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21492100000022

第22章 始计篇(2)

吴太子友得知越军乘虚出击吴国,急忙率兵到泓上阻止越军的进攻。太子友根据国内精锐部队全部北上黄池的现实,决定采取不与越军交战,坚守待援的策略,同时派人请夫差尽快回军。然而,当越军先锋到达时,吴将王孙弥庸一眼望见了被越军俘获的他父亲的“姑蔑旗”在空中招展,不由得怒火中烧,也就顾不得太子友坚守疲敌的主张了。他率领他的部属五千人出击,打败了越军的先锋部队,俘虏了越大夫畴无余、讴阳。首战小胜,使吴将更加骄傲轻敌。不久,勾践的主力到达,向吴军发起了猛攻。越军一举击败吴军,俘虏了太子友,进入姑苏城。越军缴获了大批物资,取得了这场袭击战的胜利。

夫差在黄池正与晋定公争当霸主,听说越军攻下姑苏,太子被俘,怕影响霸业,就一连杀掉七个来报告情况的人,封锁这一不利消息,并用武力威胁晋国让步,勉强做了霸主。随后夫差就急忙回军。在回国的途中,吴军连连听到太子被杀、国都被围等一系列失利的消息,军士完全丧失了斗志。夫差感到现在回国立即反击越国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在途中派伯嚭向越求和。勾践和范蠡估计自己的力量还不能马上把吴国消灭,于是同意议和,撤兵回国了。

夫差回到吴国,本想马上报复越国,但是吴国由于连年战争,生产遭到破坏,财力消耗很大,国内又闹灾荒,因此,他感到一时还没有实力对越实施报复。于是他宣布“息民散兵”,企图恢复力量,待机再举。

文种见吴国开始致力于增强国内经济实力,便觉得越国应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完成灭吴大业,如果等到吴国经济实力得到恢复,那么战胜吴国将更加困难。于是文种向勾践建议,应抓紧目前吴军疲惫,国内防务松弛的机会再次攻吴。勾践采纳了他的建议,于公元前473年乘吴国大旱,仓廪空虚之时,准备大举攻吴。

战前,勾践征求并采纳了群臣关于明赏罚、备战具、严军纪、练士卒等建议,做了充分的临战准备。为了争取人民的支持,他以为国复仇为号召,鼓励出征者奋力作战,留乡者专心生产,并规定独子及体弱有病者免服兵役,兄弟二人以上的留一人在家奉养父母。出师攻吴时,又宣布吴王夫差的罪状,号召吴国人民反对夫差。

这年三月,越军进军到笠泽。吴国也发兵迎击,两军隔江对峙。越国把军队分为左右两翼,勾践亲率六千精兵为中军。黄昏时,勾践命左右二军分别隐藏在江中;半夜时,二军击鼓呐喊,进行佯攻。夫差误以为越军两路渡江进攻,连夜分兵两翼迎战。勾践率主力偃旗息鼓,潜行渡江,出其不意地从吴军两路中间的薄弱部位展开进攻。吴军大败。越军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三战于郊。越军三战尽捷,使吴国军事力量土崩瓦解,改变了吴强越弱的形势。

吴军在笠泽战败后,退而固守姑苏。姑苏城坚,越军一时未能攻下。勾践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使吴军在两年后终于势穷力竭。这时,越军再次发起强攻,攻进姑苏城。夫差率残部逃到姑苏台上,又被越军包围。他派人向勾践求和,但越国君臣灭吴之心已定。夫差在无望之中自杀身亡。越国终于取得了吴越之战的最后胜利。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是强调“慎战”和“重战”,要求决策者在进行战争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对于“五事”、“七计”等进行评估和安排,因为只有明了对方的情况才能有最大的胜算。

张崌

崃“诡道”脱身反捉盗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的谋略被历代军事家所运用,其中这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诡道”更成为他们尊崇的制胜法宝。“诡道”,讲究沉着冷静,不显露自己的真实动机,而后出其不意,后发制人。双方交战,如果能够采用灵活的战术和多变的作战方针,往往能够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明朝张 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的使者拜见张 崃,并且凑近张 崃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张公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将他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 崃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二人的身份。张 崃请二人到屋内休息,于是任敬拉着张崛崃的左手,高章拥着张 崃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二人突然取出匕首,架在张 崃的脖子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江湖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

