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出自己,世界才会找到你
21390600000030

第30章 懂得了缺憾,也就懂得了人生(1)

缺憾注定存在,人生永不完美。缺憾是相对的,完美也是相对的。只有在尊重绝对缺憾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完美,才能品味出多彩的人生。因为每一点缺憾带给我们的都是凝重的思索,留给我们的总是流年的感动。

001 谁的人生没有缺憾

苍生难度,缺憾永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没有缺憾的。换言之,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有的人,不完美体现在“心灵”方面;有的人,不完美体现在“肢体”方面;有的人,不完美体现在“做人做事”方面。总之,“完美”这个词强加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无法成立的。

如果你选择了接受自己的人生,那么同时也意味着你接受了人生中的缺憾。或许你觉得,这是不公平的。可是为了生存、为了可能存在的幸福和完整,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完美,而刻意地去追求,一旦得到以后,自认为已经很完美的时候,却又失去了原本应有的那份幸福和快乐。读完下面这则童话故事,你一定会受到启示。

一个不完整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美的自己,就踏上了寻找碎片的行程。

因为这个圆是不完整的,所以,它滚动得速度不快,也正因为如此,它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还饶有兴趣地和小虫子们聊天,这一路上,它非常开心。

接下来,它陆续寻找到不少形状各异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它缺失的那一块,于是,它继续努力地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碎片……直到有一天,它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可是,现在的它太完美了,所以滚动得很快,无暇欣赏花开时节的鲜艳,当然也无法和小虫子们说话。一想到这些,它毅然将历经努力才寻找到的碎片舍弃了。

最终,它又找寻到了之前的那份快乐。

这个重新完美化了的圆,固然有其可怜之处——失去了领略一路风光的好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一份质朴味道浓厚的快乐。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圆是真正完美的。同样道理,我们人类也是如此,所以根本就无须给“完美”去画感叹号。

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少人为力达“完美”,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殊不知,这种对于完美的热烈追求精神,反倒映射出了一种令人发笑的盲目、无知和妄想。总之,“完美”论是不成立的,如果有“缺陷”“瑕疵”,不妨坦然去面对和接受。

有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他觉得十分宝贵,一直爱不释手。

但是,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于是,这个渔夫心想:“假如去掉珍珠上的小黑点,该多好啊!”

就这样,渔夫拿起小刀试图将珍珠上的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小黑点依然存在,再刮一层,小黑点还在上面,当刮到最后的时候,小黑点终于不见了,但是珍珠也不存在了。

故事中的渔夫在刮掉小黑点的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珍珠。实际生活中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而将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无意中丢弃了,这样一来,常常会出现“愿望落空”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对自己充满信心,尽自己所能将事情做到最好就可以了。尽管没有完美的人,但是会有完美的结局。在面对磨难和挫折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鼓足勇气,努力奋斗,所向披靡,最终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大大的完美句号。

在现今社会中,一些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同龄人群中“鹤立鸡群”;我们身边的一些朋友,总会在我们有过失的时候给出“雪中送炭”般的好建议,从而指正我们的错误;我们的上级领导,也许会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扔来“当头一棒”……所以,我们在类似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背负上不小的压力。

实际上,不管是精神疲惫还是放纵自己逃避现实,都是自己折磨自己、捉弄自己的具体表现。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更何况人呢?无论你的性格是怎样的,自然会有一种法则去平衡其中的美,因为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有顺利就会有波折,有鲜花就会有荆棘,有欢笑就会有泪水。

总之一句话: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在角逐成功的舞台上,就让我们在接受现实各种挑战的同时,始终保持一种乐观、自信的积极心态,并且还要始终相信,我们会像大鹏展翅一样,用近乎完美的姿态飞向海天一色,为自己的人生铭刻上完美的记号。到那时,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我们用最美的姿态活出了最真的自我,与此同时,世界以它最广阔的胸膛,给了我们最大的拥抱。

