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山人自有妙计
21437900000034

第34章 秀才过着兵,有理说不清:谈谈非理性博弈的难题(1)

博弈论者的尴尬

博弈论者们规定,他们研究的是理性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这就是说,博弈的双方都必须是明智的、冷静的,有着相当行为能力的理性人。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错,难道我们要讨论的是那些精神病患者,或者是行为无常的人的博弈吗?

两个公司进行竞争生存,两个政治集团角逐议会中的席位,再就是两个军事家运筹帷幄于同一场战争,这些都是高智商的人在做着他们的事业,就像一边必须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另一边是诸葛亮,再差一点的也必须是周瑜。你如果是一个蒋干之流的人物,本来想去江东做说客,却傻不拉唧地让周瑜耍了个够,盗来了假情报,反而折了曹操的两员水军大将,这样的人就算不得是博弈场上的人物。因此,说博弈是一种智者的行为是没有什么错的。

但是,仔细一想我们又觉得很困惑。难道人都是很有理性的吗?难道每一个博弈都是以理性为主导的吗?似乎不尽然。

其一,有一些人本来就处于正常人与精神病人的边缘,他们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这样的人难道他们就不博弈了吗?

其二,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也会做出相当一部分糊涂事,即他们有一部分是不理性的行为。这就是说,老虎也有打吨的时候,不聪明的做法甚至会发生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这样的智者身上。

其三,到了一桩事、一个过程发展到危急的时刻,人就很难说了,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攻进了柏林,希特勒在地下防空洞里就会变成了一个疯子;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些日本军人便在广场上集体自杀,以表示不解、抗议,以身殉天皇陛下。这难道党是理性的行为吗?肯定不算!

不久前,曾经报道韩国的老板中差不多展开了一场自杀比赛,像现代峨山集团的老板郑梦宪跳楼自杀,更是震惊了韩国朝野,他只留下了三封遗书,没有提为什么要自杀的原因,甩给社会一个让人去猜想的谜。我们能说像郑梦宪那样的行为是理性人的行为吗?

不错,像这样的大老板,他肯定是个聪明人,不然,他搏不出这样一个大的家业,但是到了矛盾困难纠缠不清的时候,他们照样同普通人一样,干出傻事来。

可见,不理性人的不理性行为,理性人的不理性行为,是大殳存在的,如果我们不说这占据了人类行为的一半,也起码有1/3的行为具有这样性质。

要想研究非理性行为,是极其困难的事,困难在于它没有什么规律;要说放弃这种研究,那么即使你的理论再好,也只管得了人类全部行为的一半,这种理论的欠缺也是极其明显的了。这,恐怕是博弈论者的尴尬。

不过,这种尴尬自然也得靠理论家来解决。的确,已经有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因为设计了能够解释为何人们会在理论上合理的市场上做出不合理的经济选择的实验而分享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卡尼曼同时获奖的是实验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卡尼曼的研究工作解释了经济决策会多么不合理;史密斯的研究则测试了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所设计的经济学模型都是以人们行为合理为前提的,但是从丹尼尔,卡尼曼开始,向我们展示的是人们具有种种不合理的行为。卡尼曼等人用实验表明:当未来的结果不确定时,依靠捷径或是经验,人们不具备全面分析复杂决策形势的能力。

他们提出的代表性理论认为,人们很容易从实际上无章可循的数据中得出模式化结论。比如,投资者可能认为一个企业业绩连续两年领先基准指数的基金经理肯定比普通的投资者能力更强,而数据的真正含义没有这么强。

他们的研究还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获得性偏见。芝加哥大学的巴尔贝里斯说:这个理论认为,当人们想方设法要弄清某件事情的可能性时,他们就搜索记忆。但是,近期发生的重要事情总是记忆犹新,所以如果你有一个朋友坛近遭到了抢劫,你就可能认为你所在的城市很危险,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是你记忆中突出的一件显着事情。让我们把这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观点再解释一下。他们并不是指那些有精神病人的非正常行为,是指理性人的非理性行为。即我们头脑正常的人中,有着大量的非理性行为。而这信息是怎样获得的呢?主要原因是两点:其一是我们总是想用经验和走捷径的办法去决策复杂的形势,去确定未来不确定的结果;其二是当我们想处理某一件事,或者说想得出某一个结论的时候,总是搜肠刮肚地寻找自己以往的经验,而最新近的经验摆在了最显要位。

让我们用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

例如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任何运动员都是如此,他上次侥幸赢了某一个对手的时候,是穿着红袜子、白背心;现在他们重新相遇,他就仍然想再穿这样的红袜子、白背心,穿上之后,他认为能赢,一旦没有穿,他的心理压力加大,就可能发挥不出原来的技术水平。

