。所以,那些吝惜钱财,不肯通过用间谍来了解敌情的将帅,实在是没有仁爱之心到了极点。这样的将帅,不是军队的好将帅,不是国君的好助手,也不配做胜利的主宰者。

因此,英明的国君和优秀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取得的成功超过一般人,就在于用兵之前便掌握和了解了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绝不能用迷信的方法来求助于鬼神,也不能用某些事件现象的类比推测,更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位置的办法去验证,而只能从那些真正了解敌情的人那里获得。

间谍的运用方式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五种方式可以同时运用,这样敌人便不能知道我国用间谍的手段和途径,才能使敌人感到神秘莫测,这自然成为贤明君主克敌制胜的法宝。

所谓“因间”,是利用敌国居民中的一般人做间谍;“内间”,是利用敌方的官员做我方的间谍;“反间”,是利用敌人的间谍来为我们做间谍工作;“死间”,是制造假情报通过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传给敌方间谍,使敌军受骗;“生间”,是指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谍。

所以,对于统领三军、用兵打仗的国君和主帅来说,全军上下没有比间谍更为亲近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交待处理的事情没有比间谍更机密的。不是睿智聪明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用心精打细算的人,不能获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啊!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使用间谍。如果间谍工作尚未开展就泄露了用间的消息,那么,间谍和告密者都应该处死。

对那些我军想要攻击的地方,想要攻打的城堡,以及准备刺杀的敌方官员,都应该事先了解敌方的守将及其左右亲信、传达通报的官员和把守门户的小吏以及军营中近身侍卫官员等人的姓名。对于这些情况,我方的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

必须查出来侦察我方情况的敌方间谍,用优厚待遇和金钱收买他们,对他们进行引诱开导,然后交给他们任务,放他们回去,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成为反间,为我所用了。有了反间提供的情报,就可培植、利用乡间和内间了。根据反间提供的情报和死间传播的假情报,就可以通过反间而告知敌人;也是因为有了反间提供的真实情况,我方的生间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回来汇报敌情。对于五种间谍的情况,君主必须清楚地知道并应该懂得,其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反间”,所以,对反间的赏赐待遇不能不是最优厚的。

从前,殷商的兴起得力于曾经在夏朝为官的伊尹;西周的兴起得力于重用了解商朝内情的姜尚为臣。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良的将帅,都能使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间谍,一定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这是用兵作战的要诀,整个军队都要依据间谍提供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

【浅析】

《用间篇》是《孙子兵法》的最后一篇,主要论述在战争活动中使用间谍以侦知、掌握敌情的重要性,以及间谍的各类划分、基本特点、使用方式等。凝聚了孙武对前人丰富用间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中国古代用间思想体系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

《孙子兵法》十三篇中贯穿着这么一条思想主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间篇》通过论述在战争中如何使用间谍以及使用间谍的重要性,体现了“知彼”的一面。通过对敌情的掌握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

孙武开篇便提出用间的重要性:“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聪明的君主、优秀的将帅取得不凡的战绩,这是由于事先完全知道敌军情况的缘故。

接着,孙武指出对敌情的掌握不是祈求于鬼神,也不是从表象来推测实质,不是从日月星辰的变化运行来推测,而是取决于人——间谍。同时孙武归纳出用间的五种方式:“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如果巧妙地运用这五种间术,就会使敌人无法洞悉其中的奥秘,从而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

孙武强调指出,在“五间”中,“反间”尤为重要,因为“反间”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这样既可以获取信息,又可以避免己方受损。

本篇的要点在于:“微”。即没有哪个地方不用到间谍,没有哪个间谍不是微妙的。在商业竞争中,间谍也同样发挥着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也鉴于此,《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法律明令禁止窃取其他公司的商业机密,而必须通过很多合法的、巧妙的途径获取各种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