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21490300000028

第28章 领导力——企业生存的生命线(1)

创业者也许有多重身份,但最重要的就是有领导身份,领导者的意义在于不是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也不是把所有的事情你都交给别人干。创业路上,创业者们不要做孤胆英雄。

——马云

第二十课在创业中不断完善领导力

创业关键词:学习完善

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强大

创业者往往是开拓者,你在MBA学了很多知识,未必可以让你去创业。创业者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创业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

——马云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将从规模竞争到品牌竞争,再到人才竞争,最后是学习力竞争,提高组织和个人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学习。而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自己的对手学习得更快。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商人面临的是新观念、提高技能的挑战,因此需要终生学习。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把企业做得更好。

在这一方面,马云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表率。“3年以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你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你就还没有毕业。学习MBA的知识,但要跳出MBA的局限。”自创业以来,马云一次一次上演竞争大戏。用马云的话解释:“进攻者永远都会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不是谁都会把握住,谁都会拥有的,这需要超强的知识作为铺垫。

现在很多创业者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扩大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重点。人们衡量一个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不学习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是学来的,谁都可能通过学习成为好的商人。

1.学习是成功的基础

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的确,商人的成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学习,在巨变的时代,善于学习的商人将会主宰未来,学习已经成为这些商人赖以谋生的手段。为了增强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商人从经济、法律、市场等全方面去学习、研究,从科技、知识创新与企业运行模式、营销方式诸方面构建新的企业运行机制,从而成为外商投资合作与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赢家。

管理大师彼得说过:“通过学习,我们会重新认识世界以及我们同世界的关系,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含义——学习型组织就是不断地扩充其创造未来的能力的组织。‘生存性学习’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适应性学习’必须辅之以‘创造性学习’,即能够创造能力的学习。”

2.不断地学习

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和质量的世纪。的确,人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技术、经济、社会、政治上的变革频率加快,世事变得更频繁。作为企业领导者的商人的学习和改善,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

正如辍学的孩子更容易出问题一样,不再学习的商人更容易在自己的商海生涯中碰到麻烦。很多创业者都在不断地追求提高自己,他们观察、和别人交谈、倾听人家的经验,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为什么成功的创业者都把一生坚持学习看得那么重要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最重要不过的事了。教育不再只是年轻时学习,成年后运用了,学习已经成为终生的要求。

教育不再是一套课程沿用数代,在我们有生之年,课程将会不断持续地发生变化。

我们的组织必须成为终生学习的中心。对于“在职学习”这一做法,应该大力推广。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时代,每天都会碰到挑战及发展中的问题,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让自己在做出判断和决定时更准更快更好。

既然学习这么重要,那么商人该如何来继续他们的学习呢?

第一,和周围的人交谈。一些优秀的商人惯用的做法是:到处走走看看的管理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要深入到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社区中间去。每个阶层的人对所涉及的问题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商人同他们交谈,可以了解一下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可以使商人学会很多。

第二,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大家知道,经验是通过犯错误而总结出来的,犯错误为你提供了进行学习的最好机会。当自己努力奋斗的时候,你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注意研究自己所观察的人,接受他们身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并照着去做。通过这样的观察比通过传统的学习办法提高更快。仔细地观察别人身上最显著的优点,选择那些你所钦佩的素质,努力化为己有。

第四,仿效干练的领导人。设法让你的老板或上司每天交给你一些东西,确保他们这样做。这比空谈“提高”更能有效地使你成为一个好得多的商人。选择一个好的上司,向他学习,一个好的上司就等于是一个全国最好的老师。

第五,每天都学点新的东西。确保每天都在你的办公室、家庭和社会里发现新的东西,你每天每时都能看到这些东西,但实际上你并没有真正观察过它们。一定要敏锐地观察,发展感知能力,这将使你成为一个更加完美、更加警觉的人。

下面这位成功创业者的经历就会给我们一些这方面的启示。

小伙子罗奇瓦,18岁开始在建筑施工岗位学木工,先后担任过班长、质量员、施工员、工段长、施工队长等。担任项目经理10多年来,完成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屡屡创优夺杯,创建了一大批名优工程,获得了公司老板和政府官员的认可。