002 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得与失,我们都要学会坦然地接纳和挑战。如果将人生比作一部电影,那么,自己就是整部电影的编导,不仅要负责安排好所有的故事情节,还要负责读懂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每一个目标,才能更好地解读人生。

接纳自己就是将自己认识得清清楚楚,而非画地自限;接纳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因缘,从本质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每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朝气、有活力,那么就必须接纳自己的所有,不管自己的优势还是劣势。如若不然,就等同于迷失了自己、否定了自己,这样一来,生活便会一团糟。

一天,子祀去探望生病的好友子舆,两个人一见面,子舆竟然在子祀面前调侃了自己一番:“造物主竟然将我的模样变成了一个驼背!背上生了5个疮口,面颊因伛偻而低伏到肚脐,两肩隆起,高过头顶,脖颈骨则朝天突起。”

其实,子舆由于感染了阴阳不调的邪气,模样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只见他神清气定地踱步到井边,从井里照见了自己的样子,他带着戏谑的口吻说道:“怎么?造物主又将我变成了这番搞笑的模样吗?”

子祀问子舆:“你是否对这种病感到极其厌烦呢?”

子舆回答:“不是这样的,我为何会讨厌它呢?如果让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选择用它去打斑鸠;如果让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我便会选择在夜里为人们报晓;如果让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辆,我的精神幻化成为一匹马,我便选择用它遨游世界。总的来讲,人要学着安于时运而顺应变化,这样一来,哀乐就不会侵扰人心,即为‘解脱’(悬解)。凡是不能自我解脱的人,一定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相反,那些能够自我解脱的人,自然不会受到外物的捆绑。我现在的模样是我无法改变的,我又为何不接纳它呢?”

这个故事出自于《庄子》,它揭示了生活中的大智慧——每个人都必须接纳自己的所有,按照自己的本质,在实际生活中,相信自己,勇敢克服困难,努力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果不懂得接纳和实现的重要性,人生的辉煌将永远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只有读懂和接纳了自己,我们才不会徒增烦恼,才不会疏离生活。

在人生之路上,只要多一次受挫,便能更深一层读懂人生;只要多一次失误,便能更进一步读懂自己。如果不善于接纳自己,痛苦和彷徨便会不请自来,如果违背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空虚和不安也会接踵而来。一旦读懂了自己,肯于接纳自己,就不会因磨难而恼怒,更不会被表象所蒙蔽。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关系很要好,一天,乡下老鼠写信给城市老鼠:“城市老鼠兄,如果有时间,一定来我们这里做客哦。我这里特别的美,空气也非常新鲜,你会感受到这里的生活是如此悠闲。”

城市老鼠收到了乡下老鼠的来信,十分开心,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了那里以后,乡下老鼠将不少大麦和小麦拿出来给城市老鼠看,见此,城市老鼠不以为然地说:“我感觉这里的生活太清贫了,唯一的优点就是粮食充足。这样吧,还是你去我家做客吧!”

就这样,乡下老鼠前去城市老鼠家做客。

乡下老鼠一看见城市老鼠家的房子既清洁又漂亮,心里十分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奔波于农田,冬天还得到雪地里刨寻食物,夏天更是辛苦,和城市老鼠相比较,自己确实不太幸运。

过了一会儿,乡下老鼠便爬到城市老鼠家的餐桌上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有个人“咣当”一声将门打开,走了进来。城市老鼠吓得像丢了魂魄一样,拉着乡下老鼠躲进了墙角的洞里。

后来,乡下老鼠哆哆嗦嗦地对城市老鼠说:“我认为,我还是更加适合乡下生活。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与其每天这样精神紧张地活着,还不如回到乡下过得更快活。”乡下老鼠说完以后,迅速离开了城市老鼠的家。

故事中的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有着不一样的个性、习惯和生活方式,虽然它们都对彼此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但是,最终它们还是各自回到了自己舒适、快乐的家。对此,马尔登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在构筑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问题“丛生”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怎样去做相应的处理,关键原因在于其对自己丝毫都不了解,更不懂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必败无疑。

