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21391800000032

第32章 爱的教养:没有善和爱,就谈不上有教养(2)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我不想把儿子培养成学识很高却冷漠无情的人,因为一个人一旦失去感情,就会变成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无论他有多高的才华,也只不过是充当机器的一块零件而已。不仅是人,连动物都是有感情的。”

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和卡尔海阔天空地谈论着。

这时,卡尔家养的一条小狗跑了进来,小卡尔像其他孩子一样,一把抓住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卡尔看到后,立刻伸手揪住了他的头发,脸色非常难看,抓住就不放了,小卡尔吃了一惊,赶紧放下抓着的狗尾巴。与此同时,卡尔也放下了小卡尔的头发。

卡尔·威特问儿子:“你喜欢被人抓住头发吗?”

小卡尔红着脸说:“不喜欢。”

“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应当这样。”说完卡尔·威特就让儿子到外面去了。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同情心和爱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的孩子注定是孤独的,因为他对别人吝惜付出,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他的生活必将索然无味,最终甚至落得被社会抛弃的结局。

那么,父母又该具体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1.鼓励孩子关爱别的小朋友

父母大多会发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周围有小朋友哭,也会跟着哭。这是因为,1~2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不能区分出来。其实,他们跟着别人哭,是一种同情心理的体现。这时候,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而应该给予安抚。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鼓励孩子多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当孩子帮助其他人后,父母要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美好。

2.培养孩子对物体的爱护

幼稚而纯美的童心,会很自然地把周围的物体都赋予生命,和布娃娃说话,与枕头做游戏,等等,都是孩子乐此不疲的爱好。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比如,当孩子在摘下花园里的花时,父母以花朵的口吻说:“哎哟,好疼呀!呜呜呜呜……”父母模仿花朵的哭声,会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时父母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想自己的身体如果受伤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便会学会体会别人的痛苦,理解别人的感受。

3.父母不要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

在溺爱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私的品行,不会把爱心奉献给别人,所以,父母在爱护、关心孩子的时候,同样也要坦然接受来自孩子的爱。

4.表扬孩子有同情心的行为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当发现孩子做出善意的举动,父母要马上告诉他做得对,而且要把这个“对”说得具体些,比如:“你把你的毛绒玩具给小明玩,真是太大方了!你看他多高兴啊!”

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同情心也就随之滋长了。

在崇尚个性自由发展的今天,孩子的一些个性也不适当地“膨胀”起来。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爱,却不懂得怎样去关爱别人。所以,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精神,使孩子懂得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获得人们的喜欢和尊敬,自己也会因此而感到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你的孩子懂得关心别人吗

有位妈妈写过这样一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她写出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教育引导女儿学会关心别人的经过。

晚上在哄女儿睡觉的时候,她的手打到了我的手上,女儿赶忙说:“哎呦!对不起啊!妈妈。”

我顺嘴回答:“没关系啦,你又不是故意的。”

“疼吗?”女儿问我。

“有点,你帮我吹吹就好了。”

其实没事,我就是想看看女儿的反应,逗她玩玩。

可没想到的是,女儿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并觉得一定要好好地教育教育了。

女儿回答:“我才不管呢!”

“行,你不管,你真成呀……”说着我把身子转了过去,心想,我今晚一定要跟女儿好好地谈谈了,不要总是被大人宠着、关心着,却忽视了对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并且随着年龄一天天地长大,要是不抓紧时间教育,那长大还了得呀!

我正想着呢,女儿憋不住了,用手抓了抓我的肩膀说:“妈妈,我刚才碰你哪儿了?”

“这儿!”我没好气地回答。

女儿拉过我的手,用她的小嘴认真地吹着,又用她那小手给我揉了揉,对我说:“还疼吗?妈妈这样是不是好多了?”

我的眼睛立刻湿润了,我是不是误解了女儿呀?她可能当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过分,而只是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但不管怎样,还是聊聊吧,总有好处的!