回溯其从木工到项目部经理的成长历程,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不懈追求,不断学习”。

1978年罗奇瓦高中毕业,因家里贫困,于是辍学走上社会。开始接触建筑业,便感到这行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要成为建筑方面的专家,必须学习建筑业方方面面的知识。于是,他白天干活,晚上读起了建筑技校,再回家自己钻研。尽管一天工作到晚已经很累,他还是骑自行车去20多公里外去进修,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先学土木施工,接着又学了资料员、预算员的课程。经过两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大大丰富了建筑施工的理论知识,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他参加了有300多人角逐的建筑设计大赛,一举成为17个合格的幸运儿之一,很快当上了设计员。

建筑理论经过同施工实践的紧密结合、反复运用,罗奇瓦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可喜的升华,工作业绩显著,职务也不断提升,逐步从中天集团的工段长、施工队长上升到项目经理。他独当一面,建造了一幢又一幢优质工程,干得相当红火。可是他并不满足,因为自己建造的只是多层建筑。特别是有一次一位领导说他“多层造得不错,可惜不会造高层”给他相当大的刺激,“不行,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行里人就必须得学会建高层,而且要创品牌。”他想,要停下工作去学习,显然不现实。于是,他从1989年9月起,参加了附近大学函授学院土木建筑专业的学习。与此同时,他又从百忙中见缝插针,奔赴希尔顿大酒店等著名工程参观学习,向一些著名的建工集团等富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取经。诸如软土地层的深基础处理,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等问题,都一一请教,有的还索要了图文资料。

知识的积累,使他胸有成竹,自1991年起,他开始中标建造高层建筑,越干越欢,越干越好。截止目前,已竣工高层6幢,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其中4幢荣获大奖,面积达9万平方米。在建高层12幢,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这些高层建筑,多数在24层以上,有3幢为33层。

追求没有终点。在罗奇瓦看来,要做一个专业的行里人,就应该开阔视野,拓展市场,学习和掌握建筑施工的“十八般武艺”,不只是会造房子,还得能干别的工作。如今,他把学习和经营的触角伸向了市政工程等领域,而且已经中标承包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从对建筑业一窍不通的中学生到荣获奖杯的优秀项目经理,其间横隔着一条鸿沟,罗奇瓦为什么能够实现成功的跨越?

“追求是前进的源泉,知识是拼搏的力量。只有不懈追求,不断加油充电,才能持续攀登,与时俱进。”这位经理的寥寥数语,掷地有声,道出了其成长的轨迹,揭示了其成才的秘诀。

一个人活在世上,时刻面对着命运的挑战。真正掌握命运的人,决不是祈祷和等待的人。商业和生活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求上进的人势必会被后来者所超越。作为商人如果不求上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也势必会影响自己整体的商业帝国的构建。

作者寄语

多学习,善于思考;多行动,善于感悟;多坚持,善于反省;多付出,方可收获。卓越就是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平凡人做非凡事,提升领导力

领导力在顺境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来,只有在逆境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马云

一个人可以不拥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他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那样他才能够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强的能力。一个人可以没有各种熟人关系,但是他需要有一副真诚的态度,真诚的人给人以可靠和信赖感,这样才能真正得到有益的帮助。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机会,但是他需要有一份安宁的心情,能够安心地继续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因为偶然的机会常常隐含着一些必然的联系,如果能坚持,不断前进,那么机会总是会伴随在左右。

在马云看来,创业者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就像他所说:“一个胜利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目光、襟怀跟实力。”因为市场运作是一门大学问,并不一定是高文凭的人才就有驾驭市场的能力;也并不一定说出身贫穷,文化不高的创业者就不会与成功交汇。这需要一个人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培养自己以及完善自己的过程。

被誉为“金融天才”的索罗斯,出生时并没有很好的条件。他在17岁时,从匈牙利流浪到伦敦,开始做小工维持生计。但是他并不甘心,因为他有很大的志向,幸好他有着超强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涉足金融界,并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世界瞩目的金融天才。他就像是宗教里的神一样,主导着全球的金融市场,他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着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的变化。他投资黄金买卖时,黄金价格便急速上升,当他投资伦敦房地产时,原来一直处于颓废状态的房地产价格得以迅速扭转,当他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时,德国马克汇价立即下跌。索罗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里的主宰就是索罗斯。

所以,如果你现在身无分文,或者一无所有,就告诉自己,我很幸运!我属于可能成功的大多数人,我可以创造从无到有的奇迹,我可以拥有一个真真正正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做我该做的事情,好好坚持,一定会成功!