张 崃抑制住内心的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为了财物牺牲自己性命。不过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张 崃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 崃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妙计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 崃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0两黄金给他们,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 崃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

张 崃拿出笔来,一共写了9个人。所写的这9个人,实际上都是衙役。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名单上列出的9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

张 崃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时候,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9个衙役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其中一个被抓,另一个自杀身亡。

本田和雅马哈的较量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充满了诡诈和欺骗的行为,孙子在兵法中提出了后人称为“诡道十二法”的战术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在商场中同样如此,如果企业家们懂得兵者诡道的道理,就可以增加自身的免疫力,洞察出市场中的诡诈行为,时刻保持清醒和警觉,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商战是智力与实力的较量,拼杀的结果常常是强者胜。本田的凯旋,雅马哈的投降就是明证。作为一个实力逊色的企业,不要自不量力,虚张声势与强者较量,以免伤了元气,败走“麦城”。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摩托车市场基本上是四分天下,依次为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其中,本田在日本本土上的占有率高达85%,稳居宝座。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世界摩托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明显减缓,为此本田决定开拓新的生产线——进军汽车市场,实行多元化经营,本田将公司里最好的设备、技术力量和优秀人才投入其中,从而使得摩托车部门出现空虚和停滞的状态。但本田万万没想到,此举竟导致了近代工业领域的一场“经典之战”。

就在本田致力于汽车生产,无暇顾及摩托车业务时,原来居摩托车行业老二的雅马哈公司,认为这是一个竞争世界第一的好机会,因此它积极拓展摩托车市场。在雅马哈的猛烈攻势下,本田公司节节败退。1970年本田的销售额以3:1领先于雅马哈,到1979年本田的摩托车销售额虽一直增加,但雅马哈公司则将本田公司领先的程度从3:1降到了1.4:1。1981年,本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40%,而雅马哈则由原来的10%左右增加到35%左右,即把本田失去的全部份额据为己有。

在胜利面前,雅马哈的决策者们认为自己的羽翼已丰,向本田发出了最后的挑战。1981年8月,雅马哈公司总经理日朝智子宣称:很快将建一座年产量100万台机车的新工厂,这座工厂建成后,将可以使雅马哈总产量提高到每年400万台,超过本田20万台,那时本田公司将让出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面对雅马哈的挑战和攻势,本田怎能善罢甘休?1982年元月,当雅马哈公司挑战性的言论传到本田决策者的耳朵里时,他们迅速做出决策:在雅马哈新厂未建成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击,打灭他们的嚣张气焰。一场被誉为日本工业领域最残酷的战役打响了。

本田采取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迅速使产品多样化的策略。在18个月内,本田凭借它的技术优势,推出81种新车型,淘汰了32种旧车型,共变更了产品目录中的品种113个。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新的形象。这样,本田摩托车的销售量直线上升。

为了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本田进一步增加品种,从1984年初到 9月份,本田又更新39种旧型号,推出39个新品种。这样,本田在日本市场发售的摩托车品种共达110个。而雅马哈只有23个新品种,尤其在主导产品50CC级上,本田已有18个品种更新换代,而雅马哈却只有6种。为了避免破产,雅马哈开始拍卖资产。走投无路的雅马哈公司终于在1983年6月向本田举出白旗。它不仅没有实现争夺摩托车霸主的梦想,反而丢失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这场竞争使雅马哈公司伤痕累累,很久都无法恢复元气。

不可否认,雅马哈的失败与其战略决策失误有很大关系。在其初战告捷后,自以为已经可以和本田一争高下了,却完全忽略了自己和本田在实力上的差距,它忘记了本田是一个几十年来一直称雄于世界摩托车市场的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并且以其在汽车领域技术优势作为坚强后盾。雅马哈由于不知迂回,以硬碰硬以小博大,最终被本田打得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