对于上述这种情况,我们唯一的解决方法是:重新做选择、重新下决定、重新定方向。也就是说,在了解了自己的发展强项之后,弄清楚在哪方面发展对自己更有利,从而确立具体的行动方向和目标。其实,每个人的才能和素质都存在着差异,若能避开自己的劣势、集合自己的所有优势,将其合理利用,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若读不懂自己,更不肯接纳自己,就无从谈起悦纳自己,自己人生的成功也将“难于上青天”。

一个人只有读懂了自己,肯接纳自己的所有,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自知度,才能更好地设计自己,才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当然,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否定自己,那样只会令自己焦虑不安,无法挑战突如其来的磨难。总之,我们应学会根据自己的“身材”为自己“量身定做”,唯有认真了解、接纳了自己,才能有“攀上成功巅峰”之希望。

003 与缺陷做朋友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关键在于,我们在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如何去做?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面对,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期待成功,那么就应该正视缺陷、接纳缺陷,和缺陷做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勇敢地“剿灭”失败,才能活出自己的风采。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自己是那完美中的一个,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并非如此:不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无法参加演讲大赛;文字功底浅,无法去报社工作;唱歌五音不全,无法报考音乐专业;身材肥胖,无法成为名模……现实中的诸多事缺陷难免会让怀揣梦想的我们有几多遗憾、几多叹息,在面对缺陷时,我们不妨让自己当一回“阿Q”。

在罗斯福很小的时候,他就有着一副十分“抱歉”的面孔——牙齿暴露在外,长得参差不齐,就连神态也显得畏首畏尾。在那个时候,这些缺陷几乎都成了他遭受嘲笑的主要原因。

另外,罗斯福还有气喘的毛病,所以当他在教室里被老师唤起来背书时,他的呼吸会变得急促,两腿发抖,牙齿也会磕打个不停,同时脸上还显现出一副紧张不安的神情。他背出的句子也是含糊不清,没有一个人可以听懂,背完后,便颓然坐下,如同累得疲惫不堪的战士。

可能大家都会觉得罗斯福是一个性格内向、文静厌动、神经过敏、不喜交际、常常自怨自艾的人,然而,这样的看法却是不对的。因为罗斯福并未因自身具有的一些缺陷而气馁,相反却因此增强了他的奋斗精神。后来,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将气喘声化为行动的声音,把齿唇的颤动和内心的畏缩化为出色的口才和富有自信力的行动。

每次当罗斯福看到其他孩子们正在玩耍,或者正在进行种种剧烈的运动时,他也踊跃参加,从不退让。与其他孩子无任何区别的是,他同样擅长骑马、赛球、游泳等运动。

罗斯福总是以那些具有优秀品质的孩子们为榜样,不管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么恶劣,他总是勇敢地面对,从不退缩。在对待同伴们时,他总是很谦和,也总是主动帮助别人。可以说,他克服了自怜和自卑的心理,拥有了一种舒坦而快乐的心境。

不得不说,自身的缺陷造就了罗斯福一生的奋斗精神,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这可谓是一笔不小而又可贵的资本。他从来没有将自己视为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在升入大学前,他每天都鞭策自己,运动和生活都安排得很好,后来,他恢复了身体健康,成为精力超众、强健愉快的人。除此之外,罗斯福经常在假期里到亚历山大去追逐牛群、到洛杉矶去捕熊、到非洲去捉狮子,不管做什么,他的姿态都是极其勇敢的、坚强的,没有谁会将他与曾在学校里受窘的那个小学生联系在一起。

正是由于具有缺陷,罗斯福才有了奋斗前行的动力,才有了如钢铁般坚韧的毅力,这一切,给他带来了人生的转机,成就了他“美国第26任总统”这一功名。

在现实中,往往事情就是这样的,缺陷之处常常是一个人萌发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直面缺陷的勇气,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罗斯福的奋斗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培养坚韧的毅力,时刻不忘督促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创造有利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