事实上,有很多创业者出身都不是经济基础很好,甚至是白手起家,但是他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力。个人能力决定最终的胜利是成功创业者处世的重要观念,它激励了许多出身贫穷的人去积极进取,也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然而成功似乎并不会服从某个人的意愿而去垂青他。以色列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年轻法官,当他被问及对人生的成功来说,什么东西最重要时,他说:“一些人靠自己出众的能力取得成功;一些人靠裙带关系取得成功;一些人靠奇迹取得成功,但是,大多数人是从身无分文开始走向成功。”他很简洁地将成功依托的条件类型归结了四类:能力、关系、机遇和奋斗,这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很真实的写照,同时也是对多数人的鼓舞。虽然这四种人不乏有交叉的可能,但是毕竟他表明了一个道理,成功是可以从无到有的,不要因为今日的贫困与挫折,而放弃了对成功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很多人以为在高等学府念过书之后就可以飞黄腾达,可以发财致富。甚至很多没有高等文凭的成功人士也在羡慕在高等学府生活过的人。在这些人看来,出身和学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能力。

其实,这种观念是很不可取的,一个人拥有好的文凭,并不能决定他这一生就可以衣食无忧了,相反一个人没有好的家庭条件和文凭也并不能注定就一辈子受穷。能够踏上高等学府的台阶,只代表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则是另一回事了。读书成绩好,未必在商场上就能够得心应手,特别是那些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在商场上的成绩可能和学校里的截然相反。谁也不敢保证,在商场上一个大学生会胜过一个中学生,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大学生岂不个个都是富翁了。而事实上,很多成功创业的人并不是在学校里呆过多长时间。知识本身不是力量,他的巨大作用在于将它转化为能力。而对于商人来说,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实践得来的教训却更让人记忆尤深。没有学历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自己要看清自己。

有个年轻人,出身贫寒,小时候父亲就病逝了,一直在母亲的教育和抚养下长大。但是,这个年轻人不甘心一辈子平庸,决心做些事,来补贴家用,让自己的老母亲过上好日子,一方面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说干就干,年轻人说服了两个朋友,组建了一个服装公司。说是公司,实际上除了三个活人加一肚子点子之外,别无余物,资金是无形的,除了脑海中的智慧,一个子儿也没有。

服装公司没有资金,但有的是智力、精力、组织能力,有的是发财的点子,成立之初,首先,他们做了一番市场调查,掌握了服装业的市场供求情况,找到了入手处,从生产服装的原料之一,原棉入手。他们了解到,某地正在闹卖棉难,棉农手中的大量棉花积压无买主,于是,他们就直奔而去,果然有不少好棉库存,无人问津。几经谈判之后便以先货后款的方式,签订了供销合同。记住,是先货后款。而且,付款期在两个月之后,一次付清。棉农自然高兴,因为积压下去,不如现货赊销,反正早晚也得付款收钱,管他呢。而他们的服装公司有了这批好棉便有了依托。

棉花收购之后,便由棉农负责发送,运到了他们指定的某地。这里有许多家濒临倒闭的棉纺厂,因材料不足,早已停工待料了。对于大卖主的来临,奉若贵宾。几经交涉,便签订了来料加工的合同,加工款在交货后的一个月两次支付。棉纺厂反正没活干,又何必考虑那么多呢?于是,便先垫支。开工上机了,这样,没过多久,棉花便变成了棉布。公司便由棉纺厂发货,再运往服装加工厂。服装加工厂接下这批加工业务后,日夜加班加点,一个月后,全数加工成了各式各样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