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15

第15章 做事做工,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经商的人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带了两个年轻的儿子和一头骆驼及许多贵重的货物,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

父子三人牵着骆驼向田野间行去。看到农夫在田野工作,这位商人就对儿子说:“世间的万事以及事业,哪一件不是经过千辛万苦的经营而后才得到成果的?你看农夫若无春天辛劳的工作,又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呢?”

年轻的儿子说道:“爸爸,我们出门经商,不也像农夫的春耕,若不经遥远的旅途奔走,哪里又能赚得最优厚的利润呢?”商人点点头,表示同意儿子的看法。

他们就这样,一边看着风景,一边赶路。一路上经过了田野,穿过了森林,要开始爬山了。若翻过这座山,便到了做生意的地方。

可是不幸的是,在爬山的时候,载货物的骆驼忽然倒在山路上死了,这使他们感到无限沮丧。父子三人呆呆地坐在那里叹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最后,父亲说:“先将骆驼身上的货物卸下来再说。”

于是,两个孩子立刻卸下了骆驼身上的货物。等货物卸好时,父亲又说:“骆驼已经死了,它的皮还有用处,就把它的皮剥下吧!”于是两个儿子又忙了一阵,将骆驼的皮剥了下来。

然后父亲想:既然货物不能运到市场去卖,只好回家再准备一头骆驼,再来运这些货物了。于是吩咐儿子说:“现在我回家去,再牵一头骆驼来。你们好好看着这些货物,特别是这只骆驼皮,还可以卖些钱,不要让它损坏了。”

商人吩咐完之后,便一个人下山去了。没想到第二天竟下起大雨。两个年轻人见下起了大雨,便想起父亲的吩咐——特别要照顾骆驼皮,就从货物中拿出最高贵的白毛毡,盖在骆驼皮上。大雨一直下了好几天,白毛毡被雨损坏了,而骆驼皮也腐烂了,货物也都损坏了。最后他们除了一些破烂的东西,一无所有。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做事应分清轻重缓急,先做紧急之事,而非所急之事,则可稍后去做;做事还要安排好合理次序,才不会乱了章法。这样,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能提高办事效率。

佛教的观点认为,做人与做事之道,常不能够四时日夜相同而不变,必须分清楚事物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所谓因人事时地物的不同,而使之咸得其宜。

天造四时必须有春有秋,春气温润滋长万物,有发育成长的生机。而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在最适宜的时机去做,才最容易使事情获得最好的进展和最好的结果。

譬如,我们平时生活中,无论说话做事,都要学会掌握时机。我们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什么场合不该说什么话。如果你说的不是时候,即便你的话再好,再动听,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你带来反面的效果,那么你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要学会根据对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当时的氛围等一切条件,考虑自己说话的内容。

做事情也是如此。在正确的时机做事,才能够成功;相反,同样的事情,在不恰当的时机去做,却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