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山人自有妙计
21437900000012

第12章 什么样的策略是最优策略(2)

这种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是合作,还是不合作背叛在其结0处都有着收敛性,合作的收敛性在于在收获胜利的季节里有一方或双方必然会见钱眼红,从而以个人的利害出发,挤占合作者的利益,使合作破裂;而背叛的收敛性在于另一方的报复和道德、法制的制裁这种收敛性还来自于自然规律的惩罚,让我们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内蒙古的草场,如果草地对于牛羊的供给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那么,再养更多的牛羊就会使草场缩减,荒漠化扩展,以至于有许多的牛羊饿死;同样,我们在西部无休止地垦荒、砍树,植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水土不能保持的灾难就会出现,于是必须出现退耕还林的新政策,才能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这样,一切的背叛都会从各种不同样的报复中收敛,回到看似原来的和谐。

什么样的策略是优化策略

人类的计谋有成千上万,人类的行为策略也有成百上千。在策略的长链上,有这样两极,一极我们可以称为以德报怨策略,这是软弱的妥协策略,不管对方如何强硬,蛮横不讲理,而己方永远息事宁人。这有点像印度国父对于英国殖民主义的不抵抗主义,你打我的左脸,我就把右边脸送上去,反正我是不反抗,或者是吃了亏也永远同对方合作下去。

另外一极称为触发策略,也叫冷酷策略,一旦发现对手有不合作的倾向,就马上采取不合作的策略,二至永远不同对方合作。这种策略采取的是极端报复手段。

策略链的一端是最软弱的策略,而另一端是最强硬的策略,其余的策略便在这两者的中间,软硬度可以说是从1一10就像排列金属的硬度一样。

而立于最中间位置的,是这样一种策略,你叫它软硬兼施也好,叫它胡萝卜加大棒也好,是一种又软又硬的策略,现在学术界统一称它为针锋相对策略。

这是一种最优策略,说这种策略最优,不是随便说说的,是数学家们经过计算、比较的结果。

今天的许多读者也许都听过囚犯的两难境地,它最初是一群数学家从博弈理论发展而来的。这个故事是:两个囚犯被分别关押在相互隔离的单独牢房里。警方对他们俩共同犯的一个案子进行审讯。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他要么供出他的同伙即背叛他,要么保持沉默也就是与同伙合作,不与警方合作。但是,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保持沉默的话,俩人都会释放,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因为警方的证据不足。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这上面设了一个奖惩:如果他们中的一人背叛,告发他的同伙,那个告发者将无罪释放,同时还会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则按最重的罪来判决,而且为了羞辱他,还要对他处于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都相互背叛的话,两人都会按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所以,囚犯就进人了两难的境地,进人了一个博弈局面,他们到底是相互合作呢还是相互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当相互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都会得到一个最好的结局:无罪释放。但他们不得不作仔细考虑。甲囚犯并不是傻子,他会想,他根本不能相信他的同伙不先告发他,为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可观的奖金出狱而去,让他一个人长期留在监牢里。这样就太不划算了。同时,甲囚犯还会想到,他的同伙乙也不是一个傻子,他也在想像甲很可能会背叛他。基于这样的相互不信任,所以甲的结论是:惟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因为如果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的话,那么他就逮着了,而如果同伙也会像他那样向警方告密,反正甲本来也要坐牢,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受罚款。因此,这两个囚犯最终的结果就是相互背叛,大家都坐牢。

这虽然说的是囚犯的故事,却颇像人类相互之间的行为模式,即是合作还是不合作背叛,因此,博弈论学者们由此而引发出研究人类数千年来是如何行事和对待人际关系的问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巴奇小组的成员罗伯特爱克斯罗德是一位政治科学家,对合作问题久有研究的兴趣。他开始筹办了一场关于策略的计算机竞赛,参加计算机竞赛的人都必须在其中扮演一个囚犯的角色策略可以随你自由去想,然后这个程序会成双成对地融入不同的组合中,参与者便开始玩囚犯的两难境地游戏,每个人都将在合作与不合作中做出选择。但这里有一个不同之处,他们不只是玩一遍游戏,而是反复玩上200次。这就是博弈理论家所谓的重复的囚犯两难境地,这就更加逼真地反映了某些经常而长期的人际关系。而且,这种重复的游戏允许程序在做出合作或背叛的抉择时参考对手程序前几次的选择。如果这两个对手只玩一个回合,那么背叛是惟一的选择,但是如果这两个对手已经交手过多次,则双方建立了各自的历史和在这方面的声誉。当然,对手下一步的策略如何选择仍是一个问号。爱克斯罗德极想了解的结论是:一个人难道总能在对手背叛他的时候选择再次合作吗?还是选择永远的背叛?或者会有更加复杂的举措?

经过两次竞赛,第一次有十四个程序参加,第二次有六十二个程序参加,结果,获胜者都是这个针锋相对策略。这和久经战争考验的共产党的获胜经验高度的一致。弱小的共产党,要起来革命,要与新旧的军阀斗争,要与日本帝国主义斗争,最后又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三年的解放战争,它靠什么取得了胜利?当然要靠好的方针政策。不过,有一条铁规是始终要牢记的,那就是针锋相对。左倾是指不断地斗争与革命,右倾是指不断地让步和妥协,都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是软硬两手都用起来,才能取得胜利,得到江山。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在谈到政策方面的几个问题时说道:我和国民党联络参谋也这样说过,我说我们的方针:第一条,就是老子哲学,叫做不为天下先。就是说,我们不打第一枪。第二条,就是《左传》上讲的退避三舍。你来,我们就向后转开步走,走一舍是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不过这也不一定,要看地方大小。我们讲退避三舍,就是你来了,我们让一下的意思。第三条,是《礼记》上讲的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是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还在一九三九年我们就提出了这个口号,现在还是这个方针。好比说,我们有一百条枪,你们缴了我们九十九条,我们当然不高兴,但是不怪你们,因为你们本领大,高明得很。但是,就是剩一条枪,我们也要打到底的。只要我们手里还有一条枪,我们被打倒了,就把枪交给我们儿子,儿子再交给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