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16

第16章 知识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实践

释迦牟尼有个叫般特的徒弟,生性愚钝。佛祖让500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般特仍然不开窍。

佛祖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佛祖说:“你不要认为这首偈稀疏平常,你要真学会了这一首偈,就很不简单了!”

于是,般特翻来覆去地就学这一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

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这个愚笨的人了,心中都不服气,她们想:“这样的愚笨之人也会讲经说法?”但是她们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礼遇对他。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众女尼说道:“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接着便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话音刚落,众女尼便哄笑:“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解?”

般特不动声色,从容讲下去,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

众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叹道:“一首启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筹啊!”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虽然般特只学会了一偈,可他学得精通并懂得运用,于是一偈也得道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学了再多的知识,如果没有精通或不懂得运用,就等于没学。所以,我们学习知识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真正学会了,在于是否能学以致用。

对于青年朋友来说,尤其需要懂得这个道理。也许你想学习许多种知识,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学,只能是“样样精通,样样稀松”,最后哪个也无法真正掌握。如果你上了大学,很好,即使没上成,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具备了从各类书架上挑选适合你胃口的某一类专业性的书籍的能力,也具备了寻师问友的能耐。花上三四年时间,只要真正下工夫,完全可以把某类专业修学完毕。这时候,你的脚下便有了一片坚实的土地。

有的青年会说,我不爱读书,不想做学问,不想做任何一个领域的哪个“家”,我该怎么办?那就学做一件事。修汽车、煎大饼、画画、养花……可做的事太多了。选一样你喜爱又有相应条件的事一心一意去做了,哪怕诸如刻印章之类的“雕虫小技”,学会了,做精了,世界的某个位置就属于你了。

因为知识在精不在多。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实践能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成为作家,该怎么办?你首先要接触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当你创作一部反映军旅题材的小说时,你必须要接触那些军人,要了解军人的生活和一些规章制度。你不可能闭门造车,虚构自己的军队。一个伟大的作家如果不深入地接触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是写不出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的。

常常听女孩子叹气道,这个世界上的好男人去哪里了呢?为什么自己一个都遇不到呢?其实不是你遇不到,而是你根本就没有去与异性交往。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男人,你一个都不去接触,只等着白马王子跑到你面前来向你求婚,这可能吗?你接触一个男人,没有一个是好男人;你接触十个男人,也许会有一个好男人,但他不属于你;你接触一百个男人,肯定会找到心中的白马王子。

总之,对于那些害怕行动的人,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永远不会有新的收获,人生也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学会一门知识以后,一定要加以实践,才能使知识得到真正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