当然,穿原来的衣服袜子,可能在心理学上有些根据,但说穿了之后就判断会羸这一点却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是穿上之后仍然会有输的可能性。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无神论的家长包括孩子,在孩子考大学的时候,很可能到庙里去烧香,给的香火钱比往常都多,并且十分虔诚地跪在菩萨面前默祝孩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两个相同的经验会让人们形成某一种看法,又根据自己的方法得出一个并不正确的结论,然后就依据这个不正确的结论去行动。

这就像我国在非典猖獗的某一个时期,见到一个行人用自行车推若许多菜蔬、粮食,当其他人问他时,他说:听说北京市要封城,不让外地车辆进城,东西还不涨价呀,先贮备一点没错。不一会儿,又碰到第二个人也是如此,于是其他人包括你与我都认为再不买点粮食、油盐和蔬菜贮存起来,就买不到了,价格也要贵得多了。于是一个抢购风潮立即就掀了起来所幸有电视台迅速辟谣,只一两天就被压了下去。

这就是说,真实的情况是北京并没有封城,所有物品也没有涨价,但是仅凭路上看到一两人在抢购,就足以使你我也造成了一个抢购的印象,以致自己也卷入了这种抢购的队伍。

而结果呢,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粮食不能及时吃掉而长虫子了,蔬菜更是放不住,大量烂掉。大体上说,很可能某一个人在这次的抢购风潮中损失掉了50元,或者更多。

这是不是很愚蠢呢?是的,这的确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源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到底非典疾病的前景如何,北京市会采取何种措施,我们普通人是猜测不到的存在着两种的可能性;我们的行为根据是看到就近的两个人抢购,再把这种现象强化即严重化了,从个别性的现象得出了普遍性的结论。

第一个例子我们可以说他们迷信;第二个例子则可以说盲目。既然我们存在着大量的迷信和盲目的行为,难道我们还是完全理性的人吗?

的确,我们的头脑里与行为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的东西,在进行博弈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和对手的非理性的因素考虑在内。

非理性的三种形态

按理说,一个国家的总统,应当是这个国家的佼佼者,他的处理事情的水平和能力,都是绝对理性化的,其实不然。英国的一位学者奥利弗詹姆斯在英国《卫报》2003年9月2日发表文章说:布什总统是在他父母的阴影中长大的,父亲的成功,母亲的凶悍,他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仇恨都转向对恶势力的讨伐,其怒火正蔓延到整个世界。

1986年,乔治双布什40岁了,可那时他还是无所作为的酒鬼,没有取得任何个人的成就。他心里非常明白,如果不是有个了不起的父亲撑腰,他不可能在学业或事业上有任何建树。当时他的心情非常低落,甚至不在乎自己的死活。他驾着赛斯纳飞机带朋友去兜风,而直到坐上飞机这位朋友才知道,布什在那之前根本没有开过赛纳斯飞机。这次经历与其说是兜风不如说是玩命,飞机起飞时差点坠毁,在空中飞行时又几次差点熄火。

束缚布什的人之一就是他父亲老布什。就像弟弟杰布布什说的那样,多数拥有成功父亲的孩子都会感到他们自己是失败的。布什也不例外。一方面,他崇敬父亲,并且极力效仿父亲。然而另一方面,在布什的内心深处,他又痛恨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时时刻刻都表现出公民楷模的姿态,父亲的每一次成功仿佛都在提醒自己的失败。所以在布什的潜意识中总有一种叛逆的心理作怪,他非常渴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去赶超父亲。像布什自己说的,在学校时,他想培养一种轻浮的感觉。当时的耶鲁同学对布什的印象是:一个喝醉酒后四处玩乐的人。

布什长大一些后,他对父亲的愤恨更多转化为对自己的不满,酗酒也更厉害。但这些并不是老布什一个人的错,布什严厉的母亲,芭芭拉布什也负有责任。芭芭拉布什的亲密好友形容她经常轻蔑地瞅着别人,喜欢直截了当地反驳对方,常让人下不了台。

在家中,布什的母亲说了算。杰布布什这样描述母亲,我们家类似于母权制。我们小时候,父亲忙于应酬经常不在家,对孩子该奖励、该惩、罚都是母亲说了算。布什的儿时伙伴就说,是布什的母亲给孩子灌输了恐惧感。布什自己是这样评价母亲的,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风格。我母亲就像一个军队里的教官……我的母亲十分健谈,如果她心里有什么想法,她就会直接说出来。布什的叔叔透露,芭芭拉慷慨陈词时经常激动地拍桌子。有研究表明,这样母亲教育的孩子,长大后有可能精神失常、酗酒,甚至反社会。