我对女儿说:“不疼了,已经好多了,妈妈知道你又不是故意的,所以没事了。”

我紧接着又说:“宝宝,你看这样多好呀!知道关心妈妈,妈妈特高兴,平时爸爸妈妈给你那么多的爱,你刚刚那样对妈妈说话,我会很伤心的。”

这时候女儿也感到她刚刚做得不好了,眼泪流了下来。

“宝宝,以后要学会关心别人,不光关心爸爸妈妈和家人,还有小朋友和老师呀,以及所有的人,比如,小朋友哭了,你要安慰安慰她,让她别哭了。”

女儿点点头,说:“知道了,可是我安慰她也不管用,她还是哭呀哭。”看来平时有过教训呀。

“她要是不停地哭,可能是有原因的,你就别管了,安慰安慰就好了,老师会处理的。”

“哦!妈妈咱俩好吗?”女儿搂着我的脖子,笑嘻嘻地问我。

女儿心重,是怕我因为那件事还在生气。

“好呀!你是妈妈爸爸最爱的宝贝了!”我给了女儿很坚定的回答。

我和女儿就这样一直搂着,过了一会儿女儿对我说:“妈妈,晚安!”

“宝贝晚安!”

女儿甜甜地睡着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让孩子学会并且主动去关心别人,需要父母积极的引导、帮助,并且具体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有位学者说过一句话,关心他人,是构成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的品质要素。培养孩子从小关心他人对促进其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有些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对子女宠爱有加,时间久了,就养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习惯,而不知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此外,由于忙于工作,父母也很少花时间来鼓励孩子关心自身以外的人和事。

实际上,孩子的世界和内心都不是闭塞的,孩子们需要感受作为集体一员的价值,做家长的要通过一些合适的方式给孩子更多接触别人的机会,在孩子接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的时候,也让孩子去关心帮助别人,从而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那么,我们做父母的怎样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好习惯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父母要积极关心别人,给孩子做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做父母的首先要严于律己、坚持正面教育。父母要先孝顺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关系和睦,以此给孩子以正确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自然,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向父母看齐。

2.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

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间经常争吵、谩骂,甚至打闹,让孩子时常处在恐惧、忧郁、仇视的环境里,又怎能要求孩子去关心别人呢?

3.学会与人分享

分享是互相的,做父母的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自己也学会分享,有些父母是矛盾的,一边担心着孩子会发展为不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一边又在做着阻止孩子学会分享的事。有些时候,孩子诚心诚意请家长分享,家长却坚决推辞,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谢绝孩子的一份好心。时间久了,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心情,所以,做父母的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

4.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做父母的,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难,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就算我们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有许多不快乐的情绪,但我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以此来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既然我们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建立平等关系,就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喜怒哀乐,就如我们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样,让孩子学着承担一些喜怒哀乐。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要知道,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父母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多参加家里的家务活动,多和父母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实际上就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培养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摸索、仔细体味和总结。

■上一堂“孝心教育”课

我国有句俗语:“百善孝为先。”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奔流不息的小河,那么父母则是小河的源头。没有父母,哪有孩子?没有父母的爱,哪有孩子的幸福?

在我们的很多伦理学著作中,都会将孝敬父母看作是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台阶。可以说,孝心在人与人相处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怎样去爱别人,怎样去珍惜自己的朋友,爱护自己的家人?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谁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

所以,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他的孝心,让他将爱洒向人间。

1.父母以身作则,让家庭充满爱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不可以感情用事,比如在高兴的时候哪怕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你也不会计较;或者在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可以让你大发雷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好的。

作为父母,将爱心灌输到孩子的心灵,才是最为重要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那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心狠手辣的人。

2.注重生活点滴,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

绝大多数习惯和品行等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那么就应该用自己的“慧眼”去发觉孩子的动机,并在点滴中汇聚美好的品德。

比如,当父母辛劳一天感觉疲惫的时候,孩子主动给父母捶腿;当父母身体不适需要服药的时候,孩子及时提醒父母吃药,并帮助他们拿药,等等。当然,父母们要知道,在要求孩子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父母平时都不懂得孝敬家里的老人,不懂得与人为善,那又怎样教育出善良懂事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