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奇妙的动物
21305500000005

第5章 鱼的趣闻

海鱼是否需要淡水

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是只有淡水鱼才需要饮用淡水,而海鱼是无需饮用淡水的,其实海鱼也同样需要饮用淡水。茫茫大海,含盐量极高的海水咸得发苦,海鱼上哪儿去找淡水呢?生活在海洋中的鱼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和组织液的含盐量很低,因而大海鱼中的食肉种类便可以通过捕食小鱼小虾从中获得大量可以饮用的水。这种获取淡水的途径,说白了就是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方式得以实现。如此说来,小鱼和虾类又是怎样得到饮用水呢?原来,所有海生鱼类身上还有一套功效神奇的蒸馏系统。该系统不同于肾脏,早已退化的鱼肾小得微不足道,它对排除鱼自身体内的盐分这一重任已表现出无能为力。鱼的蒸馏系统设置在鱼鳃里,在这一系统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胞专门吸收血液里的盐分,并可以将盐分高度浓缩之后,与黏液一道排出体外。经过这么一番“淡化”处理后,海鱼体内的含盐量就可保持正常了。

辛苦的“鱼爸爸”

在鱼类的家庭生活中,雄性往往付出更多一些。在经历了冬季之后,雄性梭鲈鱼群作为先头部队在早春时节返回到它们自己的出生地。鱼群自动解散后,就会各自去选择理想的“宅基地”,然后选用水生植物的根垒起一个生儿育女的安乐窝,恭候雌鱼光临。雌鱼大摇大摆而来,产完卵就扬长而去,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剩下的鱼卵安全保卫工作全由雄鱼承担了,真是好辛苦的“鱼爸爸”。

鱼有耳朵吗?

有很长时间人们认为鱼什么都听不见,因为鱼不长外耳,从外面看鱼好像没有耳朵。但是鱼确实有耳朵,且多数鱼听力甚好。人类耳朵里有鼓膜,声音进入耳朵使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传到耳朵内的听觉部分,就能听见声音了。声音在水中传播要比在空气中容易得多。鱼的体内有大量的水,声音直接穿过鱼的身体,到达耳朵,因为鱼没有鼓膜,事实上多数鱼的耳朵根本不与外界相通,而是被保护在头两侧的囊中,囊就在眼睛后面。许多种鱼能用另一种方式收集声音。它们的耳朵与鳔相连,水中的声音使鳔壁振动,就像声音穿过空气使鼓膜振动一样。然后这种振动通常沿着与鳔相连的一串小骨头传到耳朵里。有些鱼不是靠小骨头传送振动,而是靠从鳔延伸出的管状器官。声音对鱼很重要。许多鱼能彼此发出有力的叫声,几千米以外都能听见。有些鱼通过磨牙发声,另一些鱼在身上磨擦鳍发声,许多鱼用鳔发声辨音,特殊的可敲击肌肉振动鳔发出声音。

“死鱼”煮成活鱼。

1916年的冬天,法国旅行家雷普在海上遇难,被海浪抛到一个无名小岛上。在他精疲力竭、困饿至极时,在岛上的一条小河中意外发现了几条翻了肚子的死鱼,他将鱼捞起煮鱼汤。过了一会,他打开锅盖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没想到放进锅里的“死鱼”,竟在热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时水温约有50℃。这真是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无名小岛在火山爆发后曾形成一个小小的热水湖,别的鱼都被烫死了,唯独这种鱼没有死。经过长期演化,逐渐养成在热水中生活的习惯。相反,它遇到冷水,反而会冻僵。