布什的母亲教导孩子不要在文章中重复同样的词语。为了找一个词代替流泪,布什翻出了妈妈给的同义词辞典,最后他在文章中写到,悲伤撕破了我的脸颊。后来,这篇文章没有及格,老师的评价是不优美。这件事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布什在公共场合有爱说错话的倾向。也许布什的这些失言又是受到潜意识的支配,布什想通过犯错误惹凶悍的母亲生气,也想让敏感而有教养的父亲感到受辱。

布什对父母的矛盾感情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年少时会成为一个无知无畏的亡命徒。他痛恨父亲带来的压力给自己的生活蒙上了阴影;他痛恨母亲总是要求自己按她的愿望行事。在彻底折服于一种严格的极端宗教信仰后,他不再叛逆。从那时起,他把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仇恨都转向对恶势力的讨伐。

布什政府一直面临着的基本任务就是控制本我,但是布什是个满腔怒火的人,而他的怒火正蔓延整个世界。

按照一般人看来,布什的家庭教育应当说是够好的了,换了一个单亲的家庭,或者是父亲酗酒、母亲没有理智的家庭,岂不是对孩子影响更坏?就是这样家庭里出来的布什,还有人说这位总统患有偏执症的毛病。

美国总统布什还没有从情报门的阴影中走出来,这两天又遇到了窝火的事儿。日前,美国的几位学者竟然说他们的总统患有偏执性神经病,还说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有这个病,更令人恼火的是,这项研究竟然是在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大力资助下完成的。

据英国《卫报》网站13日舰年9月报道: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心理研究机构的4名心理学家最近发表研究报告,宣布了这项令布什政府大为光火的结论。他们称,美国的保守主义可以从心理学上解释为一种源于恐怖和侵略,教条主义和狭隘偏执的神经官能综合症。

如果这一结论尚不足以令奉行保守主义的美国共和党人怒火中烧,那么该项研究报告的另一番话肯定会让他们暴跳如雷。报告将希特勒、墨索里尼与前共和党总统里根以及右翼谈话节目主持人林博等人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患有这种神经官能综合症,因为这些人宣扬回归理想化时代,并原谅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如果说像布什这样的人都患有神经官能综合症,那么,有着各式各样不正常想法的人肯定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的不理性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说到人类的非理性,我们还是得把那些精神病患者和没有自我鉴别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人排除在外。那么,剩下的只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一些在不正常家庭中教养出来的人,他们进人社会之后又在不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加上受教育太少,法律和道德意识缺乏,形成褊狭和扭曲的人格,使他们的行为偏离了正常人的轨道。

第二种是如前面那些经济学家所言,在一种复杂的不明未来结果的情况下,失去了判断能力,或是糊里糊涂决定了自己的行为,或是率性而为,孤注一掷。

第三种是事情的矛盾激化,整个系统包括他身处的人际关系系统和他的头脑系统都进入了混沌状态,在巨大的压力下这个人已处于快要崩溃的边缘,于是便用破罐子破摔和其他不负责的办法来处理后事。

从布什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俗话说,有其母就有其子,这是有道理的。据西班牙《趣味》杂志的一篇文章所言,有这样几种母亲类型,便会培养出相似的儿女。

一、同事型的母亲不负责任的儿子。

这种类型的母亲生活随意多变,也许她已经有60岁,但她仍不想长大。这样的母亲尽管感觉上很刺激,但她完全阻碍儿子成为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在这样的母亲影响下,对于儿子们来说,整个世界似乎都是一场游戏,凡是与学习、努力和工作有关的一切都是无用的东西。下面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当儿子到了进大学的年龄,在母亲的指导下,他注册了一个学业,10年之后,30岁的他还没有完成学业,生活还像个孩子。仍然追求时尚,从表面上看是自信的单身汉,但实际内心却梦想着伟大的爱情。

二、焦虑型的母亲堕落的儿子。

这种类型的母亲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存在着危险。她们坚信,如果儿子离开了自己就会受到伤害。她们总是会对儿子们说:如果你们回来晚了,或出门没有告诉我,如果你们在深夜飙车,或去滑雪,我就非常担心。只有在我身边,你才是安全的。

而他们的儿子在承受了这些唠叨之后,就会用撒谎来掩饰自己。这样他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一切想干的事情。母亲给予他们的过分保护使得他们产生了控制别人的欲望,并用暴力手段拒绝一切对他们生活的干涉行为。

三、专横型的母亲压抑型儿子。

她们永远是家庭的掌权者。这样的母亲专横、苛刻、严厉,与其说她们是母亲,还不如说是家庭的军官。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招致她们的严惩,而她们却认为是履行职责布什的母亲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