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仪表堂堂:精英人士必知的77条礼仪规范
21389300000021

第21章 “有空常来玩啊!”

星期天邓先生带着5岁的儿子到同事家串门,坐了不到一个小时,淘气的儿子就把同事家弄得一团糟。邓先生看到同事有点不悦,就赶忙拽着玩兴正浓的儿子向同事告辞。临走的时候,同事热情地对他们说:“有空常来玩啊!”

回家的路上,儿子对邓先生说:“爸爸,叔叔家真好玩,明天我们还去玩吧!”邓先生说:“不去了。”

儿子奇怪地问:“为什么啊?”邓先生说:“你太调皮了,把叔叔家弄得乱七八糟,叔叔可不欢迎你再去他家了。”

儿子转着眼珠问道:“叔叔刚才不是邀请我们‘有空常来玩’吗?”邓先生说:“那只是叔叔的‘客套话’!”

儿子又问:“爸爸,什么是客套话啊?”邓先生想了半天,回答说:“客套话就是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但为了让别人听起来高兴而说的一些话。但是听的那个人是不会把这话当真的!”儿子眨巴眨巴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生活中,恐怕没有人没说过客套话吧。就如邓先生所说,客套话是心口不一的,为了别人高兴而说的话,听的人往往知道是客套话,不会当真。客套话表面看似乎是废话或假话,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社交中的润滑剂,没有它,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会生硬得多,关系就不容易融洽,也很容易产生矛盾。

客套话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为了表示热情。

就像上面例子中,邀请对方常来玩,可能是言不由衷,但是表现了对对方的热情友好之意。又如,你在街上或城市的某个角落,遇到了一个好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你们一见面肯定特别亲热:“啊,老同学,是你啊,好久不见啊,最近还好吧?”“哦,还行啊,你呢,最近在哪里高就啊?”“呵呵,谈不上什么高就,就是混呗,还可以。”“那我们都留个电话吧,以后多联系啊,说不定还有请老同学帮忙的时候呢!”“哎,一定,你我还那么客气干吗!”于是你们互相留了手机号码,临走还依依不舍。但是那个电话你会打吗?可能在过年过节时发个祝福的短信就不错了,甚至很可能没有再联系。

还有,男女相亲,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自己,谈谈工作、学历、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等。谈得投机的,可能开始聊起喜欢什么样的婚礼形式、房型结构、度假胜地……最后,两人互留电话,然后开始道别:“以后多联系,什么时候我们再出来玩吧。”“嗯,好呀,今天见到你很开心啊。”

但是一旦回到了家,心里可能会嘀咕:“什么人啊,怎么介绍这么个人给我认识!”于是那个电话永远也不会打,可能不久以后就从手机电话簿里删掉了。当时的热情,只是在那种场合下为了显示热情而说的,就像喝酒时说的许多话,当不得真。

第二类客套话是逢年过节时应景的。过去到了农历新年,中国人总要互相拜年。现在自从有了手初短信,亲朋好友之间的拜年方式简单多了,不用串门、寄贺卡、打电话,也不发电子邮件,只要发个短信就可以了。于是你方发罢我来发,发来发去无非是“心想事成”、“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等。

这些都是好意的客套话,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在喜庆的场合却不能不应一下景。

第三类客套话是赞美对方的。比如两个女性朋友见面,一个可能对另一个说:“哎哟,你这条裙子真漂亮!在哪儿买的?”或者:“哦,这是你儿子,真可爱啊!”其实不一定是真心话,但听的人也会感到舒服。男女之间的甜言蜜语也属于此类。男人说恋人是自己心中最漂亮的女人,女人即使知道不是真的,心里也会甜蜜。

总之,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必须要学会说客套话,还要说得自然,让人感到舒服,即使对方知道那仅仅是句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