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21492100000023

第23章 作战篇(1)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①,革车②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③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④,胶漆之材⑤,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⑥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胃矢弩,戟矛橹⑦,丘牛⑧大车⑨,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秆⑩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解】

①驷:以四匹马驾驭的轻型战车。

②革车:重车、辎车,用来运载军粮器械。

③馈:运送。

④用:开支。

⑤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的保养维修所必需的胶和漆。这里泛指制造与维修弓矢等作战器械的物资。

⑥暴师:军队长期在外。暴,同“曝”,暴晒、露之义。

⑦甲胃矢弩,戟楯矛橹:楯通“盾”。甲,用来保护躯干的装备。胄,用来保护头颅的装备。盾、橹,用来遮蔽身体,特别是石头、弓弩的攻击。矛橹,《十一家注》本作“蔽橹”。甲、胄、盾、橹都是防护性的装备;矢、弩、戟、矛都是杀伤性的武器。

⑧丘牛:从兵役中征集来的牛。

⑨大车:主要运载辎重的牛车。

⑩秆:,同“萁”。秆,禾。这里泛指牛马等牲畜的饲料。

石(dàn):古代的容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生民:指一般的民众。

司命:宿命,此处引申为命运的主宰。

【译文】

孙武说:用兵作战,需要的物资准备有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还要越境千里来运送粮食。这样,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费用,用于作战器械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盔甲的支出等,每天都要耗费数目庞大的资金,只有准备好这些,才能让十万大军启程。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速胜,如果拖得太久就会使军队疲惫,丧失锐气。一旦攻城,兵力就会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必然导致国家财物不足。如果军队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就会趁机起兵进攻。那样的话,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国家的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计谋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持久对国家有利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不利方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从国内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粮草则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为军队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而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临近军队驻地的地区,物价也必然高涨,物价的高涨就使百姓的钱财耗尽,百姓钱财耗尽就必然导致加重赋役。人力耗尽、国家财力枯竭,中原就会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也将损耗掉十分之七,国家的财产也会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运载辎重的牛车等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帅务求从敌国取得粮食供应,从敌国得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从敌国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

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要激励部队的士气;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奖赏士卒。因此,在车战中,凡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要奖赏最先夺取战车的人,并且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把缴获来的战车编入我方的车队。对待俘虏要优待并保证供给,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而使自己强大的方法。

所以,用兵作战最重要的是速战速决,最不宜的是持久作战。

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者。

【浅析】

本篇名为作战,主要从战略的角度讲述作战时合理运用后勤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方针。

首先,孙武分析了在出兵前应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他认为对敌用兵,不宜打持久战,应当速战速决。并由此他提出“兵贵胜,不贵久”的观点。这主要是针对军队后勤供给和保障系统而言的。因为,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止是交战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还依赖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必然造成国家财力枯竭,长期消耗,战争必败无疑。

其次,孙武还注意到了运输的问题。在外作战,补给必不可少,可是从本国运输粮草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他又提出了“因粮于敌”的主张。即利用敌国的粮草满足己方的需求,不但削弱了敌方的力量,也大大减轻了本国人民的负担。将“智将务食于敌”的道理推而广之,又得出“以战养战”、“就地取材”的计谋。孙武还提出了“胜敌而益强”的作战指导原则,如何激发士气、强大我方势力、优待俘虏等思想方针至今都被广泛采用。

孙武的这些优秀作战思想已经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且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十分高明而具有指导意义的。

【案例】

蒙牛集团的“胜敌益强”

《孙子兵法》云:“胜敌而益强。”真正的力量对抗过程中是要大量的消耗的。但是聪明的战略家会思考自己的力量如何在对抗过程中越变越强,这就是“胜敌益强”。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和思想,就需要做好良好的战术准备,懂得适时的“借力”。所谓的“借力”,就是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强化自己,更多的是借助对方的力,间接地消弱对方,打击对方,并最终战胜对方。

有效的项目管理,不需要在实施中随便增加人手,也不需要中途增加预算,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甚至竞争对手成果,项目就足够执行下去。公司效益不佳是因为项目实施大包大揽,任何环节都追求自行设计,从而项目人员过度冗余,成本过高导致的。战线过长的项目更容易耗费资源,超标的资源耗费加剧了公司资金链吃紧,资金链吃紧导致公司急功近利,只关注眼前利益。执行无效,财力紧张,公司缺乏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员工的精力百分之七十花在眼前的紧急“救火”上,公司被项目搅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队伍建设,技术储备,规则制定,针对长期的技术储备百分之六十都变得没有价值。

所以,聪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市场资源,充分依赖产业链生存,对于市场已经出现的同类产品,不投入精力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研发,将公司力量用在最有效的地方,利用一次市场已有的资源,相当于自己开发二十次资源。

现今,蒙牛的风头胜过伊利,整个过程上演的“不问出处”、“以退为进”、“知己知彼”、“出奇制胜”、“巧借东风”,无不体现着孙子兵法的精华。

郑俊怀等6位伊利高管被检察机关带走的6天前,他和昔日的老下属——蒙牛总裁牛根生曾不期而遇,据说牛根生对郑俊怀态度很是恭敬。2005年1月4日,伊利股份发出公告,公司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5名高管,涉嫌挪用公款罪已正式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逮捕。8天之后的1月12日,牛根生的“老牛基金会”正式创立,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

曾几何时,郑俊怀和牛根生这一对一起打拼的亲密战友,却因某种个性而反目,郑俊怀对牛根生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牛根生被“扫地出门”之后却自立门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硬是打造了一个敢和伊利老大哥叫板的蒙牛;近年来其风头更是胜过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